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艰苦地区的气候划分
1
作者 王果静 贺清亮 《山西气象》 1994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是根据山西省人事厅的要求为山西省工资改革的需要而撰写的。文章根据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大风日数、年平均沙暴日数等五个要素,对山西省艰苦地区作了初步的气候划分。
关键词 山西 气候划分 气候要素
下载PDF
云南彝豆3号蚕豆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划分
2
作者 孙永海 鲁敏 +5 位作者 善从锐 杨凤琼 曾芸 孙继亮 温宪勤 周晓波 《自然科学》 2023年第2期269-277,共9页
云南蚕豆种植发展潜力大,为细化气候因子对秋播蚕豆种植的影响,基于海拔高度,秋播蚕豆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阴雨日数、有霜日数、霜最冷时段气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度计算,分别做彝豆3号蚕豆新品种在云南种植的气候... 云南蚕豆种植发展潜力大,为细化气候因子对秋播蚕豆种植的影响,基于海拔高度,秋播蚕豆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阴雨日数、有霜日数、霜最冷时段气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度计算,分别做彝豆3号蚕豆新品种在云南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划分。结果表明:彝豆3号蚕豆种植的最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哀牢山以东、以北的滇中昆明西北部、楚雄、玉溪、曲靖、昭通低海拔地带及向西偏北延伸到大理、丽江和保山、怒江的局部区域,向东南延伸到文山、红河北部区域,全生育期平均气温13.3℃,产量形成期平均气温10.7℃,最冷时段平均气温9.3℃,主生育期降水174 mm、日照1208 h;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昆明大部,大理北部,丽江西北部,昭通南部及云南哀牢山西南侧的狭长地带;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南以西除滇南、滇东南河谷地带以外的广大区域和昭通的河谷地带和大理、丽江、曲靖北部,迪庆南部和昭通的高海拔地带;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迪庆高寒低温干燥和滇南、滇西南低热河谷的高温、高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豆3号蚕豆 云南 主成分分析 生长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性划分
下载PDF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被引量:94
3
作者 慈龙骏 吴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规定,运用Thornth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作出了第一张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图,首次确定了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发生范围。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约3317032.2km2...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规定,运用Thornth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作出了第一张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图,首次确定了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发生范围。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约3317032.2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0个县(市、旗)。其中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为751161.9km2,占国土面积的7.8%;半干旱区总面积为1139214.2km2,占国土面积的11.9%;干旱区总面积为1426656.1km2,占国土面积的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气候类型划分 潜在发生范围
下载PDF
四川地区44年来气候季节划分及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湘 肖天贵 汪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31-538,共8页
利用四川地区135个台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和曾庆存等[1]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讨论了四川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划分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1961-2004年期间,四川地区季节的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冬夏季偏长,春秋季偏短;并且四川不同区域间的季节... 利用四川地区135个台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和曾庆存等[1]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讨论了四川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划分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1961-2004年期间,四川地区季节的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冬夏季偏长,春秋季偏短;并且四川不同区域间的季节划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春秋两季的时间长度上。(2)季节划分的年际变化表现为春季西部高原地区有两次时间长度增加和两次减少的变化特征,在两次时间长度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季节长度突变;高原与盆地过渡区1996年以后春季长度年际差异显著减小,东部盆地地区近年来春季时间长度明显增加。(3)季节强度指数表明,冬季西部高原和中部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区变暖、夏季在1960-1970年代变冷的趋势;东部盆地冬季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强度变化剧烈、夏季则显示出1982年以前逐渐变冷、以后逐渐变暖的特征。(4)成都城市群表现出春秋过渡季节更加短暂、四季分配更不均匀、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成都 气温 气候季节划分 季节强度
下载PDF
典型场选取对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正 支蓉 +1 位作者 封国林 李淑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0-361,共12页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取的能代表冬季...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取的能代表冬季和夏季平均气候特征的气候态距平场。文中采用3种不同方案选取典型场:方法一,基于6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二,基于30年平均气候态选取典型场;方法三,基于逐年气候态状况选取典型场。研究不同典型场的选取对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划分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而以1998年和2013年华中地区的季节划分为例,对第3种典型场划分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典型场作为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的划分基准,对季节划分的结果至关重要,基于单年气候状况选取的典型场与基于多年平均气候态选取的典型场之间的差异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在气候变化的转折阶段差异尤为显著。基于第3种典型场选取方案的1998年和2013年季节划分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年华中地区气候态和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 典型场 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划分 被引量:8
6
作者 苏骅 王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2期90-94,共5页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气温及降水两大要素的垂直变化,依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合云南省热量资源区划指标系统及山地热量带划分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垂直气候带:澜沧江河谷南亚热带... 以位于纵向岭谷区核心区域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气温及降水两大要素的垂直变化,依据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合云南省热量资源区划指标系统及山地热量带划分原则,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垂直气候带:澜沧江河谷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澜沧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低中山山麓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中山南温带湿润气候带、高中山中温带湿润气候带、高山寒温带潮湿气候带。对各垂直气候带内气候、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气候带界限明确,发育符合本气候带热量水分条件的植被及土壤;山麓底部发育有符合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基带,基带垂直向下的河谷地带发育负向气候带;保护区南温带及以上的气候带,气温偏低,生态系统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自然保护区 垂直气候特征 气候划分
下载PDF
云南小麦种植气候的气候划分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荣丽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A10期184-184,共1页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之地,也是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均有其特异性。该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合居住;但是就小麦种植来说,还必须分析其气候特征与小麦生长布局之间的关系。论文拟以高科技...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之地,也是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均有其特异性。该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合居住;但是就小麦种植来说,还必须分析其气候特征与小麦生长布局之间的关系。论文拟以高科技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其小麦气候生态类型划分,为实现小麦种植的合理布局和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小麦 种植气候 气候划分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季节划分的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颖仪 王式功 +2 位作者 马盼 张京红 张亚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05-710,共6页
针对从季节上分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的研究较少,缺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探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获取了海南岛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期与区域。利用全国560个气象站点58年(1961-2018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 针对从季节上分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的研究较少,缺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探析海南岛气候康养特征,获取了海南岛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期与区域。利用全国560个气象站点58年(1961-2018年)的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对海南岛进行气候季节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南岛各区域气候特征,并利用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计算人体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标准法规定,海南岛属于无冬区,即春季起始时间为1月1日,夏季起始时间为3月14日,秋季起始时间为11月30日。其中夏季时间最长,平均天数为260天,春季以及秋季的时间(即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与统计法上的冬季时间基本吻合。通过对比海南岛各季节的气候特征与广义舒适天数,春秋两个季节更适合人们进行气候康养活动。最终得出,在冬季(即海南岛的春季以及秋季),海南岛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地区为最佳的气候康养区域;夏季,可选择以五指山为中心的中部热带雨林旅游区进行避暑的康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医疗气象 海南岛 气候季节划分 气候舒适度 气候康养
下载PDF
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及其宜茶气候带的划分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庆梓 《茶叶通讯》 1993年第4期5-8,共4页
光照、气温、雨量、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对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从福建山地的气候生态特征入手,以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对福建山地的适宜种茶气候带进行划分,以利科学用地,克服盲目开山种茶,避... 光照、气温、雨量、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对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从福建山地的气候生态特征入手,以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对福建山地的适宜种茶气候带进行划分,以利科学用地,克服盲目开山种茶,避免逆境因子对茶树的影响,提高茶园的生产力和茶叶品质。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山地 气候生态气候 气候划分 福建
下载PDF
宁德市近50年气候季节划分及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英 阮翠冰 +1 位作者 林巧灵 阮凌云 《海峡科学》 2022年第7期20-28,共9页
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QX/T152—2012),对宁德市9个气象站1971—2020年四季进行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宁德市沿海与山区气候季节起始时间的变化特点均是春夏季提前,秋冬季推迟,其中夏季提早的趋势尤为显著,沿海与山区的气候倾向率... 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QX/T152—2012),对宁德市9个气象站1971—2020年四季进行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宁德市沿海与山区气候季节起始时间的变化特点均是春夏季提前,秋冬季推迟,其中夏季提早的趋势尤为显著,沿海与山区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4d/10a、-2.4d/10a。(2)沿海、山区季节长度的变化均为夏秋季延长,春冬季缩短,其中夏冬两季变化显著,沿海与山区夏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9d/10a、3.9d/10a,冬季分别为-5.0d/10a、-4.1d/10a。(3)沿海、山区入季时间及季节长度变化的突变程度各有不同,以夏季最为显著。(4)对四季入季时间影响最大的是季节开始月份的平均气温,而影响季节长度变化的因素则较多,因区域或季节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季节划分 线性倾向估计法 非参数检验法 宁德市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四季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划分
11
作者 张立波 谢岷青 王丽华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年第12期21-22,26,共3页
为了界定四季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采用实例,详尽介绍了利用Matlab实现对温度数据的自动提取,对气候季节的自动划分和自动存储,该方法灵活度高、可移植性强,可实现对任意站点、任意时段气候季节的划分和存储。
关键词 MATLAB语言 气候季节划分 数据库
下载PDF
哀牢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其与我国东部的分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友鑫 张克映 刘玉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4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用≥10℃积温并结合最热、最冷月均温与极端低温将哀牢山脉北段划分为5个山地气候带、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各带(层)的上限高度背风东坡比迎风西坡提高50-200m。因夏凉等限制,喜温作物种植的山地高度(气候)带比东部水平... 用≥10℃积温并结合最热、最冷月均温与极端低温将哀牢山脉北段划分为5个山地气候带、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各带(层)的上限高度背风东坡比迎风西坡提高50-200m。因夏凉等限制,喜温作物种植的山地高度(气候)带比东部水平气候带明显降低,农业熟制也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地 气候划分 资源利用 农业气候资源
下载PDF
滇中新平磨盘山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杨晓柳 王平 高大威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依据新平站1961—1990年和2007-2016年,杨武站和磨盘山站2013-2017年月降水量、月均温、极端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保护区东西坡进行对照分析;并采用该方法模拟出磨盘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 依据新平站1961—1990年和2007-2016年,杨武站和磨盘山站2013-2017年月降水量、月均温、极端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保护区东西坡进行对照分析;并采用该方法模拟出磨盘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随海拔高度变化方程,从而推算出保护区各海拔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以此为主要指标,最冷月均温为参考指标,根据《中国气候》的指标体系及划分标准,划分保护区的垂直气候带。结果表明,保护区东坡气温、降水垂直递减率大于西坡;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可划分为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暖温带季风气候4个气候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垂直气候划分 磨盘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隆德县的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国璋 张映琪 胡方同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36-38,共3页
利用近40 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隆德县光、热、水等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据此将隆德县划分为东部湿润区、中部半干旱区、西部干旱区3个气候区域,提出了各气候区域相应的农业生产发展重点。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利用 气候区域划分 可持续发展 隆德县
下载PDF
基于Spark的并行K-means气象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莉 王小刚 《信息技术》 2017年第9期26-30,共5页
随着气象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数据在短时间内可大量收集,充分从海量的气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气象研究的关键所在。气象数据资源极其丰富,增长迅速,需要大量的科学计算,传统计算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需较长时间,无法满足数据... 随着气象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数据在短时间内可大量收集,充分从海量的气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气象研究的关键所在。气象数据资源极其丰富,增长迅速,需要大量的科学计算,传统计算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需较长时间,无法满足数据即时转化的需求,大数据平台并行化处理可有效解决此问题。文中提出并行K-means算法对气候区进行划分方法,应用Spark平台进行处理,能快速有效地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有用信息,对气象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SPARK 数据挖掘 K-MEANS 气候划分
下载PDF
基于植被分布因子主成分分析的福建省植被区划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志都 梁冠巍 +3 位作者 董建文 廖艳梅 王建文 王婷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5,共5页
采用经纬度、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和湿度指数(HI)等对福建省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解释,并首次引入极端最低气温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限制福建省地带性植被... 采用经纬度、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和湿度指数(HI)等对福建省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进行定量解释,并首次引入极端最低气温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限制福建省地带性植被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水热状况因子、地理位置因子、降水因子和极端温度因子等4个指标;以主成分得分作为划分的指标,经过系统聚类,结合《福建省植被图》,将福建省植被带划分为9个区,并对各分区的气候、植被特点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风景游憩林 植被气候划分 地带性植被
下载PDF
Vegetation-Climate Relationshi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ivision of Vegetation Zone in China 被引量:38
17
作者 方精云 宋永昌 +1 位作者 刘鸿雁 朴世龙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9期1105-1122,共18页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s closely coupled with climate; the climate controls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nd the vegetation type reflects regional climates. To reveal vegetation_climate relationships is the foundat...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is closely coupled with climate; the climate controls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nd the vegetation type reflects regional climates. To reveal vegetation_climate relationships is the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oretically serving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is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vegetation studies and provides a base for physio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as well a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regionalization. Based on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on studies of vegetation_climate relationships and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conducted in China, we review the principles, bases and major schemes of previous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discuss on several contentious boundaries of vegetation zon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posed tha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primary veget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most parts of China, the division of vegetation zones/reg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its secondary vegetation types and climatic indices that delimit distribution of the vegetation types. This not only reveals the closed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but also is feasible practically. Although there still are divergence of views on the name and their boundaries of the several vegetation zones, 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there are eight major vegetation regions in China, i.e. cold temperate needleleaf forest region, temperate needleleaf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 region,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and Qinghai_Xizang (Tibetan) Plateau high_cold vegetation region.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major vegetation boundaries, we suggested that: 1) Qinling Mountain_Huaihe River line is an important arid/humid climatic, but not a thermal climatic boundary, and thus can not also be regarded as the northern limit of the subtropical vegetation zone; 2) the northern limit of subtropical vegetation zone in China is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Hangzhou Bay, via Taihu Lake, Xuancheng and Tongling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by southern slop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to Wuhan and its west, coinciding with a warmth index ( WI ) value of 130-140 ℃·month; 3) the tropical region is limited in a very small area in southeastern Hainan Island and southern edge of Taiwan Island; and 4) consider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mate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we suggested that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wo vegetation regions, deciduous broadleaf woodland region and deciduous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mixed forest region, the Qinling Mountain_Huaihe River line being as their boundary. We also claimed that the zonal vegetation in North China is deciduous broadleaf woodland. Finally, w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dynamic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dynamic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arid/humid climate northern limit of subtropical zone Qinling Mountain_Huaihe River line thermal climate vegetation_climate relationship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vegetation zone
下载PDF
基于REOF方法的海南岛人体舒适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颖仪 王式功 +2 位作者 马盼 张京红 张亚杰 《干旱气象》 2021年第5期838-846,共9页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 利用1980—2018年海南岛19个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对海南岛气候季节进行划分,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方法计算人体舒适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海南岛季节人体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获取海南岛气候康养的最佳舒适区域。结果发现:(1)海南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2.9~25.3℃,年平均雨量为1157~2615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4%~86%之间,年平均比湿在14.8~16.4 g·kg^(-1)之间,十分适宜康养旅居。(2)与常规气候统计相比,气象行业标准更符合海南岛的季节划分。其中,海南岛夏季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春、秋两季为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表明海南岛无冬,最佳的气候康养时段为春、秋两季。(3)春、秋季海南岛人体舒适区可分为琼北、琼中、琼南3个区域,整体上以琼中为最佳舒适区,且3个区域近39 a来气候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康养 气候季节划分 REOF 舒适度区划 海南岛
下载PDF
1962-2013年山东临沂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磊 宋莹华 +1 位作者 潘婕 陶生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7期228-235,共8页
为了反映气候变暖对临沂季节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应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利用临沂市气象局所辖10个台站1962—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临沂地区近52年来四季开始日期和四季长度的变化特... 为了反映气候变暖对临沂季节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应季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利用临沂市气象局所辖10个台站1962—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临沂地区近52年来四季开始日期和四季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市春季起始日明显提前,秋、冬季起始日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且这种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最为明显,而夏季起始日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四季长度的变化表现为,春、夏季略呈延长趋势,冬季则呈现明显缩短趋势,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长度的突变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且在80年代后,春、夏季长度呈增加趋势,冬季长度则持续缩短,尤其是1998年以后冬季缩短更为明显。四季长度均存在3年、6年、9年的周期,其中春季以3年周期最为明显,夏、秋、冬季则以6年的周期最为显著,另外春、夏、秋季长度还存在12年左右的周期,冬季长度存在30年左右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 四季开始日期 四季长度 季节变化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黄河上游不同干湿气候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杜加强 舒俭民 +1 位作者 张林波 郭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2-1201,共10页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变化趋势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对于黄河源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FAO Penman-Monteith的降水蒸散比来描述区域的干湿状况,划分了黄河上游地区的干湿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VHRR归一化...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变化趋势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对于黄河源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FAO Penman-Monteith的降水蒸散比来描述区域的干湿状况,划分了黄河上游地区的干湿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GLOPEM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和同期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黄河上游植被覆盖、植被生产力和气候变化的趋势,探讨了不同干湿气候区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东南部为半湿润气候区,其余为半干旱气候区,干湿气候分界线与450mm降水等值线较接近;1981–2006年区域气候趋于干暖化,尤其是气温的升高趋势明显;半湿润地区NDVI和NPP显著增加,半干旱地区略有增加;半湿润地区的NDVI多与气温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弱,气温是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制约因素;半干旱地区的NDVI则与降水量的正相关性更强,对降水量的变化较为敏感。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与NDVI相似。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部分依赖于研究区域所具备的水热条件,干湿气候划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归一化植被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降水量 干湿气候划分 气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