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卓群 姚鸣奇 郑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是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该研究采用2010—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是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该研究采用2010—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机制分析和空间效应分析从不同视角开展量化评估。结果表明:①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城市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进行缩尾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时间安慰剂、个体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②经济发展异质性和水资源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水资源禀赋中等地区的效果更为显著。③人力资本培养、韧性基建投入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促进城市韧性提升的重要渠道。④周边地理邻近城市获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对本城市韧性具有促进提升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强化制度支撑,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开展第二批试点;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绿色创新、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的桥梁纽带作用;放大试点城市政策效应,构建气候适应政策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促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城市 城市韧性 试点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微气候研究热点与展望
2
作者 侯欣欣 张巧明 +1 位作者 陈茜 毕翼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以2014—2023年CNKI收录的城市微气候研究文献为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微气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合和分析,将过去10年内关于城市微气候的研究文献以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探讨研究的热点和主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关键词共... 以2014—2023年CNKI收录的城市微气候研究文献为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城市微气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合和分析,将过去10年内关于城市微气候的研究文献以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探讨研究的热点和主要的研究领域;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明确近10年研究的聚焦方向;综述相关研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城市微气候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CNKI数据库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城市气候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研究
3
作者 赵万民 孙爱庐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关于城市气候的研究已从统计分析、问题辨析、机制探讨、规划设计实践等角度开展综合性研究。文章在城乡规划学科背景下,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城市气候概念的发... 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关于城市气候的研究已从统计分析、问题辨析、机制探讨、规划设计实践等角度开展综合性研究。文章在城乡规划学科背景下,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城市气候概念的发展脉络及其历程,对城市气候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阐释城市气候的内涵定义;从系统整体性、自然多变性、地域特殊性、空间差异性等角度总结城市尺度的气候特征;从自然性要素、空间性要素和功能性要素等三个方面总结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结合实测数据统计、动态模拟分析、遥感图像分析等方法归纳了当前城市气候问题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概念解析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局地气候分区视角下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俊 任嘉义 于文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89-4506,共18页
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交互影响。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推动了城市形态刻画与气候演变规律探索,为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统一框架。学术界对其研究大多聚焦在城市热环境和气候风险方面,正在向多要素气候模拟和考... 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交互影响。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推动了城市形态刻画与气候演变规律探索,为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统一框架。学术界对其研究大多聚焦在城市热环境和气候风险方面,正在向多要素气候模拟和考虑社会经济因素方向发展。审查了主题、方法和主要结论,发现“局地气候分区”、“城市热岛”、“地表温度”、“管理”和“社区”出现频率最高。采用文献计量和专题分析方法,梳理并总结了2012—2023年6月LCZ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在LCZ制图、相互作用和适应性策略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1)全球已在超过280座城市开展了LCZ研究,LCZ全球数据集的推广扩大了研究尺度且丰富了研究内容;(2)大多研究分析了风热环境为主的气候要素在局地尺度上的时空特征,探讨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及其对人居环境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城市蓝绿空间对于优化冷却效果、防范和治理热源等缓解性策略的重要性。其中自2018年起LCZ热环境研究向多元化发展,研究区域开始出现大都市圈或城市群;(3) LCZ能够辅助识别人居环境中高度暴露和脆弱的地区,近年来的研究趋向于在气候/生态风险评估中寻找适应性策略,且更加关注易感人群和低收入者。综述将有利于LCZ框架下城市气候与人居环境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宏观把握,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气候 人居环境 热风险 适应性策略
下载PDF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5
作者 李国庆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4,共5页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 气候适应型城市实质上是韧性城市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实现了安全理念从“有”到“无”的逻辑转变:即从传统的关注风险如何应对转变为如何创造安全;从以往应急管理思维下如何应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单一或复合灾害,转变为关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如何保障生命线正常运转或在灾害冲击下科学有效应对并迅速恢复。气候适应型城市需要搭建智能应灾技术体系和智慧应灾社会体系,通过响应、检测、学习和预测去主动实现气候适应,培育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适应型城市 智能技术体系 智慧社会体系
下载PDF
城市气候条件对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杜思远 冯一桃 杨继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气候对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虽然已经通过大量的文献得到证实,但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关注还相对较少。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重点分析气候变量——平均气温、日照时长和降水量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 气候对老年人口健康的影响虽然已经通过大量的文献得到证实,但对流动老年人口的健康关注还相对较少。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重点分析气候变量——平均气温、日照时长和降水量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加入个体因素、流迁因素、医疗卫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作为控制变量。样本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老年流动人口自评为健康,但客观上看超过46%的老年流动人口有疾病风险,说明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基准结果显示,气候对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平均气温上升会提高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的概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依旧稳健。异质性结果显示,平均气温对低龄和中高龄老年流动人口的客观健康状况均有显著影响。平均气温上升和日照时长增加都会显著降低长期流动的老年人口的客观患病概率,而降水量增加则会显著降低长期流动的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概率。气候对中西部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老年流动人口 健康自评 客观健康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气候图研究——以深圳龙华区为例
7
作者 徐明东 黄邓楷 《住区》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城市化进程加速催生了许多高密度城市及建筑群,对城市气候造成了许多如热岛效应和城市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气候问题,科学、准确地评估城市气候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改善对策,对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 城市化进程加速催生了许多高密度城市及建筑群,对城市气候造成了许多如热岛效应和城市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气候问题,科学、准确地评估城市气候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改善对策,对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具有高密度特征的深圳龙华区,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整合现状气候信息展开研究。以城市热岛及通风问题,将热负荷因子和通风潜力因子空间叠加构建城市气候图。报告发现龙华区气候状况亟待改善,并根据影响程度按1~7级分类,提出“三区两廊多核心”的气候规划优化结构。此外,从绿地系统、开敞空间及水系规划中提出具体规划建议。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分析了龙华区热岛效应和通风问题的成因,给出相应的保护和规划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龙华区以及其他高密度建成区提供气候规划参照,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通风潜力 热负荷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下载PDF
气象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在城市气候调控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8
作者 孙鹏 徐岩 张恩浩 《当代农机》 2024年第8期70-71,73,共3页
阐述了气象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在城市气候调控中的应用以及气象数据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影响,探讨了气象预测模型在城市气候调控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气象数据分析 预测模型 城市气候调控 农业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生态空间微气候调节的城市与水体相互影响作用研究——以水网城市武汉为例
9
作者 周雪帆 张帅 《新建筑》 2023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文章以水网城市武汉为例,旨在讨论城市与水体之间的气候调节影响作用,并找到应对城市高强度发展的生态空间调节策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构建了高分辨率城市冠层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季节水体的微气候调节作用,发现:夏... 文章以水网城市武汉为例,旨在讨论城市与水体之间的气候调节影响作用,并找到应对城市高强度发展的生态空间调节策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构建了高分辨率城市冠层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季节水体的微气候调节作用,发现:夏季水体对城区有明显的降温效果,日间平均降温幅度达到0.5℃;过渡季(秋季)日出前水体对地表气温增幅达0.6℃,能够有效缓解辐射逆温现象;冬季夜间水体将主城区风速提升了0.2m/s,能够帮助城市空气污染物的疏散,减少雾霾现象。此外,建筑密度的升高增强了水体与高空的对流换热,而城市容积率的升高则削弱了水体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水体 中尺度气象模拟模型 高分辨率城市冠层模型 城市气候环境
下载PDF
基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的城市道路绿化带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符冰芬 吴海堂 赵立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293-6306,共14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辆造成的道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源排放问题高度集中,机动车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减缓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辆造成的道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源排放问题高度集中,机动车排放是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开展减缓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调查绿化带对广州城市道路PM2.5的影响,运用实测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实测并分析城市道路空间PM2.5的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实测数据对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分析,模拟研究理想道路模型下不同高宽比、风向等因素及绿化带植配类型对PM2.5的消减作用。研究表明:(1)城市道路空间PM2.5浓度分布受污染源、街道高宽比、风速风向、绿化带等综合影响,自然消减情况下,其主要受风速风向和高宽比双因素影响;(2)通常街道高宽比越大,越有利于道路空间PM2.5的扩散;(3)城市道路空间PM2.5自然沉降最小距离为12 m,0—12 m范围内应保持无障碍物的开敞环境,PM2.5消减的关键范围是12—24 m,此范围内可以利用生态手段沉降颗粒物;(4)PM2.5消减率受绿化带和风向的双控制,应根据主导风向选择绿化带植配方式。在主导风平行面和垂直迎风面绿化带对PM2.5有正消减效应,建议植配类型为“乔-乔+灌+草”;在主导风垂直背风面绿化带对PM2.5呈负消减效应,植配类型为“乔-灌”绿化带消减率接近于自然消减率,而植配类型为“乔-灌+草”和“乔-乔+灌+草”的绿化带加重了颗粒物在该区域的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城市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 街道高宽比 风速风向 植配类型
下载PDF
局地气候区改变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昊天 李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0期62-70,共9页
统计了地中海气候范围内的米兰、贝鲁特与伊斯坦布尔2000年以及2020年城市发展变化。借助局地气候区系统,探索分析了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Heart Island,SUHI)的时空变化分布。局地气候区框架直观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 统计了地中海气候范围内的米兰、贝鲁特与伊斯坦布尔2000年以及2020年城市发展变化。借助局地气候区系统,探索分析了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Heart Island,SUHI)的时空变化分布。局地气候区框架直观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同时更有针对性地表征了地表热岛强度的区域变化特点,为地表热岛强度的缓解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米兰的城市扩张范围最小,产业升级造成的工业园区(LCZ8)更新是城市过去20年来的主要变动,LCZ 2与LCZ 3对LCZ 8的替代创造了更多的人工排热,使当地地表热岛强度平均提升了1.2℃。贝鲁特的扩张规模是3座城市中最大的,其建成类局地气候分类面积提高了约8%。伊斯坦布尔海岸沿线与近郊出现快速城市化的趋势,近郊的建筑密度不断提升,区域内平均提升了1.3℃。总体来看,在夏季地中海城市,与工业排热相比,人工排热也会使区域产生强烈的地表热岛效应。伊斯坦布尔的结果证明了千万人口城市中的局地气候区变化会产生更强烈的地表热岛强度。大都市的交通排热也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3座城市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面临的热岛效应问题,研究城市变迁将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与规划提供新的参考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局地气候 城市扩张 地表城市热岛效应 “一带一路”国家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潜在自然通风廊道识别
12
作者 刘雅 廖秋林 +2 位作者 肖澎 廖菁芃 王薇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对城市群的环境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通风廊道研究仍不充分。为进一步发挥绿心地区的通风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群的环境气候和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以长株潭绿心地区2020年遥感影...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对城市群的环境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通风廊道研究仍不充分。为进一步发挥绿心地区的通风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群的环境气候和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以长株潭绿心地区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地表粗糙长度、无量纲通风指数、风热场进行叠加分析并识别潜在通风廊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发现,该地区潜在的自然通风廊道共有11条,其中一级2条、二级3条、三级6条;显著影响因子主要有下垫面粗糙长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密度,温度场、高程及路网密度对通风潜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通风廊道对城市环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形成基于自然的城市群通风方案,需要进一步进行景观保护与恢复。所运用的识别方法可以精细地捕捉到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反映了城市热源、冷源及其局地环流的变化状况,能更充分利用城市热岛环流设置通风廊道。另外,利用MODIS数据中的植被指数产品MCD12Q1类型输出的Z0数据,结合地形高程等数据估算地表粗糙长度,可以较好地校准绿地的粗糙长度和无量纲通风指数,为基于绿地的城市自然通风解决方案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气候 城市自然通风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下载PDF
8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13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0期2442-2442,共1页
近日,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 近日,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发文 适应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气候适应型城市 建设试点 行动方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试点工作
下载PDF
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花园艺术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与实证分析
14
作者 邓艺杰 郅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共9页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地区较高的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人类健康、水消耗、能源使用和空气质量.因此,关注设计对开放空间热舒适度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全球变暖,城市地区较高的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人类健康、水消耗、能源使用和空气质量.因此,关注设计对开放空间热舒适度的影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花园艺术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向是建立城市小气候模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花园艺术设计方案在城市小气候中的影响进行模拟和仿真,以评估其在改善城市热环境和降低能耗方面的效果.首先,在ENVI-met(用于模拟地表植物空气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模型)中模拟了一个具有当前基础花园布局的真实小区,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温度进行比较,验证了ENVI-met模型的可靠性.然后,通过模拟同一CBD区域不同花园设计方案,评估并比较了其对城市小气候和人体热舒适度的差异.最后,将不同的花园设计方案输出到动态建筑能源模拟软件中,以获得案例区域内建筑的能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花园艺术的不同设计方案会导致植物在降温、增湿、遮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其对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的贡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花园艺术设计的选择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性 能源效率 花园艺术 城市气候 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哥本哈根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2006—2020年哥本哈根城市气候治理的多中心分析
15
作者 卡斯滕·布鲁恩·汉森 安妮卡·艾格 胡维(译)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14-132,193,共20页
2009年,哥本哈根市宣布其宏伟目标:通过协作性的气候治理方法,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然而,根据2020年的状况,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至少33%的脱碳。本文应用一个“综合的多中心”概念,辅以“参与式气候治理”研究,... 2009年,哥本哈根市宣布其宏伟目标:通过协作性的气候治理方法,在2025年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城市。然而,根据2020年的状况,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至少33%的脱碳。本文应用一个“综合的多中心”概念,辅以“参与式气候治理”研究,分析了哥本哈根2006—2020年合作式气候治理的不足之处。实证分析显示,2010年气候问题的政治优先性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公民社会行为者动员不足,部门合作减弱。本文结论是,自2010年以来,哥本哈根主要采用了一种相当“单中心”的治理方法,并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不是通过公民社会的动员来改变行为,因此没有足够促进碳减排进程使得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最后,我们讨论了综合的多中心理念为城市气候治理辩论的贡献,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一理念。在经验上,我们使用了文献分析和对哥本哈根32个关键参与者的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动员 参与性气候治理 多中心理论 城市气候治理
下载PDF
耦合气候效应的建筑碳排放控制路径
16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8-8,共1页
《建筑节能(中英文)》2024年第6期封面设计,聚焦建筑业的“能”“碳”双控主题,提出在气候效应耦合视角下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建筑碳排放与城市气候存在复杂的互馈机制,一方面,城市冠层内不同区域的人为热通量、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建筑节能(中英文)》2024年第6期封面设计,聚焦建筑业的“能”“碳”双控主题,提出在气候效应耦合视角下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建筑碳排放与城市气候存在复杂的互馈机制,一方面,城市冠层内不同区域的人为热通量、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不同,使局地微气候环境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分异;另一方面,城市气候环境的空间分布差异,使不同环境中建筑的采暖、制冷、通风与采光能耗差异显著,从而影响了直接或间接的碳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气候环境 封面设计 城市气候 采光 排放强度 控制路径 气候效应
下载PDF
8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知》
17
《城乡建设》 2023年第17期11-12,共2页
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为贯彻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实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 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试点 气候适应型城市 行动方案 住房城乡建设
下载PDF
北京:提高城市韧性 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18
作者 高令军 杨林 《中国减灾》 2024年第13期16-17,共2页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城市气候、地形、地势和人口、经济等因素,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北京市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810处,在完善防灾避险体系、构建韧性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应对各类突发灾害,降低人民群众...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城市气候、地形、地势和人口、经济等因素,加快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北京市现有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810处,在完善防灾避险体系、构建韧性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应对各类突发灾害,降低人民群众受灾风险,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放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梳理了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发展实践情况、主要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措施,以期为各地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韧性城市 防灾避险 城市韧性 突发灾害 城市气候 底线思维 经验做法
下载PDF
城市园林的植物特点及其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19
作者 贾海兰 宋建国 +2 位作者 韩建玲 李海涛 朱顺治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城市园林能够调节城市气候,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的栖息地。本文聚焦于城市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主要探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策略,目的是为园林管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帮助其减少有害生物的影响,力求在实现园... 城市园林能够调节城市气候,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的栖息地。本文聚焦于城市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主要探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等策略,目的是为园林管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方法,帮助其减少有害生物的影响,力求在实现园林植物健康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防治 城市园林 病虫害控制 防治策略 园林植物 园林管理 城市气候 最大限度
下载PDF
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贺晓冬 苗世光 +1 位作者 窦晶晶 申双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9-771,共13页
现代城市化发展给当地气候和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然而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却非常有限.以北京为示范案例,初步建立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将城市气候信息应用于北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定量分析北京自然环境和典... 现代城市化发展给当地气候和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然而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却非常有限.以北京为示范案例,初步建立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将城市气候信息应用于北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定量分析北京自然环境和典型城市形态因子对城市气候的影响,评估城市热环境和城市风环境现状,形成北京城市气候分析图.结合各典型城市气候空间不同建筑区域内建筑物可分辨风场数值模拟,完成北京市区范围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北京四环以内近乎闭合式的"单中心+环状"城市发展布局,使大部分区域承受极强的热压,且通风廊道不足,通风严重不畅.针对此现状,分别对五类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区提出初步规划建议,审慎开发决策,缓解城市气候问题.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在传统城市气候图的基础上,强调了对规划方案的预测评估.且提出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从规划预警的角度应对城市气象灾害,加强北京应对极端天气、防灾减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城市形态空间分析 数值模拟 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