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及其应对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志华 黄娜 郑大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5-997,共13页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考虑较少。对气候变化影响传递认识的不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盲点之一,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 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多集中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考虑较少。对气候变化影响传递认识的不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盲点之一,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征的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形成机制,界定了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内涵,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层级,并提出气候变化影响链的应对途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广泛性、差异性、持续性、突发性、传递性及可转化性等特征。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胁迫与干扰作用于受体系统之后,受体系统与其它系统联系,把这种胁迫与干扰传递到其它系统,导致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断延伸,形成复杂的气候变化影响链。气候变化作用于直接受体后,其影响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在经济系统中沿着产业链传递,在社会系统中沿着社会关系链传递;影响链的传递以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形式进行。气候变化的影响总是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沿着资源禀赋的变化上升到自然生产系统、经济生产系统直至社会系统。研究认为,有效阻控或切断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传递,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影响的风险与损失。气候变化影响链及其形成机制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链 形成机制 内涵 分类 影响层级 气候变化应对
下载PDF
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 被引量:31
2
作者 方修琦 苏筠 +1 位作者 尹君 滕静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1-842,共12页
从气候变化对个体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论文选取中国过去2000年(210BC^1910 AD,对应西汉至清朝)30年分辨率的温度距平,以及10年分辨率的粮食丰歉等级、饥荒指数和农民起义频次等重建序列,统计分析冷暖变化的影响在生产子系统、人口子... 从气候变化对个体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论文选取中国过去2000年(210BC^1910 AD,对应西汉至清朝)30年分辨率的温度距平,以及10年分辨率的粮食丰歉等级、饥荒指数和农民起义频次等重建序列,统计分析冷暖变化的影响在生产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中传递的差异.结果显示:(1)30年时间单元的冷暖变化与粮食丰歉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38,P<0.01)、与饥荒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01,P<0.05),与农民起义呈显著负相关(-0.277,P<0.05),而饥荒轻重与粮食丰歉、农民起义频次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很低.(2)30年暖单元中多出现粮食丰收或常年的年代(86.5%),对应着中度和轻度饥荒年代较多(76%),发生农民起义的年代数占33.3%;30年冷单元中多粮食歉收和常年的年代(70.7%),对应着中度和重度饥荒的年代较多(77.6%),同时有51.7%的年代发生了农民起义.(3)23条主要的可能影响传递路径中有13条以"冷"为起点(其中7条传递到农民起义),10条以"暖"为起点(只有3条传递到农民起义),其中具有气候意义的影响传递路径包括:冷→歉收→重度饥荒→多起义、冷→歉收→中度饥荒→多起义,暖→丰收→轻度饥荒→无起义、暖→丰收→中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轻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中度饥荒→无起义等.(4)冷暖变化影响的传递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其中饥荒是受人类社会调节空间最大的环节,随着社会层次的提升,冷暖变化的影响由直接变为间接、且逐级衰减;冷时段中(100%)有10.4%的年代出现多起农民起义,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暖时段中(100%)有47.9%的年代无农民起义出现,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链 粮食丰歉 饥荒 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