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慧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3-125,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根据Vealey的运动自信心来源模型,对229名体育系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男女运动员在动机气氛感及自信心来源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存...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根据Vealey的运动自信心来源模型,对229名体育系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男女运动员在动机气氛感及自信心来源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应该创设积极的动机气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气氛感 运动自信心来源 运动员
下载PDF
中小学生体育课成就动机、取向及其与动机气氛感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京诚 孙伟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90 名中小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体育课成就动机存在任务和自我目标两种取向。两种目标取向有着年龄差异,12 岁以下组倾向于任务取向,13 岁以上组倾向于自我取向,掌握性动机气氛感与任务目标取向,表现性动机气氛...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90 名中小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体育课成就动机存在任务和自我目标两种取向。两种目标取向有着年龄差异,12 岁以下组倾向于任务取向,13 岁以上组倾向于自我取向,掌握性动机气氛感与任务目标取向,表现性动机气氛感与自我目标取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动机气氛感与高任务—高自我、低任务—低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体育课 动机取向 动机气氛感
下载PDF
特种装备内部环境气氛传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琦 杨芳 +2 位作者 陆蔺辉 官德斌 董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0期108-110,114,共4页
为长期监测特种装备内部环境气氛的变化规律,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嵌入式气氛传感系统。核心敏感元件选用SHT15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LOX02数字式氧气传感器和自主研制的MEMS氢气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独特的低功耗供电方案,有效... 为长期监测特种装备内部环境气氛的变化规律,研制了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嵌入式气氛传感系统。核心敏感元件选用SHT15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LOX02数字式氧气传感器和自主研制的MEMS氢气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独特的低功耗供电方案,有效降低了系统的休眠功耗。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准确测量环境的温度、湿度、气体压力、氧气浓度和氢气浓度等重要指标,体积小、功耗低,对特种装备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 嵌入式系统 低功耗 MEMS器件
下载PDF
运动员目标取向、动机气氛与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翟一飞 杨俊敏 季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运动自信心(sport confidence)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目标取向、运动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Vealey的运动自信... 运动自信心(sport confidence)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运动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目标取向、运动动机气氛感与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Vealey的运动自信心来源模型,对229名体育系大学生进行研究。内容:①男女运动员在目标取向、动机气氛以及自信心来源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运动员的目标取向、运动动机气氛感,以及运动自信心来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应该了解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创设积极的动机气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取向 动机气氛感 运动自信心来源
下载PDF
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的“微妙”原理及当代价值
5
作者 王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6-211,共6页
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的"微妙"原理,即是对艺术之幽微与浑茫进行把握的原理,内涵着分寸感、气氛感、隐秀感与曲折感四端。此原理原本生发于中国古典艺术的丰沃审美经验,对中国古典艺术自然葆有体贴入微的批评力与阐发力,其渊源、... 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的"微妙"原理,即是对艺术之幽微与浑茫进行把握的原理,内涵着分寸感、气氛感、隐秀感与曲折感四端。此原理原本生发于中国古典艺术的丰沃审美经验,对中国古典艺术自然葆有体贴入微的批评力与阐发力,其渊源、内涵与特质值得归纳析明。此原理在当代艺术批评中仍具有运用的可能性与适应性,对现当代美学、哲学前沿题域,如现象学、气氛美学、知识社会学等,也有着意义深远的回应力,"微妙"原理企望为中国古典艺术批评思想的当代转化与拓发,提供有益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妙”原理 分寸 气氛感 隐秀 曲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