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照市气候与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秀君 成兆金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165-165,167,共2页
重点分析日照1961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尤其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合日照市近年来的气候极端事件,提示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日照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必须要提高警惕,采取有利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工作。
关键词 气候 气候极端事件 变化 日照市
下载PDF
加强研究 提高能力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
作者 帕尔哈特.乌斯曼 《新疆气象》 2002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气象信息 气候极端事件 脆弱性 天气
下载PDF
近60 a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及2023年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存杰 张思齐 宁惠芳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536-552,共17页
对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利用我国均一化的225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评估近60 a和2023年我国及其各区域(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 对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利用我国均一化的225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评估近60 a和2023年我国及其各区域(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发生的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和极端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简称“极端事件”)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我国极端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1990年代初下降趋势明显,19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高温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极端干旱事件呈下降趋势且阶段性特征明显;近60 a来受台风影响出现的极端风速和降水事件呈减少趋势,主要由极端台风风速事件减少造成,而极端台风降水事件呈缓慢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极端事件每站平均发生139次,比气候平均值偏多28.3%。其中,极端高温事件平均发生79次(偏多76.8%),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年;极端低温事件平均发生20次(偏少23.8%);极端降水事件平均发生14次,极端干旱事件平均发生26次,都接近常年平均值;极端台风事件平均发生0.41次(偏多4.2%),主要以极端台风降水事件为主。2023年极端事件主要出现在西南地区、江南西部、华南西部、西北地区中部和北部、内蒙西部、京津冀等地,其中四川东部、贵州南部、甘肃西部、内蒙西部等地超过200次。极端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干旱事件增多。综合等级指数分析表明,极端事件高危险区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近60 a综合等级指数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南地区到东北地区南部这个过渡带上。2023年高危险区域主要出现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60 a 2023年 中国 区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4
作者 徐晨展 鲁志云 刘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极端气候事件对年凋落物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95.74 g·m^(-2),较正常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607.57 g·m^(-2))增加了31%。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年凋落物量呈增加趋势。年凋落物主要由枯叶和枯枝所组成,之后依次为杂物、落花(果),树皮与苔藓地衣最少。干旱对年凋落物组分比例影响较小,而雪灾造成枯枝占比提高。(2)极端气候事件对月凋落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各年份凋落物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模式。2010年和2020年(干旱)的旱季凋落物量分别为340.51 g·m^(-2)与327.05 g·m^(-2),较正常年份(226.38 g·m^(-2))增加了50.4%和44.5%,其中,叶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为枝凋落量,其余组分变化不明显。2015年1月(雪灾)的月凋落物量为263.50 g·m^(-2),较正常年份的1月凋落物量(31.15 g·m^(-2))大幅增加,其中,枝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叶凋落物量,其余组分均少量增加。(3)总体来说,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地面温度和月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量 极端气候事件 月动态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洞庭湖水文连通性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郑芳 李芳然 +4 位作者 甘义群 邵东岳 张茵 曹美晨 段天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9,共13页
为揭示洞庭湖近十几年水文连通性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测,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在洞庭湖水文连通性变化中作出的贡献,使用水文连通性指数法、ETCCDI极端气候指数、Hurst指数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水... 为揭示洞庭湖近十几年水文连通性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测,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在洞庭湖水文连通性变化中作出的贡献,使用水文连通性指数法、ETCCDI极端气候指数、Hurst指数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水文连通性整体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的整体连通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95、0.88、0.81和0.63,且洞庭湖的水文连通性在近30年比较稳定;经持续性预测发现洞庭湖水文连通性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示其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会在未来呈延续下降的趋势;洞庭湖水文连通性指数随着水位增加逐渐增加且增速逐渐放缓,水位增加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的边际递减效应;极端降水事件对洞庭湖水文连通性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影响,而极端气温事件对洞庭湖水文连通性影响作用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洞庭湖水资源演变规律,对保障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文连通性 极端气候事件 持续性预估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冲击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郑李键 叶楠 +1 位作者 甘悦 赖楚妮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极端气候事件可以通过影响家庭、企业行为等渠道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性银行的经营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基础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损失指标和银行稳定性指标,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极端气候事件可以通过影响家庭、企业行为等渠道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性银行的经营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基础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损失指标和银行稳定性指标,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构建两阶段风险传导模型,分析了气候风险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事件会对银行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冲击,且该冲击因银行类型和地区气温波动情况而产生差异。一般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相比于城市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长期以来平均气温升高的地区的银行更容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此外,极端气候产生的影响较大程度上通过降低企业资产价值和损害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传导,最终增加银行信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极端气候事件 银行稳定性 商业银行
下载PDF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2002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被引量:7
7
作者 罗云峰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9-283,共5页
2002年3月23日是第42个“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本文简要介绍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及相关内容,并就科学基金“十五”期间与此有关的优先资助领域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 2002年 世界气象日 天气与气候极端事件 气象灾害 气候预测
原文传递
水利工程在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中的策略与实践
8
作者 耿雪兰 《水上安全》 2024年第6期181-183,共3页
本文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对水利工程的挑战,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并提出水利工程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策略与实践。通过先进的气象模型预测、监测体系建设和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水利工程有效减轻了极端气... 本文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对水利工程的挑战,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并提出水利工程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策略与实践。通过先进的气象模型预测、监测体系建设和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水利工程有效减轻了极端气候事件的负面影响。实践效果表明,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水利工程在未来极端气候背景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本文为水利工程在气候变化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2014—2023年极端气候事件分析
9
作者 宫子辉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7期91-93,98,共4页
利用2014—2023年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奈曼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4—2023年该地的气候状况和极端气候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3年科尔沁沙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减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出现了2... 利用2014—2023年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奈曼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4—2023年该地的气候状况和极端气候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23年科尔沁沙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减少;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出现了2017、2023年的百年不遇的干旱,2017年5月、7月两次破纪录的高温过程,2017年的特大暴雨,201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仅见的夏季寒潮霜冻,2020年、2021年、2023年的秋季特大暴雪,2017年为当地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气象灾害最多灾情最重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统计分析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通辽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判定及特征分析
10
作者 于佳琪 刘婷 +1 位作者 武文硕 王雨琪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8期90-92,128,共4页
文章选取1981—2020年通辽市11个国家站逐日观测资料的极值和次级值,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制定了通辽市月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指标,并分析了通辽市1981—202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20年... 文章选取1981—2020年通辽市11个国家站逐日观测资料的极值和次级值,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制定了通辽市月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指标,并分析了通辽市1981—2020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20年,通辽市极端高温日数呈明显增长趋势,高温事件集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20年代;低温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极端低温事件集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北部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部和南部呈增多趋势。利用大气环流指数与极端事件做相关分析发现,大气环流指数中多元ENSO(MEI)、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与极端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5区,0-360)和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5E-360)与极端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监测极端温度、降水事件的气候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监测指标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6 位作者 张文君 尹志聪 华文剑 况雪源 陈国森 马红云 韩婷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5,共2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特征、关键过程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重大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的基本情况。项目拟在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尺度海-陆-气耦合过程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挖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前兆信号;发展动力与物理统计相结合的极端事件预测新方法,研制针对中国极端事件的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与检测归因系统。文章重点总结了自2022年12月项目立项至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陆面过程 海陆气耦合 机理 预测 归因
下载PDF
2023年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竺夏英 孙林海 +17 位作者 钟海玲 支蓉 艾婉秀 姜允迪 李威 陈鲜艳 邹旭恺 王凌 赵珊珊 曾红玲 王有民 冯爱青 朱晓金 代潭龙 郭艳君 张颖娴 李想 龚振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 2023年,我国气候主要表现为暖干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10.71℃,较1991—2020年气候平均偏高0.82℃,为1951年以来最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15.0 mm,较常年偏少3.9%,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四季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夏、秋季分别为历史同期次高和最高;除秋季降水偏多外,其余三季降水均偏少。汛期(5—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3%,为2012年以来第二少,我国中东部降水总体呈“中间多南北少”的分布。2023年,我国区域性气象干旱多发,西南地区遭遇冬春连旱;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过程偏多;夏季前期,华北和黄淮遭受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历史罕见极端强降水过程,华北地区出现“旱涝急转”;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多;1月中旬发生年内最强寒潮过程;秋末冬初冷空气频繁入侵,12月华北和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宁夏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杨淑萍 赵光平 +3 位作者 穆建华 苏占胜 马力文 陈晓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9-1173,共5页
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年降水量... 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增减幅度不大。伴随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暴雨、霜冻等气象灾害频发,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加大,社会、经济损失不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影响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林 李凤霞 +1 位作者 朱西德 张海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3,共8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5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冷暖干湿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探讨了其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44a来三江源地区气温等级由冷向暖转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低温事件则逐年减少,致使气温不断向着更高的均值状态持续增暖;尽管降水量干湿变化不甚显著,但降水的极端状况即严重干旱或暴雨事件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于稳定,降水变率减小;地形对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频次变幅的空间分布均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原季风、厄尔尼诺事件及高原积雪等因子的年际振荡是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冷暖 干湿 三江源
下载PDF
21世纪前中期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红梅 李林 +3 位作者 张金旭 时兴合 申红艳 王振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平分辨率为25km的连续气候变化模拟试验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01-2050年冷暖等级呈显著增高趋势,其中以夏季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变化最小;极端...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IPCC SRES A1B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水平分辨率为25km的连续气候变化模拟试验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01-2050年冷暖等级呈显著增高趋势,其中以夏季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变化最小;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多趋势,而极端低温事件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干湿等级呈不显著增高趋势,四季中只有冬季干湿等级呈减小趋势,其余三季均呈升高趋势;干燥和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地形尤其是经、纬度和海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ESA1B 三江源地区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分布特征及对农业影响评估 被引量:23
16
作者 白美兰 郝润全 +1 位作者 高建峰 刘宏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7,共7页
以1984-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收集到的同时段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为基本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等方法以及灾害学理论,分析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气... 以1984-200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收集到的同时段极端气候事件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为基本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贝叶斯分类判别预测等方法以及灾害学理论,分析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出现频率和灾害损失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地区农业生产干旱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定量分析评估了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及损失的大小。模型经过实际检验,与实况基本相符。同时预估了干旱灾害发生时,作物种植的最优方案及经济效益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分布特征 影响评估
下载PDF
东亚季风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原因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正堂 姜文英 +2 位作者 吕厚远 吴乃琴 姚小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被认为是黄土区古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演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记录了两类极端气候事件 :以发育程度较好的S4、S5 1和S5 3古土壤所代表的极端暖湿期及以砂黄土层L9和L15为代表的极端... 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被认为是黄土区古环境在轨道时间尺度上演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记录了两类极端气候事件 :以发育程度较好的S4、S5 1和S5 3古土壤所代表的极端暖湿期及以砂黄土层L9和L15为代表的极端干冷期。它们既不能用全球冰量的变化来解释 ,也不能用太阳辐射的变化来直接解释。对渭南、长武和西峰剖面的研究揭示出 ,S4,S5 1和S5 3古土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半湿润环境下的土壤 ,S5 1形成时的年均温至少比现今高 4~ 6℃ ,年降水量高 2 0 0~ 30 0mm ;砂黄土层L9和L15形成时高原中部的估算年均温和降水分别大致为 1 5~ 3℃和 15 0~ 2 5 0mm ,当时整个黄土高原地表裸露 ,风力强盛。上述事件在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中没有明确反映 ,但 3个极端暖湿期对应于世界大洋的碳同位素高峰 ,说明它们具全球性意义 ,同时表明这些古土壤的高成壤强度不是时间因素所致。海陆对比揭示出 ,上述两类极端气候事件分别对应于北大西洋深层流 (NADW )强度最强和最弱的时期。据此认为 ,北大西洋深层流强度变化是影响东亚季风气候的重要因素 ,且这种作用同时体现于古冬、夏季风的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区 极端气候事件 黄土 古环境 极端暖湿事件
下载PDF
空间点过程理论在极端气候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萍 封国林 +2 位作者 刘伟东 侯威 孙树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2-359,共8页
该文定义了12种极端温度事件和6种极端降水事件,将基于空间点过程理论的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应用于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给出了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群发性站点的检测流程;采用多年平均的疏密差异比R和有效率η... 该文定义了12种极端温度事件和6种极端降水事件,将基于空间点过程理论的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应用于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给出了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群发性站点的检测流程;采用多年平均的疏密差异比R和有效率η两个指标,对所定义的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群发性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k阶最近邻距离丛集点提取算法适用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群发性研究,并进一步阐明了极端气候事件区域群发性的物理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区域群发性 k阶最近邻距离 丛集点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30
19
作者 冯相昭 邹骥 +1 位作者 马珊 王雪臣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主要选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脆弱性较高的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效应法对其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而产生灾害(干旱、水涝和热带气旋)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采用社会调查法对人员和房屋损失进行估算,并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农业灾害... 本文主要选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脆弱性较高的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效应法对其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而产生灾害(干旱、水涝和热带气旋)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采用社会调查法对人员和房屋损失进行估算,并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农业灾害风险救助体系,接着预测了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后指出,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性能力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影响 经济评价 生产效应法 适应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8
20
作者 周秀杰 张桂华 +1 位作者 郑红 潘华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7-50,共4页
黑龙江省 1 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事实 ,气候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 ,主要表现在 :①大雨暴雨次数增加 ;② 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日数下降 ;③- 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日数明显减少 ;④初霜日平均后延 2~ 5天 ;⑤... 黑龙江省 1 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事实 ,气候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 ,主要表现在 :①大雨暴雨次数增加 ;② 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日数下降 ;③- 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日数明显减少 ;④初霜日平均后延 2~ 5天 ;⑤终霜日 ,北部中部提前 3~ 5天而南部延长 ;⑥夏季低温次数明显减少 ,北部减少多于南部 ;⑦大旱年次数增多 ,大涝次数北少南多 ,西南部地区为旱涝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变暖 旱涝 最高气温 大雨 暴雨 初霜日 北部 次数 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