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胁迫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建玲 王边红 +1 位作者 王永芳 王继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了筛选出抗气候胁迫因子强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现代农业长葛试验区,开展了11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气候胁迫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根据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室内考种结... 为了筛选出抗气候胁迫因子强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18-2019年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现代农业长葛试验区,开展了11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气候胁迫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根据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室内考种结果、产量结果等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不同处理间多重比较可知,丰德存麦5号、珍麦3号、新麦2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田间综合表现好,适宜在长葛市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胁迫 优质强筋小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巴西Biotrop推出Bioasis Power,有效抵御非生物胁迫
2
《中国农药》 2024年第1期57-57,共1页
近日,巴西Biotrop宣布推出Bioasis Power,用于帮助作物预防和对抗水分和气候胁迫。产品由3种微生物组成:一种是环状芽孢杆菌,负责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一种是阿氏芽孢杆菌,可形成胞外多糖,这一生物膜科帮助作物储存水分和抗氧化;... 近日,巴西Biotrop宣布推出Bioasis Power,用于帮助作物预防和对抗水分和气候胁迫。产品由3种微生物组成:一种是环状芽孢杆菌,负责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一种是阿氏芽孢杆菌,可形成胞外多糖,这一生物膜科帮助作物储存水分和抗氧化;另一种是海内氏芽孢杆菌,可维持细胞张压,帮助植物抵抗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芽孢杆菌 植物激素 非生物胁迫 促进植物生长 POWER 微生物组成 生物膜 气候胁迫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卢燕宇 孙维 +2 位作者 唐为安 何冬燕 邓汗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0,共14页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 从气候的资源和灾害双重属性出发,构建了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和胁迫风险评价指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综合气候对高产和稳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区冬小麦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采用逐级订正法结合作物生长动态参数估算安徽省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多年平均为12391kg?hm-2,以沿淮和江淮之间最高;1961-2015年淮北和沿淮东部地区为显著上升趋势,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下降为主。通过考虑在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气候条件偏离最适区间而导致的胁迫影响,建立了高温、低温、雨涝、干旱4种气候胁迫的评估指标,并基于气候胁迫的超越概率形成了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价方法。气候变暖使研究区冬小麦高温胁迫显著上升,低温胁迫显著下降,水分胁迫无显著的变化趋势。安徽省冬小麦的气候风险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分布特征,以沿淮和江淮之间风险最低,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风险较高;淮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低温贡献为主,而淮河以南地区则以雨涝风险为主。融合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胁迫风险形成冬小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其空间格局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征,种植分布格局与气候适宜性的空间匹配程度较高,但有一定的优化调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冬小麦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胁迫指数 气候风险 气候适宜性 安徽省
下载PDF
黄颡鱼“溃疡综合征”春季流行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探讨
4
作者 刘可群 温周瑞 +2 位作者 邓爱娟 杨青青 韩育章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152-158,共7页
为做好黄颡鱼病害早期预警预报,降低鱼病暴发风险,在对2020、2021年湖北黄颡鱼春季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颡鱼病害暴发前及其发生期间天气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病害发病等级标准及鱼病气候胁迫指数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对两者统计... 为做好黄颡鱼病害早期预警预报,降低鱼病暴发风险,在对2020、2021年湖北黄颡鱼春季病害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黄颡鱼病害暴发前及其发生期间天气气候变化特点,提出了病害发病等级标准及鱼病气候胁迫指数的数学计算方法,并对两者统计相关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法、百分位阈值法等方法推算病害等级预测的气候胁迫指标。结果表明:春季降温降水等天气气候急剧变化,造成鱼塘水体低温低氧环境是黄颡鱼病害暴发的催化剂;黄颡鱼病害发生等级DG与气候胁迫指数C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DG=0.215·e^(0.0251×CSI),P<0.001);综合分析得到“溃疡综合征”轻、中、重级发生对应的气候胁迫指标CSI分别为60、80、100。为黄颡鱼春季病害的气象预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溃疡综合征 气候胁迫指数 预测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新疆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叶玉香 史丰疆 于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212-214,共3页
阐述了影响新疆春小麦产量水平和商品品质的环境胁迫(包括气候胁迫、生物胁迫)形成机理,并提出防御对策,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春小麦 环境胁迫 气候胁迫 生物胁迫 影响 防御对策 新疆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冬小麦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瑾 姜紫阳 +2 位作者 傅学振 孙齐 杨昆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4期26-31,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研究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冬小麦作物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生长改良提供参考。选择中国亚热带地区4个城市的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受到气候及地理条件变化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研究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冬小麦作物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生长改良提供参考。选择中国亚热带地区4个城市的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内受到气候及地理条件变化的影响;通过图像采集计算冬小麦在气候变化下的植被指数和胁迫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靠近亚热带边界的城市(亳州和蚌埠),冬小麦的平均生长期为70.5天,在亚热带中部区域的城市(嘉兴和丽水),冬小麦的平均生长期为79.5天。气候变暖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温度更高的地区冬小麦生长所需时间更短;温度越高,冬小麦植被指数越高,生长情况越好。在高温与多雨气候胁迫之下,温度较高能促进冬小麦生长,但雨水过多也会降低冬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亚热带 冬小麦作物 植被指数 气候胁迫
下载PDF
西藏红拉雪山滇金丝猴的夜宿地与夜宿树选择 被引量:6
7
作者 向左甫 肖文 霍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7,共8页
树栖灵长类动物要在夜宿地度过半生以上的时光,因此选择合适的夜宿地及夜宿树对其存活尤为关键。影响夜宿地以及夜宿树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逃避天敌捕食,但对于栖息在温带森林的灵长类而言,还必须面对低温以及食物缺乏等因素的影响。2003年... 树栖灵长类动物要在夜宿地度过半生以上的时光,因此选择合适的夜宿地及夜宿树对其存活尤为关键。影响夜宿地以及夜宿树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逃避天敌捕食,但对于栖息在温带森林的灵长类而言,还必须面对低温以及食物缺乏等因素的影响。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跟踪猴群,记录夜宿地并依据地面粪便颗粒数确定夜宿树,在西藏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对小昌都滇金丝猴的夜宿地及夜宿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研究时间段196d夜宿地记录中猴群使用了101个夜宿地,使用2次以上的夜宿地有67个,夜宿162d。夜宿地全部位于针叶林中,冬季夜宿地主要分布在向阳、背风和低海拔处。比较重复利用夜宿次数多与夜宿次数少的树发现:夜宿多的树高大,底枝长,而与底枝高没有差异。比较夜宿和不过夜的树发现:夜宿树高大、底枝长。这些特点表明小昌都猴群夜宿地及夜宿树的选择可能受到逃避天敌和体温调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宿地 捕食压力 气候胁迫 滇金丝猴 体温调节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株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海拔梯度变异 被引量:41
8
作者 马维玲 石培礼 +3 位作者 李文华 何永涛 张宪洲 沈振西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3-543,共11页
通过亚高山带(3700m)、高山带(4300m)和亚冰雪带(5000m以上)3个海拔常见的双子叶草本、禾草和莎草3种功能型57种草本植物单株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检验假设:随海拔升高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特别是地下储存器官,以利... 通过亚高山带(3700m)、高山带(4300m)和亚冰雪带(5000m以上)3个海拔常见的双子叶草本、禾草和莎草3种功能型57种草本植物单株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检验假设:随海拔升高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特别是地下储存器官,以利于萌发再生和抵御高寒环境胁迫.结果基本验证了这一假设,但不同器官分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地上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亚高山带植物分配给储存器官的生物量比例((7±2)%)显著低于高山带((23±6)%)和亚冰雪带((21±6)%),而分配给叶的生物量比例随海拔升高变化不大.从亚高山带到亚冰雪带,茎、花的生物量分别下降45%和41%,细根的生物量却升高86%和102%.随着海拔的升高,双子叶草本、禾草比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均减小,莎草则呈现相反趋势,3种功能型植物叶面积比、叶根比随海拔升高降低而细根生物量增加.高山植物生物量分配随海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上繁殖器官的降低和地下细根增加,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比较稳定,表明高山植物通过稳定光合器官的投入和增加细根的吸收表面积,以补偿高山低温和养分限制环境下的碳供给和养分吸收.与双子叶草本和禾草相比,莎草类植物在高海拔地区,叶、根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对其获取资源更加有利,细根生物量在高山带显著升高是对莎草菌根形成能力弱的一种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胁迫 生物量分配 地上/地下比值 植物性状 细根
原文传递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
9
作者 WANG Chunyu WANG Junb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 Under global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tions,determin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cropl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in Bangladesh,India and Myanmar(BIM)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ntifying yield-limiting factors,making adaptiv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lans,and improving yields.Based on the GLOPEM-CEVSA model,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LAI simulation,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water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BIM from 1982 to 2015.Three types of cropland NPPs were considered:actual NPP(NPPA),NPP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water(NPPWT),and NPP on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NPPT).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factor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NPP level in the BIM.Temperature variability was found to be conducive to NPPT,exhibi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of 10.66 g C m^(-2) yr^(-1).However,this trend was partially offset by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resulting in a net increase of 0.96 g C m^(-2) yr^(-1).In comparing temperature-driven NPP to temperature and water-driven NPP,water stress caused NPPT to decrease by 65.46% compared to NPPWT for the entire region.Cropland NPP in northwestern India and the central Deccan Plateau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water on NPP in the BIM exhibited a substantial upward trend from 1982 to 2015,with Myanmar experienc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The gap between NPPWT and NPPA in BIM demonstrated a notable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underscor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NPP.Inferences drawn fro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ational and efficient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there is a 36.80% potential improvement in NPPA compared to NPPWT in the BIM region,with India and Myanmar showing potential increases of 39.20% and 38.29%,respectively.These insights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measures aimed at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o enhance cropland productivity in the BIM,and they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t a regi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water stress GLOPEM-CEVSA model Bangladesh India Myanm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