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璞 曾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4-1505,共12页
采用改进后的通用陆面模式的动态植被模式(CLM-DGVM)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潜在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设计两组区域数值实验,一组使用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衍生的1960—1999年多年气象数据循环驱动,对照实验使用这40a的气... 采用改进后的通用陆面模式的动态植被模式(CLM-DGVM)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潜在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设计两组区域数值实验,一组使用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衍生的1960—1999年多年气象数据循环驱动,对照实验使用这40a的气候平均态或单年气象资料驱动(即没有气候年际变率),分别考察有无气候年际变化对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潜在植被分布平衡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1950—1999年上述数据及对应的气候平均态为驱动做两组全球实验。结果表明气候年际变率导致全球植被总覆盖度下降,其中树和灌木减少而草增加;全球平均覆盖度的变化按常绿树、草、灌木、落叶树顺序递减,而相对变化(即格点覆盖度差异的绝对值的全球平均值与气候平均态下植物覆盖度的比值)按灌木、草、落叶树、常绿树顺序递减。在温度、降水、风速、比湿、光照、气压等6种气候因子中降水年际变率对于植被平均分布影响最显著。受降水影响,当年降水小于1200mm时植被总覆盖度的差异随其变率增加而下降,其它时候影响不明显。年降水小于1500mm时树减少,幅度随其年际变率变大而增加。常绿树无论降水多寡均减少,而落叶树在年降水大于1500mm时随其变率变大而增加。草在年降水小于1500mm、变率为中等时差异最大,降水较大时其年际变化对草的影响不大。温度年际变率对落叶树分布影响不大而使常绿树减少,尤其是在寒带,其幅度大致随变率增加而变大。草主要在温度高于-10℃增加而灌木在温度低于0℃增加。植被总体覆盖度在温度高于0℃时受影响普遍降低,降低的区域对应于温度年际变率较大的区域。以上结果说明用气候模式或生物地理模式预测未来植物分布时要同时考虑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两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植被模式 气候年际变率 植被分布 覆盖度
下载PDF
FGOALS-g3模拟的南亚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林强 周天军 +3 位作者 李立娟 林鹏飞 陈晓龙 邹立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8-1112,共15页
南亚夏季风的变化决定着印度半岛的旱涝状况,气候系统模式则是研究南亚夏季风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观测和JRA55再分析资料,系统评估了FGOALS-g3模式模拟的南亚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并重点关注FGOALS-g3与FGOALS-g2以及是否... 南亚夏季风的变化决定着印度半岛的旱涝状况,气候系统模式则是研究南亚夏季风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观测和JRA55再分析资料,系统评估了FGOALS-g3模式模拟的南亚夏季风气候态和年际变率,并重点关注FGOALS-g3与FGOALS-g2以及是否考虑海气相互作用的模拟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局地海温模拟的变化,相比于FGOALS-g2,FGOALS-g3模拟的南亚夏季风在气候态热带印度洋信风和El Ni?o期间沃克环流下沉支上有明显改进。同时,由于对流层系统性冷偏差持续存在并且中心位于副热带300 hPa附近,造成气候态上经向温度梯度减弱,使季风环流减弱,导致FGOALS-g3中陆地季风槽的水汽辐散偏差和降水干偏差仍然存在;在年际变率上,FGOALS-g3模拟的El Ni?o期间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冷异常偏弱,印度洋偶极子偏强,导致印度半岛下沉运动减弱,FGOALS-g3中ENSO—印度降水负相关关系也依然偏弱。研究表明,耦合过程导致的气候态海温偏差通过改变环流和水汽输送,有效补偿了大气模式中印度半岛中部和中南半岛的降水湿偏差;在年际变率上,耦合模式由于考虑了海温—降水—云短波辐射的负反馈过程,能够减小大气模式模拟偏差的强度,但印太暖池区海温模拟偏差导致沃克环流下沉支偏西,使得印度半岛的降水响应出现更大的湿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FGOALS模式偏差 气候态与变率 海气耦合
下载PDF
北大西洋年际变率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Ⅰ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天军 宇如聪 +1 位作者 郜永祺 Helge Drange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共17页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 检验了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北大西洋年际气候变率的模拟,讨论了导致这种年际变率型的物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对年代际变率的可能影响。北大西洋冬季SST的主导变率模态,在经向上表现为三核型,自北而南出现“-+-”的带状距平型;最大距平中心位于副极地大洋、中纬度大洋的西部以及热带海域,耦合模式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与三核型SST异常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型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具有显著的正压结构。上述异常型主要发生在年际尺度,具有3—4年的谱峰;在次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谱峰。分析表明,模式中三核型SST异常的产生,主要来自大气的强迫,NAO增强,中纬度大洋上的西风减弱,海洋感热和潜热通量损失减少,中纬度大洋得到的净热通量增加,导致SST出现正距平;在包括Labrador海在内的副极地大洋,NAO增强、冰岛低压加深,气旋性环流增强,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吹过洋面,海气温差加大,大洋的感热通量损失增加,SST降低。热带地区东风的增强,也是导致那里SST降低的重要机制。三核型SST异常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较弱,文中没有证据表明它能够影响到北大西洋地区的年代际气候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气候变率 海气耦合模式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IAP-14L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中海温场的年际变率
4
作者 薛洪斌 王业桂 +1 位作者 李婧 蔡恒明 《海洋预报》 2006年第2期19-30,共12页
本文利用1964M993年NCAR/NCEP再分析风应力强迫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场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茸先,我们对海温场的标准差进行分析,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海温场标准差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较好地反... 本文利用1964M993年NCAR/NCEP再分析风应力强迫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场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茸先,我们对海温场的标准差进行分析,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海温场标准差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较好地反映了最大的变率不是发生在表层,而是次表层这一特征。然后,分析了与EL Nino事件关系密切的SSTA和SOTA的年际变化的特征,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西太平洋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最后,利用EOF分析了海温场的时空结构,模式海温场前两个特征向量的时间尺度类似ENSO周期以3~5a为主,其空间结构也是典型的EL Nino事件的前期和发生时期空间特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CM 气候变率 EOF SOTA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模拟的南亚夏季风:偏差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昕 周天军 +1 位作者 吴波 陈晓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7-455,共19页
本文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的两个版本FGOALS-g2和FGOALS-s2对南亚夏季风的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并使用水汽收支方程诊断,研究了造成降水模拟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夏季... 本文通过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评估了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的两个版本FGOALS-g2和FGOALS-s2对南亚夏季风的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并使用水汽收支方程诊断,研究了造成降水模拟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夏季气候态降水均在陆地季风槽内偏少,印度半岛附近海域偏多,在降水年循环中表现为夏季北侧辐合带北推范围不足。FGOALS-g2中赤道印度洋"东西型"海温偏差导致模拟的东赤道印度洋海上辐合带偏弱,而FGOALS-s2中印度洋"南北型"海温偏差导致模拟的海上辐合带偏向西南。水汽收支分析表明,两个模式中气候态夏季风降水的模拟偏差主要来自于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尤其是垂直动力平流项的模拟偏差。一方面,夏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海温偏冷而赤道西印度洋海温偏暖,造成向印度半岛的水汽输送偏少;另一方面,对流层温度偏冷,冷中心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对流层上层,同时季风槽内总云量偏少,云长波辐射效应偏弱,对流层经向温度梯度偏弱以及大气湿静力稳定度偏强引起的下沉异常造成陆地季风槽内降水偏少。在年际变率上,观测中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指数与Ni?o3.4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FGOALS两个版本模式均存在较大偏差。两个模式中与ENSO暖事件相关的沃克环流异常下沉支和对应的负降水异常西移至赤道以南的热带中西印度洋,沿赤道非对称的加热异常令两个模式中越赤道环流季风增强,导致印度半岛南部产生正降水异常。ENSO相关的沃克环流异常下沉支及其对应的负降水异常偏西与两个模式对热带南印度洋气候态降水的模拟偏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若要提高FGOALS两个版本模式对南亚夏季风气候态模拟技巧,需减小耦合模式对印度洋海温、对流层温度及云的模拟偏差;若要提高南亚夏季风和ENSO相关性模拟技巧需要提高模式对热带印度洋气候态降水以及与ENSO相关的环流异常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夏季风 模式偏差 气候态与变率 FGOALS模式
下载PDF
Analysis of 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by Coupled GCM 被引量:2
6
作者 ZHANG Ya-Le YU Yong-Q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4期204-208,共5页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s 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Pacific from an extended control run of a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GCM).The GCM used was version-g2.0 of the Flexible Glob...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s 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Pacific from an extended control run of a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GCM).The GCM used was version-g2.0 of 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 Atmosphere Land System (FGOALS-g2.0) developed at LASG/IAP.The GCM FGOALS-g2.0 re-produces similar spatial-temporal structur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s observed in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with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approximately 14 years.Correspondingly,the PDO signal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adal change both in the upper-ocean temperature anomalies and i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warm SST anomalies along the equator relax the trade winds,causing the SSTs to warm even more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which is a positive feedback.Meanwhile,warm SST anomalies along the equator force characteristic off-equa-torial wind stress curl anomalies,inducing much more poleward transport of heat,which is a negative feedback.The upper-ocean meridional heat transport,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DO phase transition,links the equatorial to the off-equatorial Pacific Ocean,acting as a majo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tropical Pacific decadal variations.Therefore,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s working together eventually result in the decadal oscilla-tion in the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coupled GCM air-sea interaction meridional heat transport
下载PDF
Improved simula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interannual variation by IAP/LASG AGCMs
7
作者 JIN Chen-Xi ZHOU Tian-Jun +2 位作者 GUO Zhun WU Bo CHEN Xiao-Lo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3期204-210,共7页
The simula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climate models.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versions of the AGCM developed at the lAP, versions 1 and 2 of the Grid-point At... The simula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climate models.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two versions of the AGCM developed at the lAP, versions 1 and 2 of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the IAP/LASG (GAMIL1 and GAMIL2), are 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mean state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are shown for GAMIL2 in comparison to GAMIL1. The simulate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AWM, measured by the regional average of 1000 hPa meridional wind over East Asia, has evidently improv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reanalysis data changes from 0.37 in GAMIL1 to 0.71 in GAMIL2. The associated interannual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re also improved, in terms of both spatial pattern and magnitud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rovements result from the better simulation of the El Nino-related Philippine Sea anticyclone (PSAC) in GAMIL2. The improved moist processes, including the stratiform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in GAMIL2, lead to a reasonable atmospheric heating associated with El Nitro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which further drives the PSAC as a Rossby- wav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l Nino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the IAP/LASG Philippine Seaanticyclone atmosphericheating
下载PDF
季节性海冰驱动的冰期北大西洋“电容器”效应
8
作者 张旭 张炜晨 +2 位作者 王振乾 郑凯 邓凤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341,共8页
第四纪冰期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的振幅在D-O事件中的冰阶冷期远大于间冰阶暖期,这一现象... 第四纪冰期的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D-O事件),一直是古气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数值模拟的研究发现,北大西洋副极地地区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的振幅在D-O事件中的冰阶冷期远大于间冰阶暖期,这一现象为理解该区域海温代理指标的气候学意义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但其动力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利用海气耦合气候模型(COSMOS),通过模拟氧同位素(MIS)3阶段的一个典型D-O事件过程,探讨了冰阶冷期北大西洋气候变率的放大机制。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的季节性海冰通过调控海气间热量交换,影响当地气候变率的幅度。冰阶期,热带暖水向北输送导致海洋次表层逐渐升温,削弱了表层-次表层海水的密度层结,有利于次表层暖水上涌,促进海冰融化及海表温度升高。这将激发出海平面气压的负异常,引起气旋式风切变,并通过Ekman抽吸作用加速表层-次表层海水的垂直混合,进一步促进次表层暖水的上涌。这一正反馈机制造成海洋次表层热量的迅速释放,海表温度快速升高。当次表层热量释放结束后,海表将无暖水补充,导致海表温度下降,海冰增多。该过程激发的海表气压正异常(即反气旋式风切变)将抑制垂直混合发生,促进次表层热量积累,为下一次放热过程提供条件。在间冰阶暖期,随着北大西洋季节性海冰消失,海气间热交换不再受海冰变化影响,海洋次表层与大气间的热交换始终处于准平衡态,气候变率的振幅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北大西洋季节性海冰的存在可以调控海洋次表层热量积累-释放的过程,产生“电容器”效应,这对理解冰期年际-年代际气候变率放大现象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率 冰期气候变率发大现象 冰海气相互作用 气候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