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煤粉预热-低氮燃烧机理及颗粒物协同控制
- 1
-
-
作者
朱广庆
胡润洁
惠世恩
牛艳青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4,共8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xzd012022079)。
-
文摘
通过燃烧优化有望实现煤粉高效低氮燃烧与颗粒物(PM)的协同源控制,也是完成低碳的重要清洁燃烧方式。为阐明预热-燃烧过程NO和PM生成特性和减排机理,针对预热过程中煤氮的析出、挥发分氮的转化以及预热-燃烧过程NO的生成和还原机制及PM生成展开研究。烟气中主要气体组分和PM分别采用烟气分析仪和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气相过量空气系数(αgas)可作为以气相反应为主的预热区反应性(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效判据。适当增大预热区过量空气系数(α_(p))会增加预热区NO生成,但明显降低整个预热-燃烧过程中NO生成。高预热温度可显著降低NO的生成,预热温度由1 200 K升至1 600 K时,NO降低效率由42.25%提高至51.44%。然而,αp持续增加将减弱NO脱除率的下降趋势。燃烧温度升高对焦炭氧化生成NO和焦炭还原NO过程均有促进作用,但对NO生成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预热-燃烧降低细颗粒物生成,尤其是PM_(0.3)生成量减少27.57%。预热-燃烧技术可实现燃烧过程中对PM和NO生成的协同源控制,对煤炭清洁燃烧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预燃-燃烧
气相过量空气系数
NOx
颗粒物
协同控制
-
Keywords
preheating-combustion
gas-phase excess air coefficient
nitrogen oxides
particulate matter
synergistic control
-
分类号
TQ5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