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形式先锋”“民间生存”到“社会现实”——余华小说创作转向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景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5,共8页
自代表先锋文学初露锋芒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到被各方“经典化”了的《活着》,再到晚近毁誉参半的《第七天》,余华的文学创作之路几经转向,嬗变不已又辩证发展。从“十八岁到第七天”,余华从“自我”发现的话语先锋,到“款待”他人的... 自代表先锋文学初露锋芒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到被各方“经典化”了的《活着》,再到晚近毁誉参半的《第七天》,余华的文学创作之路几经转向,嬗变不已又辩证发展。从“十八岁到第七天”,余华从“自我”发现的话语先锋,到“款待”他人的聆听生存,再到“见证”时代的介入现实,这是一个趋于广阔的意识与创作的历程。在此间,作家余华不断地确立自我,也不断地拆解自我的边界,跳出固定的身份和狭小的地盘,日益走向深广的文学/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创作转向 形式先锋 民间生存 直面现实
下载PDF
对民间生存历史的诗意关怀——重读张炜的长篇小说《九月寓言》
2
作者 洪永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7-98,110,共3页
张炜的《九月寓言》显示了小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呈现了真实的民间生活图景,其深层启示意义在于作家对人性、人生的诗意关怀。
关键词 九月寓言 民间生存 诗意关怀
下载PDF
试论郭文斌乡土小说中的西海固民间生存
3
作者 马晓雁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7,14,共4页
从生存的惯常性、美好性和神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郭文斌乡土小说诗意世界的构成。认为郭文斌的乡土小说创作具体面对的是西海固的民间生存,但其写作的气质却远远超出了地域的界限,而提供了一种普遍的生存范式。
关键词 郭文斌 乡土小说 西海固 民间生存
下载PDF
民间生存经验的呈现方式与内在逻辑——以梁鸿《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汉西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5期117-125,共9页
梁鸿以'非虚构'的写作方式闯入文坛,对原有文学格局和文学形态进行了挑战。她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对留守于家乡和在外漂泊的梁庄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深刻剖析出民间生存经验强大的影响力与辐射性。梁庄... 梁鸿以'非虚构'的写作方式闯入文坛,对原有文学格局和文学形态进行了挑战。她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对留守于家乡和在外漂泊的梁庄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深刻剖析出民间生存经验强大的影响力与辐射性。梁庄人是千万中国农民的缩影,土地给了他们生存最基本的支撑与保障,他们也在对土地的守护中默默奉献和牺牲,民间生存经验正是在土地和人的关系中孕育形成。在都市中的梁庄人,则是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达到权利的维护与争取的目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情感联系与理想共同体。对于民间生存经验的发掘和呈现是梁鸿这两部作品中最重要的特点,而通过民间生存经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内蕴在其中逻辑结构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中国在梁庄》 《出梁庄记》 内在逻辑 民间生存经验
下载PDF
在民间生存价值与知识分子价值之间的徘徊——《你是一条河》的复调叙事
5
作者 宋卫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39-40,共2页
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集中关注民间底层的野蛮生存,民间生存的世俗价值被同情。《你是一条河》是一个微妙的复调文本,池莉怜悯女主人公的同时又暗含指责,民间价值视角的同情与知识分子价值视角的嫌恶形成池莉在这两... 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集中关注民间底层的野蛮生存,民间生存的世俗价值被同情。《你是一条河》是一个微妙的复调文本,池莉怜悯女主人公的同时又暗含指责,民间价值视角的同情与知识分子价值视角的嫌恶形成池莉在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徘徊与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生存价值 知识分子价值 徘徊
下载PDF
戏剧的民间生存与“民间写作”
6
作者 胡邦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傅谨 《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民间生存 民间写作” 路头戏 剧本戏 民间文化
下载PDF
《创业史》中的民间叙事形态
7
作者 王岩岩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中,作家的叙述话语与富有权利色彩的政治话语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十七年小说因其过强的政治性而缺乏了可读性,但同时也保存了乡村民间丰富、生动、复杂的社会面貌。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创业史》 民间生存品质 民间生存情态与景观 显形结构 隐形结构
下载PDF
还原民间的生存本相——90年代以来“文革”题材小说叙事特色之一
8
作者 董琼 《求索》 CSSCI 2013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意义和价值陷入主流意识与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中而相对沉寂。直到90年代,这类小说才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造就的"人民"神话还原为自在自为又苦难蒙昧的"民间&qu... 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意义和价值陷入主流意识与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中而相对沉寂。直到90年代,这类小说才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造就的"人民"神话还原为自在自为又苦难蒙昧的"民间"。当作家把叙事焦点转向民间,重新挖掘民间对抗主流意识的力量时,他们的创作更多地还原了民间的生存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生存本相“文革”题材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