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乐泉 周明煜 李兴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41,共10页
本文利用能量闭合的二维非线性,非定常模式,结合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夜间城市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问题。结果表明:气溶胶在夜间对大气低层起保温作用,对大气上层起冷却作用,使大气低层稳定度减小,上层稳定度增加;此外,气溶胶... 本文利用能量闭合的二维非线性,非定常模式,结合地面热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夜间城市边界层和气溶胶的相互作用问题。结果表明:气溶胶在夜间对大气低层起保温作用,对大气上层起冷却作用,使大气低层稳定度减小,上层稳定度增加;此外,气溶胶还能够削弱贴地逆温强度。在正常城市气溶胶污染情况下,气溶胶对城市热岛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使城市热岛环流稍有增加。夜间城市边界层对气溶胶的反馈作用使大气下层气溶胶浓度减小,上层气溶胶浓度增加。上述部分结论得到了在天津取得的城市热岛观测资料的直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溶胶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东亚旱区气溶胶、云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玉芝 罗润 +4 位作者 祝清哲 谭子渊 邵天彬 罗敏 周成龙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简称为“东亚旱区”)是全球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沙尘气溶胶对大气辐射收支和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东亚旱区气溶胶及云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气溶...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简称为“东亚旱区”)是全球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频发,沙尘气溶胶对大气辐射收支和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东亚旱区气溶胶及云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气溶胶、云特性以及气溶胶-云相互作用问题。东亚旱区大气中的气溶胶以沙尘为主,且春季多于其他季节;同时,该区域云水资源丰富,且以高云为主,夏季云量显著偏多。沙尘气溶胶可直接影响辐射收支对大气产生加热作用,并通过间接和半直接效应对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产生影响。由于云微物理观测资料稀缺,加之模式参数化方案的不准确,导致东亚旱区沙尘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减小气溶胶、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未来气候变化研究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旱区 溶胶 溶胶-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天津海-岸-陆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敬乐 史静 +5 位作者 李培彦 姜明 蔡子颖 韩素芹 崔晔 姚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70-5177,共8页
利用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天津城市、渤海沿岸和渤海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无人机探空观测对激光雷达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塘沽站和渤海A平台站的不同气象特征分... 利用2018年8月~2019年7月的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天津城市、渤海沿岸和渤海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了反演,并利用无人机探空观测对激光雷达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站、塘沽站和渤海A平台站的不同气象特征分析了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观测获得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较高一致性,在稳定、中性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8,0.565和0.687.天津城区和塘沽地区各季节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与各季节湍流动能和感热通量日变化规律接近,均呈单峰型分布,A平台大气边界层高度具有明显的海洋大气特征,表现为冬季高于城区和塘沽,夏季则与之相反.夏季由于海陆环流造成的热力内边界层的形成,是市区与塘沽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2019年夏季塘沽出现热力内边界层的情况下,其午后边界层高度下降约30~160m,与城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升高约150~3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高度 溶胶激光雷达 -- 无人机 天津
下载PDF
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有关科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强 王蓉 +1 位作者 岳平 赵映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56,共18页
实际大气都是在复杂条件之下,所以复杂条件带来的问题已成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面临的最大科学挑战,严重制约了该领域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天气气候问题中的应用。在概要总结近年来中国复杂条件陆-气作用研究领域进展的基础上,对复杂... 实际大气都是在复杂条件之下,所以复杂条件带来的问题已成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面临的最大科学挑战,严重制约了该领域研究成果在解决实际天气气候问题中的应用。在概要总结近年来中国复杂条件陆-气作用研究领域进展的基础上,对复杂条件下陆-气相互作用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这两个陆-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影响陆-气相互作用复杂条件的机制,归纳了复杂条件下陆-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以复杂下垫面陆面过程和非均匀大气边界层问题为重点讨论了突破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关键科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进一步开展复杂条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提出了初步的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条件 -相互作用 边界层 陆面过程 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明煜 钱粉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37-45,共9页
主要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回顾通过参与国际合作,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已经获得大量观测资料,并在海气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1)近中国海和热带... 主要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回顾通过参与国际合作,我国在西太平洋海域已经获得大量观测资料,并在海气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1)近中国海和热带西太平洋海域的海面动量、热量交换特征;(2)西太平洋及暖油海域的边界层特征;(3)海上气溶胶特性及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西太平洋 溶胶 热通量 二氧化碳 边界层
下载PDF
激光云高仪对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探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廖希伟 宋小全 +3 位作者 王东祥 张倩 戴光耀 吴松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48,共7页
2014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支持下,分析了夏季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特征.采用激光云高仪通过后向散射信号梯度法求得大气边界层高度,将云顶高度判定为边界层高度时,那曲地区对流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3800m,在... 2014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支持下,分析了夏季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特征.采用激光云高仪通过后向散射信号梯度法求得大气边界层高度,将云顶高度判定为边界层高度时,那曲地区对流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3800m,在夜间稳定边界层情况下,最低只有40m.采用无线电探空仪数据,利用位温梯度法、相对湿度梯度法求得大气边界层高度.利用云高仪与探空仪同步实验40天得到的有效数据,对后向散射信号梯度法与位温梯度法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相关系数达0.78,标准偏差为738.84m.对8组较为异常量据的再分析发现云高仪在晴空探测大气时信噪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比早、晚测量结果可知,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大,是由于该地区地处内陆海拔较高,夏季日照辐射相对平原地区较强,对流和气温强烈的日变化引起大气层结日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边界层厚度 激光雷达 溶胶-光学特性 溶胶-衰减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四川盆地大气污染过程的气溶胶演变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晓敏 王晨曦 +2 位作者 晏惠芬 王一文 耿蔚 《四川环境》 2023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了研究H8卫星AOD数据表征四川盆地的颗粒物浓度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气污染过程的AOD分布规律和原因,为秋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控提供支撑。研究基于包括葵花-8(Himawari-8,H-8)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产品... 为了研究H8卫星AOD数据表征四川盆地的颗粒物浓度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大气污染过程的AOD分布规律和原因,为秋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控提供支撑。研究基于包括葵花-8(Himawari-8,H-8)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产品结合探空数据、环保国控站点的污染浓度的多源数据,利用归一化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21年2月1~6日四川盆地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的污染物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和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过程的AOD与首要污染物PM_(2.5)时空演变规律基本一致,相关性达0.9139,呈现2月1~4日盆地区域内污染增强而2月5~6日减弱的趋势。(2)污染过程期间为静稳天气形势,盆地位于地面高压前部;后期受高空槽过境影响,污染逐步消散。(3)气象条件分析中,温度、风速与AOD呈现负相关;而相对湿度为正相关。并且温江、达州、宜宾探空站显示边界层条件基本为静风或小风天气,并多次出现逆温。研究结果表明AOD对主要污染物具有较好指示作用,并且为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溶胶 葵花-8 象条件与边界层特征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对偶极子型人为气溶胶排放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8
作者 邵志男 王海 +2 位作者 郑小童 韩子文 张晏铭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3期32-44,共13页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两组子试验,结合线性斜压模式模拟的结果,研究了近年来亚洲内部出现的东亚减少、南亚增加的偶极子型人为气溶胶排放变化调控亚洲夏季风响应...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两组子试验,结合线性斜压模式模拟的结果,研究了近年来亚洲内部出现的东亚减少、南亚增加的偶极子型人为气溶胶排放变化调控亚洲夏季风响应的特征及物理机制。对东亚夏季风而言,在考虑海洋-大气耦合作用的气候系统总响应中,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显著地加强;在不考虑海洋调控作用的大气直接响应过程中,东亚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导致的陆地升温使得海陆温差增大,进而通过引起东亚陆地上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对南亚夏季风而言,其在偶极子型人为气溶胶强迫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变化特征。在大气直接响应过程中,人为气溶胶强迫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变化导致南亚夏季风环流减弱、降水减少。在考虑海洋-大气耦合过程的总响应中,南亚夏季风环流表现出微弱增强,同时印度次大陆的南亚夏季风降水也出现增多的异常变化。这表明,局地和海洋-大气动力耦合过程在区域气候对人为气溶胶强迫的响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外,通过线性斜压模式发现,东亚和南亚局地的人为气溶胶强迫导致的大气加热场异常不仅能影响局地的夏季风环流,还可以通过引起大范围的表面气压异常进而调控整个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人为溶胶强迫 直接响应 海洋-相互作用 环流
下载PDF
气象—化学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研制及其在京津冀秋季重霾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哲 王自发 +3 位作者 李杰 郑海涛 晏平仲 李健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为基础,建立了... 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的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的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的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的双向耦合模式模拟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 m高度的温度平均下降1°C,湍流动能下降20%,10 m高度的风速降低超过0.2 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重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的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双向耦合 WRF-NAQPMS 灰霾 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边界层
下载PDF
华北地区层状云微物理特性及气溶胶对云的影响 被引量:58
10
作者 黄梦宇 赵春生 +3 位作者 周广强 段英 石立新 吴志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8,共9页
利用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ParticleMeasurementSystem)对1990年9、10月和1991年4月的春秋两季层状云进行了云及降水的微物理特征探测,分析了云微观特征和垂直分布,初步探讨了气溶胶对云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层状云的基本特征为云... 利用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ParticleMeasurementSystem)对1990年9、10月和1991年4月的春秋两季层状云进行了云及降水的微物理特征探测,分析了云微观特征和垂直分布,初步探讨了气溶胶对云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层状云的基本特征为云滴数浓度79.2cm-3、液态含水量0.03g.m-3、有效直径11μm并有垂直差异;云下气溶胶数浓度与云滴数浓度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其定量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资料 云微物理特性 溶胶-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利用CloudSat和MODIS数据研究气溶胶对层积云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月 薛惠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利用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研究了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的层积云微物理特性。结果显示,CloudSat反演的云滴数浓度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小。结合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和MODIS的气溶胶数据,研究了气溶胶对层积云的微物理特性和液态水路径的影... 利用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研究了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的层积云微物理特性。结果显示,CloudSat反演的云滴数浓度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小。结合CloudSat的云雷达数据和MODIS的气溶胶数据,研究了气溶胶对层积云的微物理特性和液态水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液态水路径,气溶胶增加可以使得云滴的尺度减小,但总体上对云滴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云中液态水路径本身变化极大,导致气溶胶对液态水路径的影响很难和云中液态水路径本身的变化分离开。此外还发现:CloudSat反演的层积云液态水路径比MODIS反演的液态水路径偏高;层积云内液态水路径的不均一性比环境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不均一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MODIS 溶胶-相互作用 层积云 液态水路径
下载PDF
镍含量对NiO/SiO_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志刚 赵永祥 +1 位作者 许临萍 刘滇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9-952,共4页
A series of NiO/SiO2 aerog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 gel method. The effects of the nickel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existing forms of NiO/SiO2 aerogel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D, TPR and FT IR... A series of NiO/SiO2 aeroge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ol gel method. The effects of the nickel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existing forms of NiO/SiO2 aerogel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XRD, TPR and FT 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interactions between NiO and SiO2. But as nickel content increased, the interaction decreased. The nickel oxide in the catalysts appeared in different forms as nickel content was changed. When the content was less than 13%, Ni? entered into the SiO2 structure completely and it became clusters after calcining. If the content altered from 20% to 50%, NiO existed as both microcrystal and clusters, the later spices was dominating. However, when the content increased to 70%, microcrystal became the primary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含量 NiO/SiO2凝胶 性能 溶胶-凝胶法 催化剂 相互作用 氧化镍 二氧化硅 制备 形态
下载PDF
从边界层到中高层大气的气候环境综合探测与科学研究
13
作者 夏祥鳌 田玉芳 +8 位作者 武云飞 杨静 吉东生 张金强 张仁健 王普才 陈洪滨 郄秀书 吕达仁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7-1087,共11页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华北香河气候与环境综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香河站”)已具备从边界层到中高层气候环境的综合探测能力,加入了多个国内外大气探测网,是国际上少有的大气综合野外科学试验站。21世纪以...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华北香河气候与环境综合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香河站”)已具备从边界层到中高层气候环境的综合探测能力,加入了多个国内外大气探测网,是国际上少有的大气综合野外科学试验站。21世纪以来,香河站开展多次国际大型综合观测试验,在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基础上,开展了中高层大气能量传播和物质交换、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和空气质量、太阳能监测预报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研究成果。继往开来,香河站将深耕先进探测仪器设备研制和更新改造,提升中高层大气热动力探测和边界层物理化学过程探测能力,建成集观测、试验和研究于一体的野外大气综合探测基地,提升对中层大气基本过程、上下大气层交换过程和机理、污染减排天气气候和环境效应等问题的科学认识,为我国在全球气候与环境议题上取得话语权和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MST雷达 溶胶--辐射相互作用 污染 碳监测
原文传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年来在大气物理学领域的若干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银燕 李子华 +13 位作者 刁一伟 朱彬 牛生杰 马革兰 陆春松 张其林 郭凤霞 李煜斌 陈景华 刘晓莉 蒋惠 师正 侯学伟 康汉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着重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年来在云雾理化特性及微结构、冰雹形成微物理机制、电线积冰机理、人工影响天气理论与实践、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云降水的影响、大气边界层物理以及雷电过程等大气物理学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所开展... 着重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年来在云雾理化特性及微结构、冰雹形成微物理机制、电线积冰机理、人工影响天气理论与实践、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云降水的影响、大气边界层物理以及雷电过程等大气物理学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做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 积层混合云 冰雹 冰核 溶胶-相互作用
下载PDF
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吴国雄 李占清 +11 位作者 符淙斌 张小曳 ZHANG RenYi 张人禾 周天军 李建平 李剑东 周德刚 武亮 周连童 何编 黄荣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9-1627,共19页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第33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对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评估.本文综述了在此次论坛上所报告的国际和中国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有关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东亚季风能影响气溶胶的输送,特别是可以为...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第33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对气溶胶与季风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评估.本文综述了在此次论坛上所报告的国际和中国气溶胶与东亚季风相互作用有关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东亚季风能影响气溶胶的输送,特别是可以为由气溶胶引起的持续性强雾-霾天气过程的生成和发展提供适宜的大气环流背景场,东亚季风还在季节、年际、年代际等多时间尺度上影响气溶胶的输送和空间分布特征,季风区域的高水汽特征还可能影响气溶胶的光学及辐射效应;(2)已有证据表明气溶胶对于中国部分区域云的物理特征和降水有明显影响,在东南沿海地区,增加气溶胶的含量可能会抑制轻型和中度降水,对强降水可能有强化作用,但是此问题极为复杂,值得深入研究;(3)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对中国区域气溶胶浓度和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而且近几十年季风的减弱很可能利于区域气溶胶浓度增加.同时期,中国大气污染排放量的显著增加很可能减小了海陆温差和纬向差异,也不利于季风的增强.此外,文章对未来加强季风与气溶胶相互作用的研究给出了部分参考建议,还指出气溶胶对于东亚季风环流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季风 相互作用 -
原文传递
Intensified haze form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eedback by complex terrai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region
16
作者 Jingyi Liu Lian Xue +3 位作者 Xin Huang Zilin Wang Sijia Lou Aijun D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华北平原地区冬季雾霾污染频发,本研究结合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拟发现,该地区复杂地形加剧了细颗粒物污染及其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复杂地形导致污染在山麓平原积聚,加强迎风坡上升气流.在污染事件中... 华北平原地区冬季雾霾污染频发,本研究结合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拟发现,该地区复杂地形加剧了细颗粒物污染及其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复杂地形导致污染在山麓平原积聚,加强迎风坡上升气流.在污染事件中,污染层易被抬升至1-2公里高度,高空较强的氧化能力利于二次气溶胶生成;另一方面,地形导致的污染层抬升和二次生成进一步加强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削弱垂直扩散并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复杂地形 二次污染 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区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支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17
作者 马伟强 马耀明 +11 位作者 谢志鹏 陈学龙 王宾宾 韩存博 李茂善 仲雷 孙方林 王忠彦 席振华 刘莲 马彬 胡伟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1-1571,共11页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区 -相互作用 边界层 水热通量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华东地区夏季云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囝 陈景华 +2 位作者 濮梅娟 周学东 吕艺影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4-531,共8页
利用飞机搭载云粒子探头对2014年8月12-28日华东地区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分析了云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特征,结合同时探测的气溶胶数据,探讨了云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测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层状云云滴平均数浓度在24~297 cm... 利用飞机搭载云粒子探头对2014年8月12-28日华东地区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分析了云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特征,结合同时探测的气溶胶数据,探讨了云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测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层状云云滴平均数浓度在24~297 cm^-3,液态含水量在0.04~0.13 g·m^-3,云滴数浓度随云底高度升高而减小,云滴粒径则随云底升高而增大。层积云(Sc)和雨层云(Ns)的云滴数浓度在云底最高,随高度上升浓度下降,液态含水量在云中部最高,云顶和云底处较低,高层云(As)云滴数浓度和液态含水量峰值均出现在云中上部。云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云粒子双峰分布区域对应液态含水量高值区。Ns对气溶胶清除作用明显,清除方式以活化清除为主、碰并清除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空间分布 华东地区 溶胶-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书架
19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0,共1页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 该书介绍了基于国家气候中心自主研发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气溶胶/大气化学-辐射-气候双向耦合模式并结合卫星等观测资料获得的气溶胶的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对气溶胶的变化特...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 该书介绍了基于国家气候中心自主研发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气溶胶/大气化学-辐射-气候双向耦合模式并结合卫星等观测资料获得的气溶胶的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对气溶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提供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该书重点对以下问题做了深入的阐述:全球和中国区域不同种类气溶胶浓度和光学性质的分布特征;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以及有效辐射强迫的分布特征;气溶胶-云-辐射相互作用对东亚季风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未来气溶胶减排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该书对从事气溶胶光学、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研究的相关人员和学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辐射相互作用 辐射传输模式 候效应 辐射强迫 书架 光学性质 全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