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低渗油田CO_(2)气水交替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继龙 赵军 陈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 海上L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注入压力高且储层能量亏空。为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以海上L油田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靶区CO_(2)驱油机制、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和CO_(2)气水交替驱效果评价研究,为目标油田CO_(2)驱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较水驱可提高采收率6.48%,CO_(2)气水交替驱最佳气液比为1∶1,最佳注气速度为1.0 mL/min,交替段塞大小为0.3 PV。该研究对海上L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海上低渗油藏 气水交替驱 长岩心 油机制
下载PDF
气水交替驱油藏注入能力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菊花 姜涛 +1 位作者 高文君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气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油藏体系,通过增加注入气的富化度提高粘滞力重力比来达到改善驱替效果的方法比片面地增加注气速度更高一些;水气比越高,达到相同开采效果所需气量越小,但因此而出现较明显的注入能力下降的趋势。对于低粘滞力重力比的注气条件,选择水气比为2最佳;而对于高粘滞力重力比,则水气比为1是最佳选择。建议在水气比的优选时充分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注入流体特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驱 无因次注入能力 检验分析法 粘滞力重力比
下载PDF
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姜涛 李菊花 +1 位作者 高文君 刘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114,共5页
采用GEM组分模块对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捕集气饱和度越大采收率越高,对应的生产气油比越小,气体突破时间越晚,通过气水交替驱降低气相流度和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越明显。但随着非润湿相在油层捕集程度... 采用GEM组分模块对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捕集气饱和度越大采收率越高,对应的生产气油比越小,气体突破时间越晚,通过气水交替驱降低气相流度和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越明显。但随着非润湿相在油层捕集程度的增大,气水切换过程中注入压力增高;对于渗透率小于200×10-3μm2的储层,气水交替驱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气水切换难度加大,而对于渗透率大于200×10-3μm2的高渗透储层考虑毛细管压力滞后效应影响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模块 气水交替驱 不稳定渗流特征 毛细管压力 滞后效应 油效率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五_2西区克下组油藏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预测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1 位作者 顾鸿君 董汉平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对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区克下组油藏实施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及分析,其结果表明:与相同井网下注水开发效果相比,采用气水交替驱开发方式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实施气水交替驱期间,不会产生严重的气窜现象而影响... 对克拉玛依油田五2西区克下组油藏实施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及分析,其结果表明:与相同井网下注水开发效果相比,采用气水交替驱开发方式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实施气水交替驱期间,不会产生严重的气窜现象而影响开采效果;采用气水交替驱开发方式,不仅注气增油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在注气期间和停止注气以后的较长时间内仍有相当比例的注入气存留于地层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持地层压力和增强溶解气驱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五2西区克下组油藏 气水交替驱 开发效果 数值模拟 预测及分析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飞 欧阳传湘 +1 位作者 李春颖 廖旋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160-161,165,共3页
吉林油田某区块低阻低渗,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结合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注入方式及注入参数等因素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入... 吉林油田某区块低阻低渗,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结合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注入方式及注入参数等因素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入方案为注气180 d后转注水180 d的气水交替的注入方式,注入周期为1 a,气水比为1:1,注气速度为10 000 m3/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气水交替驱 油藏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气水交替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凤华 王静 +1 位作者 祁凯 李秀娈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前辽河油田的中深层稠油油藏大多数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 ,蒸汽驱是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接替技术。对于不适合转蒸汽驱的稠油油藏如何提高采收率 ,在曙光油田杜 66块曙 43 5 3 0井组进行了气水交替驱的先导试验... 目前辽河油田的中深层稠油油藏大多数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的中后期 ,蒸汽驱是蒸汽吞吐后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接替技术。对于不适合转蒸汽驱的稠油油藏如何提高采收率 ,在曙光油田杜 66块曙 43 5 3 0井组进行了气水交替驱的先导试验。试验已实施近 1年 ,井组产液量、产油量明显增加 ,油井动液面上升 ,油藏能量得到补充 ,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已处于吞吐中后期、油藏能量亏空严重而不适宜转蒸汽驱的普通稠油油藏来说 ,注入烟道气等非凝析气体进行气水交替驱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开采方式。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藏开发 气水交替驱 机理 生产动态 应用
下载PDF
鲁克沁油田鲁2块水驱后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油模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松林 张云辉 赵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8,155-156,共4页
吐哈鲁克沁油田鲁2块深层断块型边底水稠油油藏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其埋藏深度为2 300 m,油水黏度比大,油藏压力高,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注入过程热损失大,油藏难以采出。对水驱后注气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开采方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基础上,针... 吐哈鲁克沁油田鲁2块深层断块型边底水稠油油藏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其埋藏深度为2 300 m,油水黏度比大,油藏压力高,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注入过程热损失大,油藏难以采出。对水驱后注气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一开采方式进行了大量调研基础上,针对鲁2块水驱后的油藏特征进行了天然气气水交替驱油模拟研究。该研究建立了鲁2块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天然气气水交替驱主要影响因素的模拟优化,并预测了该油藏的增产效果,为该油藏的进一步开采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克沁油田鲁2块油藏 深层稠油 后油藏 天然气水交替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渗油藏气水交替驱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志鹏 马力 +2 位作者 欧阳传湘 王泽乾 朱海伟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380-1382,1386,共4页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见效时间缓慢等问题,采用了注CO_2气体的开发方式,但研究区块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用气体驱替原油的过程中,由于CO_2气体和油相两相间的粘度差异,...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见效时间缓慢等问题,采用了注CO_2气体的开发方式,但研究区块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用气体驱替原油的过程中,由于CO_2气体和油相两相间的粘度差异,导致了CO_2气体成指状在原油中穿过,这种粘性指进现象的存在引起了驱替前缘的不稳定,降低了波及体积效率,导致了气窜现象的发生。为了减少气窜现象的发生,应用气水交替驱转换注入方式。为了获取最佳开发效果,结合了油田开发历史以及地质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注CO_2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注入总量、注入周期、年注气速度、气水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案为:CO_2注入总量为0.6 HCPV,注入周期为180 d,年注气速度为0.07 HCPV/a,气水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驱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化学剂-气水交替驱(CWAG)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虞辰敏 沈之芹 +2 位作者 何秀娟 裘鋆 李应成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04-608,共5页
CO_2驱作为一种强化采油(EOR)的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CO_2本身黏度过低,CO_2驱往往面临着驱替前缘不稳定和重力分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气水交替驱技术(WAG)。近年来在WAG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化学剂-气水交... CO_2驱作为一种强化采油(EOR)的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CO_2本身黏度过低,CO_2驱往往面临着驱替前缘不稳定和重力分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气水交替驱技术(WAG)。近年来在WAG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化学剂-气水交替驱技术(WAG)。介绍了CWAG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总结了CWAG从数值模拟到现场试验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驱 化学剂 采收率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35-138,150,共5页
影响CO2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参数较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A井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井组CO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CO2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的思路和方法。结果表... 影响CO2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参数较多,为了得到最佳开发效果,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A井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井组CO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CO2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注入参数优化的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实施CO2气水交替驱能使高含水井含水率下降5~10个百分点,增加产油,并保持地层压力稳定,维持油井长时间经济有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油藏 CO2气水交替驱 开发机理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气水比和流速对一次接触混相气水交替驱的影响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睿姗 王晓春 李莉 《国外油田工程》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混相气水交替注入已在世界上很多油田实施,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来研究速度、重力、段塞尺寸、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在玻璃珠人造岩心的模型上进行的一系列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中使用玻璃珠人造岩心是... 混相气水交替注入已在世界上很多油田实施,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来研究速度、重力、段塞尺寸、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在玻璃珠人造岩心的模型上进行的一系列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中使用玻璃珠人造岩心是为了能够直观地观察每个气水交替试验过程中流体的相互作用。一系列的间接混相气水交替驱油试验是按气水比分别为1∶1、4∶1、1∶4进行的。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完成这些试验以研究毛管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把它们的驱替动态与水驱和简单的混相驱试验相比较。结果表明驱油效率是速度和气水比的函数,还发现模拟用油水和溶剂水相对渗透率是不同的,尽管事实上油和溶剂是一次接触混相。如果这一结论对油藏流体成立的话,则清楚地表明一次接触混相将影响气水交替驱油效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交替驱 试验研究 流速 油效率 人造岩心 相对渗透率 交替注入 数值模拟 非均质性 研究结果 替试验 相互作用 试验过程 油试验 油藏流体 玻璃珠 混相 速度 溶剂 段塞
原文传递
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艳玉 李洪君 韩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速度等因素对于改善开发效果均存在最佳取值,现场应用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该区块最佳转气驱时机为注水0.4Vp(总烃类孔隙体积)后,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05Vp^0.1Vp,最佳气水比为1∶1,合理注入速度为30~45 m3/d,建议注气时各油层全部射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 非混相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杜建芬 刘伟 +1 位作者 郭平 陈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7,198,共4页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气水比为1:1,1:2,2:1)时注入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会出现注入能力下降的问题,但当交替注入一定量后,注入能力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增大气段塞可以降低注入压力,增大注入能力,但对采收率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能力 气水交替驱 低渗油藏 实验研究 长岩芯实验
下载PDF
低渗油藏CO_2驱气水段塞比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张起 薛宗安 +2 位作者 刘鹏程 吴桂晶 史运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28-131,169,共4页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气水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气水交替驱过程中,在一定井底控制压力下,最佳气水段塞比是变化的,它与渗... 根据吉林油田某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与水驱和连续注气方式相比,气水交替驱能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气水交替驱过程中,在一定井底控制压力下,最佳气水段塞比是变化的,它与渗透率、注气速度和井底压力等因素有关。最佳气水段塞比对渗透率的变化比较敏感,注气速度其次,井底控制压力再次。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最佳气水段塞比逐渐减小,而采收率也逐渐减小。渗透率在一定范围内,渗透率越低,气水交替驱的效果越好。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与中高渗透油藏相比,气水交替驱更适合低渗透油藏。它为油田CO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低渗储层 段塞比 气水交替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油藏水-气交替驱油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永成 萧汉敏 +1 位作者 孙灵辉 赵新礼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5,90,共6页
致密油藏产量递减快,补充能量困难,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基于CMG-GEM软件模块建立了3种三维井网模型,模拟了水-气(CO2-N2)交替驱油过程中CO2-N2的比例、水-气(CO2-N2)转注时间、注入量、注入压力及混相程度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 致密油藏产量递减快,补充能量困难,为了提高致密油藏的开发效果,基于CMG-GEM软件模块建立了3种三维井网模型,模拟了水-气(CO2-N2)交替驱油过程中CO2-N2的比例、水-气(CO2-N2)转注时间、注入量、注入压力及混相程度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性致密储层衰竭式开采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水-气(CO2-N2)交替驱油过程中不断增加CO2在气体中的占比,会呈现出好的开发效果;同时,日产量随着CO2-N2在1个循环周期内注入时间与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未达到混相压力时,日产量随着注入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注入压力达33.50 MPa时,驱油效果显著提高;此外,当注入压力达到混相压力(33.75 MPa)或超过混相压力(34.00 MPa)时,驱油效果反而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致密油藏 -(CO2-N2)交替 混相压力 近混相压力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水交替驱注入井极限关井时间计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玉杰 曹广胜 +3 位作者 侯玉花 杜童 王哲 杨婷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8,共7页
针对超临界CO^2+水交替驱注入井在关井之后形成水合物冻堵段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方法,计算了注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结果表明:在后注水的情况下,地层内CO2会向注入井端发生反向扩散,CO2反向扩散到井底的时间为1.6~32.3 d,射... 针对超临界CO^2+水交替驱注入井在关井之后形成水合物冻堵段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方法,计算了注入井的极限关井时间。结果表明:在后注水的情况下,地层内CO2会向注入井端发生反向扩散,CO2反向扩散到井底的时间为1.6~32.3 d,射孔孔眼内的扩散时间为1.0~4.5 d;后注气时,极限关井时间主要受渗透率、累计注气量、地层深度影响,极限关井时间为20.0~30.0 d;CO2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一般低于30 min,远低于后注水和后注气时井筒内CO 2和水进入到冻堵位置的时间。该研究结果对CO2驱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气水交替驱 合物 极限关井时间
下载PDF
水驱废弃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国殿斌 房倩 聂法健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中原油田经过30多年高速水驱开发,已进入总体递减阶段,但油藏高温、高地层水矿化度特点限制了化学驱的应用。为改善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开发效果,中原油田在濮城油田沙一下水驱废弃油藏开辟了先导试验区。以CO2驱提高水驱废弃油藏采收... 中原油田经过30多年高速水驱开发,已进入总体递减阶段,但油藏高温、高地层水矿化度特点限制了化学驱的应用。为改善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开发效果,中原油田在濮城油田沙一下水驱废弃油藏开辟了先导试验区。以CO2驱提高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为目的,研究形成的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微差异刻画技术、CO2驱驱油机理认识、注采参数优化方法,以及配套防腐、防窜工艺技术,已应用于2个试验井组,采出程度提高了6.5%。预计濮城沙一下整体实施后,原油采收率提高9.9%,年增产原油超过2×104t,为探索水驱废弃油藏及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水交替驱 废弃油藏 提高采收率 CO2泡沫 防腐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水交替驱油有利区的优选方法
18
作者 刘刚 杜美馨 杨涛 《辽宁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研究区长6油层组属低渗透致密岩性油气藏,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对长6油层组岩心的孔隙结构展开了初步研究,并利用CO_2-水交替驱室内实验,开展物性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最终建立以物性... 研究区长6油层组属低渗透致密岩性油气藏,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对长6油层组岩心的孔隙结构展开了初步研究,并利用CO_2-水交替驱室内实验,开展物性对CO_2驱油效率的影响分析,最终建立以物性为评价指标的测井响应特征为评价体系,进而对有利区进行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交替 储层物性特征 孔隙结构 有利区优选
下载PDF
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中超 杜利 +1 位作者 王进安 聂法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31-135,169,共5页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性质好,混相压力低,目前油藏条件可达到混相;优选CO2/水交替驱为最佳注入方式;优化了注入段塞组合;组分检测分析认为CO2/水交替驱波及到了水波及不到的原油。研究结果为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CO2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对其他特高含水期油藏注CO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水交替驱 废弃油藏 提高采收率 长岩心
下载PDF
姬塬油田黄3区长8超低渗油层CO_(2)驱埋实验
20
作者 陈小东 王进 +3 位作者 宋鹏 刘建 杨卫国 张宝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2-597,共6页
为明确姬塬油田超低渗油藏CO_(2)驱替及碳埋存机制,通过开展长岩心实验,对比分析气水不同组合驱替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CO_(2)埋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采收率最高,其次为CO_(2)与水交替驱,而连续CO_(2)驱采... 为明确姬塬油田超低渗油藏CO_(2)驱替及碳埋存机制,通过开展长岩心实验,对比分析气水不同组合驱替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CO_(2)埋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采收率最高,其次为CO_(2)与水交替驱,而连续CO_(2)驱采收率最低,CO_(2)突破是影响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交替注入可以抑制气窜;油藏中CO_(2)埋存位置以大孔隙为主,气水交替驱比纯气驱更有利于小孔隙中CO_(2)埋存,埋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连续CO_(2)驱、CO_(2)与水交替驱、水驱后CO_(2)与水交替驱及水驱后CO_(2)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超低渗油藏 CO_(2) 气水交替驱 采收率 CO_(2)埋存 岩心实验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