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河北山区一次对流云和降水过程的影响机理与阈值研究
1
作者 周萍 范天一 +2 位作者 赵传峰 杨新 王儒沫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9-1564,共16页
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v4.3对2017年5月22日河北西南部一次对流云和降水进行模拟。本研究采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分析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云和降水影响。通过模拟试验,本研究量化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 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v4.3对2017年5月22日河北西南部一次对流云和降水进行模拟。本研究采用卫星观测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分析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云和降水影响。通过模拟试验,本研究量化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本次降水率影响的气溶胶含量阈值,探讨了伴随辐射加热产生的微物理过程的潜热加热和平流加热等联动机制,并分析了辐射效应对温湿变量和热动力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从0.1增大至1.5,气溶胶辐射效应对降水峰值的影响先增大再减小,在AOD为1.0时增大效果最显著,对累计降水的影响先减小再增大,在AOD为1.0时的抑制作用最弱;(2)气溶胶辐射效应导致的辐射加热率的改变伴随着潜热加热率和总平流加热率的显著变化,总加热率的变化主要由后二者决定;(3)气溶胶辐射效应增强了对流成熟阶段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更强对流和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对流云和降水 WRF模式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气象和环境影响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健博 蔡子颖 +3 位作者 杨旭 邢蕊 孟丽红 李英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51,共14页
选取2015年和2019年不同代表年份,结合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晴天、多云、霾)下,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整层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年份的差异.借助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重... 选取2015年和2019年不同代表年份,结合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晴天、多云、霾)下,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整层大气透过率和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年份的差异.借助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廓线、边界层结构以及PM_(2.5)浓度的反馈机制.结果表明: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春、秋、冬不同季节,霾污染导致中午大气透过率分别下降0.09,0.11和0.09.全年平均霾污染可导致大气透过率降低约15.5%.云量的增多也可导致大气透过率明显下降,多云天气下大气透过率相比晴天减小约22.4%.霾和云对大气透过率的影响还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当太阳高度角>60°时,霾污染导致大气透过率下降8.6%.随污染等级提高,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也越强,天津地区空气质量分别为Ⅰ~Ⅰ级时,中午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呈稳定下降趋势,依次为484,446,439,342,328和253W/m^(2).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导致大气低层(250m以下)降温(0.8℃)增湿(3.8%),而中高层(300~1900m)增温(0.5℃)降湿(2.4%),边界层逆温趋势增强,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减弱,最终形成气溶胶-辐射-边界层-污染正反馈机制,极端情况下可使得近地面PM_(2.5)浓度进一步升高约40μg/m^(3),且这种反馈效应在午后16:00最明显.随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深入,天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2015年相比,2019年天津年均PM_(2.5)浓度下降27.1%,污染超标天数减少43.8%,受此影响,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减弱,2019年冬季霾污染导致中午大气透过率减小0.05,Ⅳ级以上污染天气地表入射短波辐射通量下降85.3W/m^(2),但重污染期间,气溶胶辐射反馈机制仍可通过改变垂直温度层结,对污染的加剧(约20μg/m^(3))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透过率 重污染天 边界层 反馈机制
下载PDF
复杂地形城市冬季边界层对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飞 张镭 朱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79,共9页
作者着眼于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应用了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 作者着眼于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问题,针对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发应用了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使之与包含了大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和气溶胶粒子扩散的综合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嵌套起来。通过个例分析,揭示了冬季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结构的定量影响。主要特征为夜间气溶胶的长波辐射效应使地面附近的气温增高,增温幅度为0.1~0.3K/h,使低空(25-300m)大气层冷却,降温幅度为0.08~0.15K/h,风速在150m以下减小;白天气溶胶的短波辐射效应使地面层内明显增温,1h内升温约0.5K,增温最大值在混合层顶500-600m高度。受增温影响,垂直风场和水平风场随之调整,风速在450m以下增大约0.1m/s左右,而在450m以上风速减小0.1m/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WRF模式 边界层 扩散
下载PDF
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评估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琳 白永清 +1 位作者 林春泽 杨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9-1190,共12页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湖北省6种污染物和AQI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预报效果。存在03预报较实况偏高,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期将通过误差订正来减小误差。对比CUACE模式预报效果表明,24~48 h的预报效果区域模式优于CUACE,72 h两个模式预报效果相当。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2015年1月9-12日的模拟过程而言,气溶胶的总辐射效应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7.740 W·m^(-2),2 m气温降低0.162℃,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16.457 m,相对湿度增加0.557%,10 m风速减小0.011 m·s^(-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有一部分贡献,气溶胶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比夜间大。由于区域接受太阳辐射减小、气温降低、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升高又促使气象条件的上述变化,由此产生了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区域 质量数值预报系统 气溶胶辐射效应 反馈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资料的气溶胶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向军 张镭 +1 位作者 郑飞 王腾蛟 《干旱气象》 201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利用新型激光雷达气溶胶探测资料及综合数值模式,以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冬季典型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想试验模拟研究了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夜间,低空(50 ~600 m)气溶胶... 利用新型激光雷达气溶胶探测资料及综合数值模式,以地形复杂的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冬季典型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想试验模拟研究了城市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夜间,低空(50 ~600 m)气溶胶所在气层冷却效应明显,温度降低0. 13 ~0. 18 ℃,600 m 高度以上,气溶胶浓度较低,其冷却效应较小,温度降低不足0. 1 ℃;白天,受气溶胶短波辐射效应影响,边界层内增温明显,增温最大值位于低层脱地逆温层顶300 m 高度附近,600 m 以上由于气溶胶浓度减小,加热率亦降低,增温由〉 0. 2 ℃减至0. 1 ℃.此外,气溶胶的存在使得所在层的风速降低.可见,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在边界层模式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于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大气边界层响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气溶胶辐射效应 激光雷达 边界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重霾天气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近地面臭氧峰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姝岩 包云轩 +4 位作者 金建平 刘诚 许建明 李建民 黄建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6-304,共9页
重度灰霾(或重霾)条件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显著衰减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对臭氧O3光化学过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2013年12月1-10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霾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对流层紫外和可见光模型(TUV)及NCAR箱式模型(... 重度灰霾(或重霾)条件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显著衰减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对臭氧O3光化学过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2013年12月1-10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霾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对流层紫外和可见光模型(TUV)及NCAR箱式模型(MM),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地面臭氧形成和浓度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输送、稳定边界层累积和二次气溶胶过程等是导致本次重霾发生的主要原因;重霾条件下,臭氧光化学反应明显减弱,臭氧日峰值明显降低,但光化学反应仍缓慢进行;受各种因素如区域输送、边界层累积效应及二次气溶胶等过程影响,臭氧浓度随细颗粒物PM10浓度升高而缓慢上升。TUV和MM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由0.8增加到2.0时,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衰减63%,地面臭氧峰值浓度降低近83%,表明随着灰霾污染加重,近地层臭氧浓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霾 臭氧 气溶胶辐射效应 光化学反应 紫外辐射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结构及夹卷特征影响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陶昕宇 黄建平 +5 位作者 谢晓金 王咏薇 包云轩 刘诚 张潇艳 徐家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3-1223,共11页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利用无人机携带温、湿和颗粒物浓度探测仪对南京地区灰霾污染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开展加密观测。通过比较不同灰霾污染条件下温度、湿度和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的垂直结构差异,结合地...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8日利用无人机携带温、湿和颗粒物浓度探测仪对南京地区灰霾污染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开展加密观测。通过比较不同灰霾污染条件下温度、湿度和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的垂直结构差异,结合地面热通量、2米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及主要大气污染物(如臭氧和PM2.5)浓度,定量评估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灰霾或气溶胶削弱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减小地表感热通量,延迟边界层发展,增加近地层大气稳定度,降低边界层高度,并加重灰霾污染。灰霾污染物在混合层顶处累积,导致PM2.5浓度最大变化出现在边界层顶部而不是近地层。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夹卷特征及其特征参数有重要影响。灰霾浓度升高时,夹卷区厚度增加;无量纲化夹卷速度随对流理查逊数的变化不再符合负1次方幂函数关系,与大涡模拟结果一致。本研究进一步指出,为提高重霾污染条件下天气和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水平,必须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和夹卷参数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边界层 夹卷 无人机探测
下载PDF
北京不同区域气溶胶辐射效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德平 程兴宏 +3 位作者 孙治安 王黎明 张本志 张天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采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SES2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0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北京地区4个观测站地面接收的短波辐射通量,分析了晴天和云天北京城郊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定量影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和近郊... 采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SES2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0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北京地区4个观测站地面接收的短波辐射通量,分析了晴天和云天北京城郊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定量影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和近郊区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影响约为远郊区的2倍,北京南部和西部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较大,晴天和云天北京城区和近郊区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削减值分别为146.23~180.99 W·m^(-2)和202.11~217.02 W·m^(-2),晴天总辐射削减空间差异较大;秋冬季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影响明显大于春夏季,北京市观象台秋冬季气溶胶对总辐射的削减作用最大可达60%,较春夏季高10%~20%;北京城郊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削减率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均呈线性关系,近地面PM_(2.5)浓度对辐射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影响差异 北京城郊
下载PDF
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边界层及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李江涛 王宝珍 +3 位作者 安兴琴 崔萌 王超 李颜君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年第3期11-23,共13页
筛选2017年5月23—31日典型污染个例,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通过设置敏感性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温度、相对湿度及O3和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情况下,模拟时段内... 筛选2017年5月23—31日典型污染个例,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通过设置敏感性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北京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温度、相对湿度及O3和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情况下,模拟时段内北京地区平均边界层高度下降约34 m,平均近地面2 m气温下降约0.3 K,平均相对湿度上升约0.78%;气溶胶辐射效应造成O3平均浓度减少约1.71μg/m^3,PM2.5平均浓度增加约1.65μg/m^3。研究发现: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各要素值在不同高度层上具有不同影响,温度与相对湿度变化趋势相反,低层PM2.5浓度上升,边界层以上PM2.5浓度下降。此外,城郊、地形也都是影响气溶胶辐射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城区及平原地区要素值受气溶胶辐射效应影响产生的变化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气溶胶辐射效应 臭氧 PM2.5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南京一次重污染过程PM_(2.5)垂直分布的模拟及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诚 邓力琛 +2 位作者 陈燕玲 钱悦 王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98-606,共9页
准确模拟PM_(2.5)垂直分布对理解灰霾的形成和消散机理以及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利用在线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9.1对2017年12月22至25日南京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激光雷达... 准确模拟PM_(2.5)垂直分布对理解灰霾的形成和消散机理以及检验模式预报能力至关重要。利用在线耦合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9.1对2017年12月22至25日南京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地面观测的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激光雷达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及无人机观测的PM_(2.5)垂直廓线等数据对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并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PM_(2.5)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及PM_(2.5)垂直分布模拟较好,但对夜间PM_(2.5)浓度严重高估(MB=49.8μg/m^(3))。夜间模拟的近地层逆温过强、边界层高度过低,导致PM_(2.5)聚集在较低的高度并向上浓度逐渐递减,但观测的PM_(2.5)在夜间仍然维持近乎均匀混合的分布方式。相比夜间,气溶胶辐射效应在白天的影响更加明显,主要通过降低边界层高度影响PM_(2.5)垂直分布方式。本研究对于理解WRF-Chem模拟PM_(2.5)垂直分布的表现及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过程 PM_(2.5)垂直分布 WRF-Chem 边界层高度 气溶胶辐射效应
下载PDF
气溶胶在重污染过程对气象和PM_(2.5)的反馈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丽红 杨旭 +3 位作者 刘丽丽 邱晓滨 李英华 吴彬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1,共9页
该文利用大气环境WRF-Chem模式假设是否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2种情况,模拟2020年1月份天津地区气象场和PM_(2.5)质量浓度的演变,重点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在1月15-18日天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对地面和垂直方向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和P... 该文利用大气环境WRF-Chem模式假设是否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2种情况,模拟2020年1月份天津地区气象场和PM_(2.5)质量浓度的演变,重点研究气溶胶辐射效应在1月15-18日天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对地面和垂直方向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和PM_(2.5)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1)气溶胶辐射效应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幅减少,1月份约19%的太阳辐射未到达地面,重污染过程这一比例可达到20%~35%。(2)气溶胶辐射效应与大气中PM_(2.5)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使地面降温,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加,对边界层高度的降低影响尤为明显。(3)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天津地区气象要素的反馈作用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天津市区及南部静海区、大港区等区域辐射效应较为明显,而北部蓟州区基本可忽略。(4)由于边界层高度及气溶胶垂直分布类型影响,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近地层(450 m以下)是降温增湿作用,高层(450~2371 m)是增温减湿作用,使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强。(5)气溶胶辐射效应使近地层PM_(2.5)浓度增加,1月份地表PM_(2.5)浓度增加4.7%,重污染期间增加9.7%;气溶胶辐射效应对近地层(450 m以下)PM_(2.5)浓度是增高作用,450~1000 m是减少作用。研究显示,气溶胶辐射效应使地面降温,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加,对边界层高度降低尤为明显,垂直方向上先降温增湿,后增温降湿,大气层结稳定性增强,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为雾-霾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气溶胶-天气-气溶胶的循环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气溶胶辐射效应 反馈作用 边界层
下载PDF
浮尘气溶胶对沙漠大气边界层结构作用的昼夜差异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从祯 赵天良 +6 位作者 孟露 杨兴华 何清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杨婕 朱燕 吴昭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7-1026,共10页
利用2016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每日4次强化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晴日和浮尘日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及地表辐射收支差异,揭示了浮尘气溶胶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作用的昼夜差异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 利用2016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每日4次强化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晴日和浮尘日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及地表辐射收支差异,揭示了浮尘气溶胶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影响作用的昼夜差异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夜间晴日和浮尘日稳定边界层高度分别为270 m和360 m;晴日稳定边界层逆温强度达到3.1 K·(100m)^(-1),强于浮尘日的1.6 K·(100m)^(-1);白天晴日对流边界层高度接近3600 m,浮尘日仅达2700 m。(2)夜间浮尘气溶胶的向下长波辐射削弱了地表辐射冷却,抬升稳定边界层高度并减弱其稳定度。(3)白天晴日强的太阳短波净辐射加热沙漠地表,其强烈的感热作用形成了超高对流大气边界层;浮尘气溶胶明显减少了地表短波辐射和感热加热,降低了白天对流边界层高度。塔里木盆地独特的浮尘气溶胶辐射效应对沙漠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昼夜相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边界层结构 浮尘气溶胶辐射效应 昼夜变化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及其对地面臭氧浓度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子颖 郝囝 +5 位作者 韩素芹 吕妍 姚青 杨旭 邱晓滨 唐颖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7,共9页
气溶胶通过直接辐射效应、间接辐射效应和非均相反应过程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本文基于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分别模拟2015年和2021年有无考虑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时的京津冀地区气象和臭氧浓度变化,以期通过模式敏感性试验厘清该区域气... 气溶胶通过直接辐射效应、间接辐射效应和非均相反应过程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本文基于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分别模拟2015年和2021年有无考虑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时的京津冀地区气象和臭氧浓度变化,以期通过模式敏感性试验厘清该区域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及其对臭氧影响,为“十四五”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2021年京津冀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导致该地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降低了7.58 W·m^(-2)(7.6%),气温下降了0.15℃,混合层厚度下降了3.2%,相对湿度增加了0.9%,气象条件整体趋向于不利于臭氧生成,降低区域臭氧浓度0.81%(0.77μg·m^(-3)),但与2015年相比,由于PM_(2.5)浓度大幅度降低,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明显减弱,该减弱使得区域臭氧平均浓度增加了0.8%(0.7~0.8μg·m^(-3)),臭氧超标天数增加了3%(1 d),该作用与实际臭氧浓度增幅相比仅为其1/15.此外,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臭氧浓度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冬、春、秋季臭氧浓度下降更为明显,夏季多因素综合平衡,臭氧浓度变化较小,近年来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仅考虑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增加的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臭氧,幅度分别达到1.28%和3.2%,浓度分别增加1.01μg·m^(-3)和2.15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辐射效应 化学模式 臭氧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京津冀气溶胶污染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模拟研究
14
作者 沈洪艳 史华伟 +1 位作者 师华定 马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207-210,221,共5页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2010年四季代表月份1、4、7、10月进行情景分析,并分析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API月均值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气溶胶污染的影响下,2010年四季代表月份1、4、7、10月的月均太阳辐射量分别下降18.15...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2010年四季代表月份1、4、7、10月进行情景分析,并分析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市API月均值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气溶胶污染的影响下,2010年四季代表月份1、4、7、10月的月均太阳辐射量分别下降18.15、18.50、17.64、23.15 W/m2,月均温度分别下降0.26、0.17、0.09、0.28℃,月均大气边界层(PBL)高度分别下降15.36、21.70、15.48、29.73 m,可见气溶胶污染可造成太阳辐射量、温度、PBL高度以及风速等的降低;三市API与水汽压、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气压和平均风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溶胶辐射强迫效应 京津冀 API 象要素 WRF-chem
下载PDF
北京市沙尘天气过程对气温的影响
15
作者 孙彩霞 谢祥珊 +5 位作者 王田宇 迪里努尔·牙生 王之屹 王金艳 王星宇 雷雨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地面气象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和探空数据,以2021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过程为例,研究沙尘天气过程在白天和夜晚对气温、气温垂直廓线和逆温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导致白天地面明显降温,夜间却增温.5月6日沙...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地面气象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和探空数据,以2021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过程为例,研究沙尘天气过程在白天和夜晚对气温、气温垂直廓线和逆温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导致白天地面明显降温,夜间却增温.5月6日沙尘天气过程白天的降温幅度大于夜间增温幅度.沙尘气溶胶影响太阳辐射过程,使得气温垂直廓线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大气稳定度增加.颗粒物质量浓度峰值越大,大气层结越稳定.白天大气层结更稳定,大气低层有较强逆温层出现,对流层低层至对流层内部增温(8.3℃)、对流层顶为降温(-6.2℃).两次沙尘过程都有强逆温层出现.大气低层的强逆温层强度达1.8℃/100m,等温层厚度不超过1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量浓度 温距平 沙尘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逆温层
下载PDF
南京地区高温天气下城市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红云 董轩 孙岑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研究了南京地区一次高温热浪过程(2013年8月5—10日)中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城市扩张对边界层的影响和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由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白天...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研究了南京地区一次高温热浪过程(2013年8月5—10日)中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城市扩张对边界层的影响和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由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在白天,南京近地面温度平均降低约0.11℃,净辐射平均降低约12 W/m^2;城市扩张使近地面温度增加约1.7℃,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城市扩张的增暖效应明显强于气溶胶冷却效应。另外,由于城市扩张后产生了较强的增暖作用,加强了周围气流的辐合运动,城市区域风速平均增加约0.8 m/s。白天潜热通量的减少与感热通量的增加导致城市边界层内温度升高,并且城市增暖引起的上升运动将气溶胶抬升至更高层,使边界层更不稳定,气溶胶与城市边界层稳定性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城市扩张 气溶胶辐射效应 反馈
下载PDF
气象—化学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研制及其在京津冀秋季重霾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哲 王自发 +3 位作者 李杰 郑海涛 晏平仲 李健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为基础,建立了... 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的双向耦合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 m高度的温度平均下降1°C,湍流动能下降20%,10 m高度的风速降低超过0.2 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重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的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化学双向耦合 WRF-NAQPMS 灰霾 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边界层
下载PDF
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太阳能预报的改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子颖 刘敬乐 +1 位作者 黄鹤 刘爱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71-1475,共5页
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考虑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模拟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天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并与未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同参数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进行对比,分析在雾霾频发的天津地区,增加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后对太阳... 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考虑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模拟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天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并与未考虑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同参数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进行对比,分析在雾霾频发的天津地区,增加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后对太阳能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在雾霾频发的天津地区,气溶胶对地面太阳辐射预测的影响不可忽略,以2015年计算,全年影响均值27.42 W·m^(-2),即全年太阳辐射辐照量下降864 MJ·m^(-2);在太阳能预报重点关注的9:00—16:00,影响值约为73.3 W·m^(-2)。由于气溶胶的作用,全年有6.3%的时日太阳辐射被削减50%,19%的时日太阳辐射被削减超过30%,尤其是在雾霾频发的11月—次年2月,约有18%~25%的太阳辐射+6被大气中气溶胶吸收和散射而未能到达地面。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由于考虑了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可以显著地改善地面太阳辐射的预报性能,降低模式预报的正偏差,其均值偏差由44.74 W·m^(-2)降低到16.09 W·m^(-2),相关系数由0.88提高到0.92,相对均方根误差由36.6%降低到23.2%,相对误差由27.8%下降到15%。在雾霾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基于在线大气化学模式开展的太阳能预报效果优于中尺度天气模式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HEM 太阳能预报 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天津
下载PDF
Role of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lack Carbon in Simulated PM_(2.5) Concentrations during a Haze Event in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LIAO Li LIAO Ho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The authors quantify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lack carbon (BC) on simulated aerosol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heavily polluted haze event of 11-14 January 2013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the chemistry version of the We... The authors quantify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lack carbon (BC) on simulated aerosol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heavily polluted haze event of 11-14 January 2013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the chemistry version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Chem). As a result of the stable synoptic conditions, sim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BC and PM2.5 averag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were about 8-16 μg m-3 and 80-100 μg m-3,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simulation (CTRL). When BC emissions were doubled (2BC), tripled (3BC), and quad- rupled (4BC) relative to the CTRL run, the simulated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wed distinct changes.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C was simulated to increase concentrations of aerosols over Tianjin (Doml) and southern Henan (Dora3), but to decrease in southern Hebei (Dora2). Relative to the CTRL simulation, concen- trations of PM2s over Doml, Dom2, and Dom3 were simulated in 4BC to change by +18.6 1μg m-3 (+32.3%), -5.7 μg m 3 (-7.3%), and +7.2 μg m3 (+12.6%), respec- tively. The BC-induced increases in aerosol concentra- tions corresponded mainly to the reductions in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over Doml and Dom3. The reduc- tions of aerosol concentrations in Dora2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weakened wind convergence at 850 hPa and 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and nitrate associ- ated with the reduced surface-layer ozone levels and rela- tive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black carbon PM2.5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of Mineral Dust and Sea Salt Aerosols in a Doubled Carbon Dioxide Climate 被引量:2
20
作者 YUE Xu LIAO Hong TANG Jin-P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5期343-348,共6页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equilibrium climatic response to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DRE) of mineral dust and sea salt aerosols in a doubled-CO2 climate with two-way coupling of aerosol-climate interactions.In resp...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equilibrium climatic response to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DRE) of mineral dust and sea salt aerosols in a doubled-CO2 climate with two-way coupling of aerosol-climate interactions.In response to the drier and windier conditions,dust emissions increase by 26% in the Sahara Desert and by 18% on the global scale relative to present day.Sea salt emissions increase in high latitudes (>60°) but decrease in middle latitudes (30°-60°) of both hemispheres due to the poleward shift of westerlies,leading to a 3% decrease in global emissions.The burdens of dust and sea salt increase by 31% and 7% respectively,because reductions in rainfall over the tropical oceans increase the lifetime of particles in the warmer climate.The higher aerosol loading in the doubled-CO2 climate reinforces aerosol DRE by -0.2 W m-2,leading to an additional cooling of 0.1℃ at the surface compared with the climatic effects of aerosols in present day.The additional cooling from changes in natural aerosols compensates for up to 15% of the regional warming induced by doubled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dust sea salt 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