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BCDZ-10-No36型通风机进气风道气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庆光 郭自超 王默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根据某矿压入式轴流主通风机在进气风道入口安装片式消声器,在运行1个月后,第1级部分叶片表面出现裂纹的情况,探讨了影响叶轮入口气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吸声片尾部和进气风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风道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 根据某矿压入式轴流主通风机在进气风道入口安装片式消声器,在运行1个月后,第1级部分叶片表面出现裂纹的情况,探讨了影响叶轮入口气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吸声片尾部和进气风道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风道内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风道入口安装消声器后,在吸声片尾迹中卡门涡街阵列、弯曲风道内流动和风道拐弯处分离流动的共同作用下,叶轮入口截面主流速度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强、截面气流压力脉动明显加剧,成为引起叶片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结构改进显著提高了风道内以及叶轮入口截面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叶片工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轴流主通风机 压入式通风 进气通道 气流稳定性
下载PDF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影响试验
2
作者 柳国印 高磊 +3 位作者 陈彦峰 桑则林 刘作宏 白楚枫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49,共7页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拟装置的联合试验,确定发动机进口气流稳定性指标的最高值。对不同试验工况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气加温模拟的稳压进气道对发动机进口压力场影响较小,发动机状态稳定时进口温度场只有1个高温区,T_(1)升高以及发动机状态提高,温度场及压力场不稳定性增大,多工况下发动机温场周向不均匀度最大为0.6907%,压力场周向畸变指数最大为0.0187%。进气加温模拟装置条件下,发动机压力场和温度场稳定性情况满足发动机试验要求,可为后续开展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进气加温模拟装置 气流稳定性 试验
下载PDF
圆锥形扰流器对室内风蚀风洞气流均匀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振东 王飞 李光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目的】寻求风蚀风洞最合适的扰流器组合,调整截面气流以满足正式模拟试验对截面气流的要求,为风蚀风洞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12个扰流器(3层,每层前后2组,每组并排2个)的位置从左至右进行编号,用每排4个扰流器的位置编号代表该... 【目的】寻求风蚀风洞最合适的扰流器组合,调整截面气流以满足正式模拟试验对截面气流的要求,为风蚀风洞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12个扰流器(3层,每层前后2组,每组并排2个)的位置从左至右进行编号,用每排4个扰流器的位置编号代表该层的组合情况,每一种扰流器组合包含了3层的组合情况,设定每种组合中的3层组合情况一致。从所有组合中选取11种(C1~C11,其中C11为对照),测试每种组合截面上24个测点的10个等时距气流流速值,用以评价气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结果】(1)组合C1、C4、C6、C9、C10对截面气流的均匀性有积极的改善作用。(2)C4、C5、C6、C7 4种组合在改善截面各测点气流稳定性方面有积极的效应。(3)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设定的风速值,保证气流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模拟试验的可靠性,且不影响气流均匀性。【结论】C4组合在各个风速档下对截面气流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综合影响均是正向的,且影响显著,并优于其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风蚀风洞 扰流器 气流均匀性 气流稳定性
下载PDF
电除尘器内气流的稳定性
4
作者 徐有恒 穆晟 《通风除尘》 1989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从气流稳定性的角度,讨论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品质.气流的稳定性是以时间作为自变量来研究气流的脉动状况,它与以空间坐标作为自变量的气流均匀性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实验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发现这两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 本文从气流稳定性的角度,讨论电除尘器内气流的品质.气流的稳定性是以时间作为自变量来研究气流的脉动状况,它与以空间坐标作为自变量的气流均匀性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实验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发现这两者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气流分布比较均匀的截面上,各测点上的气流也相应的比较平稳;而在气流分布不均匀的截面上,大多数测点气流的脉动相当强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可作更深入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气流 气流稳定性 除尘器
下载PDF
口罩泄漏性检测仓气流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邓成亮 《中国纤检》 2022年第12期84-85,共2页
针对口罩泄漏性检测仓结构不合理,导致颗粒浓度不均匀以及检测仓内空气流速不稳定的问题,将检测仓顶部和底部气道设计为喇叭口状,同时,顶部和底部气道喇叭口都设计开孔板,用以调节检测仓颗粒浓度与均匀性。在顶部和底部气道喇叭口以及... 针对口罩泄漏性检测仓结构不合理,导致颗粒浓度不均匀以及检测仓内空气流速不稳定的问题,将检测仓顶部和底部气道设计为喇叭口状,同时,顶部和底部气道喇叭口都设计开孔板,用以调节检测仓颗粒浓度与均匀性。在顶部和底部气道喇叭口以及底部开孔板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顶部开孔板的圈距和孔数,设计了三种开孔板,通过试验选择最优结构。试验表明,设计三的开孔板能使仓内气流稳定和颗粒物均匀性达到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泄漏性检测仓 气流稳定性 颗粒物浓度
下载PDF
小型直流式风力机实验风洞的流场特性研究
6
作者 于佳 臧建彬 刘叶弟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
同济大学新建的小型直流式风力机实验风洞,送风段包括进风稳定段、风机段、过渡段和蜂窝器段。本文实验段流场特性的研究是根据测量风速,以风速均匀性、稳定性为指标,分析风洞性能的评价方法。实验采用杯式风速计测量风速,根据计算所得... 同济大学新建的小型直流式风力机实验风洞,送风段包括进风稳定段、风机段、过渡段和蜂窝器段。本文实验段流场特性的研究是根据测量风速,以风速均匀性、稳定性为指标,分析风洞性能的评价方法。实验采用杯式风速计测量风速,根据计算所得的风速均匀性以及风速稳定性,确定了距风洞出口5m处为最佳的实验断面。进一步测量5m处截面的风速-电机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体流速随风机工作频率呈直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风力机实验风洞 风速均匀性 气流稳定性
下载PDF
The stability indexes of branched airflow of ventilation network in coal mine
7
作者 谭允祯 赵文彬 +1 位作者 商岩冬 徐文忠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关键词 通气网 气流稳定性 气流强度 煤矿开采
下载PDF
基于VS的直升机座舱热载荷计算
8
作者 高慧 李俊 夏文庆 《江苏航空》 2021年第4期29-30,共2页
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低,气流稳定性差[1]且座舱非密闭,透明结构多,泄露量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直升机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在不同甚至极端环境下的座舱环境状况。本文通过对直升机飞行条件,外界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座舱空间... 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速度低,气流稳定性差[1]且座舱非密闭,透明结构多,泄露量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直升机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在不同甚至极端环境下的座舱环境状况。本文通过对直升机飞行条件,外界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座舱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等内部因素的分析和评估,建立直升机座舱热载荷的计算方法,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visual studio开发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直升机座舱热载荷仿真平台,并利用设计参数验证此软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设计 飞行高度 座舱环境 直升机飞行 载荷计算 极端环境 热载荷 气流稳定性
原文传递
Flow Instability and Its Control in Compression Systems 被引量:1
9
作者 Jingyi Chen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f flow instability and its comtrol over the recent ten or more years.This development was largely stimulated by the novel idea of active control of the aerodynamic i...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f flow instability and its comtrol over the recent ten or more years.This development was largely stimulated by the novel idea of active control of the aerodynamic instability in compressors.Three topics are covered in the paper.which appeared as the major themes towards the goal of stability enhancement.The first topic is the pre-stall behavior of rotating stall,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signing the control scheme and discovering the convenient route to find the causal factors of flow disturbance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stall.The second topic is the mechanism of blade passage flow during stall and its inception, which is the basic knowledge needed to manipulate the blade design for the stability improvement and eventually to predict the unsteady performance of the compressor system.The third topic is the recent trend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learning of active vs.passive methods.To introduce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topic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s giv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per.In discussing each topic.future works are also highlighted to enhanc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long-standing problem in turbomachinery reserach and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缩机 气流稳定性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