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护士估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来纯云 冯丽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 测试各职称护士估测法测量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准确率。方法 呼吸科ICU工作 1年以上的各职称护士 30名 ,分别使用估测法测量气囊内压力 30次 ,并将测量值与测压表的实测压力相比较。结果 准确率 :护士 5 5 %~ 6 2 % ,护师 5 8... 目的 测试各职称护士估测法测量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准确率。方法 呼吸科ICU工作 1年以上的各职称护士 30名 ,分别使用估测法测量气囊内压力 30次 ,并将测量值与测压表的实测压力相比较。结果 准确率 :护士 5 5 %~ 6 2 % ,护师 5 8%~ 6 8% ,主管护师 6 3%~ 70 % ;准确率低主要表现在估测压偏低。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利用气囊压力表科学地为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充气和放气 ,减少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士 估测 气管导管气囊 准确性
下载PDF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宏 苏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4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探讨降低VAP发生率的合理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次,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16例,将其随机等分...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探讨降低VAP发生率的合理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次,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1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C,D4组。4组均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通气。A组患者每2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B组患者每4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C组患者每6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D组患者采用持续性声门下吸引气囊滞留物。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3,6,9d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VAP发生率。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间的相关性。结果4组患者机械通气3d时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9d时,D组患者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高于A,B,C组(P<0.05);A,D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机械通气3d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9d后,A,D组患者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采用每2h1次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VAP概率,且并不增加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应加强对气囊压力控制,避免出现气道密闭问题而导致患者通气质量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关性 滞留物清除时机
下载PDF
误剪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补救方法介绍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学宇 王玲 秦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3期9-9,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 补救方法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护理操作
下载PDF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逆向冲洗气管导管气囊上及口鼻咽腔滞留物操作方法
4
作者 侯改英 马杏云 张玉英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4期108-109,共2页
侯改英马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43.1%,病死率达51... 侯改英马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43.1%,病死率达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导管气囊 鼻咽腔 操作 滞留 冲洗 逆向 预防
下载PDF
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琚文汇 侯风娟 张风霞 《中原医刊》 2005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 通过对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避免因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出现的多种并发症。方法 通过严格的交接班、按时检查、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未发生因气囊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气管插管术后气囊...  目的 通过对气管导管气囊的护理,避免因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出现的多种并发症。方法 通过严格的交接班、按时检查、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未发生因气囊护理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结论 气管插管术后气囊的护理是关系到病人痊愈和减少多种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气囊 护理 并发症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腹腔镜CO_2气腹致气管导管气囊高压一例
6
作者 张铨 阮丁异 +2 位作者 徐芳萍 陈鸿武 韩文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49-449,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CO2气腹 气管导管气囊高压 胆囊炎
下载PDF
上颌窦手术后窦腔内置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止血12例
7
作者 沈梓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2年第11期970-970,共1页
关键词 上颌窦 手术后 气管导管气囊 止血
下载PDF
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玲 谢辰 +6 位作者 张丽凤 蒙丽英 李桂政 黎阳 黄冰 潘灵辉 汤展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在玻璃气管模型上进行,分为三部分进行,每部分实验均按不同充气压力目标值分为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两组。将气管导管插入内径2c... 目的探讨手持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对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在玻璃气管模型上进行,分为三部分进行,每部分实验均按不同充气压力目标值分为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两组。将气管导管插入内径2cm的玻璃气管模型,正常压力组充气压力目标值为32cmH2O(1cmH2P=0.098kPa),高压力组充气压力目标值为40cmH2O,使用测压表连接三通管,分别测量两组气囊内压力。比较两组测压表间断测量造成的压力损失值;同时通过控制三通开关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由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的压力损失值和由断开/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压力损失值,分析测压表间断浸4量造成压力损失的原因。结果高压力组间断测量所造成的压力损失值明显大于正常压力组(cmH2O:15.10±0.43比10.1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5,P=0.000);高压力组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压力损失值明显大于正常压力组(cmH2O:0:13.91±0.48比8.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54,P=0.000);正常压力组和高压力组断开/连接指示气囊导致压力损失值分别为(1.33±0.49)cmH2O和(1.23±0.55)cmH2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5,P=0.662)。两组间断测量过程中造成的气囊内压力损失值约等于两组测压表自身结构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与断开/连接指示气囊所致压力损失值之和[正常压力组:(10.19±0.45)cmH2O≈(8.77±0.53)cmH2O+(1.33±0.49)cmH2O,高压力组:(15.10±0.43)cmH2O≈(13.91±0.48)cmH2O+(1.23±0.55)cmH2O]。结论测压表间断测量方法是导致气囊内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气囊内损失的总压力包括检测时转移到测压表内部空间和断开/连接指示气囊时通过单向阀逸出气体的压力;气囊内压力增高时测压会造成更多压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测压表 间断测量 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气管导管气囊移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发明 黄纪坚 张仪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气管导管气囊移位 并发症 处理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管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月琴 刘春妮 +1 位作者 周明 杨文龙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容量-时间曲线指导的气囊充气法(以下简称容量-时间曲线法)与最小闭合容量(minimalocclusivevolume,MOV)法的气囊充气量及气囊压力,探讨两种气囊压力管理方法的优劣。方法8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相同的机... 目的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患者容量-时间曲线指导的气囊充气法(以下简称容量-时间曲线法)与最小闭合容量(minimalocclusivevolume,MOV)法的气囊充气量及气囊压力,探讨两种气囊压力管理方法的优劣。方法8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相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参数条件下,每例患者在研究开始时完全消气囊,在先后用MOV法及容量-时间曲线法重新充气直至完全闭合气道。两次气囊充气间相隔20min,分别记录并比较两者方法的气囊充气量及压力值。结果容量一时间曲线法的气囊充气量及气囊压力明显小于MOV法(PdO.01),12.5%(10/80)患者用MOV法充气后从容量-时间曲线观察仍存在漏气。结论容量一时间曲线指导的气管导管气囊法较MOV法精确、客观,是一种更可靠的指导气囊压力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时间曲线法 最小闭合容量法 气管导管气囊 充气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文静 王金柱 +2 位作者 骆晓攀 陈娟红 姚惠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9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 目的探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AMI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圆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新型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期间两组患者均实施VAP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诊断VAP时间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入科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ICU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能够明显减少声门下分泌物及误吸,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ICU停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锥形气囊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误吸
下载PDF
带气囊气管导管与肛管行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应用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韦柳青 覃刚 +2 位作者 覃芳红 李莉菊 姜福富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带气囊气管导管与肛管行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有效控制方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8号带气囊气管导管倒接体外引流袋后接负压器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对88例稀便失禁的患者引流效果与76例稀便失... [目的]探讨带气囊气管导管与肛管行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有效控制方法,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8号带气囊气管导管倒接体外引流袋后接负压器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对88例稀便失禁的患者引流效果与76例稀便失禁的患者用18#硅胶肛管(管径与8#气管导管相同)按同样装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气囊导管与肛管比较,优点显著,是目前较为实用的稀便引流方法。[结论]用带气囊气管导管行低负压引流能更好地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能防止肛周皮肤炎症,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是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气囊气管导管 低负压引流 大便失禁
下载PDF
3种带气囊气管切开导管试堵管封堵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雪 黄茂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6期697-697,共1页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气道,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抚摩,气管切开的患者一般在拨管前都常规需要试堵管,其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通过口鼻呼吸,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气囊气管切开导管 堵管方法 护理
下载PDF
误剪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的补救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廉洁 匡荣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820-820,共1页
气管插管是ICU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的主要方式,在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病人口、鼻以及气管导管气囊以上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内发生呛咳,严重者导致误吸;... 气管插管是ICU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的主要方式,在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病人口、鼻以及气管导管气囊以上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内发生呛咳,严重者导致误吸;整个通气环路漏气,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常规的处理方法是立即为病人充分吸痰后更换新的气管导管。在更换导管的过程中易出现插管困难、窒息、吸入性肺炎等问题,给病人增加身心痛苦。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补救,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气囊 补救方法 连接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 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留置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华 蔺辉 +2 位作者 许玮 叶春玲 王晓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留置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6例,采用留置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引流;对照组25例,采用留置普通橡胶肛管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并发症情况。... 目的:探讨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留置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1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6例,采用留置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引流;对照组25例,采用留置普通橡胶肛管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无1例直肠肛管粘膜损伤。结论:大便失禁应用低张力型气囊气管导管留置引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其效果优于普通橡胶肛管留置引流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张力 气囊气管导管 大便失禁 护理
下载PDF
带气囊气管导管插管深度对稀便引流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柳青 覃纲 +1 位作者 覃芳红 杨西宁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气囊气管导管 稀便失禁 插管深度
下载PDF
在DSA下经气囊导管选择支气管造影的护理
17
作者 余爱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DSA 临床护理 咯血 诊断 气囊导管选择性支气管造影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两种气管导管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8
作者 程安琪 李雅楠 +1 位作者 夏欣华 李佳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气囊 微误吸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对气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广柱 李文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2,共2页
胃内容物反流或口咽部分泌物误吸是气道或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尽管气管内插管可以明显减少误吸的发生,但临床上仍会有少量误吸造成肺部并发症的实例。目前临床上通过气管内导管套囊充气达到一定的压力,来防止误吸的发生。套囊内压... 胃内容物反流或口咽部分泌物误吸是气道或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尽管气管内插管可以明显减少误吸的发生,但临床上仍会有少量误吸造成肺部并发症的实例。目前临床上通过气管内导管套囊充气达到一定的压力,来防止误吸的发生。套囊内压力过高会对气管造成损伤,但套囊压力过低则不能完全防止误吸。气管导管气囊内充入液体时,受压后容积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囊 肺部并发症 咽部分泌物 气管内插管 气管导管气囊 多卡因 压力过低 胃内容物反流 全麻气管插管 罗库溴铵
下载PDF
气囊气管导管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20
作者 陈敏清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变...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48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气囊气管导管用于抗生素腹泻患者稀水便无需负压吸引,气囊无需常规放气,可用于次数频繁的粘稠便,能有效降低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减少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气管导管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肛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