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绿茶饮料的风味物质
1
作者 范霞 杨恒明 陈荣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0-974,共15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绿茶饮料中的特征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为绿茶饮料风味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对12种绿茶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电子舌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绿茶饮料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利用HS-SPME/GC-MS在12种绿茶饮料中共检测出135种香气物质,其中酯类40种,醇类21种,醛酮类27种,萜烯类31种,烃类8种,酚类4种,酸类1种,其他物质3种。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组分是柠檬烯、α-松油醇和芳樟醇,根据气味活度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芳樟醇是绿茶饮料的特征香气物质,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赋予绿茶饮料独特的风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可以区分12种绿茶饮料,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91.08%和92.58%。茶氨酸是绿茶饮料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与绿茶饮料整体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类绿茶饮料的气味和滋味特征存在差异,通过HS-SPME/GC-MS、电子鼻、电子舌和氨基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可以较好地分析12种绿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挥发性成分 滋味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 主成分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VOCs 被引量:7
2
作者 南洋 杜悦 李长兴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32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设定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和30 min,色谱柱为HP-VOC,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为250℃,柱温为程序升温。质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32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设定平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和30 min,色谱柱为HP-VOC,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为250℃,柱温为程序升温。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方式,电子轰击能为70 eV,定性分析采用SIM模式,定量分析采用外标法。结果方法检出限在0.01~0.17 mg/m^2的范围内,相关系数>0.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3%~109.9%,相对标准偏差为1.1%~8.9%(n=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质谱联用仪 顶空进样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茶坯窨制桂花茶的香气成分
3
作者 唐梦婷 廖献盛 +6 位作者 谷梦雅 李鹏春 洪雅萍 徐梦婷 金珊 叶乃兴 张见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花红茶、桂花美人茶和桂花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窨制后3种桂花茶中共检测出726种共有香气成分,324种差异香气成分(P<0.05)。桂花茶以杂环化合物、萜类、酯类、烃类及酮类为主,占比78.73%。桂花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OAV>10)为呋喃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月桂醇等。其中桂花红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月桂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醇、月桂醇等;桂花美人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柠檬醛、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萜品油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等;桂花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α-紫罗兰酮、吲哚、β-紫罗兰酮、月桂醇等。研究表明,桂花窨制能明显改善不同茶坯香气,赋予茶坯较浓郁持久的桂花香,其中以桂花红茶的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茶 窨制 活性值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邵淑贤 徐梦婷 +6 位作者 林燕萍 陈潇敏 方德音 蔡捷英 王金焕 金珊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239,共8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对云霄和武夷山生产的黄观音乌龙茶香气成分... 为探究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对云霄和武夷山生产的黄观音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两地黄观音乌龙茶。HS-SPME-GC-MS实验结果显示,两地黄观音乌龙茶共测出79个香气成分,其中17个差异香气物质可用于黄观音乌龙茶产地区分。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花香特征的茉莉酸甲酯、吲哚、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和茉莉内酯等香气成分在云霄黄观音中OAV较为突出,而具有花果香气特征的芳樟醇、癸醛、月桂烯、异戊醛和己醛等香气成分在武夷黄观音中OAV较为突出;产地判别结果表明,基于17个差异香气物质构建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判别率达到83.33%,其中5个重要香气成分(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茉莉内酯、茉莉酸甲酯和吲哚)构建的SVM模型判别率为100%。本研究利用HS-SPMEGC-MS技术,筛选出与云霄黄观音和武夷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相关的差异香气物质,并构建产地判别模型,为阐明两地黄观音乌龙茶的香气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 乌龙茶 产地判别 电子鼻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GC-MS及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表征8种白桃关键香气的差异
5
作者 刘格格 毕金峰 +3 位作者 苟敏 吕健 吴昕烨 陈芹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7-285,共9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白桃香气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分析8种白桃样品(白银桃(BYT)、陇蜜5号(LM5H)、... 为探究不同品种白桃香气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分析8种白桃样品(白银桃(BYT)、陇蜜5号(LM5H)、新川中岛(XCZD)、秋彤(QT)、新大久保(XDJB)、颐红蜜(YHM)、颐红水蜜(YHSM)和冈山白(GSB))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importanceinprojection,VIP)分析各香气成分对不同白桃样品总体香气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电子鼻雷达指纹图中W1W、W5S、W1S、W2W传感器对8种白桃呈现不同的响应,结合主成分分析发现8种白桃总体香气存在差异;进一步基于HS-SPME-GC-MS进行8种白桃挥发性香气成分定性定量分析,BYT、LM5H、XCZD、QT、XDJB、YHM、YHSM、GSB样品分别检测到49、46、46、47、49、47、47、5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内酯类和酯类物质等,通过ROAV≥1且VIP>1筛选出6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分别是青草型的2-己烯醛、己醛、反式-2-己烯醛与反式-2-己烯-1-醇、花香型的芳樟醇和果香型的正己醇,它们的浓度高低造成8种白桃关键香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桃 成分 电子鼻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高压蒸制-焙烤处理对甜荞粉风味物质的影响
6
作者 杨舒婷 孙冰华 +1 位作者 李峥 王晓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303,共11页
为探明高压蒸汽处理(high pressure steam,HPS)、高压蒸汽-高温短时焙烤(high pressure steam-high temperature short-time roasting,HPS-HTSR)处理、高压蒸汽-低温长时焙烤(high-pressure steam-low-temperature long-time roastin,HP... 为探明高压蒸汽处理(high pressure steam,HPS)、高压蒸汽-高温短时焙烤(high pressure steam-high temperature short-time roasting,HPS-HTSR)处理、高压蒸汽-低温长时焙烤(high-pressure steam-low-temperature long-time roastin,HPS-LTLR)处理对甜荞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生成的影响,借助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和GC-MS对荞麦烤制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不同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对主体风味贡献较高的成分。结果显示,经高压蒸制及焙烤处理的荞麦粉中共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对HPS处理后的荞麦风味贡献较大的是醛类和萜烯类,对HPS-HTSR处理后的荞麦风味贡献较大的是醛类、萜烯类以及吡嗪类,对HPS-LTLR处理后的荞麦风味贡献较大的是醛类。PCA表明,荞麦经高压蒸制及焙烤处理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69%,计算不同处理方式后的甜荞风味得分,发现HPS处理后的甜荞得分最高,其次是HPS-HTSR处理后的甜荞,得分最低的为HPS-LTLR处理后的甜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粉 高压蒸汽 焙烤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色谱-质谱联用仪:主成分分析 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发酵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亮 危晴 +3 位作者 辛秀兰 兰蓉 章宇宁 李林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2-186,共5页
本研究采用不同品种猕猴桃原料发酵制得3种猕猴桃发酵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3种猕猴桃发酵酒的香气成分。从3种酒样中共鉴定出174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9种、酯类29种、酸类18种、胺类49种... 本研究采用不同品种猕猴桃原料发酵制得3种猕猴桃发酵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3种猕猴桃发酵酒的香气成分。从3种酒样中共鉴定出174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9种、酯类29种、酸类18种、胺类49种、烷烯烃类23种、醛酮类10种、其他类25种。普通猕猴桃发酵酒、红心猕猴桃发酵酒主要呈香成分都为辛酸乙酯,含量分别为31.67%、15.74%,而软枣猕猴桃发酵酒的主要呈香成分为苯乙醇,含量为29.59%,三者分别为3种猕猴桃发酵酒赋予独特的风味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发酵酒 成分 气相-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葱姜蒜复合物对炖煮猪肉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瑞花 田金虎 +4 位作者 姜万舟 汪倩 陈健初 叶兴乾 刘东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9-218,共10页
应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研究生姜、大蒜、洋葱混合物(Onion-ginger-garlic,OGG)对炖煮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OGG能提高炖煮猪肉的感官品质,当OGG添加量为5%时炖煮猪肉的感官评分最高。采用主成分(PCA)和线性判别... 应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研究生姜、大蒜、洋葱混合物(Onion-ginger-garlic,OGG)对炖煮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OGG能提高炖煮猪肉的感官品质,当OGG添加量为5%时炖煮猪肉的感官评分最高。采用主成分(PCA)和线性判别两种分析方法对电子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GG对炖煮猪肉风味有显著影响,且LDA比PCA的区分度更清晰(P<0.05)。GC-MS分析表明,OGG对炖煮猪肉风味物质组成及比例有显著影响。空白组样品风味物质中共鉴定出40种组分,其中醇类风味物质(乙醇>20%)比例大于35%。从添加5%OGG的样品组风味物质中共鉴定出49种组分,其中酮类风味物质(环己酮>20%)比例大于30%。采用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从对照组中共鉴定出12种主体风味成分(ROAV≥1),从5%OGG组中鉴定到11种主体成分,包括醇类、醛类、烯类。此外,研究还发现2-庚烯醛对两组样品总体风味也有重要贡献(0.1≤ROA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炖煮猪肉 葱姜蒜复合物 感官评价 风味物质 电子鼻 气相-质谱联用仪
原文传递
SPME-GC/MS联合分析槟榔花香气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明 黄玉林 +3 位作者 宋菲 陈卫军 赵松林 邓福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41%、5.62%、4.11%和3.93%;花梗中则鉴定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Z)-3-己烯醇乙酸酯、(E)-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己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7.71%、26.51%、20.96%和11.97%。在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仅有6种共有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49.24%和60.35%。槟榔花雄花和花梗的香气均以酯类成分为主,但在其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花 成分 微萃取 -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与OAV对5种臭鳜鱼产品特征风味的分析
10
作者 杨柳 陈亚林 +2 位作者 徐宝才 孙汉巨 吴永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8-1283,共6页
为了确定臭鳜鱼产品的特征风味,文章对市场上的5种臭鳜鱼产品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臭鳜鱼样本中挥发性风... 为了确定臭鳜鱼产品的特征风味,文章对市场上的5种臭鳜鱼产品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臭鳜鱼样本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探究臭鳜鱼中的特征风味,并通过电子鼻对臭鳜鱼中的气味进行扫描验证。结果表明:5种产品的质构并无明显差异,风味有差别,臭鳜鱼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比较复杂,5种臭鳜鱼产品中共检测到86种物质,将其分成8类,分别为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酮类、碳氢化合物、芳烃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含硫、含氮类);5种产品中都包含的化合物有13种,分别为1-辛烯-3-醇、正丁醇、乙酸、肉豆蔻酸、丁酸、壬醛、苯乙烯、3,5,5-三甲基-2-己烯、十六烷、苯酚、吲哚、二甲基三硫化物和甲氧基苯肟。通过计算化合物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在13种共有化合物中分析筛选出了7种OAV均大于等于1的化合物,分别为1-辛烯-3-醇、乙酸、丁酸、壬醛、苯乙烯、吲哚、二甲基三硫化物,被认为是臭鳜鱼中关键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电子鼻 味活度值(OAV) 特征风味
下载PDF
超声提取文冠果种仁油及GC-MS成分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付玉杰 张乃静 +2 位作者 王黎丽 张谡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2-625,共4页
应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种仁粒径、提取时间、物料与溶剂比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粒径为0.5 mm,提取时间为90 m in,物料与溶剂比为1:5(w/v),超声功率为175W,并用GC-MS... 应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种仁粒径、提取时间、物料与溶剂比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粒径为0.5 mm,提取时间为90 m in,物料与溶剂比为1:5(w/v),超声功率为175W,并用GC-MS分析了文冠果种仁油的脂肪酸组分,为进一步开发文冠果种仁油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质谱联用仪 超声提取 文冠果 种仁油
下载PDF
花椒精油及其水提物的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娟 杜静怡 +3 位作者 贾雪颖 黄明泉 于洋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29-241,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汉源青花椒、金阳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武都红花椒的挥发性油,采用直接进样法分析花椒精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分离花椒水提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 本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汉源青花椒、金阳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武都红花椒的挥发性油,采用直接进样法分析花椒精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分离花椒水提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对两者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精油和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99种和153种挥发性成分,仅水提物中含内酯类和酸类物质;青花椒精油及水提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D-柠檬烯、桧烯、萜品烯-4-醇;红花椒精油及水提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D-柠檬烯、乙酸芳樟酯、α-月桂烯;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红花椒与青花椒的精油和水提物香气差异的原因。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精油的青香、椒麻和油脂味比水提物更强,水提物的甜香、酸味和哈喇味比精油更突出。通过GC-O分析,在精油中和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57种和68种香气活性物质,经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进行香气属性和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精油和水提物香气轮廓影响较大的29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花椒水提物 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 -嗅闻仪(GC-O) 活性 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PLSR)
下载PDF
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龙 李耀 +2 位作者 陈光静 金新开 阚建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7,共9页
以α-(羟基)-山椒素分子结构类似物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inylpyridine,2-Vpy)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为交联剂,按1∶4∶20的摩尔比合成了花椒麻味物质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以α-(羟基)-山椒素分子结构类似物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inylpyridine,2-Vpy)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为交联剂,按1∶4∶20的摩尔比合成了花椒麻味物质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合成的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了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确定了该固相萃取柱的最佳上样溶剂、淋洗溶剂及洗脱溶剂,用此固相萃取柱对花椒油树脂中的花椒麻味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固相萃取柱对花椒麻味物质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可以分离纯化出相对纯度为93.66%的花椒麻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固萃取柱 高效液色谱 气相-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中的几种芳香胺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建玲 杨敏 +5 位作者 彭黔荣 周大颖 张婕 吕燕文 史训遥 赖东辉 《贵州化工》 2008年第2期40-42,60,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GC)-质谱(MS)选择离子监测(SiM)法测定主流烟气中4种芳香胺。探讨了酰化时间、酰化剂用量、三甲胺用量、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酰化剂为五氟丙酸酐,酰化温度25~C—30~C,酰化时间40... 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GC)-质谱(MS)选择离子监测(SiM)法测定主流烟气中4种芳香胺。探讨了酰化时间、酰化剂用量、三甲胺用量、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酰化剂为五氟丙酸酐,酰化温度25~C—30~C,酰化时间40分钟,酰化剂与底物摩尔比1:2的优化条件下,15min内可实现4种芳香胺的分离检测。方法用于卷烟主流烟气中几种芳香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质谱联用仪 芳香胺
下载PDF
棉织物免烫整理中大气排放物质探究
15
作者 刘超 王然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模拟实际免烫焙烘工艺,使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棉织物焙烘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种类,分析免烫工艺原理并结合试验数据,运用GC-MS检测发现棉织物免烫整理(160℃)中释放的VOC在保留时间6.56 min时疑为酯类化合物、保... 通过模拟实际免烫焙烘工艺,使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棉织物焙烘工艺中挥发性有机物(VOC)气体种类,分析免烫工艺原理并结合试验数据,运用GC-MS检测发现棉织物免烫整理(160℃)中释放的VOC在保留时间6.56 min时疑为酯类化合物、保留时间13.12 min时为醛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烫整理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基于GC-MS和MassHunter统计方法的芝麻油掺伪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虹 姜元荣 +1 位作者 周川 魏婷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828-835,共8页
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芝麻油掺伪识别的新方法。方法为实现芝麻油中掺伪的识别,对掺入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的芝麻油的40个样品进行近红外分析,并且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掺入油进行识别;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 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芝麻油掺伪识别的新方法。方法为实现芝麻油中掺伪的识别,对掺入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的芝麻油的40个样品进行近红外分析,并且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掺入油进行识别;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和Mass Hunter软件,对于玉米油掺伪芝麻油的风味质谱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 Mass Hunter解卷积软件和Agilent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数据统计软件更加灵敏地从复杂包埋的目标物剖析分离得到了独特的标记物。倍率变化(FC=5)分析和ANOVA(P=0.05)分析的结果以火山曲线表示,确定区分芝麻油和玉米油的独特特征标记物。基于此独特的标记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纯芝麻油和掺伪芝麻油进行分类。结论试验证明通过统计分析风味质谱数据寻找特征标记物可解决芝麻油掺伪的识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 MASS Hunter解卷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地下储油对提升浓香花生油风味稳定性及综合品质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玉兰 邓金良 +3 位作者 马宇翔 王振清 王小磊 田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浓香花生油储存期间的风味稳定性是评价其保质保鲜储存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将浓香花生油分别储存于室外地上油罐和地下室油罐,储期18个月,期间自动检测和记录储油温度,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 浓香花生油储存期间的风味稳定性是评价其保质保鲜储存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将浓香花生油分别储存于室外地上油罐和地下室油罐,储期18个月,期间自动检测和记录储油温度,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及气相-嗅闻仪(GC-O)对油样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和风味嗅闻评价,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及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地下储存和地上储存对浓香花生油风味稳定性及综合品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初始浓香花生油中共分离鉴定出9类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吡嗪类和醛类是含量最高也是对浓香花生油特征风味有重要影响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18个月储存,地下储油和地上储油中吡嗪类物质质量分数从初始的36.42%分别降低至29.08%、16.33%,醛类物质中苯乙醛质量分数从9.23%分别减少至1.29%、0.83%,而作为表征油脂氧化程度的己醛含量分别升高至初始值的2.10、6.40倍,地下储油能明显提高浓香花生油中正面属性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保留率、减少负面属性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生成,同时维生素E和甾醇损失率分别降低13.12%和9.06%,储油保质期延长8个月。与地上储油相比,地下储油较为恒定的自然低温且避光条件,在提升浓香花生油风味稳定性和微量营养成分保留方面的效果显著,是一种比添加抗氧化剂储油和充氮储油更为绿色生态和节能低碳的保质保鲜储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 地下储油 地上储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 -嗅闻仪(GC-O) 风味稳定性
下载PDF
苏神合剂挥发性成分分析
18
作者 陈伟韬 张靖年 +5 位作者 肖观林 李养学 杨敏娟 邱锦燕 陈昭 李素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目的对苏神合剂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样品,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运用保留指数计算、质谱数据库比对、药味归属、对照品对照等方式对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共鉴定苏神合剂挥发性成... 目的对苏神合剂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处理样品,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运用保留指数计算、质谱数据库比对、药味归属、对照品对照等方式对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共鉴定苏神合剂挥发性成分29个,各批样品中桉油精、β-石竹烯、柠檬烯(主要来源药味分别为豆蔻、紫苏叶、陈皮)3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均大于50%。结论本研究指认鉴定出的多个化合物可为苏神合剂筛选质量评价指标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神合剂 气相-质谱联用仪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与种植方式下鹰嘴蜜桃挥发性特征风味比较
19
作者 朱凯祺 丘苑新 +3 位作者 李存港 袁海儒 张泽雄 柳建良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7-256,共10页
南方鹰嘴蜜桃具有爽脆可口的特点,被誉为十大岭南佳果之一,但其独特的风味鲜少有报道。该研究以11种南方鹰嘴蜜桃为研究材料,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以及不同产... 南方鹰嘴蜜桃具有爽脆可口的特点,被誉为十大岭南佳果之一,但其独特的风味鲜少有报道。该研究以11种南方鹰嘴蜜桃为研究材料,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比较分析其关键挥发性香气成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以及不同产地对鹰嘴蜜桃风味的影响,为鹰嘴蜜桃的种植及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种鹰嘴蜜桃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含6种醛类、27种酯类、6种内酯、16种醇类、7种烯烃类、9种烷烃类、5种酮类、1种萜类物质。11种鹰嘴蜜桃各自的关键香气物质通过气味活度值计算确定,主要是以呈青草香和果香的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通过香气成分比较分析,连平低海拔地区采用4.0种植技术的鹰嘴蜜桃风味最佳。该研究阐明了鹰嘴蜜桃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产地以及种植方式显著相关(P<0.05),4.0种植技术对鹰嘴蜜桃风味提升效果显著,为鹰嘴蜜桃品种培育以及提升风味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蜜桃 特征性风味 顶空固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 鹰嘴蜜桃4.0种植技术
下载PDF
珊瑚菜植株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海燕 胡晶红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珊瑚菜根、叶与果实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鉴定出45、48、34种成分。其中,根部挥发油以萜类、醛酮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6.32%、13.43%和13.85%;叶片、果实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珊瑚菜根、叶与果实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鉴定出45、48、34种成分。其中,根部挥发油以萜类、醛酮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6.32%、13.43%和13.85%;叶片、果实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46.74%、73.34%。为探讨珊瑚菜栽培过程中的生理生态问题及其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挥发油 气相-质谱联用仪 植物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