1
|
我国二胡的民间派演奏方式研究 |
陈月红
|
《黄河之声》
|
2015 |
0 |
|
2
|
从符号学角度解析徽派民间家具的陈设意义 |
刘云
方学兵
|
《家具与室内装饰》
|
2011 |
2
|
|
3
|
民间临济派道场音乐的文化传统及变迁——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的再研究 |
张应华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0 |
4
|
|
4
|
徽派民间图案在绿色设计系统中的价值及应用 |
黄凯
胡文锦
|
《包装学报》
|
2010 |
1
|
|
5
|
徽派民间家具的礼教特征研究 |
方学兵
金丽丽
|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6
|
重寻乡土人文风情:学院派民间舞教学探析 |
姜兰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1
|
|
7
|
浅谈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审美取向 |
徐艳
|
《音乐时空》
|
2012 |
1
|
|
8
|
徽派民间家具设计事理研究 |
许留军
张亚娟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皖东地区民间山水画派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分析 |
孙宝斌
方其琴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0
|
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创新融合探析 |
赵丽
|
《艺术家》
|
2021 |
0 |
|
11
|
也谈当代中国“学院派”民间舞 |
刘丽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学院派”民间舞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夏静
|
《艺术科技》
|
2013 |
1
|
|
13
|
“丑角”的表演形态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建设的价值意义 |
曾希卓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14
|
湖北土家族民间舞“滚龙连厢”在学院派民间舞表演中的动律及技巧性 |
周思洋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15
|
土家族舞蹈滚龙连厢在学院派民间舞中的发展研究 |
卢精文
|
《艺术评鉴》
|
2020 |
1
|
|
16
|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
魏正跃
|
《艺海》
|
2015 |
0 |
|
17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规律的分析和探讨 |
吴远高行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
2023 |
0 |
|
18
|
中国民间舞蹈的现状透视与传承保护 |
罗丽娜
刘凯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9
|
我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探微——由高等艺术院校对东北秧歌的传承谈起 |
张淼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0
|
纯洁我们自己——中国民间舞的现代际遇与文化个性(之二) |
李杰明
|
《福建艺术》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