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对比测试与分析
1
作者 周伟 谢嫦 +2 位作者 董远德 高益 唐亚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89,共7页
在乌鲁木齐地区要实现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保证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增加能源供应以维持温室内小气候环境达到作物生长适宜的条件。研究该地区冬季日光温室作物越冬栽培中加温对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乌鲁木齐生产型日光温室... 在乌鲁木齐地区要实现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保证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增加能源供应以维持温室内小气候环境达到作物生长适宜的条件。研究该地区冬季日光温室作物越冬栽培中加温对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乌鲁木齐生产型日光温室优化调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位于乌鲁木齐地区西山农牧场的两栋结构相同的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测试和分析了加温与不加温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维持在-14.5~3.7℃的范围时,加温可使温室内夜间空气温度提高10℃,白天提高7℃,后墙温度提高8℃。相比之下,不加温的温室在测试期间白天室内温度可保持在4.0~33.1℃范围内,夜间保持在3.9~9.5℃范围内,后墙温度维持在12.3~19.0℃之间。针对该地区冬季的实际情况,当室外每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以上且日照较为充足时,可选择不进行加温的越冬种植方式。而当室外平均温度在-12.0~1.9℃范围内时,根据白天的日照条件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夜间进行加温,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乌鲁木齐地区日光温室进行安全越冬生产时需补充大量的热能,导致生产能耗和成本的增加,在了解温室内小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采用有效的能耗控制策略,满足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日光温室 气候 热风加温
下载PDF
鼓浪屿疗养区微小气候与厦门市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秀增 王俊 +3 位作者 韩峭青 余涛 吴志彬 吴洪光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鼓浪屿疗养区内的微小气候与厦门市气候的差异情况,从而更好地利用气候疗养因子,提升疗养效果。方法利用美国生产的Davis 6162EU型自动气象站在鼓浪屿疗养区中心地带连续测定温度、湿度、气流、气压、降水等气象因子。将疗养区... 目的分析鼓浪屿疗养区内的微小气候与厦门市气候的差异情况,从而更好地利用气候疗养因子,提升疗养效果。方法利用美国生产的Davis 6162EU型自动气象站在鼓浪屿疗养区中心地带连续测定温度、湿度、气流、气压、降水等气象因子。将疗养区气象因子与厦门市近30年气象资料和2007—2009年3年间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近几年厦门市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气候相对干燥。鼓浪屿年平均气温21.9℃,平均相对湿度69.6%,鼓浪屿最热的极端天气温度没有厦门高,最冷的时候没有厦门冷。结论鼓浪屿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疗养。由于温度日较差小,人体对温度调节的负荷轻。利用鼓浪屿微小气候的年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某些疾病的疗养康复,可以增加疗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疗养区 海滨气候 微小气候 疗养 疗养因子
下载PDF
中国黄土区东亚古季风气候与冰期气候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岳乐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研究了中国黄土区冰期气候与季风气候记录;进行了黄土磁化率与大洋δ18O曲线对比,并且将黄土组合—古土壤组合与冰期-间冰期气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土组合与古土壤组合记录了冰期气候与间冰期气候;中国黄土—古土壤堆积是... 研究了中国黄土区冰期气候与季风气候记录;进行了黄土磁化率与大洋δ18O曲线对比,并且将黄土组合—古土壤组合与冰期-间冰期气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土组合与古土壤组合记录了冰期气候与间冰期气候;中国黄土—古土壤堆积是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与东亚古季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气候 东亚季风 中国 黄土 第四纪
下载PDF
山东泰山3种人工林小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金伟 白世红 +1 位作者 马风云 栗宁宁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56-59,62,共5页
通过对泰山森林生态站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赤松(Pinus densif lora)和麻栎赤松混交林小气候的对比研究表明:麻栎赤松混交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其气温(空气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均比... 通过对泰山森林生态站麻栎(Quercus acutissima)、赤松(Pinus densif lora)和麻栎赤松混交林小气候的对比研究表明:麻栎赤松混交林的降温保湿效应最好,其气温(空气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和土壤温度(地表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均比麻栎林和赤松林低,其相对湿度高于麻栎林和赤松林;3种林分温、湿度垂直方向3个层次上,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林内温度都随林分高度的增加而增高,林内湿度则减小。森林的存在能明显地影响其所在区域的小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人工林 气候
下载PDF
不同棚型水稻工厂化育苗小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美玲 陈龙 +2 位作者 辛明月 王楠 殷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45-151,共7页
为更好地为水稻育苗提供气象服务,利用2015年4—5月盘锦市大洼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棚内外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4种棚型(独栋、连栋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的工厂化育苗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对比分析不同棚型室内外小气候。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为水稻育苗提供气象服务,利用2015年4—5月盘锦市大洼区水稻工厂化育苗棚内外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4种棚型(独栋、连栋玻璃温室和塑料温室)的工厂化育苗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对比分析不同棚型室内外小气候。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天及阴天独栋玻璃温室、连栋玻璃温室、独栋塑料温室内气温具有明显日变化,而连栋塑料温室内气温只在晴天、多云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4种棚型温室内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高于棚外,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玻璃温室内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于塑料温室。棚内外温差白天大,夜间小,夜间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晴天、多云天及阴天4种棚型内相对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降雨天棚内相对湿度变化幅度小。湿度差白天小,夜间大,与温度差相反。结合水稻育苗期最适宜温度(28~32℃)和相对湿度(50%~90%)需求,连栋塑料温室最适宜水稻工厂化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工厂化育苗温室 天气条件 气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中国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雯 范广洲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选取1984~2013年NCEP/NCARII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及全国160个台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使用由散度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以1月为冬季代表月,确定高原冬季风强弱代表年。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 本文选取1984~2013年NCEP/NCARII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及全国160个台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使用由散度定义的青藏高原季风指数,以1月为冬季代表月,确定高原冬季风强弱代表年。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风强弱年份,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原冬季风强弱伴随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当高原冬季风偏强时,高原上空的冷低压加强,辐散下沉运动加大,中高纬地区的槽脊加深,而低纬地区有一气旋性环流生成;(2)高原冬季风强弱年我国同期气候差异明显,高原冬季风偏强年的冬季,新疆北部、华北中部等地降水偏多,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等地降水偏少,冬季气温大部份地区偏高,云南、黑龙江等地略偏低。(3)高原冬季风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高原冬季风强弱年的夏季,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明显不同,强年高原热低压和高纬地区的槽脊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降水明显偏多,长江中上游、内蒙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冬季风 合成分析 散度季风指数 气候特征差异 环流差异
下载PDF
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小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磊 贾红 孙建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99-3402,共4页
为获得徐州地区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给农事生产及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常见的三种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大棚温湿度进行了观测并作了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类型大棚内的温湿度特点,为大棚的合理选择... 为获得徐州地区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给农事生产及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地常见的三种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大棚温湿度进行了观测并作了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类型大棚内的温湿度特点,为大棚的合理选择和温室内环境因子的调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候 对比分析 日变化规律
下载PDF
攀西与达州地区灵芝栽培气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绍艳 张利平 +1 位作者 袁玉霞 李辉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4期92-96,共5页
根据灵芝生物学特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栽培大棚对小气候的影响,基于气候背景对比分析了达州和攀西大棚栽培灵芝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结果表明,两地区代表站年平均气温相近,4—9月气候均可经济栽培灵芝,两地都雨热同季但气候季节性差... 根据灵芝生物学特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栽培大棚对小气候的影响,基于气候背景对比分析了达州和攀西大棚栽培灵芝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结果表明,两地区代表站年平均气温相近,4—9月气候均可经济栽培灵芝,两地都雨热同季但气候季节性差异显著;攀西为中亚热带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夏秋气温略低较适宜大棚栽种、冬春光热优势明显但干旱较重;达州夏秋气温较高、高温热害明显,冬春气候因光热条件差难以利用。大棚栽种灵芝的气候条件总体上攀西优于达州,后者宜选址在夏季气候相对偏低的中海拔区(1000~1500 m)。生产上两地区主要生长季都需降低大棚内昼夜温差,攀西地区菌丝期(4—6月)要适当增温保湿,达州夏秋季需预防高温热害;灵芝发菌期生产安排达州宜5月、攀西宜5月中旬—6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栽培 气候背景 达州 攀西
下载PDF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孢粉资料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和古气候及全球古气候对比(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藤则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钻探资料研究了过去3Ma的古植被、地层及古气候。由湖底取得的200m和1400m样品的孢粉组合可分别划分出19个和37个带,反映了湖区及其周围自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变史。在冰期阶时琵琶湖附近山区的典型...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钻探资料研究了过去3Ma的古植被、地层及古气候。由湖底取得的200m和1400m样品的孢粉组合可分别划分出19个和37个带,反映了湖区及其周围自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变史。在冰期阶时琵琶湖附近山区的典型植被为亚北极带,低地为冷温带。而在间冰期阶里山区一般为温带或冷温带植被,低地则主要由落叶和常绿树组成的温带和暖温带的植被。在进行过去3Ma古植被、古气候演变对比中,当地古气候史和以下资料显示出明显的一致,例如加勒比海、西太平洋及赤道海洋的氧同位素资料,地中海西部(Mallorca)的沉积旋回,欧洲中部的风成沉积序列,日本关东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记录,以及在南美波哥大高地和以色列死海裂谷根据孢粉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中部琵琶湖 第四纪 古植被 气候 孢粉组合 地层
下载PDF
西安市冬季海绵城市街谷与传统城市街谷微气候对比分析
10
作者 李文涛 赵敬源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2期124-127,共4页
为了了解新型海绵城市街谷对于冬季雨雪后的街谷内微气候调节能力与传统城市街谷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了西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沣西新城内一处海绵城市街谷,并与之对应选取了一处传统城市街谷进行微气候数据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发现:... 为了了解新型海绵城市街谷对于冬季雨雪后的街谷内微气候调节能力与传统城市街谷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了西安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沣西新城内一处海绵城市街谷,并与之对应选取了一处传统城市街谷进行微气候数据测试与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发现:新型海绵城市街谷内冬季雨雪后的温度和湿度的自我调节能力远远高于传统城市街谷,但是对于风速和CO浓度的调节能力与传统街谷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街谷 传统城市街谷 气候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6 位作者 张文君 尹志聪 华文剑 况雪源 陈国森 马红云 韩婷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5,共2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特征、关键过程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重大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的基本情况。项目拟在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尺度海-陆-气耦合过程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挖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前兆信号;发展动力与物理统计相结合的极端事件预测新方法,研制针对中国极端事件的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与检测归因系统。文章重点总结了自2022年12月项目立项至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陆面过程 海陆气耦合 机理 预测 归因
下载PDF
全球气候指标、气候影响驱动因子与全球变暖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在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经常考虑全球气候指标,在研究气候影响时,经常用到气候影响驱动因子[1-2],本文简述全球气候指标和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并给出它们与全球变暖和人类强迫的关系。1全球气候指标在气候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指标来表征... 在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经常考虑全球气候指标,在研究气候影响时,经常用到气候影响驱动因子[1-2],本文简述全球气候指标和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并给出它们与全球变暖和人类强迫的关系。1全球气候指标在气候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指标来表征和量化由于自然变化或由于系统的长期变化而发生的气候现象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指标 全球变暖 气候现象 驱动因子 气候变化研究
下载PDF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竺夏英 孙林海 +17 位作者 钟海玲 支蓉 艾婉秀 姜允迪 李威 陈鲜艳 邹旭恺 王凌 赵珊珊 曾红玲 王有民 冯爱青 朱晓金 代潭龙 郭艳君 张颖娴 李想 龚振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关于“气候智慧林业”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教君 王高峰 +1 位作者 张怀清 高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气候智慧林业于2020年之后兴起,是集智慧林业、气候林业和生态林业于一体的协同发展新组合。气候智慧林业是利用智能化和数字驱动的新一代信息与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林业科学科研与管理范式,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气候... 气候智慧林业于2020年之后兴起,是集智慧林业、气候林业和生态林业于一体的协同发展新组合。气候智慧林业是利用智能化和数字驱动的新一代信息与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林业科学科研与管理范式,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高效、稳定、可持续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传统林业和生态林业相似,气候智慧林业也需要强大的科学研究基础。气候智慧林业研究需要回答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森林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的机制,其研究方向包括:1)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监测、计量与核算,以及碳汇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时间效应;2)森林生态系统韧性(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的形成及其对气候变化和自然干扰的响应机制;3)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的形成、维持与提升机制,包括管理措施和木材生产利用对碳汇的影响、碳汇与其他功能之间的平衡;4)人工智能和多源遥感驱动的森林智能数据采集系统;5)基于信息化+AI和专家决策的气候智慧林业管理系统。加强上述研究,有利于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韧性,以更好适应气候变化或减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提升森林缓解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增强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与林产品供给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林业 气候变化 碳汇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 森林经营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碳中和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1 位作者 张文霞 张丽霞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 工业化以来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2℃和1.5℃温控目标,由此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文章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基本事实、人类碳排放对工业化以来全球变暖的作用,归纳了关于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结果,阐释了1.5/2℃温升阈值与碳中和的关系,概述了国际社会为有效应对全球变暖而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中和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模拟 气候预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分析与改善路径——基于响应曲面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敏 韦雅倩 +2 位作者 何伟军 方雪 黄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9,共11页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反应程度。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二者分别以单独和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生态敏感性,进而暴露出整体或区域性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因此,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反应程度。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二者分别以单独和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生态敏感性,进而暴露出整体或区域性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因此,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分级进行改善,有利于提升地区生态环境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该研究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的气象、遥感和统计数据,构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子,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分析各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单因子及交互作用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并以包含生态和气候敏感性的复合敏感值为依据,划分优化区、管控区和治理区,探究了敏感值较高的治理区的改善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敏感值在时间上呈波动下降态势,2001—2020年总体下降了2.2%;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布局,与2001年相比,2020年重度敏感及以上的省份数量减少了7.1%。(2)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人口规模对不同省份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受单因子影响的省份占比分别为77.4%、67.7%和54.8%;因子交互作用中,负交互效应占比为69.6%,说明大部分因子对另一因子影响生态敏感性的效应产生反向作用。(3)为减少气候变化对生态敏感性的负面影响,针对治理区内自然条件和发展速度不同的区域,需要有针对性地协调经济发展或人口增长,以确保在生态承载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极端气候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 通过采用中国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灾害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极端气候能够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极端气候对不同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更大;第三,极端气候主要通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两种渠道提升区域金融风险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居民部门中介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气候风险 金融风险
下载PDF
1991~2020年中国地面气候值数据集研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煜飞 廖捷 +9 位作者 张强 陈杰 龚玺 石岩 石明远 杨笛 范邵华 周学东 曹丽娟 胡开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571,共17页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中国地面观测数据,研制了1991~2020年中国地面气候值数据集。数据集研制期间,对1991年以来的地面台站观测数据集元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质量检查和核实订正。在基于站址迁移信息对所有要素进行了分段处理基础上,...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中国地面观测数据,研制了1991~2020年中国地面气候值数据集。数据集研制期间,对1991年以来的地面台站观测数据集元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质量检查和核实订正。在基于站址迁移信息对所有要素进行了分段处理基础上,基于非均一性检验结果完成了气温序列的分段处理。依据人工、自动观测调整信息完成了能见度观测数据的分段处理,提供了一套与当前能见度观测方式一致、代表性更好的气候背景场。采用傅里叶级数理论对气温、降水累年日值序列进行了谐波处理,在体现气象变量季节性转换的同时,避免了日与日之间的异常突变特征,具有更好的气候代表性。最终建立的1991~2020年中国地面气候值数据集提供了中国2438个站点的气温、降水、气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水汽压、云、天气现象、能见度、蒸发、积雪、地温、冻土、日照共14个要素的气候背景信息,为天气气候业务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 统计 标准气候 均一性 谐波处理
下载PDF
面向气候韧性社区建设的北京东四社区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若子 邢佩 +4 位作者 杜吴鹏 轩春怡 党冰 熊飞麟 白孟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9,53,共7页
利用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北京市东四社区降水特征,评估了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四社区年降水量、极端日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和大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进一步分析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空... 利用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北京市东四社区降水特征,评估了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四社区年降水量、极端日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和大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进一步分析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情况,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四社区西北区域,包括东四北大街沿线,东四九条、八条和七条的西段、月牙胡同的部分区域。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社区层面的气候韧性城市适应目标、具体规划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韧性社区 暴雨内涝 风险评估 北京东四社区 韧性城市
下载PDF
日光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对比分析
20
作者 蒋兴荣 《现代农业》 1989年第4期17-19,共3页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是适合我区蔬菜周年生产的高效节能的主要保护地类型,由于其结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气候环境.为帮助广大蔬菜专业户合理利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小气候条件,实施气象调控,兴利避害,获取蔬菜作物早熟高产、均衡上市...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是适合我区蔬菜周年生产的高效节能的主要保护地类型,由于其结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气候环境.为帮助广大蔬菜专业户合理利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小气候条件,实施气象调控,兴利避害,获取蔬菜作物早熟高产、均衡上市,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在此将其小气候特点对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 温室 大棚 气候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