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牛肉加工和杀菌过程中脂肪和气味活性成分变化
1
作者 李素 王守伟 +3 位作者 臧明伍 吴倩蓉 黄卉佳 张顺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7-370,共14页
为研究酱牛肉加工和杀菌过程中脂肪和气味活性成分变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对酱牛肉原料肉、滚揉腌制样品、卤制后样品和不同温度杀菌(90,105,110,120℃)样品中酸价、脂肪、脂肪酸、脂肪氧化和气味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为研究酱牛肉加工和杀菌过程中脂肪和气味活性成分变化,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对酱牛肉原料肉、滚揉腌制样品、卤制后样品和不同温度杀菌(90,105,110,120℃)样品中酸价、脂肪、脂肪酸、脂肪氧化和气味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酱牛肉卤制样品酸价最低(2.16 mg/g),随杀菌温度升高酸价变高,120℃杀菌样品酸价最高(3.68 mg/g);原料肉中磷脂含量最高(61.33 g/100 g脂肪),随杀菌温度升高磷脂含量降低至52.21 g/100 g脂肪,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升高至13.57 g/100 g脂肪;腌制和卤制工艺对酱牛肉总脂肪酸影响不显著(P>0.05),热杀菌工艺可增加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的变化主要受PUFA影响。不同杀菌温度条件下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变化不明显,热处理可使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5℃以上的杀菌温度可明显破坏PUFA。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n-6 PUFA/n-3 PUFA值逐渐变高,PUFA/SFA值逐渐降低。105℃以上的杀菌温度可显著加剧(P<0.05)脂肪氧化。酱牛肉样品中壬醛、辛醛、4-烯丙基苯甲醚、芳樟醇气味活度值(OAV)较高。脂肪酸与气味活性成分变化显著相关(P<0.05),脂肪氧化与2-庚酮、2-壬酮、2-戊基呋喃、乙酸乙酯等变化显著相关(P<0.05)。结论:低于105℃的加工温度有助于减缓酱牛肉产品中的脂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 加工 脂肪酸 脂肪氧化 气味活性成分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香气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郭英杰 郭智鑫 +4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并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香气雷达图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燥方式下,桂花浸膏与净油样品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有113种,不同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PLS-DA筛选出3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的标志性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干燥方式浸膏和净油的区别判断预测准确率为99.6%。ROAV和香气雷达图结果表明,二氢-β-紫罗兰醇、香叶基香叶醇、壬醛、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对桂花浸膏和净油香气贡献较大,上述挥发性成分提供了花香、木香、果香气息,尤其是冷冻干燥提取的浸膏香气更为浓郁,PCA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桂花浸膏和净油香味品质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干燥方式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为其产品的工艺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浸膏 桂花净油 干燥方式 亚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
下载PDF
基于气味活性值的旋转锥柱处理前后黄瓜特征香味成分分析
3
作者 孙正光 杨晓东 +7 位作者 吴薇 杨鹏飞 杨靖 白冰 黄凯 刘龑章 刘帅 崔凤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09-316,共8页
为分析对比旋转锥柱提取前后黄瓜特征香味成分的富集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显著影响黄瓜特征风味的挥发性物质,明确旋转锥柱提取前后黄瓜特征香味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瓜旋... 为分析对比旋转锥柱提取前后黄瓜特征香味成分的富集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显著影响黄瓜特征风味的挥发性物质,明确旋转锥柱提取前后黄瓜特征香味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瓜旋转锥柱提取前后指纹色谱图明显不同,其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据香味数据库共筛选出52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提取前为30种,总含量为1225.60 mg/kg,提取后为52种,总含量为2522.01 mg/kg,特征致香物质被有效提取富集;OAV分析结果表明,旋转锥柱提取前有18种重要香气成分(OAV>1),提取后有28种重要香气成分(OAV>1),C6~C9的醛类和醇类成分对黄瓜特征风味的形成影响极显著,具有特征蔬菜青香和黄瓜似香气的(E)-6-壬烯醛、(Z)-2-壬烯醛、(E)-2,(Z)-6-壬二烯醛和(E)-2,(Z)-6-壬烯-1-醇等成分经旋转锥柱提取后其OAV尤为突出。该研究可为黄瓜特征风味香原料的制备及黄瓜果味附加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锥柱 黄瓜 提取 气味活性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发酵时间玫瑰花茶香气的差异
4
作者 欧阳雪灵 江新凤 +6 位作者 刘书玲 王国行 彭玉辅 彭勇 彭火辉 陈紫梅 杨雪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制作工艺,分发酵0 h(CK)、发酵2 h(Treat-2 h)、发酵4 h(Treat-4 h)、发酵6 h(Treat-6 h)4个处...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制作工艺,分发酵0 h(CK)、发酵2 h(Treat-2 h)、发酵4 h(Treat-4 h)、发酵6 h(Treat-6 h)4个处理,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检测出938种16类挥发性代谢物。Treat-2 h、Treat-4 h、Treat-6 h与CK的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物质554种,相对CK分别差异显著代谢物390种、416种、430种,同时对照4种处理挥发性物质的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 OAV),结合感官评审结果,得出Treat-4 h为玫瑰花茶的最好处理,且发现关键呈香(玫瑰花香气)的物质为壬醇、异戊酸苯乙酯、苯乙醛、2-苯乙醇、香叶醇、大马士酮、苯甲醇、异丁酸香叶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壬酸乙酯。结论玫瑰花瓣能制作成质量优异的玫瑰花茶,Treat-4 h的玫瑰花茶品质最佳。以上结果阐明了玫瑰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为实现玫瑰花产业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香气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对气味活性 发酵
下载PDF
浓香葵花籽油气味活性物质的HS-SPME萃取条件优化及GC-O-MS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尹文婷 师瑞 +2 位作者 马宇翔 王岸娜 汪学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为了提高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及对其气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GC-O-MS)对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HS-SPME萃取浓香葵... 为了提高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及对其气味活性物质进行鉴定,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GC-O-MS)对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HS-SPME萃取浓香葵花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样品3 g, DVB/CAR/PDMS萃取头长度2 cm,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通过GC-O-MS分析,在浓香葵花籽油(160℃烘烤葵花籽仁25 min)中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具有气味活性,包括4种吡嗪类(烤香味和坚果味)、2种呋喃类(焦糖味和甜香味)、4种醛类(生青味、果香和油脂味)、1-辛烯-3-醇(蘑菇味)和α-蒎烯(木质味)。利用HS-SPME结合GC-O-MS可鉴定浓香葵花籽油的气味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葵花籽油 HS-SPME GC-O-MS 挥发性物质 气味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不同工艺市售芝麻油的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卓青 尹文婷 +2 位作者 汪学德 马雪停 杨忠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6,共7页
旨在为芝麻油企业提高其产品的香气品质提供参考,以我国市场上不同工艺的13个品牌畅销芝麻油产品为实验材料,利用溶剂辅助蒸发(SAFE)法萃取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法和感官评价比较其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结果... 旨在为芝麻油企业提高其产品的香气品质提供参考,以我国市场上不同工艺的13个品牌畅销芝麻油产品为实验材料,利用溶剂辅助蒸发(SAFE)法萃取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法和感官评价比较其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芝麻油的气味活性成分以醛类、烯烃和醇类为主,生芝麻味最强;石磨水代和高温压榨芝麻油的气味活性成分以美拉德反应杂环类产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炒芝麻味、炒坚果味和焦香味;石磨水代芝麻油的苯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烟熏味最强;高温压榨芝麻油的苦味最强。综上,不同工艺的市售芝麻油气味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气味活性成分 感官品质 油脂工艺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川滇桤木4种气味活性物质对云南切梢小蠹胚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钱路兵 张梦蝶 +1 位作者 刘金林 李宗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蠹产卵量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其母坑道的长度(P<0.01)。卵孵化后,反-2-己烯-1-醇、对乙基苯乙酮和4-烯丙基苯甲醚对幼虫的体长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顺-4-己烯-1-醇则呈上升趋势,体质量有一定增加,但蛹期和新羽化成虫的个体则与此相反,特别是顺-4-己烯-1-醇和反-2-己烯-1-醇,前者对蛹体长和体质量的降幅为16.63%和20.09%,后者对成虫降幅则为6.95%和15.78%。表明4种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均能明显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特别是绿叶气味成分反-2-己烯-1-醇和顺-4-己烯-1-醇能够直接降低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桤木 非寄主植物 气味活性物质 云南切梢小蠹 胚后发育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水浴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温度控制对新鲜茶青香气组分及其气味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蒋宇航 林小琴 +3 位作者 许艺娜 江文甲 林生 林文雄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6期691-701,共11页
以金观音茶鲜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浴条件下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提取茶青香气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同时测定脂氧合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促反应活力。结果表明:茶... 以金观音茶鲜叶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水浴条件下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方式提取茶青香气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同时测定脂氧合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酶促反应活力。结果表明:茶青香味主要由花香、果香、木香和青香组成,花香气味在茶青不同萃取温度过程中对其香味的贡献均超过其他类型气味;茶青产香酶促反应最适温度区间在40~60℃;在萃取茶青香气挥发物过程中,大部分花香型挥发物气味在60℃以上具有较高活性,且具有高温高活性度的特点,木香型和青香型挥发物气味活性度分别具有高温高活性和低温高活性的特点;从不同香型挥发性化合物对茶青香味形成贡献上看,(E)-β-紫罗兰酮、柠檬烯、L-α-蒎烯分别对茶青花香味、果香味和木香味具有重要贡献,青香味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为(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本研究对茶叶做青阶段不同香气型态建成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青 花香 气味活性 萃取温度 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SAFE与SDE法对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活性物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笑生 刘建斌 +3 位作者 刘梦雅 何聪聪 杨政茂 宋焕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0-46,共7页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 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系统(SAFE)和同时蒸馏提取技术(SDE)与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机法(GC-O-MS)结合,对已发酵18个月的金华火腿皮下脂肪气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评价.SAFE和SDE法分别检测并嗅闻到40种和2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对脂肪气味贡献度较大的10种关键性化合物分别是:己醛、庚醛、二异丙基二硫醚、辛醛、反-2-辛烯醛、3-甲基丁酸、反,反-2,4-癸二烯醛、γ-癸内酯、γ-十一内酯和苯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 SDE 金华火腿皮下脂肪 气味活性物质
下载PDF
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中气味活性物质演变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周慧敏 赵冰 +7 位作者 吴倩蓉 李素 潘晓倩 朱宁 乔晓玲 王守伟 刘博文 张顺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2-171,共10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感官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成品,7、21、35、49、77 d)的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演变规律,解析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并建立风...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感官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成品,7、21、35、49、77 d)的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演变规律,解析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并建立风味劣变和货架期预测的有效评价手段。结果表明:共有56种OAV不小于0.1的风味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总OAV最高(1724.58~4682.24)、种类最多(15种),对整体风味贡献率高达85.85%~90.3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除酯类和烯烃类物质,其他各类风味物质的OAV均持续增加,尤其在贮藏35~49 d之间增加最显著;同时产品的颜色变暗,腊味和胡椒味变淡,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相关性分析确定出17种气味活性物质与贮藏时间和风味得分显著相关,可作为贮藏时间和风味恶化的最佳预测指标。经过OAV分析以及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己醛、反,反-2,4-癸二烯醛、庚醛、辛醛、反-2-辛烯醛、壬醛、1-辛烯-3-醇和反-2-癸烯醛可能是造成黑白胡椒腊肠异味的主要物质。基于OAV大于1风味活性成分,建立一种客观的判别不同贮藏期黑白胡椒腊肠样品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胡椒腊肠 贮藏 风味活性化合物 气味活性 异味
下载PDF
应用AEDA结合OAV值计算鉴定可可液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建彬 刘梦娅 +3 位作者 何聪聪 宋焕禄 王冶 郭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184,共5页
AEDA(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和OAV(气味活度值)计算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关键性气味活性化合物的鉴定中。应用这2种方法,经GC-MS,GC-O分析,从可可液中鉴定出49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2-甲基丙醛(麦芽香)、3-甲基丁醛(可可香)、2,3-丁二酮(奶... AEDA(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和OAV(气味活度值)计算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关键性气味活性化合物的鉴定中。应用这2种方法,经GC-MS,GC-O分析,从可可液中鉴定出49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2-甲基丙醛(麦芽香)、3-甲基丁醛(可可香)、2,3-丁二酮(奶油香)、2-乙酰基吡咯啉(爆米花香)、二甲基三硫(蔬菜香)、三甲基吡嗪(坚果香)、2-乙基-3,5-二甲基吡嗪(爆米花香)、2,3-二乙基-5-甲基吡嗪(坚果香)、苯乙醛(玫瑰香)、乙酸苯乙酯(果香、蜜香)、苯甲醇(药香)、γ-辛内酯(奶香)、2-乙酰基吡咯(可可香)、乙酸(酸香)和3-甲基丁酸(酸臭)在FD因子81-243被鉴定为关键性气味活性物质。进一步的定量及OAV值的计算再次鉴定了这些化合物在10-9浓度水平上对可可液整体气味轮廓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液 AEDA OAV 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活性化合物变化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9 位作者 李素 张顺亮 赵冰 刘梦 朱宁 吴倩蓉 王守伟 乔晓玲 臧明伍 刘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0-248,共9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有16、1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与风味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结合气相色谱-嗅闻鉴定,1-辛烯-3-醇、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2-壬酮、辛酸可能是产生异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气味活性化合物 异味
下载PDF
三种市售牛奶巧克力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对比及其与感官知觉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建彬 刘梦娅 +3 位作者 何聪聪 宋焕禄 王冶 郭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9-303,共5页
应用DHDA和顶空感官鉴评对三种市售牛奶巧克力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和对比。共有23种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被鉴定。定量数据及感官鉴评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巧克力A除在己醛(青草香)、戊基呋喃(甜香... 应用DHDA和顶空感官鉴评对三种市售牛奶巧克力的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和对比。共有23种主要气味活性化合物被鉴定。定量数据及感官鉴评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巧克力A除在己醛(青草香)、戊基呋喃(甜香)、三甲基吡嗪(坚果香)有较高浓度水平,其它化合物浓度水平都较其它两种品牌巧克力都要低;巧克力C在2-壬酮(甜香、蜜香)、乙酸(酸香、尖刺)、四甲基吡嗪(烤香,焦香)、苯甲醛(苦杏仁香)、2-甲基丙酸(腐臭)、呋喃甲醇(药香)、3-甲基丁酸(酸臭)、乙酸苯乙酯(花香、蜜香)、苯甲酸异戊酯(甜香、花香)这些化合物浓度指标上都比其它两种品牌巧克力要高且较突出;而B巧克力的呈强烈黑巧克力香的3-甲基丁醛(麦芽香、可可香)含量尤为突出,且具有较高含量的二甲基吡嗪类(爆米花香)、糠醛(土豆香)、苯甲醇(药香)、苯乙醇(玫瑰香)、苯并噻唑(橡胶味)、乙酰基吡咯(坚果香),其它的一些呈烤香、坚果香的物质含量也较高。结合感官鉴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牛奶巧克力中,3-甲基丁醛、苯乙醇主要贡献黑巧克力香韵,乙酸、2-甲基丙酸,3-甲基丁酸主要贡献酸香韵,四甲基吡嗪、乙酸苯乙酯主要贡献烤/坚果香韵。另外,清甜香韵和奶香韵与其它香韵有明显负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巧克力 气味活性化合物 感官知觉 对比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GC-O与GC-MS联用法鉴定香竹竹叶中关键气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超 张海静 +4 位作者 杨旭 吕玉 宋焕禄 陆柏益 张英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共5页
实验运用SDE方法对香竹竹叶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利用GC-O与GC-M S联用的法方对其中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9种气味活性物质。研究发现,对香竹竹叶的特征性气味起关键性作用的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醇(9种)、醛(9种)、萜类化合... 实验运用SDE方法对香竹竹叶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利用GC-O与GC-M S联用的法方对其中气味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9种气味活性物质。研究发现,对香竹竹叶的特征性气味起关键性作用的化合物种类主要有醇(9种)、醛(9种)、萜类化合物(5种)、酮(3种)、酯类(2种)和含硫化合物(2种)。香竹竹叶中重要的气味活性化合物为2-甲基丁醛(黑巧克力味),嘧啶(刺激味,辛辣味),2-甲基噻吩(刺鼻汽油味),己醛(青草味),糠醛(烤香、肉香),3-己烯醛(青草味),1-庚烯-3-醇(青草味、刺激味),乙二硫醚(刺激味、咸菜味),3-甲硫基丙醛(煮土豆味、煮肉味),2-甲基-3-呋喃硫醇(甜香),辛醛(花香,绿草,橘皮味),橙花醇/香叶醇(橘子味、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竹 SDE GC-O GC-MS AEDA 气味活性物质
下载PDF
蜂胶及杨树胶关键气味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1,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提取蜂胶及杨树胶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质谱-嗅闻仪联用对蜂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测得48种气味活性成分,包括酯、醛、醇、酮和酸。蜂胶中体现花香、果香的成分较多,从而赋予其更为清香、柔和的总... 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提取蜂胶及杨树胶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质谱-嗅闻仪联用对蜂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测得48种气味活性成分,包括酯、醛、醇、酮和酸。蜂胶中体现花香、果香的成分较多,从而赋予其更为清香、柔和的总体气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杨树胶 气味活性成分
下载PDF
3种顶空萃取法比较并鉴定沙琪玛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平 尤梦晨 +2 位作者 刘少敏 郑莹莹 宋焕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5-272,共8页
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和动态顶空制样3种顶空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沙琪玛样品进行气味分析。优化方法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分别得到45种和3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 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和动态顶空制样3种顶空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3种沙琪玛样品进行气味分析。优化方法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分别得到45种和38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对沙琪玛整体香气有重要贡献作用。所有挥发性化合物中,共有17种气味物质能够被嗅闻到,具有气味活性,分别贡献出清香味、可可粉味、麦芽香、青草香、柑橘味、面包味、蘑菇味、奶酪味、青豆味、爆米花味、坚果香、烤坚果香、花生油香。结合感官评价得知,沙琪玛的气味轮廓分为烤香、麦香、油香、清香、甜香、焦香和蛋香,与17种气味活性物质所贡献的香气特征一致。结合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沙琪玛可知,经典鸡蛋味和香酥全蛋味对应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于醇浓鸡蛋味样品而言较少,醇浓样品含有更多吡嗪类物质,经典鸡蛋味和香酥全蛋味含有更多的醛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琪玛 气味活性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动态顶空制样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下载PDF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辅助鉴定酱油未知的气味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云子 周婷 +2 位作者 蔡宇 陈子杰 赵谋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18-225,共8页
以高盐稀态酱油为测试样品,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法、辅助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嗅闻(gaschromatography-quadruple-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 以高盐稀态酱油为测试样品,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GC-Orbitrap-MS)法、辅助气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嗅闻(gaschromatography-quadruple-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Q-MS-O)联用法鉴定"未知"气味活性化合物。GC-Q-MS和GC-Orbitrap-MS分别鉴定出91种和166种挥发性化合物,Orbitrap-MS检出总峰面积为单四极杆质谱的31倍。GC-Q-MS-O结果分析中有4处较强的香气活性区域"果香"、"果香"、"清香,草香"、"花果香",无鉴定结果。利用高分辨OrbitrapMS技术,通过高质量精度的质谱数据推算化合物碎片及其天然同位素组成,辅助以NIST谱库比对、保留指数及香气特征等信息,全面定性4个未知香气活性物质为异丁酸乙酯、丁酸乙酯、3-己烯-2-酮和异佛尔酮。结果表明,GC-Orbitrap-MS辅助分析GC-Q-MS-O数据,能够有效地鉴定出含量低于单四极杆质谱检出限,或因与其他物质重叠而无法准确定性的未知气味活性化合物,对于风味化学领域香气活性物质的深度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 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酱油 气味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树苔浸膏中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璟琳 李娟 +3 位作者 王娟 孙宝国 刘玉平 黄明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7-1394,共8页
香气是评价浸膏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可以为浸膏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结合GC-MS对树苔浸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 香气是评价浸膏品质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可以为浸膏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结合GC-MS对树苔浸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对树苔浸膏中的香气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SPME和SAFE两种前处理方法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成分,香气活性成分为27种,其中香气稀释因子(flavordilutionfactor,FD因子)较高(FD≥9)的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戊酮酸乙酯、苔黑酚羧酸乙酯、赤星衣酸乙酯、壬酸乙酯、庚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进一步的定量及气味活度值(OAV)计算确认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为β-苔黑酚羧酸甲酯、苔黑酚羧酸乙酯、庚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苔浸膏 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气相色谱-嗅闻检测技术 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基于GC-O技术分析环境条件对中纤板气味活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彬 沈隽 +1 位作者 王启繁 董华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4-172,共9页
【目的】随着室内人造板的广泛使用,其所释放的气味活性物质产生的室内“异味”问题日益严重,旨在确定人造板的关键气味特征活性化合物,同时探究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人造板释放TVOC和气味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在... 【目的】随着室内人造板的广泛使用,其所释放的气味活性物质产生的室内“异味”问题日益严重,旨在确定人造板的关键气味特征活性化合物,同时探究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人造板释放TVOC和气味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中纤板释放VOC及气味活性组分进行研究。【结果】中纤板共释放49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包括24种特征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芳香烃和醛类化合物对中纤板的整体气味形成有着重大的贡献作用,烷烃类化合物虽是中纤板释放的主要成分,但对中纤板的整体气味影响甚微,同时鉴定得到6种关键基本气味特征化合物--苯、乙苯、1,3二甲基苯、1-亚甲基-1H-茚、己醛和苯甲醛;温度对中纤板释放VOC组分的组成具有较大影响,升温会抑制烷烃类化合物的释放量,而对醛酯类化合物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标准环境下,芳香气味类化合物是中纤板的主要气味贡献者,果香味与其它特殊气味起辅助作用。当温度升高后,中纤板气味强度增大且组分趋于复杂,此时以果香味类气味特征最为显著,芳香味、甜香味对中纤板整体气味也有着较为重要的贡献。当环境温度升至60℃时,检测得到2-茨醇(松木香)、辛酸(稻壳味)、叔丁基对甲酚(酸味)和氧化石竹烯(刺激味)4种特有的气味物质。【结论】温度对中纤板所释放的VOCs与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后中纤板所释放的TVOC浓度升高,整体气味以果香味为主,多种特征气味共同作用形成,且整体气味强度显著增强。环境相对湿度增加使中纤板释放的TVOC浓度升高,整体气味强度增强,但整体气味组成变化较小,仍以芳香味为主。空气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的增大使中纤板TVOC释放量下降,整体气味强度减弱,整体气味组成以果香味类气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O 中纤板 VOC 气味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Mono Trap方法对酱油气味活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逍君 孟琦 宋焕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100,共8页
采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lithic material sorptive extraction,Mono Trap)结合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对高盐稀态酿造酱油气味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应用正交试验对Mono Trap方法中捕集剂的类型、萃取时间... 采用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onolithic material sorptive extraction,Mono Trap)结合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对高盐稀态酿造酱油气味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应用正交试验对Mono Trap方法中捕集剂的类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萃取条件为Mono Trap类型RGC18-TD、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50℃。这一条件下能最大程度萃取吸附样品中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实验整体准确度和重复性良好。采用Mono Trap-GC-O-MS和SPME方法对高盐稀态酿造酱油气味活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比较,Mono Trap方法共鉴定出气味活性化合物56种,包括醇类9种、酮类5种、醛类7种、酯类9种、呋喃类6种、酚类3种、吡嗪类10种、有机酸类2种、含硫化合物4种、其他化合物1种;而SPME方法检测到55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且富集到的物质含量低于Mono Trap方法。与SPME方法相比,Mono Trap方法具有萃取量大、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等特点,在酱油的气味成分萃取上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今后酱油气味活性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酿造酱油 气味活性化合物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