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州岛西北部的反气旋型涡旋沉积 被引量:6
1
作者 申顺喜 于洪军 张法高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利用1992年以来采自南黄海的沉积物样品和1996年的南黄海水文调查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动力及环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州岛西北海域反气旋型涡旋流型的环流性质、其下方泥质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与南黄... 利用1992年以来采自南黄海的沉积物样品和1996年的南黄海水文调查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动力及环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济州岛西北海域反气旋型涡旋流型的环流性质、其下方泥质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与南黄海中部的气旋型涡旋沉积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结果表明,反气旋和气旋型沉积物都是细粒的泥质沉积,是在沉积动力较弱的低能环境下生成的,但它们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反气旋型涡旋的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进一步反映了两者沉积动力的差别,显示了气旋型涡旋和反气旋型涡旋是具有独立属性的两种低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旋 涡旋沉积 沉积环境 济州岛 西北海域
下载PDF
CMIP6-WACCM模式对北半球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趋势的预估
2
作者 李瑶瑶 施春华 郭栋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35,共13页
利用CMIP6中的CESM2-WACCM模式逐日资料,预估未来2020—2099年SSP2-4.5、SSP3-7.0和SSP5-8.5三种不同排放情景下北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Anticyclonic Rossby Wave Breaking,AWB)的空间分布、发生频率、水平尺度、对称... 利用CMIP6中的CESM2-WACCM模式逐日资料,预估未来2020—2099年SSP2-4.5、SSP3-7.0和SSP5-8.5三种不同排放情景下北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Anticyclonic Rossby Wave Breaking,AWB)的空间分布、发生频率、水平尺度、对称结构及其长期趋势。总体而言,未来四个季节AWB都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有高频区。夏季北太平洋高频区发生频数显著多于北大西洋高频区,其他三季相反。两高频区在三种不同情景下,AWB物质经向输送通常以对称输送为主,但北太平洋区内冬、春、秋三季在SSP2-4.5情景下AWB物质向极净输送,北大西洋区内夏季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AWB物质向赤道净输送。未来的长期趋势显示,两高频区内各季节的AWB发生频数、水平尺度和物质向极输送主要呈减小(减少)趋势,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减小趋势越显著。在SSP5-8.5情景下,北太平洋夏季AWB总面积变化趋势为-365.5个1°×1°标准经纬度网格/10 a,该变化由区域内AWB平均尺度减小(-2.7个标准化网格/10 a)和发生频率减少(-1.9个/10 a)共同导致;该区域的向极输送率变化率为-0.0165/10 a。北大西洋秋季AWB发生频数变化率为-2.3个/10 a,导致其总面积则以-440.4个标准化网格/10 a的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旋Rossby波破碎 CMIP6 WACCM模式 预估
下载PDF
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慧敏 徐海明 李智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基于1901—2000年多种海-气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初夏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冬季还是次年的春季和初夏,WNPAC的年际变化主要存在两个空间变... 基于1901—2000年多种海-气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初夏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冬季还是次年的春季和初夏,WNPAC的年际变化主要存在两个空间变化型,即反映其强度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和反映其位置变化的第2模态。厄尔尼诺成熟年冬季WNPAC强度不仅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关,而且与太平洋西部(W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以及北极涛动(AO)有关;次年春季,WNPAC的强度除了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存在显著相关外,还与赤道大西洋海温异常有关,而其位置的变化则主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异常和太平洋西部型遥相关有关;次年初夏,WNPAC强度主要与西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的海温异常以及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的强度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成熟年冬季—初夏WNPAC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可对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产生影响,这对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冬季及后期春、夏季节东亚地区降水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此外,次年初夏,WNPAC强度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即WNPAC越强,台风发生的频数越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太平洋西部 北极涛动 东亚-太平洋
下载PDF
复杂构型涡旋能量频散波列的形成过程
4
作者 马革兰 任义方 +1 位作者 倪东鸿 罗哲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能量频散是一个基础性的科学问题,与台风、暴雨以及地震等灾害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多学科研究人员和广大预报员的关注。孤立圆涡能量频散波列形成过程己经清楚。但是,造成天气灾害的往往是非孤立圆涡,这里,非孤立圆涡指的是:一个热带气旋(... 能量频散是一个基础性的科学问题,与台风、暴雨以及地震等灾害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多学科研究人员和广大预报员的关注。孤立圆涡能量频散波列形成过程己经清楚。但是,造成天气灾害的往往是非孤立圆涡,这里,非孤立圆涡指的是:一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涡旋和一个中尺度涡构成的复杂构型。非孤立圆涡能量频散波列的形成过程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用线性化的正压无辐散涡度方程,研究了复杂构型的非孤立圆涡能量频散波列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该形成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涡旋东西向非对称结构的形成;涡旋主体东侧,频散高值系统的出现、持续和发展;在频散高值系统的东侧,频散低值系统的出现和加强。这些结果在台风预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涡旋 热带气旋 能量频散 波列 形成过程
下载PDF
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
5
作者 李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1996年第1期73-74,共2页
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中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 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中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反馈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系统设计 教学媒体
下载PDF
用立方型状态方程预测高压汽液平衡(连载二)
6
作者 Tsono.,C 富嘉文 《世界石油科学》 1991年第1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汽液平衡 反气旋 状态方程 立方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Ⅱ.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耀初 管秉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共17页
综述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的研究.对东海陆架、200m以浅海域,主要讨论了东海西南部反气旋涡、济州岛西南气旋式涡和长江口东北气旋式冷涡.东海两侧和陆坡附近出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其动力原因之一是... 综述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的研究.对东海陆架、200m以浅海域,主要讨论了东海西南部反气旋涡、济州岛西南气旋式涡和长江口东北气旋式冷涡.东海两侧和陆坡附近出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其动力原因之一是与东海黑潮弯曲现象有很大关系,其次也与地形、琉球群岛存在等有关.东海黑潮有两种类型弯曲:黑潮锋弯曲和黑潮路径弯曲.黑潮第一种弯曲出现了锋面涡旋,评述了锋面涡旋的存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和结构等;也指出了黑潮第二种弯曲,即路径弯曲时在其两侧出现了中尺度气旋式和反气旋涡,讨论了它们的变化的特性.特别讨论了冲绳北段黑潮弯曲路径和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着重指出,当气旋式涡在冲绳海槽北段成长,并充分地发展,其周期约在1~3个月时,它的空间尺度成长到约为200km(此尺度相当于冲绳海槽的纬向尺度)时,黑潮路径从北段转移到南段.也分析了东海黑潮流量和其附近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在琉球群岛以东、以南海域,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中尺度反气旋式和气旋式涡,讨论了它们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 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 东海黑潮和中尺度涡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Ⅰ.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 被引量:38
8
作者 管秉贤 袁耀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共16页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物理过程,以及黑潮是否以反气旋流套形式进入南海.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是这些问题的机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今后深入和细致的、长时间的海流和水文观测,以及长时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论证才能逐渐认识清楚.台湾以东海域,黑潮两侧经常出现中尺度涡,而且变化较大而复杂.文中着重讨论兰屿冷涡和台湾东北的气旋式冷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湾以东海域 气旋涡旋 反气旋涡旋
下载PDF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晏铭 郑小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2,共11页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北,进而增强东亚夏季风,使得山东夏季平均降水偏多。伴随着反气旋在季节内的北移,降水正异常在晚夏(8月)最为显著,而东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南偏弱。同期日本列岛地区由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负位相的出现产生异常气旋,山东地区受气旋西侧干冷北风控制,夏季降水偏少。由于气旋强度在季节内逐渐降低,所以山东干旱在初夏(6月)最显著。这些结果可以为未来山东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El Nino 东部El Nino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 山东夏季降水
下载PDF
1998和2010年夏季降水异常成因的对比分析:兼论两类不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王钦 李双林 +1 位作者 付建建 李国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7-1222,共16页
1998和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均发生了明显的洪涝灾害,且都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衰亡位相)。不同的是:1997/1998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传统东部型,而2009/2010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中部型(ELNioModoki)。首先利用中国160个台站月降... 1998和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均发生了明显的洪涝灾害,且都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衰亡位相)。不同的是:1997/1998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传统东部型,而2009/2010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中部型(ELNioModoki)。首先利用中国160个台站月降水观测资料,对比了1998和2010年降水异常情况,结果显示除长江流域多降水这一共同特征外,1998和2010年降水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了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1998年相比,2010年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北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使得南海—孟加拉湾西南风减弱而东亚南风加强,导致自印度洋、南海向内陆的水汽输送减少,而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增加并输送到偏北的位置,雨带比1998年偏北,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比1998年偏少。进一步分析厄尔尼诺的影响,揭示环流形势的变化与中部型厄尔尼诺年赤道太平洋异常上升气流比传统厄尔尼诺年偏西、西太平洋异常下沉气流随之变化有关。利用GFDL大气环流模式AM2.1,进行了给定1998和2010年实际观测海温强迫的试验,显示海温差异能够部分解释观测到的环流异常。最后,将这两个个例与历史合成进行了比较,发现2010年与历史合成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比以前所认识的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和中部厄尔尼诺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 个例对比
下载PDF
复杂构型非孤立圆涡的能量频散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哲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2599-2603,共5页
能量频散是一个基础性的科学问题,与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多学科研究人员和广大预报员的关注.孤立圆涡能量频散的动力学己经清楚.但是,造成天气灾害的往往是非孤立圆涡.非孤立圆涡能量频散的动力学尚待探索.本文用... 能量频散是一个基础性的科学问题,与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密切相关,一直受到多学科研究人员和广大预报员的关注.孤立圆涡能量频散的动力学己经清楚.但是,造成天气灾害的往往是非孤立圆涡.非孤立圆涡能量频散的动力学尚待探索.本文用线性化的正压无幅散涡度方程,研究了非孤立圆涡能量频散的特征.这里,非孤立圆涡指的是:一个热带气旋(TC)涡旋和一个中尺度涡构成的复杂构型.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解析解和基于空间差分格式的数值解一致地显示:(1)在只有TC涡旋的条件下,涡旋能量频散形成一个TC-G-D的波列,3个波列成员中心的连线是一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这里,"G"和"D"分别代表高值和低值系统.(2)在非孤立圆涡的条件下,涡旋能量频散也形成了一个TC-G-D的波列,但是,3个波列成员中心的连线不再是一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而是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底角的角度与初始中尺度涡的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这些结果在台风预测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热带气旋 复杂构 能量频散 波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