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祭仪剧中的关羽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在民间祭仪剧中,关羽这位三国历史名将成了百姓所企盼的神的形象和力量的表现。通过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祭仪剧的表演,百姓觉得自己心中的神就是舞台上的样子,戏曲舞台也就是神力活动的场所,这也就是祭仪剧中关羽形象的民俗价值所在。
关键词 民间祭仪剧 关羽 傩戏 莆仙戏
下载PDF
民间祭谷习俗及其服饰文化现象
2
作者 许星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88-90,共3页
当社会逐渐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自己耕种的谷物的需求上。祈求谷物丰产、生活幸福成了人们的向往,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谷精、谷神的形象,并以不同形式对其进行装饰打扮,使其丰富多彩,各具特... 当社会逐渐发展到以农耕为主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和精力更多地放在对自己耕种的谷物的需求上。祈求谷物丰产、生活幸福成了人们的向往,人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谷精、谷神的形象,并以不同形式对其进行装饰打扮,使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并形成了特定的服饰装扮、祭祀方式和文化现象。从世界各地民间不同的祭谷习俗中可看出他们不同的习俗和服饰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祭谷习俗 服饰文化 谷精 谷神 服饰装扮 祀方式 种类 名称
下载PDF
巴蜀傩文化研究的宏篇巨著——《民间祭礼与仪式戏剧》座谈会发言录
3
作者 鄢嫣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四川 傩文化研究 研讨会 <民间祭与仪式戏剧>
下载PDF
越南民间祭仪文化两题
4
作者 罗长山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关键词 庙会 杀生 杀牛神礼 天主教堂 越南 民间祭仪文化
下载PDF
从战国楚墓祭祀竹简看《九歌》的属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泽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78-782,共5页
望山一号、天星观一号及包山二号三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占卜、祭祀竹简载录了楚国人信仰的数十种神祗。通过对这些神祗的考察,我们认为《九歌》确实属于沅湘民间祭歌,而不是楚国王室的祀典。
关键词 楚简 《九歌》 神祗 民间祭 王室祀典
下载PDF
《九歌》是楚国郊祀的祭歌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露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关键词 《九歌》 屈原 东皇太一 楚国南 云中君 民间祭 少司命 郊祀 王逸 《楚辞章句》
下载PDF
唐代北岳祭祀析论
7
作者 罗燚英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唐代北岳实为共享的仪式空间,其祭祀涵括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两个层面。具体而论,国家祀典中自开元礼五岳常祀成为定制后,北岳常祀代有举行,同时,官方祭祀还与祈雨、祈晴仪式密切相关,其中暗含政治控制和邦国经纬之意。而北岳祭祀凸显的... 唐代北岳实为共享的仪式空间,其祭祀涵括官方祭祀与民间祭祀两个层面。具体而论,国家祀典中自开元礼五岳常祀成为定制后,北岳常祀代有举行,同时,官方祭祀还与祈雨、祈晴仪式密切相关,其中暗含政治控制和邦国经纬之意。而北岳祭祀凸显的捍御边防之诉求,与北岳所处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密不可分,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四岳祭祀的特征之一。相较而言,民间北岳祠祭延展为多种样态,其崇祀神灵的主要动机亦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其规模有时并非一般,可以由此反观此类民间祭祀的活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北岳 官方 民间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的儒家葬祭礼仪文化研究
8
作者 张学勤 《人文天下》 2014年第10期18-28,共11页
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绵远流长,渗透于民间,支撑于庙堂,本文以传播学的仪式观为研究框架,审视分析儒家葬祭礼仪文化的符号、场景、载体与意义,来阐述儒家对于生死价值的诗化认识与引导,传承孝道的核心价值,维系家族与社会的持续... 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绵远流长,渗透于民间,支撑于庙堂,本文以传播学的仪式观为研究框架,审视分析儒家葬祭礼仪文化的符号、场景、载体与意义,来阐述儒家对于生死价值的诗化认识与引导,传承孝道的核心价值,维系家族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从而对中国历史传承过程中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意识合力.起到了关键的文化聚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仪式观 儒家 民间 礼仪文化 价值导向
下载PDF
《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强 杨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16,共5页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歌》研究中影响颇大。民间祭歌说关注到《九歌》所展现出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将《九歌》主题的研究和地域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九歌》研究的视野。国家祭典说将重点放在《国殇》等较为特别的篇目上,弥补了民间祭歌说在解读中的缺陷,而结合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使得《九歌》超出了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而具有更大的历史视野。至于人神恋爱说,虽有时欠缺纯学术研究的严谨力度,却始终在追寻着《九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浪漫的特质,使《九歌》始终保持着作为泽被后人的精彩诗篇的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主题 寄兴说 民间祭歌说 国家典说 人神恋爱说
下载PDF
《九歌》典祀说浅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芬芬 《社科纵横》 2006年第9期131-133,共3页
《九歌》典祀说是在对民间祭歌说的批驳否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文分三个阶段展现典祀说产生发展、不断完善、扩大影响、否定旧说的过程,并对其驳旧说、立新论的角度证据进行总结、补充,认为典祀说比民间祭歌说更为合理,更符合祭祀制... 《九歌》典祀说是在对民间祭歌说的批驳否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本文分三个阶段展现典祀说产生发展、不断完善、扩大影响、否定旧说的过程,并对其驳旧说、立新论的角度证据进行总结、补充,认为典祀说比民间祭歌说更为合理,更符合祭祀制度和宗教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典祀说 民间祭歌说
下载PDF
《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强 杨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5,共7页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歌》研究中影响颇大。民间祭歌说关注到《九歌》所展现出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将《九歌》主题的研究和地域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九歌》研究的视野。国家祭典说将重点放在《国殇》等较为特别的篇目上,弥补了民间祭歌说在解读中的缺陷,而结合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使得《九歌》超出了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而具有更大的历史视野。至于人神恋爱说,虽有时欠缺纯学术研究的严谨力度,却始终在追寻着《九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浪漫的特质,使《九歌》始终保持着作为泽被后人的精彩诗篇的鲜活。这四种看法各有侧重,也有互相结合和补充的部分,对推动《九歌》主题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主题 寄兴说 民间祭歌说 国家典说 人神恋爱说
下载PDF
樱花国里的美丽使者——记旅日女画家傅益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志亮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傅益瑶 绘画 民间祭 障壁画
下载PDF
《九歌》是祈祷胜利的军傩乐歌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义群 《凯里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2-18,共7页
《九歌》以其动人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吸引着历代的楚辞爱好者。《九歌》的篇幅虽然短小,但内容极为丰富。它描写了许多神祗的活动,因而具有神话学上的价值;它与古代的祭祀典礼有关,因而牵涉到宗教学上的问题;它反映了古代... 《九歌》以其动人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吸引着历代的楚辞爱好者。《九歌》的篇幅虽然短小,但内容极为丰富。它描写了许多神祗的活动,因而具有神话学上的价值;它与古代的祭祀典礼有关,因而牵涉到宗教学上的问题;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原始信仰,因而与民俗学发生关系;它是杰出的抒情诗篇,因而在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国殇》 民间祭 屈原 巫术艺术 《离骚》 忠君爱国 楚怀王 东皇太一 苗族
下载PDF
屈原南行考——《屈原列传》前段的一个大空白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化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3-80,共8页
一屈原南行的事迹《屈原列传》说: 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连张仪不及。其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按《楚世家》,屈原谏何不杀张... 一屈原南行的事迹《屈原列传》说: 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连张仪不及。其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按《楚世家》,屈原谏何不杀张仪在怀王十八年,屈原谏会武关在怀王三十年。中间相隔十二年,不见屈原言行。这在屈传前段是个大空白。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一言一行,可见屈原已不在朝,屈原哪里去了呢?从屈原赋中探索,我们发觉,屈原在这段时间有一次南行。所谓南行,就是江南之行,这里特指湖南之行。屈原与湖南的关系特别密切。屈原一生中先后有两次南行入湘。初次南行与再次南行迥然不同。今简略比较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赋 九疑山 九歌 三十年 民间祭 离骚 王逸注 衡山 湖南 列传
下载PDF
《九歌》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复初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9-62,共4页
《九歌》的艺术特色刘复初屈原的重要代表作品《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这个组诗脱胎于楚地民间巫术祭歌,经屈原精心加工创造,达到了相当完美的艺术水准。特别是《九歌》吸收了楚地民间文学艺术的精华,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 《九歌》的艺术特色刘复初屈原的重要代表作品《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这个组诗脱胎于楚地民间巫术祭歌,经屈原精心加工创造,达到了相当完美的艺术水准。特别是《九歌》吸收了楚地民间文学艺术的精华,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弥漫着浪漫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浪漫主义 神话传说 屈原 民间祭 少司命 《湘夫人》 东皇太一 《云中君》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保护儿童神的英雄颂歌——《九歌·少司命》主题新探
16
作者 郭勇干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2期96-97,共2页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这组原来“其词鄙陋”的祠祀曲,经过屈原的手笔以后,思想上、艺术上都显现出新的光彩,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少司命》
关键词 少司命 九歌 儿童 英雄 健康成长 作品 保护 屈原 主题新探 民间祭
下载PDF
《楚辞·九歌》的写作年代辨析
17
作者 王晓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49-53,共5页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人言言殊,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全作于屈原青年时期,是屈原在政治上得意时的作品;二是全写于屈原被顷襄王流放于沅湘期间,是屈原晚年失意之作;三是写于为楚怀王疏远而退居汉北的一段时期。 笔者认为,《九歌》十一...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人言言殊,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全作于屈原青年时期,是屈原在政治上得意时的作品;二是全写于屈原被顷襄王流放于沅湘期间,是屈原晚年失意之作;三是写于为楚怀王疏远而退居汉北的一段时期。 笔者认为,《九歌》十一篇,有作于屈原青年时的,也有写于他晚年的,作于前期的是屈原为楚王室制作的祭歌,写于后期的是他采用民间祭歌形式创作的抒情诗。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及为何而作,以东汉王逸说为最早。他在《九歌序》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年代 《九歌》 屈原 民间祭 形式创作 抒情诗 顷襄王 青年时期 楚辞 楚怀王
下载PDF
《九歌》源流考略
18
作者 徐耀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6期109-111,116,共4页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丸歌》之曲。”这种说法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当时的楚国...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丸歌》之曲。”这种说法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当时的楚国只有“南郢之邑”的沅湘才有《九歌》那样的巫风和祭歌。这并不全符合当时中国的民俗民风和《九歌》本身内容所暗示给我们的事实,兹作如下辩析。 (一)《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民间祭 源流考 楚国 屈原 原始民歌 歌乐 河伯 司命
下载PDF
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挽歌──楚辞《国殇》赏析拾贝
19
作者 鲁刚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9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国殇》 楚辞 修辞手法 挽歌 《九歌》 《修辞学发凡》 心理描写 天地 旌旗蔽日 民间祭
下载PDF
《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
20
作者 《天府新论》 1991年第2X期64-64,共1页
成顼在《理论月刊》今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但近二十年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以诸多的雄辩事实说明,《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自身。 他认为,楚文化中的... 成顼在《理论月刊》今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从汉代淮南王刘安到王逸直至今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从《诗经》中寻找《离骚》比兴的源头,但近二十年来楚文化的考古发掘,以诸多的雄辩事实说明,《离骚》比兴源于楚文化自身。 他认为,楚文化中的巫风习俗是我们理解《离骚》比兴的关键。楚国是一个巫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其巫文化构成了楚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特色。在巫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楚人对巫的宗教品质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民间祭歌《九歌》以香花香草桂酒椒浆敬神娱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比兴 楚文化 巫文化 宗教品质 民间祭 巫风 楚人 楚国 理性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