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唐富笙曲中的东北民间音调
1
作者 陈吉风 赵洲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9期36-36,共1页
唐富是继阎海登、胡天泉等老一辈笙演奏家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笙演奏家、教育家改革家和作曲家。他与著名的笙演奏家、理论家高沛先生并称为笙界的"一文一武,南高北唐"。唐富的笙曲作品多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唐富是继阎海登、胡天泉等老一辈笙演奏家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笙演奏家、教育家改革家和作曲家。他与著名的笙演奏家、理论家高沛先生并称为笙界的"一文一武,南高北唐"。唐富的笙曲作品多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本文将对他的作品中东北民间音调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富 东北民间音调
下载PDF
区域民间音调与“准曲牌”现象——兼议《东方红》中区域音调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项阳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5期4-11,共8页
中国传统社会因相对稳定的亲缘关系,在千百年间生成区域社会民众有高度文化认同、特征明显、后世认定为类型多样的民间音调,人们依此不断锤炼并创造发展,在日常生活和民间礼俗中,以音声技艺形态表达一方百姓喜怒哀乐之情感诉求,从而生... 中国传统社会因相对稳定的亲缘关系,在千百年间生成区域社会民众有高度文化认同、特征明显、后世认定为类型多样的民间音调,人们依此不断锤炼并创造发展,在日常生活和民间礼俗中,以音声技艺形态表达一方百姓喜怒哀乐之情感诉求,从而生生不息。其特征是曲调框架结构既有变形又相对稳定,依此不断创制新词。人们依相关内容命名"这一首",在词曲结合以及传唱中,无论曲格还是词格都会产生相应变化,形成多种"又一体"。这种找不到原初创制,却在其后发展中具备曲牌基本特征的创制模式被称之为"准曲牌"现象。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的《东方红》,作为"又一体"的区域民间音调,正是这一现象的例证。这种现象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文化认同,为延续千余载、以曲牌为主导的音乐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值得学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民间音调 准曲牌 《东方红》 “又一体” 文学视角 乐学视角
下载PDF
评杨荫浏《谈谈未被注意的民间音调》
3
作者 宋晓宇 姚林辰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2期84-85,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现代人别具一格的艺术鉴赏力,创新音乐和科技音乐的冲击,对于民间音乐有着意料之中的影响。而人们文化水平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对民间音乐的关注日益广泛,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而民间音乐也是生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现代人别具一格的艺术鉴赏力,创新音乐和科技音乐的冲击,对于民间音乐有着意料之中的影响。而人们文化水平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对民间音乐的关注日益广泛,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而民间音乐也是生生不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民间音调 点评
下载PDF
从民间音调的改编与创作看中国早期钢琴作品
4
作者 叶朝晖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3-124,共2页
本文从民间音调改编与创作的早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揭示了民间音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民间音调 音乐母语 中国 早期钢琴曲 改编 音乐创作
下载PDF
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民间音调的研究与意义
5
作者 程月 《黄河之声》 2012年第19期54-55,共2页
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是最体现其个人风格和技术层次的作品之一。在其中,巴托克以民间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素材,同时高度发展专业技法,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其创作成就为后人所钦佩。本文以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是最体现其个人风格和技术层次的作品之一。在其中,巴托克以民间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素材,同时高度发展专业技法,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其创作成就为后人所钦佩。本文以巴托克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作品在吸纳民间音调方面的创作特色及对推进新创作的研究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托克 民间音调 地域文化 传统音乐
下载PDF
传唱俗趣盎然的民间音调
6
作者 蒋聪 《歌唱世界》 2015年第6期23-27,共5页
“俗趣盎然”应为“雅趣盎然”。雅俗共赏一直是我国推崇的艺术欣赏观念,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传承民间音乐及民间音调的时代背景下,民间音调也变得俗趣盎然,笔者亦深感民间音调被持续挖掘与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间音调 俗趣 艺术欣赏 雅俗共赏 民间音乐
原文传递
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与出新
7
作者 黄慧琴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2期222-223,共2页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族民间音调是劳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发的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音乐精华之精华,因此,民族民间音调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和参考典范,是取之不尽的音乐之泉。不论是歌曲、歌剧等...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族民间音调是劳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自发的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音乐精华之精华,因此,民族民间音调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和参考典范,是取之不尽的音乐之泉。不论是歌曲、歌剧等声乐创作还是交响乐、钢琴曲等器乐创作都离不开民族民间音调的滋养,在许多知名的音乐作品中民族民间音调的影子随处可见,如一颗颗闪亮的贝壳将音乐的海洋装扮的异常美丽。本文在对民族民间音调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一些优秀的歌曲创作和音乐作品,对民族民间音调在作品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民族民间音调运用过程中的创新之举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调 民间音调 音调 音调的运用
原文传递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对山西民间音乐的汲取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一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5-107,110,共4页
赵季平在创作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中,巧妙地汲取山西民间音调,将西洋乐队与民族特性乐器的音色糅合在一起,丰富了交响乐队的音色,使作品产生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音乐工作者挖掘、整理、应用、借鉴民间音调这一非物质文... 赵季平在创作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中,巧妙地汲取山西民间音调,将西洋乐队与民族特性乐器的音色糅合在一起,丰富了交响乐队的音色,使作品产生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音乐工作者挖掘、整理、应用、借鉴民间音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得到灵感与启迪,创作成功的经验值得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季平 交响组曲 《乔家大院》 民间音调
下载PDF
赣南采茶戏
9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赣南采茶戏,又称“灯子戏”“茶灯戏”,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有着“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据《中国戏剧曲艺词典》记载,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时期赣南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灯,其历经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经由... 赣南采茶戏,又称“灯子戏”“茶灯戏”,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有着“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据《中国戏剧曲艺词典》记载,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时期赣南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灯,其历经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经由采茶歌、茶灯舞、三角戏三个阶段,在不断融合客家文化,广纳博采各种民间音调的过程中得以成形。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三角戏 传统戏剧 采茶歌 客家文化 灯戏 民间音调 安远县
下载PDF
民歌认知续论——对花儿等歌种创承机制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项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4,共8页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多民族、多省市自治区的一种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由于区域人群民族、方言、习俗等多方面差异,同为花儿却形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区域音调,这些音调都归于花儿种属。学界认定花儿是为民歌类下山歌的一种,但深入辨析之时我们...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多民族、多省市自治区的一种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由于区域人群民族、方言、习俗等多方面差异,同为花儿却形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区域音调,这些音调都归于花儿种属。学界认定花儿是为民歌类下山歌的一种,但深入辨析之时我们发现,既有民歌分类难以相对准确把握这其中的内涵,花儿兼具小调的某些特征,即区域性音调在各自区域由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主导性创承,由此引发对民歌类分的再思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应重花儿在民间创承机制的把握,努力改变创作与演唱分离的状况,意在培养歌手把握经典性作品与区域音调之时的再创造能力。还应加强花儿与民间礼俗关系的研究,让真正意义的民歌手回归或称适应这种文化土壤。当下民歌手从生成机制上与花儿民间创承机制的传统渐行渐远,这显然不利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持续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区域民间音调 创承机制 职业和半职业主导 民歌类分 思考
下载PDF
探索才有出路 创新才能发展——七场壮剧《曼瑞毕侬》音乐唱腔创作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六军 《民族艺术研究》 2001年第B12期83-86,共4页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为艺术家的创作托出了更多需要思考的话题。作为地方剧种的创作,如何立足地域文化而又超越地理局限,这是一道摆在创作者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以具体剧目音乐声腔创作的体会为突破口,总结了如何使戏...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为艺术家的创作托出了更多需要思考的话题。作为地方剧种的创作,如何立足地域文化而又超越地理局限,这是一道摆在创作者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文章以具体剧目音乐声腔创作的体会为突破口,总结了如何使戏曲音乐与民间音调有机结合,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进的艰难历程,为民族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唱腔 民间音调 创作 声腔 地方剧种 戏曲音乐 剧目 创新才能 探索 地理
下载PDF
试论舒伯特后期歌曲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登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通过比较舒伯特后期最著名的两部套曲与一部歌曲集,从创作方法上进行一些分析,探索舒伯特晚期抒情歌曲在艺术上、思想上等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 后期歌曲 民间音调 和声语言 曲式结构 钢琴伴奏
下载PDF
五音戏音乐审美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蔚 《戏剧丛刊》 2007年第4期48-48,51,共2页
五音戏音乐源于民间的秧歌腔,在音乐手法上,吸收民间音调并借鉴其他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五音戏音乐的悠板、二不应、鸡刨爪和散板的四种声腔板式中所展示的音调特征,使剧种本身具有了独特的风... 五音戏音乐源于民间的秧歌腔,在音乐手法上,吸收民间音调并借鉴其他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五音戏音乐的悠板、二不应、鸡刨爪和散板的四种声腔板式中所展示的音调特征,使剧种本身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也表现了五音戏音乐所具有审美特征.赋予了五音戏抒情性、叙事性的审美属性,还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所具有的中和之美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审美特征 五音戏 地方戏曲剧种 民间音调 艺术发展 音调特征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德沃夏克钢琴作品《斯拉夫舞曲》op46的音乐特点
14
作者 谭巧 《黄河之声》 2012年第24期62-62,共1页
1877年,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的《摩尔维亚二重奏》推荐给柏林出版商西姆洛克。正如勃拉姆斯预言的那样,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西姆洛克大喜过望。同时,他向德沃夏克约稿,希望他创作像《匈牙利舞曲》那样的钢琴二重奏。《匈牙利舞... 1877年,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把德沃夏克的《摩尔维亚二重奏》推荐给柏林出版商西姆洛克。正如勃拉姆斯预言的那样,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西姆洛克大喜过望。同时,他向德沃夏克约稿,希望他创作像《匈牙利舞曲》那样的钢琴二重奏。《匈牙利舞曲》是勃拉姆斯根据匈牙利民间音调创作而成的钢琴二重奏曲集。1978年,德沃夏克经过对《匈牙利舞曲》的研读,创作出了《斯拉夫舞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舞曲》 钢琴作品 德沃夏克 音乐特点 勃拉姆斯 二重奏 民间音调 出版商
下载PDF
古琴新曲创作的有益尝试——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建国后琴曲创作浅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喻文燕 朱铮 《音乐探索》 2003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从“贴近大众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借鉴传统琴乐,提倡古为今用”、“吸取民间素材,力求雅俗共赏”三个方面评述了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建国后创作的古琴新曲,指出这种实践是从古今乐艺结合之中走出来的一条新路,同时也是传统与现... 本文从“贴近大众生活,反映时代风貌”、“借鉴传统琴乐,提倡古为今用”、“吸取民间素材,力求雅俗共赏”三个方面评述了蜀派琴家喻绍泽先生建国后创作的古琴新曲,指出这种实践是从古今乐艺结合之中走出来的一条新路,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绍泽 蜀派 古琴艺术 创作意识 大众生活 传统琴乐 民间音调 古琴新曲
下载PDF
浅析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大成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2年第2期46-49,共4页
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1900--1941)与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以其诗意浪漫的曲名、清雅悠长的旋律和情景交融的意蕴为人们所喜爱。整首乐曲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音乐素材汲取了广东潮州的民... 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1900--1941)与聂耳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以其诗意浪漫的曲名、清雅悠长的旋律和情景交融的意蕴为人们所喜爱。整首乐曲用民族五声调式写成,音乐素材汲取了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云追月》 演奏技巧 曲式结构 钢琴曲 民族管弦乐 情景交融 五声调式 民间音调
下载PDF
《赣风》新印象
17
作者 喻小霞 《北方音乐》 2020年第8期71-72,共2页
《赣风》是王怀建教授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同年发表在《音乐创作》第四期上。王怀建的钢琴组曲《赣风》带有浓厚的江西地方曲调,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运用自如,是传承与发展江西民歌的重要载体。《赣风》是作曲家在198... 《赣风》是王怀建教授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同年发表在《音乐创作》第四期上。王怀建的钢琴组曲《赣风》带有浓厚的江西地方曲调,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运用自如,是传承与发展江西民歌的重要载体。《赣风》是作曲家在1984年重走长征路中,以红军遗孀讲述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钢琴组曲《赣风》是由《山歌》《送郎》《斑鸠》三首曲子组成,其中分别选用了江西地域民歌《映山红》《送郎当红军》《斑鸠调》为主题材料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作,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形成江西地域创作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风》 江西民间音调 西方现代作曲技法
下载PDF
精品赏析
18
作者 欧南 《歌剧》 2012年第3期66-67,共2页
《图兰朵》已经没什么必要多介绍了,尤其是对国内的观众。由于一首传统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使普契尼这部最后的歌剧杰作广为人知。其实在这部歌剧里,普契尼使用了很多中国的民间音调,而“茉莉花”只是其中最被人熟悉的一首罢了。... 《图兰朵》已经没什么必要多介绍了,尤其是对国内的观众。由于一首传统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使普契尼这部最后的歌剧杰作广为人知。其实在这部歌剧里,普契尼使用了很多中国的民间音调,而“茉莉花”只是其中最被人熟悉的一首罢了。由于歌剧具有五声音调的风格,有一种有别西方传统歌剧的域外风情,更容易被东方人接受,尤其是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赏析 中国民歌 西方传统 《图兰朵》 民间音调 五声音调 茉莉花 普契尼
下载PDF
瓦格纳与歌剧
19
作者 欧南 《歌剧》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说起瓦格纳,不能不谈到他的前辈格鲁克。虽然亨德尔曾经写过大量的歌剧作品,但都是意大利风格的正歌剧,且都是应景性质的类型化作品。而韦伯的《自由射手》、莫扎特的《后宫诱逃》等虽然开启了民族主义歌剧的先河,但都没有成熟的音... 说起瓦格纳,不能不谈到他的前辈格鲁克。虽然亨德尔曾经写过大量的歌剧作品,但都是意大利风格的正歌剧,且都是应景性质的类型化作品。而韦伯的《自由射手》、莫扎特的《后宫诱逃》等虽然开启了民族主义歌剧的先河,但都没有成熟的音乐理论去支撑它,也就是说,那样用民族语言去创作歌剧仅仅是一种尝试,是对当时流行的意大利歌剧的反诰,类似我们用民间音调写歌剧那样,地方特色就是目的,并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作品 瓦格纳 意大利歌剧 《后宫诱逃》 民族主义 音乐理论 民族语言 民间音调
下载PDF
中立音赖以存在的民间乐器机制(上)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玫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31,共13页
乐器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反映音乐历史发展的有形的东西,虽然律学文献没 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中立音这种特殊音律现象的记载,但许多民间乐器机制却提供了民 间音调所需的所有的音级。本文通过对各种匀孔的管乐器、匀品(柱)的琉特类... 乐器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反映音乐历史发展的有形的东西,虽然律学文献没 有给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中立音这种特殊音律现象的记载,但许多民间乐器机制却提供了民 间音调所需的所有的音级。本文通过对各种匀孔的管乐器、匀品(柱)的琉特类乐器和中指 现象以及齐特尔类乐器等相对波长的数理分析,说明很多民间乐器的定制为中立音的演奏 提供了足够的条件,甚至有的定音乐器也设置了中立音音级。这就说明中立音在民间音乐 中已不仅仅是偶而、随意地出现,它的确有完备的物质条件。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中立音现象 不仅是深藏于人心中的音腔观念导致的审美听觉,也不仅是抽象的、反映纯精神气质的旋律 音调,而是凝固了的、物化于乐器机制上的、可把握的数理关系,有其自在自为的制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音 管乐器 民间音调 音乐历史 民间音乐 演奏 旋律 东西 广泛 音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