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考
1
作者 瞿筱逸 张潮 王静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4期52-55,共4页
《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一节原文及历代注释有不少疑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可以从腧穴归经源流来解释这些问题。其中,“脉气所发”所指相当于经穴,而“气府”所指即经脉。受不同历史时期腧穴理论影响,历代此... 《素问·气府论》“足太阳脉气所发”一节原文及历代注释有不少疑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可以从腧穴归经源流来解释这些问题。其中,“脉气所发”所指相当于经穴,而“气府”所指即经脉。受不同历史时期腧穴理论影响,历代此节所注腧穴与原意不尽相符。故研究《气府论》时,不应囿于原文及其注解,而是更应注重考察腧穴理论的发展演化,从而深入探讨腧穴和经脉理论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府论 足太阳 所发
下载PDF
肠府理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肠炎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尹通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2期56-58,共3页
慢性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小肠、大肠,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密切关联。笔者认为慢性肠炎多因“肝郁乘脾”“湿浊困脾”“脾胃阳虚”“脾胃气虚”致湿浊瘀滞,浊毒伤络成瘀... 慢性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的“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其病位在胃、小肠、大肠,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有密切关联。笔者认为慢性肠炎多因“肝郁乘脾”“湿浊困脾”“脾胃阳虚”“脾胃气虚”致湿浊瘀滞,浊毒伤络成瘀。故笔者根据病理特点自拟化湿醒脾,理气活血的肠府理气活血汤辨治加减,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汤 慢性肠炎 体会
下载PDF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辛味药在冠脉微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曲耿禄 吕腾腾 赵立群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8期1202-1205,共4页
本文基于玄府理论,认为玄府为气液运行的通道,通利三焦,玄府闭塞则气机升降失调、水液运行失常且气机阻滞。冠脉微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瘀滞、气机不畅、痰湿阻滞,阻塞玄府。本文通过气郁玄府、血郁玄府、痰郁玄府阐述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基本... 本文基于玄府理论,认为玄府为气液运行的通道,通利三焦,玄府闭塞则气机升降失调、水液运行失常且气机阻滞。冠脉微血管疾病患者血液瘀滞、气机不畅、痰湿阻滞,阻塞玄府。本文通过气郁玄府、血郁玄府、痰郁玄府阐述冠脉微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同时阐述辛味药以其能行、能散、能通的特点,通过行气开玄府、活血开玄府、化痰开玄府为冠脉微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血管疾病 理论 辛味药 郁玄 血郁玄 痰郁玄
下载PDF
王清任脉学浅析
4
作者 齐晓凡 范卫进 周计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研究,纠正了古籍中对于脏腑描述的一些错误。结合其解剖研究所见,他认为人体内有“气府”“血府”等脏腑器官,逐渐形成了他对人体的独特构想,并将构想以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他认为气府存气,血府盛血,气府... 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研究,纠正了古籍中对于脏腑描述的一些错误。结合其解剖研究所见,他认为人体内有“气府”“血府”等脏腑器官,逐渐形成了他对人体的独特构想,并将构想以临床实践加以验证。他认为气府存气,血府盛血,气府通过气管(动脉)行气于上下,气行则动;血府通过血管(静脉)将血灌溉周身,相对则静。认为寸口脉所诊的是两腕之“气管”,据此征象可察元气之盛衰和邪气之性质。他以虚实急慢为四纲脉,以实大有力为实证,以虚小无力为虚证,并归纳了风、寒、火等邪气侵入气管所造成的异常脉象。他对于“血”之异常,主要通过病史和典型症状来诊察,故他综合分析四诊所得资料来确定病家整体气血异常情况,并创立逐瘀诸方,应用到临床之中。其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切合病机,故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脉学 《医林改错》 四诊合参
下载PDF
《素问》腧穴总数考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灿玾 张增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2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今存《素问》王冰注本中,有多篇论及腧穴有关问题,如《气穴论》、《气府论》、《骨空论》及《水热穴论》等。其中《骨空论》与《水热穴论》,仅论及部分腧穴,而《气穴论》及《气府论》两篇,从题名到篇文内容分析,均应是对腧穴的综合论述... 今存《素问》王冰注本中,有多篇论及腧穴有关问题,如《气穴论》、《气府论》、《骨空论》及《水热穴论》等。其中《骨空论》与《水热穴论》,仅论及部分腧穴,而《气穴论》及《气府论》两篇,从题名到篇文内容分析,均应是对腧穴的综合论述。然今存两篇论文,均未能系统、完整地体现此一命题的全部内容,历来注家,虽发现其中的诸多疑点,然仍据现有经文,曲就文义,别出歧解,致令千古疑团,一仍其旧,今仅就拙见所及,就有关问题,试为考证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腧穴 总数 穴论》 气府论
下载PDF
春、秋分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00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婷 高明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春、秋分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对100例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春、秋分贴敷(祛痹通络膏:杜仲、川乌、干姜、生南星、青风藤等;生姜汁糊状膏:青风藤、骨透草、红花、白芥子等)。每年春、秋分当日取生姜汁糊膏置... [目的]观察春、秋分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对100例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春、秋分贴敷(祛痹通络膏:杜仲、川乌、干姜、生南星、青风藤等;生姜汁糊状膏:青风藤、骨透草、红花、白芥子等)。每年春、秋分当日取生姜汁糊膏置于祛痹通络膏剂(1cm×1cm×1cm)上(膏剂面积5cm2),中间加0.2g麝香,依据疾病选取穴位,将膏剂准确贴在穴位上,四周用胶布封好加以固定,避免流出。每次5~7贴,贴敷时间6~8h/次,无不适可增加时间,5d帖敷1次,春、秋分各贴敷3次,连续3年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3年),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7例,好转75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2.00%。[结论]春、秋分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春分 秋分 穴位贴敷 中医药治疗 素问·气府论 灵枢 九针十二原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从历史的分期重新检视三焦的实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仕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三焦 解剖
下载PDF
风池穴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小娥 张克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29-229,共1页
风池穴临床应用张小娥,张克英(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山西省长治医学院中医教研室)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俞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脉之会,对本穴定位的叙述历代文献论述不一,如《甲乙经》:“在颞颥后发际... 风池穴临床应用张小娥,张克英(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山西省长治医学院中医教研室)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的俞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脉之会,对本穴定位的叙述历代文献论述不一,如《甲乙经》:“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素问·气府论》王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 《甲乙经》 足少阳胆经 阳维 俞穴 历代文献 后发际 临床应用 阳脉
下载PDF
《黄帝内经》气穴与气府概念探讨
9
作者 王锐卿 鞠宝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41-6344,共4页
《气穴论》与《气府论》是《黄帝内经》论述腧穴的专篇,但是目前就此两篇进行研究与发挥的论著与论文甚少。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以及与血管区理论的对比,发现气府位于脉的层次,由脉气所发,是经络系统输注于体表时的重要位点。气穴... 《气穴论》与《气府论》是《黄帝内经》论述腧穴的专篇,但是目前就此两篇进行研究与发挥的论著与论文甚少。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以及与血管区理论的对比,发现气府位于脉的层次,由脉气所发,是经络系统输注于体表时的重要位点。气穴虽位于皮肉层,但借助谿谷使其可浅及皮、深至骨,籍孙脉联通经络,以行荣卫,结构较为复杂。两者实为一体,只是看待腧穴的不同层次的视角。明确气穴、气府内在的解剖结构特征,为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现代医学视角重新解构腧穴提供了新的方向。由此相关的结构,也为我们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下构建《黄帝内经》人体结构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管区 营卫 腧穴 人体结构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试论“骨空”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文麟 纪智 +3 位作者 谢晓佳 郭文 朱华超 刘清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7-1160,共4页
"骨空"是《黄帝内经》腧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世人对其理解并不全面和明确。文章明确了"骨空"的具体涵义,即"骨骼之孔隙"。其所指腧穴的涵义和范围有别于"腧穴",亦与"气穴"&q... "骨空"是《黄帝内经》腧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世人对其理解并不全面和明确。文章明确了"骨空"的具体涵义,即"骨骼之孔隙"。其所指腧穴的涵义和范围有别于"腧穴",亦与"气穴""气府"不同。"骨空穴"处于骨骼孔隙之中,内通于重要的脑脊骨髓,并有大的神经血管经过,具有滋养于髓、沟通于外的生理特性。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孔隙狭小的结构特点,致使其局部容易产生气血津液淤滞、邪气不容易散除的病理特性。因此于"骨空"施以针灸,贯通内外阴阳气血津液,起到"引气远入抽病"之效。由此我们可以根据"骨空穴"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新的"骨空穴",并为"骨空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亦可据此开辟"筋空穴""肉空穴"等新的腧穴分类方式,并为针灸术语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空 黄帝内经 腧穴 术语 针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