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蔡源 崔婕 《金融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69,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年一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中国35家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与空气污染均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气候和环境变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银... 本文基于2011年一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中国35家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与空气污染均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气候和环境变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均有利于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和环境变化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中、东部全新世以来多年冻土演化及寒区环境变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金会军 赵林 +1 位作者 王绍令 郭东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10,共13页
古冻土存在的依据和判别标志主要是古冻土遗迹(深埋藏多年冻土层、古冻土上限、融化夹层、厚层地下冰)和古冰缘现象(古冻胀丘、古融冻褶皱、砂楔、土楔、冰楔假型、风成沙丘、黄土层、厚层泥炭和腐殖质层等)。文章结合大量的测年数... 古冻土存在的依据和判别标志主要是古冻土遗迹(深埋藏多年冻土层、古冻土上限、融化夹层、厚层地下冰)和古冰缘现象(古冻胀丘、古融冻褶皱、砂楔、土楔、冰楔假型、风成沙丘、黄土层、厚层泥炭和腐殖质层等)。文章结合大量的测年数据,利用古代和现代冻土以及冰缘现象的时空分布差异综合分析对比,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划分为6个较明显的时段:早全新世的气候剧变期(10800aB.P.至8500-7000aB.P.)、中全新世大暖期(8500-7000aB.P.至4000-3000aB.P.)、晚全新世寒冷期(4000-3000aB.P.至1000aB.P.)、晚全新世温暖期(1000aB.P.至500aB.P.)、全新世末小冰期(500aB.P.至100aB.P.)及近代升温期(100aB.P.至今);同时,概述了各时段高原冻土的发育条件、分布范围及总面积,和当时高原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新世 多年冻土演化 古冻土遗迹 气候和环境变化
下载PDF
白令海CO2源汇与控制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恒 高众勇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白令海是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边缘海,是亚北极生态系统向北极生态系统过渡的典型区域,白令海CO_2源汇的研究可为高纬度边缘海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白令海正在发生着一些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对CO_2源... 白令海是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的边缘海,是亚北极生态系统向北极生态系统过渡的典型区域,白令海CO_2源汇的研究可为高纬度边缘海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白令海正在发生着一些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对CO_2源汇以及控制CO_2源汇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对目前白令海CO_2源汇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预测了白令海CO_2源汇的未来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展望。以往的研究都认为白令海是一个大气CO_2的汇区,但是碳汇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令陆架区的碳汇约–6.81 Tg C·a^(–1)(1 Tg=10^(12)g),整个白令海的碳汇约–34 Tg C·a^(–1)。在未来白令海气候和环境变化继续加剧的条件下,使得白令海碳汇增强或减弱的因素将同时存在,因此,未来白令海的碳汇是增强还是减弱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气候和环境变化 CO2源汇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二氧化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胜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0年第1期36-45,共10页
二氧化碳及其它痕迹气体具有一定的增温低层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地质年代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就有较明显的变化,近期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有关。这对不全面的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已产生广泛... 二氧化碳及其它痕迹气体具有一定的增温低层大气的“温室效应”。在地质年代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就有较明显的变化,近期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有关。这对不全面的预测气候和环境变化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二氧化碳对植物生产量的有机化学效应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天—地—生”系统和“海—气—冰雪”系统中,二氧化碳只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很弱的因子。近百年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的变化而非人类活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存库,海—气交换影响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气候和环境变化 海--气交换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史前人类遗址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响应(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佳佳 贾玉连 +4 位作者 马春梅 朱诚 吴立 李育远 王鑫浩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603-618,共16页
The temporal-spa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ts feature between 10.0–2.8 ka BP(ka BP=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0 BP, where "0 BP" is defined as the year AD 1950) were determine... The temporal-spa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ts feature between 10.0–2.8 ka BP(ka BP=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0 BP, where "0 BP" is defined as the year AD 1950)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ites of different periods under subsistence existenc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numerous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he Neolithic Age(10.0–3.6 ka BP). The site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a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with many river terrace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rapidly increased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3.6–2.8 ka BP) and spread widely on the floodplain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Ganjiang River and onto the west, south, and southeast beach areas of the Poyang Lake. Holocene records of climate change suggest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hat climate fluctuations had a great impact on human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Before 3.6 ka BP, westward and northward expansion of Neolithic cultures in the Poyang Lake watershed occur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amelioration(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The ancient people lived in the hilly areas with high elevation. The simple mode of a fishing and gathering economy was mostly suited to this area in the early Neolithic Age. The scope of human activities was expanded and cultural diversity developed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 However, with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reasing survival pressure in a dry-cold climatic stage after 3.6 ka BP, this simple living mode had to be abandoned, and various forms of economy, the majority being agriculture, were developed on flood plain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numerous rivers around Poyang Lake. This promoted flourishing of the Bronze culture of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伊昂·莱克盆 考古学的地点 时间空间的分发 气候和环境变化 商和周王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