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剖面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定量分析与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季峻峰 陈骏 +4 位作者 W.Balsam 刘连文 陈旸 赵良 周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9,共9页
为了了解黄土剖面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分布特征,文章采用对铁氧化物矿物灵敏的漫反射光谱法(DRS),开展了赤铁矿和针铁矿的鉴定和测定研究,提出了定量分析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的DRS新方法。选择天然典型黄土和古土壤样品,首先采用柠檬酸盐... 为了了解黄土剖面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分布特征,文章采用对铁氧化物矿物灵敏的漫反射光谱法(DRS),开展了赤铁矿和针铁矿的鉴定和测定研究,提出了定量分析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的DRS新方法。选择天然典型黄土和古土壤样品,首先采用柠檬酸盐-重碳酸盐-连二亚硫酸盐(CBD)方法去除其中成壤成因的铁氧化物矿物,以其为基体配制含不同赤铁矿和针铁矿的系列标样,然后进行DRS测试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测定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的校准方程并加以检验。利用DRS方法,分析了多个黄土剖面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发现黄土-古土壤剖面的赤铁矿/针铁矿比值可作为东亚季风干/湿变化的敏感指标。该比值较高时反映了干燥土壤环境,而较低时指示了潮湿土壤环境。对灵台和洛川剖面中赤铁矿/针铁矿比值的分析,初步揭示了2.6Ma年以来黄土高原东亚季风阶段性变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赤铁矿 针铁矿 反射光谱 气候干湿变化
下载PDF
沼泽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环境意义——盐碱化指标及气候干湿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国平 刘景双 翟正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的信息。以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Sr/Ba、Rb/...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的信息。以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Sr/Ba、Rb/K、(CaO+K2O+Na2O)/Al2O3等比值具有盐碱化和气候干湿变化的指示意义。该区域的盐碱化并非只发生在近几十年,而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人类活动促进了盐碱化进程。霍林河流域近240年来气候存在冷干—暖湿—冷干的多次波动,1880年之前气候以冷干为主,并有小幅度波动;1880年后气候开始转暖,但仍以冷暖波动振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比值 盐碱化指标 气候干湿变化 沼泽
下载PDF
近300年来岱海流域气候干湿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0-76,共7页
根据岱海 6 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 ,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 .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 30 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 ,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 ;频率磁化率高... 根据岱海 6 0cm柱状岩芯的磁化率、孢粉、粒度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 ,对历史时期岱海气候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记录进行探讨 .岱海湖泊沉积记录近 30 0年来的气候干湿变化可划分七个阶段 ,与历史记载有较好的一致性 ;频率磁化率高值段对应气候偏湿阶段 ,低值对应气候偏干阶段 .人类活动特别是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垦 ,加剧流域水土流失 ,导致湖泊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增加 ,频率磁化率升高 ;孢粉Ulmus的变化受流域人口增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气候干湿变化 人类活动 湖泊沉积 湖泊响应 频率磁化率 孢粉
下载PDF
四川省气候干湿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丽 聂常乐 +2 位作者 任钇潼 梁晶晶 徐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146-150,F0002,F0003,共7页
为四川农业区划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980-2016年四川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各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SWI),并运用气候倾向率、敏感性系数、气象因子敏感系数贡献率与Arcgis空... 为四川农业区划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1980-2016年四川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各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SWI),并运用气候倾向率、敏感性系数、气象因子敏感系数贡献率与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SWI,研究四川省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四川气候总体呈干旱化趋势,东部与南部干旱趋势较大,其余地区均呈湿润趋势;SWI相对1980s、1990s、2000s和2010s 4个年代际呈先逐渐变湿润再逐渐变干旱的过程,其季节差异较大,冬春季呈季节性干旱;敏感性最高的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其次是相对湿度;对SWI贡献率最大的气象因子是相对湿度,其次是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地表湿润指数 敏感系数 贡献率 四川
下载PDF
新疆气候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董翰林 王文婷 +3 位作者 谢云 阿依达娜·叶斯那力 江源天 徐嘉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5-1884,共10页
基于新疆56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59 a间新疆干湿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正经历显著的由干向湿的转变。在1961—2019年期间,区域平均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以0.01·(10a)^(-1)的... 基于新疆56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59 a间新疆干湿变化特征及其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正经历显著的由干向湿的转变。在1961—2019年期间,区域平均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以0.01·(10a)^(-1)的速率上升(P<0.01),并于1987年前后发生突变。全区呈显著上升趋势的站点占比为57.1%。(2)1961—2019年间新疆年降水量以8.6 mm·(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突变时间与AI突变时间一致。年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在1961—2019年可检测到显著的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15.7 mm·(10a)^(-1)。但值得注意的是,年ET0在1990年前后发生转变,1990年以前持续下降,1990年后转为波动上升。(3)ET0的变化主要受风速与相对湿度两种气候因子的控制。在1961—2019年间,全区风速基本呈下降趋势,有接近一半站点的相对湿度也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新疆50%站点的ET0显著下降。而ET0在1990年前后的转变也是由于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趋势在1990年前后的转变引起的。1990年左右,相对湿度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风速则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共同导致了ET0在两个时期变化趋势的差别。该结论加深了对新疆干湿变化及其成因的认识,并对新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燥度指数 蒸散量 影响因素 新疆
下载PDF
内蒙古半湿润与半干旱过渡区气候干湿变化差异研究——以赤峰市与呼伦贝尔市对比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文鑫 徐玉霞 +2 位作者 马凯 齐建锋 陈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利用1978-2018年赤峰市与呼伦贝尔市共1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两市降水及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结合M-K检验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比分析两市气候干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方面,1978... 利用1978-2018年赤峰市与呼伦贝尔市共1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两市降水及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结合M-K检验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比分析两市气候干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方面,1978-2018年赤峰市与呼伦贝尔市年平均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增率分别为0.11、0.25℃/10a,两市年均气温均在1982年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4和10 a;在降水方面上,赤峰市年降水量增率为2.43 mm/10a,呼伦贝尔市为-9.76 mm/10a;夏季降水倾向率最为明显,两市分别为6.71、-11.09 mm/10a,两市年降水量均发生了多次突变,年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12和8 a;1978-2018年赤峰市气候向暖湿化发展,呼伦贝尔市气候则趋向暖干化,这对于处于农牧分界地带的两市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影响,适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牧业规划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湿润半旱过渡区 Mann-Kendall突变分析 周期分析 赤峰市 呼伦贝尔市
下载PDF
1954~2015年昆明太华山站气候干湿变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典何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科学认识滇中地区气候干湿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特点,使用线性倾向率、多项式、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探究资料连续性、代表性和准确性良好的昆明太华山气象站平均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平均相对湿度可作为度量和指示较长时段... 为科学认识滇中地区气候干湿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特点,使用线性倾向率、多项式、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探究资料连续性、代表性和准确性良好的昆明太华山气象站平均相对湿度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平均相对湿度可作为度量和指示较长时段(季节和年)气候干湿变化的重要指标;滇中地区气候干湿年际波动大,1954~2015年太华山站历年气候湿润度未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规律,不存在线性变湿或变干的倾向性,除冬季以外的各季节(含雨季和干季)和年的平均相对湿度,其62年的变化趋势都可用高阶次多项式曲线模拟,并呈现"干-湿-干-湿"的阶段性波动和周期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 气候干湿变化 多项式曲线 功率谱 云南昆明
下载PDF
近60年中国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未来趋势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存杰 任玉玉 +3 位作者 曹丽娟 张思齐 胡川叶 吴秀兰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1年第6期728-741,共14页
本文基于经过均一化订正的共2255个气象站近60年(1961~2020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修订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用年干燥度指数AI研究我国近60年来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并用模式预估资料,分析到本世纪末我国干湿气候的可... 本文基于经过均一化订正的共2255个气象站近60年(1961~2020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修订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用年干燥度指数AI研究我国近60年来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并用模式预估资料,分析到本世纪末我国干湿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气候整体处于变湿状态下,气候变湿较明显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大部、青海西部、甘肃和内蒙西部、西藏西北部等地。近10年来我国气候变湿趋势更加显著,与1960年代相比,干旱区总面积减少约65万平方公里。不同气候分区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四个季节气候都呈现变湿的趋势,尤其以夏季变湿最为明显。预估资料分析表明,到本世纪末,我国气候总体呈现变干趋势,变干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而我国西部地区继续维持目前变湿的趋势。高排放情景下,我国中东部变干趋势和西部变湿趋势比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预估 中国
下载PDF
1961—2010年云南干湿气候变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纪智荣 黄中艳 谢国清 《气象科技》 2013年第6期1073-1079,共7页
利用15个站点1961—2010年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平均温度等气候资料,计算云南5个区域各季节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云南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润度指数可定量、准确地表达云南各区域自然气候干湿程度,能客观反映云南干湿气候的... 利用15个站点1961—2010年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平均温度等气候资料,计算云南5个区域各季节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云南干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湿润度指数可定量、准确地表达云南各区域自然气候干湿程度,能客观反映云南干湿气候的波动变化和区域性差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云南干季、雨季潜在蒸散量呈增大变化趋势,同期降水量有减小的趋势变化,从而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引发云南气候的干旱化趋势。干季各地相对湿润度指数年际波动变化大,年代际差异明显;雨季各地干湿状况年际波动相对较小,且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变化趋势。云南5个区域的干湿气候变化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滇中和滇西南比较一致,滇西北与滇东南差异明显,滇西北与滇东北雨季差异突出、干季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 湿气候变化 云南
下载PDF
干湿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玲 李树岭 宋庆利 《内蒙古气象》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把黄露箐等人提出的计算干湿气候指数经验公式略作修订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季节里 ,计算并分析了干湿气候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同森林火灾发生的相关关系 ,发现 :干湿气候指数季节变化规律同大兴安... 把黄露箐等人提出的计算干湿气候指数经验公式略作修订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发生森林火灾的季节里 ,计算并分析了干湿气候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同森林火灾发生的相关关系 ,发现 :干湿气候指数季节变化规律同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分布动态有着较好的同步性 ,干湿气候指数与火灾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有着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另外 ,利用周期分析方法得出 2 0 0 3年 4~ 10月仍然为较干燥的一年 ,具备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的气候条件 ,与事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气候变化 森林火灾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下载PDF
近115a中亚干湿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李栋梁 《干旱气象》 2018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利用1901—2015年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提供的月平均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以及西班牙比利牛斯生态研究所(IPE-CSIC)创建的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_(12),对中亚地区近115 a气候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究中亚地区... 利用1901—2015年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提供的月平均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以及西班牙比利牛斯生态研究所(IPE-CSIC)创建的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_(12),对中亚地区近115 a气候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究中亚地区干湿气候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西部高,中部低,全区呈显著增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15℃·(10 a)^(-1);年降水量表现为中南部多,东、西部少,除北部哈萨克斯坦平原地区外其他区域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全区年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年降水量,且与地形及下垫面联系密切,表现为东西部沙漠地区大,中部山区相对较小的特征;考虑水热平衡的干湿指数SPEI_(12)在哈萨克平原为弱的减小(略变干)趋势,其他区域呈增大(变湿)趋势。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SPEI_(12)进行分解得到6个子区域,各分区气温突变时间东边早于西边,降水量西边显著增多早于东边,且SPEI_(12)突变时间西边早于东边。利用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对SPEI_(12)和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及其变化周期进行分析,得到SPEI_(12)存在准14 a的显著振荡周期,降水量存在准3 a、14 a的显著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空间分型 湿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1470~2008年干湿分异的时空场分解
12
作者 何则 何元庆 +3 位作者 王世金 庞娟 辛惠娟 马健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6年第4期226-237,共12页
基于历史文献记录,运用REOF分析方法将西北地区1470~2008 AD干湿序列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6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的空间格局,构建区域干湿指数(RDWI),表征区域干湿变化的程度及差异。研究发现:1) 西北地区... 基于历史文献记录,运用REOF分析方法将西北地区1470~2008 AD干湿序列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6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的空间格局,构建区域干湿指数(RDWI),表征区域干湿变化的程度及差异。研究发现:1) 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场大致以105?E为界呈现东湿西干的格局,湿极出现在陕南,而玉树则是旱极。2) 1470~2008年西北地区干旱年份有41年,偏干79年,正常年份有285年,偏湿年份95年,湿润年份39年。极端干旱年份有1484,1528,1586,1640,1759,1877,1878,1928,1900,1915,1929;极端湿润年份有1570,1662,1736,1745,1753,1756,1819,1884,1887,1958,1964。3) RDWI数据序列11点低通滤波表明西北地区1470~2008年干湿年代际波动变化特征极为复杂,主要存在8个干湿变化旋回。其中1481~1497,1527~1531,1583~1588,1628~1642,1713~1722,1874~1879,1915~1931年为连续干旱时段。4) 采用小波与连续功率谱分析发现西北地区1470~2008年间存在着64~90年、32~48和11~22年左右的3类周期变化规律。检测出的64年的周期以及未检测出200年的周期与已有研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时空场 西北地区 近500年
下载PDF
干旱区环境绿洲化驱动机制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玉刚 康淑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82-84,共3页
基于树轮代用指标记录,重建了1368—2005年黑河流域气候干湿指数变化序列。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多数时段处在气候湿润期,气候干旱时期比较短暂。流域气候干湿指数存在3~5年和22年准周期,主要受ENSO和太阳活动影响。对黑河流域... 基于树轮代用指标记录,重建了1368—2005年黑河流域气候干湿指数变化序列。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多数时段处在气候湿润期,气候干旱时期比较短暂。流域气候干湿指数存在3~5年和22年准周期,主要受ENSO和太阳活动影响。对黑河流域绿洲演化机制分析得出,历史时期绿洲面积变化与气候干湿变化趋势以及人口数量增减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干和人口数量减少是绿洲面积缩小的必要条件;气候变湿润时期和人口数量增加时期会限制绿洲面积减少。可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了流域绿洲演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气候干湿变化 人口数量 黑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45 kaBP以来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艺 王汝建 +6 位作者 刘健 赵越 杨振宇 翁成郁 王磊 郭胜 章陶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44,共12页
根据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沉积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3个主因子。其中第1主因子对沉积物化学组成具有绝对控制作用,通过详细分析认为该因子可作为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代用... 根据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沉积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3个主因子。其中第1主因子对沉积物化学组成具有绝对控制作用,通过详细分析认为该因子可作为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的代用指标。结合剖面5个AMS14 C测年结果所建立的时间标尺,初步重建了塔里木河流域4.5万年以来气候干湿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近4.5万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呈逐步干旱化趋势,其中末次间冰阶中晚期以湿润气候为主,末次冰期晚冰阶以来变为以干旱气候为主,但末次冰消期晚期—全新世早期发生过明显的气候转湿事件,极端干旱气候出现在中晚全新世以来。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地化指标还揭示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热组合模式可能是多样的,并非简单地遵循单一的西风型"冷湿-暖干"水热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元素地球化学 主成分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 罗布泊
下载PDF
DRY-WET EVOL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LAST 500 YEARS 被引量:2
15
作者 XUE Ji-bin ZHONG Wei +1 位作者 ZHEN Zhi-guo LIU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63-69,共7页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last 500a, the moist index sequence was re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 power spcctrum analysis. The r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last 500a, the moist index sequence was re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 power spcctrum analysis. The resuits indicate that: 1 ) The El Nino events have evide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droughts happened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intensified the dryness and wetness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se areas in a certain degree. 2) Good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 exist among the moist index sequence, Greenland ice core oxygen isotope record and the winter-half-year temperature sequence in the eastern China, which showed pattern of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3) By applying the wavelet analysis to deal with icities are revealed, among which som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olar activities. At monsoon (especially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ctivity and the human activity may an apparent monsoonal disposal the data, several apparent period. the same tithe, the ENSO event, also have some influences on the periodicities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4) Guangdong will persist in dry period before 2040 (±5 years) though some little waterlogged period will also exist in this interval, and after that great floods maybe take place in Guangdong. We think that the variety range of the dryness and wetness has increasing tendency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future several even hundred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wet evolution El Nino MONSOON solar activity Guangdong Province
下载PDF
Changes of Dry-wet Climate in the Dry Season in Yunnan(1961-2007) 被引量:1
16
作者 Zhongyan Hua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dry-wet climate in the dry season in Yunnan during 1961-2007 based on observed data from 15 stations.Three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9 climatic facto...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dry-wet climate in the dry season in Yunnan during 1961-2007 based on observed data from 15 stations.Three comm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9 climatic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wet climate has evidently changed since the early 1960s.The general trends in the changes of drywet climate were described as slight decrease in humidity and gradual enhancement in drought intensity.The climate during 1960s-1980s was under weak-medium drought.But since early 1990s,dry conditions have markedly strengthened and continued due to uneven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and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wet climate factor analysis dry season YUNN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