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气象站日气温极值延长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殷悦 吴利红 +2 位作者 严睿恺 马浩 刘昌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95-103,共9页
区域气象站由于建站时间短,难以提供具有气候统计学意义的气象资料,因此对区域站短序列气象要素进行延长是部分区域气象服务(如农业保险气象指数产品开发)的需求。为此,采用单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神经网络三种建模方案,基于浙江省66... 区域气象站由于建站时间短,难以提供具有气候统计学意义的气象资料,因此对区域站短序列气象要素进行延长是部分区域气象服务(如农业保险气象指数产品开发)的需求。为此,采用单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神经网络三种建模方案,基于浙江省66个国家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等具有天气意义的气象要素,对浙江省100个随机选取的区域站逐日最低/高气温开展延长方法的探究,并对模型的估计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单元线性回归,利用多因子的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能有效提高延长数据的准确性。神经网络由于能描述非线性统计关系,估计的准确性优于基于线性统计的逐步回归的准确性。三种建模方案的误差分析显示:逐日最低气温的估计误差在68月较小、12月次年2月较大,逐日最高气温的估计误差在12月次年2月较小、35月较大;样本数的增加对模型的估计准确性有一定提升作用;较高海拔区域站逐日最低/高气温的估计误差,高于较低海拔区域站的估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象站 资料延长 气温极值 逐步回归 神经网络
下载PDF
苹果极端气象灾害气温极值的分布及重现期预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美荣 李星敏 +1 位作者 柏秦凤 张维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研究气温极值的分布以预测重现期是客观评价出现在农作物关键期的极端气象灾害强度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以苹果为例,根据苹果严重气象灾害指标,利用陕西种植区代表站逐日气温数据,建立了苹果开花期严重冻害(4月最低气温〈-2℃)和果实膨... 研究气温极值的分布以预测重现期是客观评价出现在农作物关键期的极端气象灾害强度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以苹果为例,根据苹果严重气象灾害指标,利用陕西种植区代表站逐日气温数据,建立了苹果开花期严重冻害(4月最低气温〈-2℃)和果实膨大期严重高温热害(6~8月最高气温〉40℃)气温极值的分布模型及重现期预测,对北扩地区苹果树越冬期冻害频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渭北局部10 a的重现期出现开花期严重冻害,在100 a的重现期中不会出现严重高温热害;关中、渭北大部分地区40~50 a的重现期出现严重冻害,30~80a的重现期出现严重高温热害;相同重现期陕北、渭北局部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明显低于关中、渭北大部分地区;在苹果北扩基地县中,甘泉、米脂、吴起、志丹、子洲平均每年越冬期都出现低温,米脂、吴起、志丹越冬期低温频次出现较多,达2~3次/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气象灾害 气温极值 分布模型 重现期
下载PDF
河北省极值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郝立生 张婧 姚学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31,共6页
利用河北省60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对全省近50年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气温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而极端最低气温线性升高趋势明显。低于-30℃的极端寒冷日呈线性减少趋势,而高于40℃的极端炎... 利用河北省60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对全省近50年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气温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而极端最低气温线性升高趋势明显。低于-30℃的极端寒冷日呈线性减少趋势,而高于40℃的极端炎热日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呈多发的特点。最低气温出现偏冷段(<-10℃)的天数呈线性减少趋势,出现在偏暖段(20~30℃)的天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在其他界限气温的天数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高气温出现在偏冷段(-30~0℃)的天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在其他界限气温的天数变化趋势不明显。河北省无霜期、无冰冻期均呈明显延长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延长4.5天、4.6天。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都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21℃、0.45℃、0.30℃,低温升温速率明显大于高温升温速率。日较差呈逐年减小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小0.25℃。空间上最低气温表现为全省明显升高,而最高气温升温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南部升温不明显,日较差大部分地区为逐渐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无霜期 日较差
下载PDF
1954-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极值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新宜 周晓宇 刘熠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2期85-92,95,共9页
利用黄石市气象台195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60a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逐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石市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利用黄石市气象台195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60a的地面观测资料,选取逐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黄石市极值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54-2013黄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对于近60a黄石市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是主要的;(2)近60a黄石市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1984-2013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是造成近60年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3)近60a黄石市年最大日较差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速度,这造成了气温日较差的不断减小;(4)近60a黄石市气温(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与最高气温出现在2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2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与最低气温出现在10℃以上的天数增加和出现在10℃以下的天数减少有关,其中T<0℃的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的显著减少以及20≤T<30℃的低温日数的显著增加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趋势分析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界限气温
下载PDF
深圳地区日极值气温的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杨 李晴岚 《集成技术》 2014年第2期53-67,共15页
气象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预报一直是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希望实现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获取详细准确的区域气象资料是实现气象精细化... 气象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预报一直是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希望实现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获取详细准确的区域气象资料是实现气象精细化预报的首要条件,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是目前预估大尺度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尺度的平均特征。但是模式预报输出的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获取精细的区域气象资料,很难对区域天气情景变化做出详细的预测,而降尺度方法可用于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文章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统计降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对深圳地区近十年的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进行降尺度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是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提供的FNL全球分析资料和深圳国家基本观测站——竹子林站的实际观测数据,重点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统计降尺度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为区域站点的统计降尺度应用提供了设计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降尺度 气温 多元线性回归 BP神经网络 深圳
下载PDF
合肥地区近55年气候极值与农业气候指标动态变化趋势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凤梅 杨太明 +2 位作者 曹倩 王晓东 张佳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7-237,共11页
气候极值与农业气候指标研究对分析气候变化和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位于江淮平原的合肥地区1953-2007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主要的气候要素与农业气候指标,包括积温、参考作物蒸散、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检验和Gamm... 气候极值与农业气候指标研究对分析气候变化和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位于江淮平原的合肥地区1953-2007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主要的气候要素与农业气候指标,包括积温、参考作物蒸散、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检验和Gamma分布概率分析法,对合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极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5 a来,合肥地区降水极值呈减小的趋势,且春季旱灾会增大;气温极值呈增大趋势,且每年极端低温的天数在减少,高温日数没用显著变化;每年≥0℃和≥10℃的积温均呈增大趋势,且在1997年积温出现突变性增大;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同时夏季参考作物蒸散量下降趋势明显。每年霜冻日天数的减少表明了霜冻灾害对作物影响的风险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极值 参考作物蒸散量 霜冻日数 农业气候指标
下载PDF
深圳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特点 被引量:24
7
作者 彭勇刚 谢小敏 《广东气象》 2007年第4期41-42,55,共3页
分析2006年深圳竹子林观测站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年、季节的统计特点,发现全年日极值气温多出现在13:00—15:00和05:00—08:00。由于不同季节天空状况、天气系统等因子不尽相同,日极值气温的出现时间在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深圳的... 分析2006年深圳竹子林观测站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年、季节的统计特点,发现全年日极值气温多出现在13:00—15:00和05:00—08:00。由于不同季节天空状况、天气系统等因子不尽相同,日极值气温的出现时间在季节上存在差异。在深圳的高温和寒冷天气中,除了台风的下沉增温、冷平流作用外,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热量辐射对温度的影响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温 深圳
下载PDF
开平市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任爽 邓明 李莉 《广东气象》 2011年第4期35-36,40,共3页
利用开平市黄竹坑新气象观测站2007年12月和2008年1~11月的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早晨、上午、中午等8个时段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在年、季节中的频率特征,发现全年最高及最低气温极值出现最多分别是在下午和早晨;分析高温、寒冷天气中... 利用开平市黄竹坑新气象观测站2007年12月和2008年1~11月的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早晨、上午、中午等8个时段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在年、季节中的频率特征,发现全年最高及最低气温极值出现最多分别是在下午和早晨;分析高温、寒冷天气中气温日极值出现时间,并对其影响系统进行分析,探索在预报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及时预警;选取开平市区旧观测站1、4、7和10月资料,进行新旧观测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出同城空间距离对日极值气温出现时间的影响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气温 出现时间 开平市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 and Its Response to Regional Warming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st 45 Years 被引量:17
9
作者 YANG Jinhu REN Chuanyou JIANG Zhih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Using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set from 128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04 in Northwest China,daily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ELT)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 by centesim... Using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set from 128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04 in Northwest China,daily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ELT)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 by centesimal method for different stations at first,then yearly EHT and ELT events were counted up in differ-ent station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were diagnosed at last.The study drew follow-ing conclusions:1)The consistent anomal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in Northwest China.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ub-regions,namely,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the north of Xinjiang,the south of Xinjiang,the eas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south of Qinghai.3)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in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but only in 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 area,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the ELT events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and 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 except for south of Qinghai.4)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 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12-14yr period os-cillation,and the ELT event showed significant 13-15yr and 7-8yr period oscillation.5)The EHT and ELT events displayed remarkab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to regional warming of Northwest Chin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warming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六盘山山地植被物候地带性分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荣 王亚琴 闫浩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8,共9页
山地系统作为植被脆弱带及气候转换与变化的敏感区,能直观反映植被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过程。该文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 3g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TIMESAT 3.3动态阈值法提取六盘山山地植被物候参数,结合气温、降水及光照数据... 山地系统作为植被脆弱带及气候转换与变化的敏感区,能直观反映植被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过程。该文基于1982-2015年GIMMS NDVI 3g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TIMESAT 3.3动态阈值法提取六盘山山地植被物候参数,结合气温、降水及光照数据集,利用最小二乘法趋势检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六盘山山地植被物候分异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六盘山山地植被生长季始期推迟幅度为11.1 d·km^(-1),生长季末期提前,导致生长季长度缩短幅度为22.6 d·km^(-1)。2)生长季长度和生长季始期空间格局相似,由西北高海拔地区向东南低海拔地区呈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生长季中期以36°N为界,呈纬度地带性规律,生长季末期以106°30′E为界,经度地带性变化规律显著。3)气候因子在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主导作用不同,气温对六盘山物候变化影响最显著;3月气温升高促使夏季物候提前,9月降水增加促使秋季物候推迟;6月气温升高与9月降水增加导致耕地生长季中期显著推迟,灌木、林地生长季中期显著提前;生长季始期对3月日间最高气温的负敏感性最强,生长季末期对9月夜间最低气温的正敏感性最强,该结论与植被生长生理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地带性分异规律 气温 动态阈 六盘山
下载PDF
朔州市2016年1月21-24日超级寒潮天气过程浅析
11
作者 杜兰兰 贾晓霞 +1 位作者 胡桃花 田粉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8年第9期33-34,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1-24日出现在朔州市的一次超级寒潮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方面总结了这次天气的成因;通过对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总结得出500hPa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的发展、崩溃与寒潮天气的酝酿、爆...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1-24日出现在朔州市的一次超级寒潮天气过程,从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方面总结了这次天气的成因;通过对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总结得出500hPa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的发展、崩溃与寒潮天气的酝酿、爆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朔州地区超级寒潮天气是受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加强与300hPa急流共同作用下使地面冷空气堆不断堆积加强,后期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崩溃及东北冷涡南下,使冷空气一泻千里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超级寒潮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大风 气温
下载PDF
When and how will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 witness 1.5 °C and 2 °C warmer worlds? 被引量:3
12
作者 ZHOU Tian-Jun SUN Ning +5 位作者 ZHANG Wen-Xia CHEN Xiao-Long PENG Dong-Dong LI Dong-Huan REN Li-Wen ZUO Me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2期180-188,共9页
Wester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re positioned centrally along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re region bridging the East and the West.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climate over this core re... Wester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re positioned centrally along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re region bridging the East and the West.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climate over this core region i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alled'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 $1 trillion regional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In this study,both mean and extreme climate changes are projected using the ensemble mean of CMIP5 models.The results show a warming of ~1.5,2.9,3.6,and 6.0 ℃ under RCP2.6,4.5,6.0,and 8.5,respectively,by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with respect to the 1986-2005 baseline period.Meanwhile,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mount increases consistently across all RCPs,with an increase by ~14% with respect to 1986-2005 under RCP8.5.The warming over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 region reaches 1.5 ℃ before 2020 under all the emission scenarios.The 2020s (2030s) see a 2 ℃ warming under the RCP8.5 (RCP4.5) scenario.Global warming that is 0.5 ℃ lower (i.e.a warming of 1.5 ℃) could result in the avoidance of otherwise significant impacts in the Silk Road core region-specifically,a further warming of 0.73 ℃ (with an interquartile range of 0.49%-0.94 ℃)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treme heat days by 4.2,at a cost of a reduced increase of 2.72% (0.47%-3.82%) in annual precipitation.The change in consecutive dry days is region-depen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nnium Silk Road climate projection 1.5and 2 warming CMIP5 precipitation climateextremes
下载PDF
Changes in key indicators of coastal marine climate in China
13
作者 WANG Hui WANG Aimei +3 位作者 LI Wenshan LUO Jinxin ZHANG Jianli ZUO Changsheng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21年第1期17-34,共18页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China coastal marine stations,the key indicators of marine climate along China coast were explored,including sea surface t emperature(SST),sea level and sea ice.Results show that:(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China coastal marine stations,the key indicators of marine climate along China coast were explored,including sea surface t emperature(SST),sea level and sea ice.Results show that:(a)The SST along China coast continues rising and increased by 0.25℃/decade during 1980-2019,the warming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after 2011 and it has been well above normal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since 2015.In 2019,the average SST along China coast was 1.1℃ higher than normal(with 1981-2010 taken as a reference period),ranking the highest since 1980.Besides,the SST extremes have been explored based on four long-term marine stations for the period 1960-2019.(b)Sea level along China coast continues to rise at an accelerated rate.The mean sea level rise rate along China Coast was about 2.4 mm/yr during 1960-2019,3.4 mm/yr during 1980-2019,and 3.9 mm/yr during 1993-2019,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The relatively stronger sea level rise trends were observed along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Bohai Bay,the Laizhou Bay,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the Pearl River Estuary,and the Hainan Island,respectively.Besides,the extreme sea levels along China coast showed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from 1980 to 2019.During this period,the annual rise rate of extreme high water level along China coast was 4.4 mm/yr,and had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9.9 mm/yr observed at Yantai of Shandong Province,(c)The annual sea ice period and sea ice cover of the Bohai Sea(BS)de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1963-2019 by 0.7-1.3 days/yr and 45-59%/yr,respectively,and the decrease rate of ice cover is larger in the north than that in the south.2019 was the year of light i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climate SST sea ice sea level extreme water levels
下载PDF
Responses of Climatic Change on the Lagging Time about Ground Temperature Reaching the Extremum at Shallow Layers Soil in Wuli
14
作者 Qian WANG Guangyue LIU +2 位作者 Jianzong SHI Zhiwei WANG Ying C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7期1530-1532,共3页
The air temperature of Wuli,which is located in seasonal frozen ground zone,is rising by 13 ℃ yearl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ys that each ground layers' temperature lags behi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reach... The air temperature of Wuli,which is located in seasonal frozen ground zone,is rising by 13 ℃ yearl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ays that each ground layers' temperature lags behi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reaching extremum.The results were shown:The time of each ground layers' lagging days was increasing;the lagging day in warm season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cold season;the growth rate of lagging days in warm season was 0.5 d/y,while the growth rate of lagging days in cold season was 0.7 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 yearly frozen accumulative warming behind reaching Ground climatic extreme
下载PDF
钢结构基本温度及风温荷载组合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妍 刘红波 +1 位作者 王小盾 陈志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7-62,共6页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简称荷载规范)的基本气温主要针对热传导性能较差的混凝土,根据月平均极值温度确定,但是对于热传导较好的钢结构,基本温度应根据年极值温度统计确定。以全国631个气象台1951年以来的年极值气...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简称荷载规范)的基本气温主要针对热传导性能较差的混凝土,根据月平均极值温度确定,但是对于热传导较好的钢结构,基本温度应根据年极值温度统计确定。以全国631个气象台1951年以来的年极值气温为样本,假定服从极值I型分布,统计确定了各地区的基本温度。与荷载规范进行了对比,建议对于钢结构进行荷载取值时将现行荷载规范相应地区基本气温提高到1.36倍使用。荷载规范中的风温组合系数是基于经验确定的,未考虑荷载间的相互影响。根据全国主要地区风速和温度的历史数据,分析不同跨度、矢高和刚度的单层网壳结构的风温组合系数。结果表明风、温度的组合系数均需一定程度的提高,以保证结构服役期安全,给荷载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基本温度 气温 风温荷载组合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