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上10年—100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严中伟 李兆元 王晓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3-672,共10页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 利用史料重建了华北海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两千多年来的旱涝变化概况。采用移动符号检验法和移动T检验法分析了其中的几十和几百年尺度的跃变现象。通过比较海河、关中以及河南等地区的同期变化,区分出局地性和非局地性两类跃变事件;并通过个例分析指出了华北地区气候跃变和季风环流形势的可能联系。本文还对10^1-10^2年尺度气候跃变的发生频率和变化程度作了一般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历史气候 气候
下载PDF
一种新的气候跃变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文峰 李兆元 李星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在探讨目前气候跃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与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跃变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3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气候... 在探讨目前气候跃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缺陷,引入费希尔(Fisher)最优分割法,并与原方法的统计检验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研究气候跃变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西北地区东部的西安、宝鸡、汉中3地的旱涝等级序列进行气候跃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费希尔 最优分割法 气候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新疆地区气候跃变的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稚 李卫红 陈亚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2-1309,共8页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温和降水出现跳跃式变化的原因.具... 基于新疆过去50a气温和降水时间序列长期趋势的研究结果,结合对1986年及附近时段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事件(厄尔尼诺、火山爆发、核电站爆炸事故、温室气体增加等)的分析,探讨了1986年新疆气温和降水出现跳跃式变化的原因.具体表现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常常出现暖冬、早春,在该现象消退过程,往往降水有所增多;新疆北部地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较南疆明显;火山爆发与气候变化亦存在某种联系,1980-1986年间发生了多起强火山爆发,而这期间的气温降低,1987-1990年为火山的相对平静期,与之相应,新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影响到世界范围,爆炸释放大量热量、水汽、尘埃以及放射性物质,改变下垫面景观和气溶胶含量从而影响气候;工业迅速发展加剧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幅度,温室气体的激增造成气温的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厄尔尼诺 火山爆发 切尔诺贝利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沈阳地区气候跃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刁军 董晓明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49-6352,共4页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标准偏差对沈阳地区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趋势减少155mm,以夏秋季贡献最大;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减少43mm;春季降水变率增加,春旱几率提高;第一场透雨限制春季播种的时间。气温趋势升高1.3℃,主...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标准偏差对沈阳地区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趋势减少155mm,以夏秋季贡献最大;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减少43mm;春季降水变率增加,春旱几率提高;第一场透雨限制春季播种的时间。气温趋势升高1.3℃,主要体现在春冬季;无霜期延长约13d;作物生长季积温趋势增加290℃,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增加178℃。气候变暖这种趋势使终霜日提前结束,作物播种期适时早播成为可能,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降水量的减少、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后延和不稳定,对作物生长和播种不利,成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提高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农业 线性回归 标准偏差
下载PDF
太阳活动百年尺度的跃变与气候跃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松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讨论了2500多年来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的跃变特征,发现在百年尺度上SCL基本在平均值附近变化,而其变率则存在明显的跃变现象,当SCL的变率增大时,气候随之发生冷跃变,反之,则发生暖跃变。小冰期时,太阳活动弱且... 讨论了2500多年来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的跃变特征,发现在百年尺度上SCL基本在平均值附近变化,而其变率则存在明显的跃变现象,当SCL的变率增大时,气候随之发生冷跃变,反之,则发生暖跃变。小冰期时,太阳活动弱且不稳定,与地球气候冷且不稳定具有同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黑子 周期长度 气候跃变 百年尺度
下载PDF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严中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本文旨在探讨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事件的大尺度源区.对各要素场主信号分析表明,系统性的跃变在500 hPa高度场和近表面温度场中出现较早(~1962—1963年),在降水、海平面气压和500 hPa槽脊场中出现稍晚(~1965—1967年).跃变首先出... 本文旨在探讨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事件的大尺度源区.对各要素场主信号分析表明,系统性的跃变在500 hPa高度场和近表面温度场中出现较早(~1962—1963年),在降水、海平面气压和500 hPa槽脊场中出现稍晚(~1965—1967年).跃变首先出现于500hPa高度场中纬大西洋——即夏季500hPa极涡向南扩张到的最南缘区.该区的降高扰动连同近地面降温扰动在几年内播及极区,形成极涡的急剧加深和中高纬地区的普遍降温.本文结果表明,在研究长期气候变化中的跃变现象时,大气海洋系统的内部扰动状况应受到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500hPa高度场 北半球 夏季 气候 温度场
下载PDF
广东近四十年来气候跃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黎明 许纬 赵志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4年第5期40-44,共5页
用Yamamot方法,计算了广东8个测站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量在春、夏、秋、冬季、冬、夏半年和全年的跃变参数序列,通过分析得到:3种气候要素最明显的跃变都主要发生在1980年前后.尤其是广州、深圳、肇庆等站特别明显。日照量... 用Yamamot方法,计算了广东8个测站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量在春、夏、秋、冬季、冬、夏半年和全年的跃变参数序列,通过分析得到:3种气候要素最明显的跃变都主要发生在1980年前后.尤其是广州、深圳、肇庆等站特别明显。日照量的跃变信息在各个时段都较气温、降水量明显得多,其春季又较其他时段的跃变明显;气温跃变最强时期在夏季;降水跃变在各时段没有太大差别,且较日照和气温量的跃变都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特征分析 统计检验
下载PDF
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我国北方的气候跃变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立富 武炳义 毛卫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4,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我国北方所发生的气候变化,揭示了印度夏季风的减弱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在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后期印度夏季...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台站实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我国北方所发生的气候变化,揭示了印度夏季风的减弱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演变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在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后期印度夏季风环流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减弱过程,这两次减弱过程的出现与我国北方地区所发生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十分接近;印度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蒙古东部及朝鲜半岛)对流层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北方地区对流层温度的不断下降改变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对比,从而引起印度夏季风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夏季风 年代际 气候跃变
下载PDF
“气候跃变”对气候要素统计相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存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前统计预报方法仍然是长期天气和气候预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几十年来,尽管统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但统计预报的准确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本文计算分析了近百年来发生的几次“气候跃变”前后一些重要的气候要素相关关系稳定性的变... 目前统计预报方法仍然是长期天气和气候预报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几十年来,尽管统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但统计预报的准确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本文计算分析了近百年来发生的几次“气候跃变”前后一些重要的气候要素相关关系稳定性的变化,发现“气候跃变”是影响气候要素统计相关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因而也是影响统计预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 预报 气候跃变 气候要素 统计
下载PDF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Ⅰ.降水和温度变化 被引量:114
10
作者 严中伟 季劲钧 叶笃正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7-103,共7页
本文引用气候跃变概念,结合主相关型和EOF(经验正交函数)的分析,揭示了北半球夏季气候状况在60年代发生的大规模交化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第Ⅰ部分介绍1951-1980年全球夏季降水、气温和海表水温的变化特征。降水变化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 本文引用气候跃变概念,结合主相关型和EOF(经验正交函数)的分析,揭示了北半球夏季气候状况在60年代发生的大规模交化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第Ⅰ部分介绍1951-1980年全球夏季降水、气温和海表水温的变化特征。降水变化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型,自北非到日本一带在60年代出现突发性降水减少,而其南北两侧则各有一条降水增多的地带。北半球温度的主要变化为60年代前期中高纬温度普遍突降,较低纬则有部分增温区,从而形成南北温差的突增。不同地区和不同要素的气候跃变在时间上可能有不同,其间的动力学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差半 气候跃变 分布 降水 温度
原文传递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Ⅱ.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变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严中伟 季劲钧 叶笃正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879-885,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51—1980年北半球夏季海平面气压(SLP)、500hPa高度(H_(500))和500hPa槽脊(TR_(500))场的主要时空结构。各场主信号和许多环流参数都在60年代期间出现跃变。H_(500)变化表现出与近表面层温度变化相应的半球范围较一致的降高... 本文分析了1951—1980年北半球夏季海平面气压(SLP)、500hPa高度(H_(500))和500hPa槽脊(TR_(500))场的主要时空结构。各场主信号和许多环流参数都在60年代期间出现跃变。H_(500)变化表现出与近表面层温度变化相应的半球范围较一致的降高;SLP和TR_(500)的变化分布呈现与降水变化类似的西南-东北倾斜式带状结构;各种环流形势变化也在宏观上与降水或温度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反映了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系统跃变的整体性。但各要素场变化具体行为间的动力学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海平面气压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层次聚类方法及其在气候跃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杰 陶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5-288,共4页
针对经典气候跃变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 ,并对有序样品的聚类方法引入统计显著性检验后 ,得到了一种研究气候跃变的层次聚类方法 .此方法具有算法简单、统计意义明显、能获得不同层次上的跃变点的特点 .应用此方法对北半球、云南省的昆明... 针对经典气候跃变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 ,并对有序样品的聚类方法引入统计显著性检验后 ,得到了一种研究气候跃变的层次聚类方法 .此方法具有算法简单、统计意义明显、能获得不同层次上的跃变点的特点 .应用此方法对北半球、云南省的昆明、蒙自、沾益进行了多层次的气候跃变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聚类分析 气候跃变 T检验 气候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北太平洋海温的气候跃度及其对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于淑秋 林学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应用滑动T检验方法对北太平洋海温10年际的气候跃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存在着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而跃变前后北太平洋海温结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明显不同,进而讨论了北太平洋海温跃变前后对我... 应用滑动T检验方法对北太平洋海温10年际的气候跃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存在着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而跃变前后北太平洋海温结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明显不同,进而讨论了北太平洋海温跃变前后对我国6-8月汛期降水量的影响,指出海温跃变前我国汛期降水量在东北地区偏少、华北偏多、长江流域偏少、华南偏多,而跃变后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海温 汛期降水 降水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大田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刁军 董晓明 姜晓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3期266-270,共5页
为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生产提供依据,研究沈阳地区1951—2010年气候变化,采用气候倾向率及标准偏差方法对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96℃/10a,气候跃变之后年平均气温升高0.7℃;年降水量倾... 为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生产提供依据,研究沈阳地区1951—2010年气候变化,采用气候倾向率及标准偏差方法对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96℃/10a,气候跃变之后年平均气温升高0.7℃;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6.724mm/10a,气候跃变之后降水减少40mm,多雨年在减少,少雨年在增加;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被推迟,个别年份播种期受到限制。气候跃变之后终霜日提前,初霜日后推,延长了无霜期,作物播种期可适当早播;降水量减少、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后延和不稳定,对作物生长和播种影响较大,成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提高的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大田作物 倾向率 标准偏差 沈阳
下载PDF
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年际演变的准周期特征及跃变现象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立亚 王玉玺 张邦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利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北半球100,500和700hPa 3层1和7月的月平均高度距平场,得到了反映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三维空间结构的特征向量场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利用功率谱和最大熵谱分析,并引入“气候跃变... 本文利用一种时空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了北半球100,500和700hPa 3层1和7月的月平均高度距平场,得到了反映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三维空间结构的特征向量场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利用功率谱和最大熵谱分析,并引入“气候跃变”的概念研究了时间系数年际演变的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月平均环流异常年际演变的过程具有准周期特征及不连续的跃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岩振荡 气候跃变 经验正交函数 大气环流 时空分布 年际
下载PDF
东海冷涡对黑潮热输运年代际跃变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榕硕 张俊鹏 颜秀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基于SODA、CORA和CORE等高分辨率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6/1977年前后黑潮经向热输运的年代际跃变特征,并应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研究了东海冷涡对黑潮经向热输运年代际跃变的响应.分析与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1976/1977年前后,... 基于SODA、CORA和CORE等高分辨率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6/1977年前后黑潮经向热输运的年代际跃变特征,并应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研究了东海冷涡对黑潮经向热输运年代际跃变的响应.分析与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1976/1977年前后,黑潮经向热输运有明显的跃变,冬、夏季黑潮的热输运分别增加了约8.0%和8.5%;1976/1977年黑潮经向热输运发生跃变后,冬季东海冷涡则没有明显变化,而夏季东海冷涡则明显增强,除了冷涡中心的温度显著降低外,气旋式环流也显著加强.此外,分析还表明:冬季,黑潮经向热输运跃变并未引起黄海暖流的明显变化,而冬季风导致的海水强烈混合冷却作用可能抵消了黑潮经向热输运的影响,这使得东海冷涡的变化并不明显;夏季,受黑潮经向热输运跃变的影响,台湾暖流显著增强,从而引起东海冷涡区域气旋式环流的加强和冷涡中心温度的降低,并且,在其裹挟作用下,东海冷涡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东海冷涡 黑潮 气候跃变 海洋模式(ROMS)
下载PDF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1
17
作者 高蓓 栗珂 李艳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90-295,共6页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夏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极端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以后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明显。(2)陕西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减少,尤其是关中西部增加明显。(3)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以1985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5~7a,比西北地区提前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气温 降水 气候跃变
下载PDF
60年代夏季海平面气压跃变及其与我国夏季温度、降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雅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44,共9页
本文采用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48个站1951-1988年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用主相关型和EOF(经验函数)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夏季(6-9月)海平面气压在60年代发生大规模气候跃变的事实。其主信号空间结构特征为,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 本文采用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48个站1951-1988年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用主相关型和EOF(经验函数)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夏季(6-9月)海平面气压在60年代发生大规模气候跃变的事实。其主信号空间结构特征为,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均为同相变化。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新疆区为主要气候跃变出现时间先于近表面层温度和降水场。相关计算结果表明,相关原点区11月的海平面气压与来年夏季近表面层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值通过0.01显著性水平.相关原点区7月的海平面气压与来年夏季降水也呈负相关,且亦达0.01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跃变 海平面 气压 温度 降水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济南市近80年来降水趋势变化及跃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瑾 冯晓云 《山东气象》 1997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近80年来的降水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大致呈“平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变化同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季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另外,引用气候跃变的概念,采用滑动的均值差异假设检验,对济南市... 本文分析了济南市近80年来的降水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大致呈“平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变化同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季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另外,引用气候跃变的概念,采用滑动的均值差异假设检验,对济南市的降水资料(1916~1996年)进行分析,发现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在1960年前后跃变增多,在1964年前后跃变性减少;冬季降水在1947年前后出现了跃变增多的现象。周期图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序列 趋势 气候跃变 周期
下载PDF
吉林省沙尘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实 王宁 《吉林气象》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 ,对其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周期性、年代际变化和气候跃变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沙尘暴天气 气候 天气日数 吉林省中西部 特征分析 气候跃变 年沙尘暴日数 年代际 准周期振动 气候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