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特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马丽萍 陈联寿 徐祥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总结国际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全球气候变化主要以全球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全球海面温度以及温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这4个方面相互影响及其共同作用,可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发生频率、强度、路径趋势和登陆地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温盐环流 海面温度结构
下载PDF
近50a春季东亚温带气旋活动频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33
2
作者 姚素香 张耀存 周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7-323,共7页
根据 194 8— 2 0 0 0年共 5 3a的 NCEP/ 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春季 (3、4、5月 )东亚内陆和沿海地区气旋活动频数、气旋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结果表明在春季的 3、4、5月份中 ,内陆存在三个明显... 根据 194 8— 2 0 0 0年共 5 3a的 NCEP/ 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春季 (3、4、5月 )东亚内陆和沿海地区气旋活动频数、气旋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结果表明在春季的 3、4、5月份中 ,内陆存在三个明显的气旋活动频数较大的地区 ,分别位于 10 1°E、4 5°N附近的蒙古高压南缘、贝加尔湖以东的 115°E、5 3°N附近地区和 12 6°E、5 3°N我国东北北部附近地区。蒙古地区春季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5 0年代气旋活动频数较少 ,6 0年代开始到 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多 ,从 70年代末至今又进入一个气旋活动频数较少的时期。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在 5 0年代初气旋活动频数较多 ,5 0年代中期到 6 0年代中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少 ,而 6 0年代后期到 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又较多 ,此后气旋活动频数逐渐减少。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各月气旋活动频数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只有 80年代以来气旋活动频数的振幅较大。东亚沿海春季气旋活动频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到俄罗斯远东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从气旋活动路径来看 ,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气旋活动路径在各个年代基本相同 ,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东亚温带气旋 气旋活动频数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30a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 采用1979—2006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登陆我国的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NWP)TC强度、路径、登陆地点的气候特征、年际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以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的西侧以及南海中、北部为主,并且在NWP西南区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基本以西北移动路径为主,而在NWP西北侧和南海生成的登陆我国的TC多为打转或移动路径转向;登陆我国的TC不仅在强度上具有明显增强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登陆位置上存在向东北方向偏移的演变趋势,使得登陆厦门以北区域的TC数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登陆厦门以南的TC数量存在减少的趋势;登陆我国的NWP TC移动路径存在年代际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时空分布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雪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杨修群 王长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 利用近58年(1950~2007年)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和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两个区域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明显多于南海,且两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际变化上,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9,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变化上相对独立。在季节变化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主要决定了整个西北太平洋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在活跃期5~11月内季节差异不够明显,8~9月为相对盛期;特别地,从热带气旋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来看,5~6月南海区域由前期的寂静期骤然上升至31.7%~33.8%,使得5~6月成为全年比率中最突出的2个月份。对上述热带气旋活动区域性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显示在年际变化上ENSO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季节变化上,5~6月南海出现了较之西北太平洋更加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的动力条件(季风槽)和热力条件(高海温),这可能是南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相对于整个西北太平洋所占比率在5~6月成为全年最突出的两个月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活动 区域性差异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赛 毛江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92,共13页
利用1945~2011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与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生成频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季... 利用1945~2011年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研究了南海(5°N^25°N,110°E^120°E)与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生成频数、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成因。从热带气旋路径穿越经度带频数的角度,探讨了ENSO对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显著地受季风调控。在南海冬季风作用下,1~4月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且频数较少、强度较弱,这主要是低层气旋式相对涡度和弱东风切变区偏南造成的。相反,受夏季风影响,6~9月是热带气旋生成最多、最频繁的季节,大都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在5月(10月)的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度北进(南撤)且生成频数显著增加(减少),取决于风速垂直切变及中层的相对湿度的急剧转变。11、12月两海域热带气旋生成于10°N以南主要归因于其上空中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北部偏大。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季节变化没有南海显著,只在7月有一次明显的变化,7~10月是热带气旋活动的"盛期"。在强度上,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全年均为弱东风切变,因此热带气旋以台风为主且持续时间长;但南海多为热带风暴。ENSO事件使得不同季节热带气旋生成区域和气旋路径地理位置发生显著变化。在El Nio事件期间,穿越南海所在经度带路径频数为负距平,而西北太平洋经度带为正距平;在La Nia事件期间,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南海 热带气旋活动 季节变化 ENSO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菲 李元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共10页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 利用1965—2007年美国台风预警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初步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尤其南海区域)TC生成个数和活动频数比爆发前有显著增加,而超过1/2的年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150°E以西)有TC活动,表明TC活动可能是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触发机制之一。在大多数(77%)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西北太平洋TC活动偏多,且TC生成位置偏西;而大多数(77%)爆发偏晚年份,爆发前2候和爆发候没有TC活动。季风的偏早爆发受季节内振荡、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中纬度冷空气活动等复杂因素影响,而季风的偏晚爆发则主要受季节内振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爆发 热带气旋活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文玉 金德山 +1 位作者 闻斌 毛祖松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从预报服务实际出发,使用1951~1995年,青海、西藏两地冬春(11月至翌年3月)积雪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对1951~1995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不含热带低压,下同),经过统计分析,分类计算,综合归纳,实际验证,发现... 本文从预报服务实际出发,使用1951~1995年,青海、西藏两地冬春(11月至翌年3月)积雪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对1951~1995年编号的热带气旋(不含热带低压,下同),经过统计分析,分类计算,综合归纳,实际验证,发现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包括降雪)与大气环流的改变有着直接关系,与海水温度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明显的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大气环流 热带气旋 气旋活动
下载PDF
200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若干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应明 余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461,共8页
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共生成23个风暴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TC),比常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频数(10个)多于常年,台风以上等级TC的活动强于常年。TC源地较常年偏西,并且季节性纬向迁移特征明显,而经向位移并无显著异常,在南海海域生成... 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共生成23个风暴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TC),比常年偏少,但登陆我国的频数(10个)多于常年,台风以上等级TC的活动强于常年。TC源地较常年偏西,并且季节性纬向迁移特征明显,而经向位移并无显著异常,在南海海域生成的TC比例(26.1%)远高于气候均值;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登陆华南TC较多。登陆台风在我国造成强烈的降水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2009年TC源地随季节东移的趋势主要与热带太平洋的海气耦合变化即Walker环流上升支和对流层高低空扰动动能增强区以及低层南风涌逐渐东移有关;TC偏西路径为主、登陆华南较多主要由西北太平洋局地环流特征尤其是TC活动期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的形势所决定;TC个体平均强度偏强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扰动动能和高层辐散增强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西北太平洋 局地环流 动力条件
下载PDF
黄渤海登陆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袁子鹏 张立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2,共4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维持时间较...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52年间在黄渤海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和季节分布、强度、移向和移速、源地及变性等气候特征,揭示了此类气旋大部分强度较强并易发生陆上变性,变性后增强的气旋的维持时间较长等事实,并发现了其变性的高频地区位于黄海北部至中朝边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活动 统计分析 登陆 黄渤海 2000年 中国气象局 季节分布 渤海沿岸 气候特征 黄海北部 变性 强度 整编 年际 移速 移向 源地 陆上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强度与频度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洪杰 田鸿飞 彭洪灿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在对西北太平洋地区大量热带气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热带气旋的强度一时间分布关系和频度一空间分布关系,并发现了两种分布关系具有相似的分布函数形式。
关键词 太平洋 热带气旋 气旋活动 强度 频度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与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活动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成志 张胜军 《海洋技术》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统计分析了近50 a(1949~1998年)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得出了厄尔尼诺(ELNINO)事件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的活动频数、移动路径、强度以及相关灾害的关系。
关键词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活动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亚丽 何夏江 《广东气象》 1998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热带气旋 气旋活动 影响
下载PDF
南方气旋活动特征及其对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13
作者 王艳玲 王黎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4-36,68,共4页
为了研究夏季沿海气旋活动频数对区域降雨的影响,利用55 a海平面气压场以及我国160站的月降水资料,统计了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夏季沿海气旋活动频数与长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方气旋活动频数存在着明... 为了研究夏季沿海气旋活动频数对区域降雨的影响,利用55 a海平面气压场以及我国160站的月降水资料,统计了南方气旋活动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夏季沿海气旋活动频数与长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方气旋活动频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月际变化和地域、地理分布,并进一步证明了6,7月份沿海气旋活动频数对研究区域降水具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活动频数 时空分布 降水 南方气旋
下载PDF
GFDL_RegCM对21世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情景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蔚 余锦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3-852,共10页
首先评估了GFDL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环境热力及动力因子的模拟性能,再利用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IPRC-RegCM),进行降尺度研究西北太平洋TC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预估21世纪全球变暖背景下(A1B)西北... 首先评估了GFDL模式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环境热力及动力因子的模拟性能,再利用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IPRC-RegCM),进行降尺度研究西北太平洋TC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预估21世纪全球变暖背景下(A1B)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主要特点。结果显示,在西北太平洋TC活动区,GFDL控制试验的海平面温度(SST)比ERSST偏低。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相比,GFDL模拟的1980—1999年大尺度环流平均场表现为:副高脊线平均位置近乎一致,西伸脊点偏东,强度偏弱,面积偏小;季风槽槽线的范围偏小,强度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值在南海及菲律宾群岛海域偏小,而在160 E~170 W的20 N以南偏强。与NCEP/NCAR强迫的模拟结果相比,GFDL强迫得到的TC源地频数在南海偏少,菲律宾群岛以东海域偏多,两者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相似。路径频数在南海北部和我国华南沿岸显著偏多。A1B情景下,西北太平洋TC生成数目将增加一倍,生成源地偏北且同时向东部洋面扩展,路径频数增多主要发生在20 N以北的中东部洋面上,移经西北太平洋西部的TC频数减少,由此影响我国的TC将减少。TC频数的季节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最多的月份在10月。TC平均强度增强,最大强度在10月增加最多,这与10月SST的增加和环境风切变的减小均为最大值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活动 GFDL_RegCM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华南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健槐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根据国家气象局1949~1994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分析华南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频率、强度、路径和登陆情况,并从中总结其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华南 近海 气旋活动
下载PDF
1884~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加春 饶灶鑫 +2 位作者 陈丽珍 施曼华 谢启杰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通过对1884~2006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下同)热带气旋资料的整理、统计,形成热带气旋路径图像,在此基础上,揭示出100余年来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以下规律特征:平均每年有28.5个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可能隐藏着超过样... 通过对1884~2006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下同)热带气旋资料的整理、统计,形成热带气旋路径图像,在此基础上,揭示出100余年来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以下规律特征:平均每年有28.5个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可能隐藏着超过样本数的100余年的低频周期变化;热带气旋活动可能呈现"低靡期—平静期—活跃期—鼎盛期—活跃期—平静期—低靡期……"的活动规律;20世纪末以来,全球大气虽处于增暖阶段,但台风发生数和超强台风发生数并没有随之增加;100余年来,共有1021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年均8.3个,7~9月为热带气旋登陆的集中期,3月份没有台风登陆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热带气旋数据库 百余年周期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Chan,JCL 朱益民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6,共4页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JOHNNYC.L.CHAN(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1引言Chan(1985)在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和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TC)活动...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JOHNNYC.L.CHAN(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1引言Chan(1985)在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和西北太平洋(WNP)热带气旋(TC)活动年际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时,发现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热带气候 气旋活动 平流层 准两年振荡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关系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丽 徐铁军 《浙江气象》 2000年第4期14-17,共4页
利用 1972~ 1997年的历史资料 ,以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 ,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 利用 1972~ 1997年的历史资料 ,以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 ,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气旋活动 东海 长期预报 指示意义 历史资料 相关关系 浅析 初步探讨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梅雨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玉清 陈文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利用1957~1998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及热带气旋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梅雨 热带气旋活动 对应关系 出梅时间 入梅时间
全文增补中
海温异常与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彭龄 《浙江气象》 1990年第3期11-13,共3页
一、前言进入80年代以来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不断出现异常现象,其中1982—1983年、1987—1988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1988—1989年该区域海水异常偏低,又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最重... 一、前言进入80年代以来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不断出现异常现象,其中1982—1983年、1987—1988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增温,形成厄尔尼诺现象。1988—1989年该区域海水异常偏低,又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温异常 赤道东太平洋 水异常 灾害性天气 赤道地区 气旋活动 海水温度 东南沿海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