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部全新世地层发育特征与气候波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祥 候兰英 《内蒙古地质》 1995年第Z1期54-62,共9页
通过资料分析,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各沙地第四纪全新世气候地层中的古土壤孢粉和C ̄(14)测年的分析,划分出四个气候湿润期:即10000—7000,6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与四个... 通过资料分析,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各沙地第四纪全新世气候地层中的古土壤孢粉和C ̄(14)测年的分析,划分出四个气候湿润期:即10000—7000,6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与四个气候干燥期:即7000—60000、5000—3000、2500—1500、1000a,B.P—现在;以及相对应的风沙固定期和风沙扩展期,风沙固定期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森林草原呈现,此时沉积了黑沙土或古土壤;目前本区正处于A.D1000a后的气候干燥期内,特别是A.D1600a后,气候异常干燥,风蚀—风积作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孢粉组合 气候地层.
下载PDF
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气候地层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静 徐建明 +3 位作者 刘海坤 李政红 杨振京 毕志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4,共11页
前人对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虽有较多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所采的样品均过稀(一般为1个样品/2 m),所以,其地层界线的划分不够精细,争论也很大。对华北平原的HG1孔和HN1孔进行了加密采样(HG1孔1个样品/0.20 m,HN1孔1个样品/0... 前人对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虽有较多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所采的样品均过稀(一般为1个样品/2 m),所以,其地层界线的划分不够精细,争论也很大。对华北平原的HG1孔和HN1孔进行了加密采样(HG1孔1个样品/0.20 m,HN1孔1个样品/0.07 m),对HN1孔还加大了其微量14C年龄的测定数量(共测试17个样品),并对HG1孔的有孔虫进行了详细鉴定,对HN1孔的有孔虫进行了高分辨率鉴别。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气候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厘定了华北平原全新世与晚更新世地层的年龄界线。与此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的标准模式地层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晚更新世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气候地层 地层层系
下载PDF
贵州都匀七星洞石笋剖面晚更新世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学 被引量:43
3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5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张美良 王华 冯玉梅 涂琳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4,共7页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 4根石笋 4 2件系统的TIMS2 30 Th测年及 6 94件稳定同位素分析 ,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连续 1~ 15万年 ,稳定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晚期达 15 0~ 2 2 0a,早期达 4 4 0~ 5 30a。研究表明 ,石笋δ1 8O曲线 ,... 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 4根石笋 4 2件系统的TIMS2 30 Th测年及 6 94件稳定同位素分析 ,揭示的气候变化记录时限范围连续 1~ 15万年 ,稳定同位素样品平均分辨率晚期达 15 0~ 2 2 0a,早期达 4 4 0~ 5 30a。研究表明 ,石笋δ1 8O曲线 ,相当于海洋记录的终止点Ⅰ及终止点Ⅱ具有特别明显的突变 ,其年龄分别为 11.3kaB .P .及 12 9.3kaB .P .,应为晚更新世顶、底界线的准确年代。晚更新世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MIS2~MIS5e相对应的气候地层单元,其界限年代也分别得到了明确的界定。相当于格陵兰冰芯记录、北大西洋沉积记录的YD事件、Heinrich气候突变事件 ,几个石笋记录取得了一致的准确定位及定年。其中YD事件为 12 .76~ 11.5 2kaB .P .;Heinrich事件的H1~H6分别为 17~ 15kaB .P .,2 4 .6kaB .P .,30 .5kaB .P .,39.3kaB .P .,4 7.8~ 4 6 .8kaB .P .以及 6 0 .4kaB .P .。对其与北大西洋沉积及格陵兰冰芯记录所揭示的短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可比性 ,表明东亚季风气候变化 ,与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化呈遥相关响应 ,对研究东亚季风气候驱动机制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和对晚更新世的地层学研究 ,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占δ^18O气候地层 晚更新世
下载PDF
苏北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萧家仪 王丹 +5 位作者 吕海波 赵志军 舒强 陈晔 张茂恒 郭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1-598,共8页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史能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良好的对比,孢粉带Ⅲ、Ⅳ、Ⅴ、Ⅵ、Ⅶ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4、3、2、1,且孢粉带Ⅲ细分的5个亚带与MIS5a-5e也有良好的对应。此外,从该地区末次冰期孢粉记录中检索出6次冷事件,通过与格陵兰冰芯及会宁黄土记录对比,推测这些冷事件可能对应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中的Heinrich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气候地层 第四纪 兴化孔 苏北盆地 晚更新世 HEINRICH事件 深海氧同位素 ^14C测年 氧同位素记录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冰缘现象及其气候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21
5
作者 董光荣 高尚玉 +1 位作者 李保生 吴正 《地理研究》 1985年第1期1-13,109,共14页
本文概述了鄂尔多斯高第三系至全新统地层中融冻(衤习)皱和沙(土)楔两类古冰縁现象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探索了它们的成因以及同所在地层和上覆风成沙或黄土的关系,並对古冰縁现象的气候地层学意义作了讨论。
关键词 风成沙 融冻 气候地层 晚更新世以来 古冰缘 中更新统 鄂尔多斯高原 绿期 河湖 萨拉乌苏河
下载PDF
南京喀斯特溶洞碎屑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气候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陆从伦 周春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6-119,124,共5页
对南京汤山地区的雷公洞炼灰厂剖面进行了沉积学、气候地层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洞内碎屑充填物记录了2个冷暖、干湿变化旋回,可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12~15段,由此推测南京猿人生存时代大致在45万年前左右.
关键词 溶洞 碎屑充填物 南京市 沉积特征 气候地层
下载PDF
北京猿人洞穴堆积气候地层的再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泽纯 周春林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1,共11页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40余米厚的堆积层自下而上共分17层,新近测量的年代推前了近20万年。对堆积层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进行聚类统计和因子分析,结合风化系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古气候代用指标,重新定量地描绘它所记录的古气候波动...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40余米厚的堆积层自下而上共分17层,新近测量的年代推前了近20万年。对堆积层所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资料进行聚类统计和因子分析,结合风化系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古气候代用指标,重新定量地描绘它所记录的古气候波动旋回。根据第2层TIMS测年为41万年BP,第14层上部是磁性地层测量的B/M界线,可以将该洞穴堆积层1~4层对比于深海岩芯δ18O气候曲线的11~19段或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S4~S7,并且古气候旋回内的次级波动也可进行一定程序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气候地层 北京猿人洞穴 TIMS测年 气候旋回 气候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保生 温小浩 +7 位作者 王丰年 郭元军 李忠云 郭亿华 司月君 牛东风 胡观冠 郑春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 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些学者对其驱动机制的看法,并倾向地认为千年尺度变化是在地球外部太阳活动强迫因子影响下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耦合发生的气候的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更新统至全新统 千年尺度气候地层 划分
下载PDF
北京猿人洞穴堆积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及气候地层上的对比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泽纯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厚达40余米,可划分为17层。它们分别由角砾层与非角砾层(灰烬层、泥砂层以及钟乳石层)等组成。其中角砾层代表冰期、寒冷期或氧同位素的偶数阶段;非角砾层则代表间冰期、温暖期或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它们表明:...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厚达40余米,可划分为17层。它们分别由角砾层与非角砾层(灰烬层、泥砂层以及钟乳石层)等组成。其中角砾层代表冰期、寒冷期或氧同位素的偶数阶段;非角砾层则代表间冰期、温暖期或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它们表明:在中更新世时,周口店地区气候的冷暖变化是明显的,而且气候的大陆性程度有逐渐加强的趋势。第一地点、新洞以及山顶洞等地的沉积物与洞外堆积、陕西洛川的黄土以及深海沉积物等均可进行气候地层学上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北京猿人洞 气候地层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大冰期气候岩石地层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定彪 张德明 +2 位作者 吴开彬 跃连红 黄文俊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0-1067,共8页
针对"南华系"自提出并在2001年正式使用以来,至今仍不能指定其标准剖面和底界层型这一问题,以湘黔桂交界区连续完整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以南华大冰期各气候波动阶段所留下的沉积记录—特殊的气候岩石地层组合为标准,... 针对"南华系"自提出并在2001年正式使用以来,至今仍不能指定其标准剖面和底界层型这一问题,以湘黔桂交界区连续完整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以南华大冰期各气候波动阶段所留下的沉积记录—特殊的气候岩石地层组合为标准,建立了南华大冰期气候岩石地层对比标志。将湘黔桂交界区的南华系与黔东北、湘西北、峡东等地区的南华系进行气候岩石地层对比,证明了湘黔桂交界区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是华南最完整的南华系剖面。以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开展南华系标准剖面建立和底界层型研究,将有可能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气候岩石地层 黎家坡南华系剖面 南华大冰期 华南
下载PDF
东欧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孢粉和气候地层学记录及其与ESR测年的海相地层对比(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N.S.Bolikhovskaya A.N.Molodkov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记述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cold ... 记述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cold spells),干热阶、湿热阶(thermoxerotic and thermohygrotic stages)和间冰期中次级气候韵律,以及冰期内的冰阶(stadials),间冰阶(interstadials),中间阶(interphasials),湿冷阶(cryohygrotic),干冷阶(cryoxerotic stages)和冰期中的次级气候韵律。其中吸热凉温阶占据了间冰期的大部分。 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形成时期的环境和植被演化由以下剖面的孢粉资料构成:上Oka(Likhvin-Chekalin section),上Don(Strelitsa section),中Kuma(Otkaznoe section),中Dniester(Molodova section,Ketrosy section)和中Desna(Arapovichi section)。 根据孢粉-气候地层研究获得的原始资料,本文重建了欧亚大陆北部6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古基岩沉积、冰川、冰缘、外冰缘带沉积,并进行了周期的确定和远距离对比。在综合年代地层柱上的古环境事件及其相应的带和年代地层的对比,是依据亚化石化的软体动物外壳的电子自旋共振分析结果。已知的间冰期集中在58万年,40万年,31万年,22万年及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 黄土-古土壤剖面 孢粉 气候地层学记录 ESR测年 海相地层 对比 气候-古植被序列 中晚更新世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下载PDF
北京怀柔地区上新世──第四纪气候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英 《北京地质》 1992年第4期1-22,共22页
关键词 第四纪 气候地层 怀柔地区
下载PDF
尼安德特人年代的气候地层证据
13
作者 米利都 《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0,共1页
据英国Nature.2007.449:206报道,由英国、美国、西班牙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将尼安德特人遗迹的碳14年代测定与古气候的地层证据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一直存在到距今约24000年前。
关键词 尼安德特人 气候地层 年代测定 证据 NATURE 德国科学家 西班牙 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两次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3
14
作者 王张华 赵宝成 +1 位作者 陈静 李晓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两孔记录的古气候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第6阶段(MIS6),堆积厚层的河道相粗颗粒沉积及第3硬土层,反映当时气候寒冷;第5阶段(MIS5),为滨海湖沼沉积,沉积物的颗粒显著变细;第4阶段(MIS4),本区形成第2硬土层;第3阶段(MIS3)的早期,本区也发育滨海湖沼沉积,中晚期则形成潟湖—砂坝体系,在滨海平原区普遍发育粉、细砂层;第2阶段(MIS2),地层由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构成,下部为黄灰、棕黄色粉砂,上部则为棕黄色或暗绿色硬粘土。其中MIS6、MIS4和MIS2期间发育的3层硬土层可作为本区晚第四纪沉积的标志层。在MIS5和MIS3期间,本区均发生海侵,MIS5时期由于古地势较高、淡水径流和陆源物质输入丰富,因此海水影响微弱;MIS3时期的中晚期为缺乏淡水输入的潟湖—砂坝环境,从而形成广泛的海侵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年代地层 气候地层 海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盆地晚新近纪地层的多重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海洋 王飞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1-313,共33页
以新构造运动为背景,以岩石地层特征为基础,以多种方法的测年数据为依据,以生物化石种属与产出层位和气候地层为参考,按照多重地层划分观点,本文首次对若尔盖盆地更新统及全新统的生物地层、气候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做了深入研究... 以新构造运动为背景,以岩石地层特征为基础,以多种方法的测年数据为依据,以生物化石种属与产出层位和气候地层为参考,按照多重地层划分观点,本文首次对若尔盖盆地更新统及全新统的生物地层、气候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做了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若尔盖盆地晚新近纪地层的多重划分与对比方案。在以新构造运动为背景下沉积的更新统—全新统生物地层、气候地层等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相同时期不同沉积物之间可以相互对比。利用植物、孢粉和测年数据,"阿坝砾石层"时代划归为早更新世。黄河干流、黑河和白河地层中所产古脊椎动物化石和介形类化石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由泥炭孢粉剖面和RM孔孢粉资料揭示出晚冰期到冰后期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冷暖变化频繁,可与由冰期与间冰期或干旱期与湿润期交替演进的气候地层划分的中更新世4366高地冰期和尼格曲—公巴拉克冰期,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早期的木哈隆冰阶、扎尔吉冰阶、羊拱海冰阶、希门错沟冰阶和末次冰期晚期的安纳尔冰阶、全新世冰后期气候地层单位,以及河流堆积阶地划分和风成堆积划分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地层划分 生物地层 气候地层 年代地层 冰川活动 晚新近纪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上海晚新生代地层的划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金波 《上海国土资源》 1988年第4期1-8,共8页
据岩石地层、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等方法综合,将上海疏松地层划分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古地磁测量表明,第四系和上第三系之间的界限位于考克斯年表上高斯正极性期凯纳事件或为英斯事件处。这与河北阳原盆地泥河湾、云南元谋盆... 据岩石地层、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等方法综合,将上海疏松地层划分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古地磁测量表明,第四系和上第三系之间的界限位于考克斯年表上高斯正极性期凯纳事件或为英斯事件处。这与河北阳原盆地泥河湾、云南元谋盆地、华北平原东部及长江三角洲可以对比。上第三系为中新统白龙港玄武岩和陆相沉积的上新统崇明组组成。第四系划分为四个“统”,十“个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地层 岩石地层 气候地层 生物地层 磁性地层
下载PDF
岩心光谱扫描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作用探讨
17
作者 王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022-0025,共4页
岩心作为地质探讨的实体实证,提供了直接且真实的地层见证。本篇文章注重探讨了岩心光谱扫描技术在地质探索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高科技的岩心光谱扫描技术,对钻取的岩心样品进行了高解读率的光谱扫描。此扫描结果呈现了岩心样品内部微... 岩心作为地质探讨的实体实证,提供了直接且真实的地层见证。本篇文章注重探讨了岩心光谱扫描技术在地质探索中所起到的作用。运用高科技的岩心光谱扫描技术,对钻取的岩心样品进行了高解读率的光谱扫描。此扫描结果呈现了岩心样品内部微观构造的微妙变迁,气候变迁,微小生物等信息,且为地层岩性的判读提供了重要参考。旁及对采集的元素含量进行光谱分析,提供了准确数据,带来关于地层元素变迁法则研究的新的观察视角。利用光谱扫描技术对岩心样品的地层生物、地层气候的理解与研究,使地质探讨领域的内容与方法得到了丰富。研究结果显示,岩心光谱扫描技术是地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具,能为地层岩性判识、元素地球化学、地层生物与气候等研究领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光谱扫描 地层岩性判识 元素地球化学 地层生物 地层气候
下载PDF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被引量:19
18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5 位作者 剧远景 王永 林防 张俊牌 王绍芳 魏明瑞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第四纪 岩石地层 磁性地层 气候地层 地层界线
原文传递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捷 王海芝 +2 位作者 张西娟 余江宽 杜宏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47-353,共7页
本文综述了周口店地区 80多年来在第四纪地质、古人类、考古及环境研究方面的成果和重要进展 ,简要地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在过去的 80多年中 ,在周口店发现了丰富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旧石器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第... 本文综述了周口店地区 80多年来在第四纪地质、古人类、考古及环境研究方面的成果和重要进展 ,简要地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在过去的 80多年中 ,在周口店发现了丰富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以及大量的旧石器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层序 ;发现了早更新世的古冰楔 ,并命名为太平山冰缘期 ;第1地点记录了中更新世三次明显的气候冷暖波动。今后应注意早更新世新地点寻找 ,人类的进化及“北京人”的社会行为研究 ,环境标志及环境事件的细致研究 ,生物 气候事件的对比研究 ,建立周口店的生物 气候事件地层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 第四纪地质 环境 古人类 生物-气候事件地层序列 旧石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茫崖凹陷井下下第三系的年代地层学与气候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泽纯 王建 +9 位作者 汪永进 孙世英 陈延安 张建新 姜文英 范连顺 李建青 杨藩 屈平彦 陈怀录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根据裂变径迹测年及氧同位素序列与深海记录的对比,对茫崖凹陷(尤其是狮子沟构造)井下下第三系以前的地层划分方案及时代进行了修正:路乐河组形成于 67—59Ma B.P.,应归属于早古新世及其以前,下干柴沟组形成于59—43Ma B.P.,应归属于晚... 根据裂变径迹测年及氧同位素序列与深海记录的对比,对茫崖凹陷(尤其是狮子沟构造)井下下第三系以前的地层划分方案及时代进行了修正:路乐河组形成于 67—59Ma B.P.,应归属于早古新世及其以前,下干柴沟组形成于59—43Ma B.P.,应归属于晚古新世及早、中始新世,上干柴沟组形成于43—24Ma B.P.,应归属于晚始新世及渐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系 年代地层 气候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