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固三相体系搅拌混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徐世艾 韩晓丽 +2 位作者 冯连芳 顾雪萍 王凯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0年第5期278-286,共9页
综述了桨型、挡板及气体分布器等结构因素 ;转速、气量及颗粒分率等操作因素 ;颗粒直径及密度等物性因素对气液固三相体系的临界搅拌转速、功耗、气含率的影响。
关键词 三相体系 搅拌混合 临界转速 功耗 含率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体系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的临界搅拌转速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魁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在机械搅拌槽中,使用翼形轴流桨(K4)、涡轮桨(DT)、6叶45°斜叶桨(6PTD、6PTU)(排出流向下、向上),对低粘度物系气-液-固三相体系的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的临界搅拌转速N_(JSG)作了实验研究,阐明了... 在机械搅拌槽中,使用翼形轴流桨(K4)、涡轮桨(DT)、6叶45°斜叶桨(6PTD、6PTU)(排出流向下、向上),对低粘度物系气-液-固三相体系的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的临界搅拌转速N_(JSG)作了实验研究,阐明了不同搅拌桨结构下,悬浮液浓度及通气量对N_(JSG)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悬浮液浓度及通气量下,K4的N_(JSG)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悬浮 搅拌转速 三相体系 混合
下载PDF
液相分散程度对气/液/固多相体系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晶 王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提出用三相线界面区参数描述液相分散程度,研究了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特征,建立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模型.并探讨了液相覆盖区阴极极限电流和三相线区状态的相关性,证实了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进而用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模... 本文提出用三相线界面区参数描述液相分散程度,研究了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特征,建立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模型.并探讨了液相覆盖区阴极极限电流和三相线区状态的相关性,证实了模型计算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进而用三相线界面区阴极过程模型分析液相分散程度对大气以及砂土体系腐蚀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散度 //多相复杂体系 三相线界面区 阴极过程 模型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态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梁五更 吴群伟 +2 位作者 俞芷青 金涌 汪展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由于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环境工程和煤的液化等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传统的三相流化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低液速(u_l<u_t)粗/重颗粒床进行的,随着... 由于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环境工程和煤的液化等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传统的三相流化床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低液速(u_l<u_t)粗/重颗粒床进行的,随着生物化工、能源加工过程的兴起,细/轻颗粒床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针对细/轻颗粒体系的新型反应器及其基础研究却很少报道。 本研究工作针对细/轻颗粒体系颗粒夹带速率大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的颗粒外循环三相流化床,进而研究在高液速、具有颗粒夹带条件下的床层流体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态化 流体力学 气液固体系 流化床反应器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数学物理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直 阮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7-2104,共8页
电机槽内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由减薄的云母主绝缘、气液两相的蒸发冷却介质和起固定作用的包绕材料构成,三种材料共同承担线棒的绝缘。基于槽内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的结构特点,建立绝缘体系的简化物理模型,提出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相关绝... 电机槽内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由减薄的云母主绝缘、气液两相的蒸发冷却介质和起固定作用的包绕材料构成,三种材料共同承担线棒的绝缘。基于槽内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的结构特点,建立绝缘体系的简化物理模型,提出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相关绝缘参数的数学模型。对与绝缘体系电气特性相关的各参数进行理论分析,讨论固定绝缘厚度、液体主流温度、蒸发冷却介质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状态的雅各布数等对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电容、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绝缘参数的影响。最后利用实际线棒对槽内气液固三相绝缘体系进行绝缘实验研究,验证了数学物理模型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技术 三相绝缘体系 绝缘参数 数学物理模型 绝缘实验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体系搅拌功率与气固分散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徐魁 戴干策 《化学工程师》 CAS 1996年第3期2-7,共6页
在机械搅拌槽中,针对不同悬浮液浓度及不同通气水平的三相体系,使用翼形轴流荣(K4),圆盘涡轮桨(DT),斜叶桨(6PTD,6PTU),研究气体、固体分散状态对搅拌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轴向流成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在整憎分散... 在机械搅拌槽中,针对不同悬浮液浓度及不同通气水平的三相体系,使用翼形轴流荣(K4),圆盘涡轮桨(DT),斜叶桨(6PTD,6PTU),研究气体、固体分散状态对搅拌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轴向流成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在整憎分散的均匀性,气固的分散程度直接影响搅拌功率的变化,从搅拌功率和功率准数变化形式上可间接判断气固分散的状态,而且(Pjsg/V=(Pjs/V)eKQG,Pg∝Nm(N>Njsg),对同样的介质体系,翼形桨(K4)由于其良好分散性,具有较高的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体系 搅拌 分散 搅拌机
下载PDF
液—气—固三相在机械搅拌下形成混合体系的流体力学
7
作者 周敏 《木薯精细化工》 2001年第4期37-45,49,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在设置搅拌的混合釜中能形成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扩散的流体力学条件。根据Rushton型搅拌器和折叶式涡轮搅拌器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液-气-固三相扩散而形成混合体系的机理,比较了两者产生径向和轴向液体流动形式的殊异... 本文讨论了在设置搅拌的混合釜中能形成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扩散的流体力学条件。根据Rushton型搅拌器和折叶式涡轮搅拌器的实验结果,介绍了液-气-固三相扩散而形成混合体系的机理,比较了两者产生径向和轴向液体流动形式的殊异性,并评价它们在液-气-固三相混合体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混体体系 机械搅拌 流体力学 混合釜
下载PDF
温度对气-固-液三相搅拌反应器内气液分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年 包雨云 高正明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以半椭圆管盘式涡轮(HEDT)为底桨、上提操作的宽叶翼形桨(WH_U)为中、上层桨的三层组合桨,研究24℃~95℃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气-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结果表明,...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以半椭圆管盘式涡轮(HEDT)为底桨、上提操作的宽叶翼形桨(WH_U)为中、上层桨的三层组合桨,研究24℃~95℃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气-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结果表明,体系相对功率需求(通气功率与不通气功率之比)RPD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固含率的提高,温度对RPD的影响程度减弱。气含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其下降的幅度也随固含率增加而减小。本文结果及通气功率、气含率关联式对于工业热态通气三相搅拌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反应工程(530.2440) 功率 含率 热态通 --三相体系 搅拌槽
下载PDF
漩流鼓泡塔反应器中平均气含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惠娣 孙吉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采用空气-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固体物料体系,对漩流鼓泡塔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常温(20℃)、常压、非牛顿流体条件下,测试了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漩流鼓泡塔反应器分别装有直板型和弯板型(3种直径)气体喷流器。由实验数... 采用空气-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固体物料体系,对漩流鼓泡塔反应器的气液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常温(20℃)、常压、非牛顿流体条件下,测试了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漩流鼓泡塔反应器分别装有直板型和弯板型(3种直径)气体喷流器。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出平均气含率与流体性能、空塔气速之间的关联式。与直流鼓泡塔反应器相比,漩流鼓泡塔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较高,其中CBⅡ型漩流鼓泡塔反应器比直流鼓泡塔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高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气液固体系 含率 非牛顿流体
下载PDF
多元气-液-固复杂体系相平衡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长宇 袁青 +2 位作者 马庆兰 李清平 陈光进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3-1265,共13页
石油流体中含有气相、液相及可能遇到的固相包括水合物、石蜡和沥青质等,涉及多元气-液-固复杂体系的相平衡问题.为防止这些沉积物堵塞造成安全隐患,需要确定水合物、石蜡、沥青质沉积起始条件以及沉积量.本文针对化学热力学理论在含水... 石油流体中含有气相、液相及可能遇到的固相包括水合物、石蜡和沥青质等,涉及多元气-液-固复杂体系的相平衡问题.为防止这些沉积物堵塞造成安全隐患,需要确定水合物、石蜡、沥青质沉积起始条件以及沉积量.本文针对化学热力学理论在含水合物、石蜡和沥青质的多元-多相平衡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水合物相平衡模型较为成熟,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基于等温吸附理论的van der Waals-Platteeuw型热力学模型;其二为基于双过程水合物生成机理的Chen-Guo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石蜡沉积一般采用活度系数法、状态方程法及多固相模型描述.沥青质絮凝、沉积则可采用溶解度参数模型、状态方程法、胶体模型和标度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同时对多元气-液-固复杂体系的相平衡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相平衡 水合物 石蜡 沥青质
原文传递
石膏氨水悬浮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山当 朱家骅 +1 位作者 夏素兰 曹丽淑 《四川化工》 CAS 2004年第3期1-3,12,共4页
本文以利用氨水脱碳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过程实现磷石膏转化为硫酸铵为目的 ,模拟该体系气 液 固三相条件进行了石膏氨水悬浮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机理 ,考查了原料配比和浓度对石膏转化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 本文以利用氨水脱碳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过程实现磷石膏转化为硫酸铵为目的 ,模拟该体系气 液 固三相条件进行了石膏氨水悬浮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机理 ,考查了原料配比和浓度对石膏转化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 ,石膏的转化率可达 96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氨水悬浮 二氧化碳 吸收 --三相体系 反应机理 转化率 氨水碳酸化 工艺流程 磷石膏 硫酸铵 磷酸厂 废物资源化
下载PDF
上流式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及返混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吉敏 杨钊 +2 位作者 娄晓军 雍玉梅 杨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6,共6页
上流式反应器作为一种典型的三相反应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在渣油加氢领域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但在工业应用中仍存在催化剂失活快、热点出现及局部结焦等问题。文中搭建了二维结构的上流式反应器,以空气和自来水作为气液介质,分别选... 上流式反应器作为一种典型的三相反应器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在渣油加氢领域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但在工业应用中仍存在催化剂失活快、热点出现及局部结焦等问题。文中搭建了二维结构的上流式反应器,以空气和自来水作为气液介质,分别选用了3种粒径的玻璃珠、单粒径的氧化铝球载体作为填充颗粒。采用了一维轴向扩散模型,利用示踪-响应技术对反应器床层的压降、平均停留时间和轴向扩散系数进行了系统研究。液体对压降、平均停留时间和轴向扩散系数的决定性作用比气体重要,但当表观液速较低时则需要同时考虑气液两相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的操作范围内大颗粒床层的平均停留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反应器 气液固体系 混合 压降 平均停留时间 轴向扩散系数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中“四膜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颜鑫 邓新云 +1 位作者 欧阳楚理 徐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在双膜理论基础上,探讨建立了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的"四膜模型";用"四膜模型"来解释超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碳化前期、中期、末期及过度碳化等各阶段的动力学区域和碳化机理,解释碳化过程中包裹返碱现象发生的规律和... 在双膜理论基础上,探讨建立了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的"四膜模型";用"四膜模型"来解释超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碳化前期、中期、末期及过度碳化等各阶段的动力学区域和碳化机理,解释碳化过程中包裹返碱现象发生的规律和预防机理,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反应体系 双膜理论 四膜模型 超细碳酸钙 碳化过程
下载PDF
Simple Hydrostatic Model of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of a Sessile Drop on Rough Surface
14
作者 毛在砂 杨超 陈家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The phenomenon of hysteresis of contact angle is an important topic subject to a long time of argument.A simple hydrostatic model of sessile drops under the grav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al surface roughness model... The phenomenon of hysteresis of contact angle is an important topic subject to a long time of argument.A simple hydrostatic model of sessile drops under the grav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al surface roughness model is used to interpret the process of drop volum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a planar sessile drop and to shed light on the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lid surface roughness. With this model, the advancing and receding contact angles are conceptually explained in terms of equilibrium contact angle and surface roughness only,without invoking the thermodynamic multiplicity. The model is found to b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to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n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and it suggests a possible way to approach the hyster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sessile d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surface roughness sessile drop
下载PD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Gas–Liquid–Solid Bubble Column under Elevat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海波 杨索和 +3 位作者 何广湘 刘德林 佟泽民 朱建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55-961,共7页
abstract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 of gases (H2, CO, CO2)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 on liquid par-affin sid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dynamic absorption method in slurry bubble column reactor... abstract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 of gases (H2, CO, CO2)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 on liquid par-affin sid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dynamic absorption method in slurry bubble column reactor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pressure. Meanwhile, gas-holdup and gas-liquid interfacial area a were obtain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solid concentration 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were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liquid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 and interfacial area 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decreased with the slurry concentrati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d with higher slurry concentration, while it changed slightly with pressure.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 empirical correlation is obtain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s of kLa for H2 (CO, CO2) in the gas-paraffin-quartz system in a bubble column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Bubble columnElevated pressureElevated tempera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