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气相偶联制草酸模拟放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保伟 马新宾 +1 位作者 李振花 许根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2期79-85,共7页
CO气相偶联制草酸为多步反应循环系统。在评选出最佳催化剂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模拟计算、催化剂工程研究和模试运转对CO气相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工程问题进行了研究 ,解决了偶联反应和再生反应速率匹配的关键技术。在反应动力学... CO气相偶联制草酸为多步反应循环系统。在评选出最佳催化剂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模拟计算、催化剂工程研究和模试运转对CO气相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工程问题进行了研究 ,解决了偶联反应和再生反应速率匹配的关键技术。在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 ,经模试 10 0 0小时连续运转 ,解决了复杂反应的非线性多步循环的速率匹配 ,并建立了零排放洁净工艺过程 ;研制的催化剂适用于CO偶联反应工业放大工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催化剂工程 模拟放大 生产工艺 绿色化学 一氧化碳 气相偶联
下载PDF
一氧化碳气相偶联合成草酸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扬 王科 +4 位作者 胡玉容 范鑫 夏伟 袁小金 许红云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93,共6页
综述并分析了一氧化碳气相偶联合成草酸酯技术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从催化剂、反应机理、亚硝酸酯再生工艺、偶联反应和再生反应匹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气相偶联 草酸酯合成
下载PDF
H_2对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反应的失活机理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振花 许根慧 +2 位作者 王保伟 马新宾 杜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重点研究了氢气 (H2 )对一氧化碳 (CO)催化偶联反应制草酸二乙酯的影响 ,分别考察了不同H2 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空时条件下加入H2 对CO偶联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H2 的加入使反应过程中CO转化率、草酸二乙酯选择性和空时收率明显下降 ,... 重点研究了氢气 (H2 )对一氧化碳 (CO)催化偶联反应制草酸二乙酯的影响 ,分别考察了不同H2 浓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空时条件下加入H2 对CO偶联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H2 的加入使反应过程中CO转化率、草酸二乙酯选择性和空时收率明显下降 ,且在实验条件范围内 ,通入H2 浓度越高、反应温度越高 ,催化剂活性下降越快 .研究得出 ,H2 气氛下CO偶联反应失活动力学方程为 :-da/dt=kdc0 6 5H2 .进一步分析失活动力学方程可知 ,加氢反应过程中 ,H2 和CO吸附在同一个活性中心上 ,H2 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抑制了C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 ,从而使得CO催化偶联反应生成草酸二乙酯的速率下降 ,导致加氢后CO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 CO 催化 失活机理 一氧化碳 失活动力学 草酸二乙酯 催化剂
下载PDF
CO常压气相催化偶联法合成草酸酯新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荣群 《化工设计》 CAS 2004年第2期3-4,19,共3页
介绍一氧化碳常压气相催化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原材料及产品的规格、公用工程及消耗定额 ,分析该工艺的特点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工艺环境友好、技术先进 。
关键词 CO 常压催化 草酸二乙酯 合成技术 结晶水和反应 一氧化碳
下载PDF
300吨/年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酯、草酸中试工艺技术
5
《试剂与精细化学品》 2006年第5期12-12,共1页
300吨/年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酯、草酸中试工艺技术是改变目前甲酸钠法生产草酸能耗高、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草酸生产提供一条环境友好生产新工艺。本技术可进行万吨级草酸工业化,有力改变目前甲酸钠法生产草酸能耗高、三... 300吨/年一氧化碳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酯、草酸中试工艺技术是改变目前甲酸钠法生产草酸能耗高、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为草酸生产提供一条环境友好生产新工艺。本技术可进行万吨级草酸工业化,有力改变目前甲酸钠法生产草酸能耗高、三废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工艺技术 草酸酯 一氧化碳 中试 生产新工艺 甲酸钠法 三废污染 环境友好 社会效益
原文传递
CO在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上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振花 宋瑛 +2 位作者 王保伟 马新宾 许根慧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比线式吸附态稳定 ,且CO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载体的部分表面被Pd所覆盖 ,导致了CO在催化剂载体部分的吸附量减少。实验还测定了氢气对CO在催化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发现氢气会影响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及载体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吸附 催化 草酸二烷基酯 合成
下载PDF
“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技术进步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贻盾 李国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用煤或天然气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技术,是原料路线最科学、资源利用最合理、明显优于石油路线的一项重大C1化学技术.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全部采用工业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研究开发成功3个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和6部分... 用煤或天然气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技术,是原料路线最科学、资源利用最合理、明显优于石油路线的一项重大C1化学技术.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全部采用工业原料进行研究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研究开发成功3个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和6部分配套工艺技术,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具有全套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经过与江苏丹化科技股份公司的成功合作和共同开发,"用煤代替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300吨/年规模中试已经取得成功;万吨级合成乙二醇示范厂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用褐煤年生产20万吨乙二醇工厂也于2007年8月16日在内蒙古通辽露天煤矿开工建设.这些结果标志着这一成套工程技术已进入工业化的实施和应用阶段.这项工艺技术符合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特点和褐煤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它是一项真正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产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三废污染物排放少,符合绿色环保友好工程标准.本技术可以用来生产草酸酯、草酸、乙二醇等重要化工原料,可形成一个很大的新兴产业群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项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可以实现我国"用煤或天然气替代石油乙烯合成乙二醇"的战略目标,并将对我国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乙二醇 用煤代替石油乙烯 C1化学技术路线 发明专刊 催化剂 CO催化反应 工业原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