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气概念谈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特殊性及翻译原则 被引量:3
1
作者 薛俊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472,共2页
本文通过探讨译者在翻译时应正确认识中医中的气概念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有其特殊性,因而在介绍和翻译中医药学时,译者要充分了解中医药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名词术语的真正内涵并根据其特点和原则进行翻译来保持中医药固... 本文通过探讨译者在翻译时应正确认识中医中的气概念的重要性,认为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有其特殊性,因而在介绍和翻译中医药学时,译者要充分了解中医药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医名词术语的真正内涵并根据其特点和原则进行翻译来保持中医药固有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概念 中医名词术语 翻译特殊性 翻译原则
下载PDF
从语言学的角度浅析中医“气”概念的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8,12,共3页
在中医庞大复杂的概念群之中,"气"概念是最为重要的元概念之一。希望以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汉语单音节词"气"的意义演变来分析中医"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概念 认知语言学 隐喻
下载PDF
从“臭”的词义演变看“气味”概念域词汇系统的古今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燕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关于"臭"由气味义缩小为臭味义的完成时间及演变原因,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战国末期开始出现"臭"表恶臭义的用例,东汉时期,"臭"的恶臭义已经成为其主导义位。&... 关于"臭"由气味义缩小为臭味义的完成时间及演变原因,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战国末期开始出现"臭"表恶臭义的用例,东汉时期,"臭"的恶臭义已经成为其主导义位。"臭"的词义演变与"香"的变化密切相关,是词义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结果:由于"香"由谷物熟后的气味演变为了芳香的气味,"香""臭"从上下位关系变成了具有反义关系的同位词;东汉时期,"修饰或限定成分+香"式偏正复合词表示各种不同香气的用法已经大量出现,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到南北朝时期,表示各种不同的臭气也开始采用此种格式。"臭""香"的词义演变导致"气味"概念域的词汇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其层级结构由两级变为了三级;二是偏正式复合词取代单音词成为表达各类下位气味概念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味”概念 词汇系统
下载PDF
论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的分殊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家凤 林家虎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9期17-19,64,共4页
气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哲理等多重含义。中医学在吸收融会哲学之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气学理论。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皆是从生命的角度认识气,但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在以气论自然、以气论身心、以气论情及... 气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哲理等多重含义。中医学在吸收融会哲学之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气学理论。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皆是从生命的角度认识气,但哲学之气与中医之气在以气论自然、以气论身心、以气论情及以气论德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不同。气是彰显中华文化特质的概念,当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亟需正本清源、返本开新,只有立足于气的理论,考辨其历史源流,厘清其核心要义,才能从根本上阐明中医药学的“真正优势”,为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拨开“偏见”的迷雾、扫清“玄虚”的障碍,从理论上推动中医药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概念 哲学之 中医之 分殊
下载PDF
学术研究呼唤平等与善良——答李存山教授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振宇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拙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一书致力于摆脱西方权力话语的逼迫 ,探究中国哲学范畴独创性的文化品格。全书的基本观点为 :中西哲学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中国文化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世界 ,那种与经验... 拙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一书致力于摆脱西方权力话语的逼迫 ,探究中国哲学范畴独创性的文化品格。全书的基本观点为 :中西哲学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中国文化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世界 ,那种与经验世界相分离或先于经验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本体论 ,在中国哲学中找不到 ;那种具有“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 ,也是与中国哲学绝缘的。《学术界》2 0 0 3年第 6期刊登的李存山《“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已远远超出了正常学术研究的范围。这种颠倒黑白、恶语中伤人的行为 ,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李存山 《“前哲学概念”的“论哲学研究”》 中国 哲学范畴 学术品德 学术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