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策略治疗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永明 袁娇 +2 位作者 马利勇 吴路江 王安琪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0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策略治疗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INSURE策略治疗的88例胎龄<34周重度早产儿RDS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策略治疗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INSURE策略治疗的88例胎龄<34周重度早产儿RD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NSURE策略治疗重度早产儿RDS无效的危险因素,比较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期间共收治胎龄<34周早产儿821例,其中重度RDS117例,应用INSURE策略治疗患儿88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34.1%;治疗无效58例,无效率为65.9%。治疗无效患儿乳酸水平、呼吸评分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患儿,出生后因窒息需气囊复苏时间长于治疗有效患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于治疗有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评分≥8分是INSURE策略治疗重度早产儿RDS无效的高危因素(OR=11.063,95%CI:1.127~28.576,P<0.05)。治疗无效患儿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Ⅱ级、早产儿视网膜病(ROP)≥Ⅱ期、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重度RDS的无效率较高,呼吸评分≥8分是其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且治疗无效易导致患儿宫外发育迟缓,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策略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肖勤 龙文香 +1 位作者 周福根 龙小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8-12,共5页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给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吉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予以气管插管给药,观察组予以INSURE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常规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两组MVV、FEV_(1)、PEF均大于上机前,且观察组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上机前,PaCO_(2)均低于上机前,且观察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常规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给药治疗相比,INSURE给药治疗NRDS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 功能 动脉血气
下载PDF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许津莉 王佳慧 +2 位作者 郭华贤 梁俊霞 罗庆花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对其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对其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患儿结局及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吸入氧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有助于改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以及早期结局,且未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白质软化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李咏梅 夏求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采用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潮气量组(HV组)、VILI组和PS组4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未行机械通气,其余3组容量控制通气,P... 目的探讨气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采用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潮气量组(HV组)、VILI组和PS组4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未行机械通气,其余3组容量控制通气,PS组同时经气管内插管注入猪PS100mg/kg。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肺湿/干重比(W/D)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BALF中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并观察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肺组织损伤的改变。结果损伤性机械通气后大鼠MAP及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降低,而肺组织NF-κB活性和W/D显著增高。PS组与VILI组相比,MAP、PaO2/FiO2、肺组织NF-κB活性、BALF中白细胞计数、BALF及血清中IL-8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PS组较VILI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经气管注入PS可抑制VILI大鼠NF-κB基因表达,对VILI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损伤 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 保护作用 白细胞介素-8(IL-8) Wistar大鼠 气管泡灌洗液 白细胞计数 VILI 容量控制通气 BALF IL-8浓度 气管注入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平均动脉压 组织损伤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 被引量:44
5
作者 蔡志勇 刘进娣 +5 位作者 卞洪亮 蔡金兰 徐虹 张翠凤 朱跟娣 武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胎龄〈30...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胎龄〈30周不需要机械通气的RDS高危早产儿48例。根据INSURE技术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24例)和补救性应用组(24例)。早期应用组患儿出生立即予气管插管,PS应用,拔管后继续予nCPAP呼吸支持。补救性应用组患儿出生予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如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或/和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才予气管插管,补救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拔管后继予nCPAP。比较2组患儿出生5d内机械通气的比例、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气胸、肺炎、视网膜病变(ROP)、36周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在机械通气需求、住院时间、病死率和气胸、BPD、ROP以及ICH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比较,补救性应用组[16.7%(4/24例)、(62.6±14.6)d、4.2%(1/24例)、4.2%(1/24例)、8.3%(2/24例)、12.5%(3/24例)、20.8%(5/24例)]和早期应用组[20.8%(5/24例)、(64.4±15.4)d、0(0例)、8.3%(2/24例)、50.0%(12/24例)、12.5%(3/24例)、8.3%(2/24例)、16.7%(4/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2=0.137、0.416、1.021、0.356、0.333、0.223、0.137,P均〉0.05)。在出生罹患肺炎和住院费用方面,补救性应用组[20.8%(5/24例)、(5.1±0.8)万元]低于早期应用组[50.0%(12/24例)、(6.9±1.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63、t=2.641,P均〈0.05)。结论对于RDS高危早产儿,补救性应用INSURE技术,可适当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罹患肺炎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晚期实施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花 韦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比较早期和晚期治疗性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作用.方法 回顾... 目的 比较早期和晚期治疗性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轻中度NRDS患儿,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予时间分为早期组(出生2h内)38例,晚期组(出生2 ~12h)27例,观察两组并发症、用氧总时间及预后.结果 早期组2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更少(x2=2.82,P <0.05)、机械通气率更低(x2=2.82,P<0.05);但肺出血、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用氧总时间显著低于晚期组(t=0.94,P<0.05);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抢救性应用INSURE技术明显减少NRDS患儿2次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并缩短用氧时间,对NRDS患儿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潘娜娜 潘家华 +2 位作者 毛国顺 叶玉兰 朱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7期100-103,109,共5页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 比较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每组27例。LIS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LISA技术治疗,INSURE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用药过程相关指标[包括插管所需时间和用药过程中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心动过缓、药物反流发生情况及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72 h内机械通气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LISA组患儿插管所需时间短于INSURE组,用药过程中SpO2下降、心动过缓、药物反流、72 h内机械通气者占比低于INSURE组(P<0.05)。LIS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NSURE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INSURE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INSURE技术,LISA技术可缩短NRDS患儿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儿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技术PS给药对NRDS并呼吸困难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叶桂姣 郝艳萍 王莉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9-2084,2089,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INSURE)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疗效,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25%、50%及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血气分析值[氧分压(PaO_(2))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pH]、患儿接受治疗的各项时间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疗效(94.3%)高于对照组(88.8%),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RR、气道阻力与内源性PEEP低于对照组,MV、TPTEF/TE、VPEF/VE、FEF25%、FEF50%、FEF75%、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气分析值部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且观察组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63±1.83d)少于对照组(20.57±2.07d)(均P<0.05)。各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NRDS早产儿均有一定疗效,但LISA技术疗效更好,对早产儿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气值均有良好影响,并能促进患儿康复,用药及住院期间未增加早产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气管插管-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种给药方法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丽 朱鹏 +2 位作者 杨蓉 王鑫鑫 尹晓光 《预防医学》 2023年第9期757-761,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LISA)和气管插管-PS给药-拔管(INSURE)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提高早产儿RDS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RDS早产儿71例,随机纳入LISA组和INSURE... 目的比较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LISA)和气管插管-PS给药-拔管(INSURE)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提高早产儿RDS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RDS早产儿71例,随机纳入LISA组和INSURE组,实施基础支持治疗和呼吸支持治疗,分别采用LISA和INSURE给药方法行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支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ISA组31例,胎龄为(29.81±0.99)周,男婴22例;INSURE组40例,胎龄为(30.02±1.13)周,男婴26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SA组PaO_(2)为(78.35±6.55)mmHg,低于INSURE组的(87.68±8.21)mmHg(P<0.05);PaCO_(2)为(43.03±6.34)mmHg,高于INSURE组的(38.68±9.69)mmHg(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48.39%,低于INSURE组的72.5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LISA给药时间延长(2~7 min),患儿最低心率呈线性增高(β=13,P<0.05)。结论相较于INSURE,LISA给药治疗可缓慢改善RDS早产儿通气氧合,减少过度通气,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且适当延长给药时间可降低心率减慢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
原文传递
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刘祥英 何帆 +5 位作者 吴金星 魏文超 晏长红 王巧芳 吴丹 刘春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e,INSURE)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 目的:探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e,INSURE)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5例NRDS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给予LISA技术,n=29)和INSURE组(给予INSURE技术,n=26)。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二次牛肺表面活性剂(CPS)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低于INSURE组,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均低于INSU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缩短用氧时间,并减少BPD及R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
下载PDF
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在早产儿NRDS中的疗效
11
作者 张磊 范志刚 +1 位作者 许彬 龚志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早产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1)和B组(n=29),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 目的:探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早产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1)和B组(n=29),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B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用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及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93.56%)较B组(72.41%)更高(P<0.05);A组SpO_(2)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再次使用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所需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INSURE技术,LISA技术对NRDS早产儿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 经细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LISA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琦 丁晓燕 束辉玲 《中外医疗》 2023年第4期104-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34周内的呼吸... 目的探讨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34周内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法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LISA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CO_(2)、PaO_(2)及PaO_(2)/FiO_(2));检验检查次数;治疗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静脉输注总瓶数及出院体质量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H值、PaO_(2)及PaO_(2)/FiO_(2)均升高,且观察组的pH值(7.43±0.2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5,P=0.026);治疗后,观察组PaCO_(2)(38.58±7.1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的第1周内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及血液学检查次数明显降低,首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明显下降,累积使用量明显增加,机械通气例数、强心剂使用例数及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减少,红细胞输血量明显减少,肠内喂养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静脉输注总瓶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可改善治疗第1周内患儿的呼吸通气,显著减少患儿有创性及辐射性检查检验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LISA 气管插管-给药-拔管 治疗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何海燕 陈润莹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06-1207,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4.5%)低于对照组(22.7%,P<0.05)。经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变化,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经比较两组预后恢复情况发现,观察组各项指标用时时间更短(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Insure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能改善氧合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下载PDF
LISA与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小芳 彭好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72-1078,共7页
目的比较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出生后6 h内且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 目的比较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出生后6 h内且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84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LISA组(42例)和INSURE组(42例),观察患儿结局。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给药前0~5 min,给药后5~10 min,给药后15~20 min、给药后25~30 min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包括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结果LISA组和INSURE组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均是42例。患儿各时间点PSV、EDV、RI在LISA组和INSUR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与INSURE技术应用PS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改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丽 刘晓燕 +2 位作者 陈亚丽 刁诗光 邱建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7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胃管联合静脉留置针套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改良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3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的... 目的探讨胃管联合静脉留置针套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改良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3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采用在不中断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下的改良LISA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者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93.3%、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29,P<0.05)。两组患儿在给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生后72h内机械通气、肺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SA技术治疗NRDS安全有效,对气道黏膜损伤小,未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改良LISA技术 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下载PDF
评价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先寨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4期122-124,共3页
目的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采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治... 目的评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采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治疗,实验组患儿在INSURE技术基础上加用LISA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二氧化碳分压(36.87±2.28)mm Hg(1 mm Hg=0.133 kPa)、氧分压(98.15±5.54)mm Hg、氧合指数(369.13±36.85)mm Hg及血氧饱和度(97.83±14.29)%均优于对照组的(40.13±2.33)mm Hg、(80.61±6.67)mm Hg、(317.25±30.91)mm Hg、(87.52±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视网膜病变(ROP)、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RDS患儿采用LISA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
下载PDF
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婕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0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技术治疗,n=42)和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n=44),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临床指标、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机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均低于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FiO_(2)均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URE技术治疗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上机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氧疗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呼吸机相关
下载PDF
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分别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宁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5期71-72,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LISA)技术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收治NRDS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 目的:研究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LISA)技术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收治NRDS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应用LISA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可较好地改善患儿症状,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疾病治疗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与价值
下载PDF
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8
19
作者 荣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9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患儿生后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和FiO_2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氧时间、治愈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增加而PaC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_2/FiO_2增加而FiO_2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而Fi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机械通气,INSURE术治疗NRDS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 INSURE技术 传统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志君 张卓尔 +2 位作者 陈广明 钟丽娟 黄云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3期2463-2467,共5页
目的:对比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 目的:对比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INSURE技术治疗,研究组54例,给予LISA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智力发展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水平,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指标、并发症、神经运动评价(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的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检测发育商DQ)及死亡率。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后β-EP水平均下降,MDI、PD水均提高,研究组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I、P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反复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SpO_(2))降低、72 h内机械通气、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等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3)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气胸、视网膜病变、脑室内出血(Ⅲ°或以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比无差异(P>0.05)。(4)两组患儿在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的5个能区评分和总发育商(DQ)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LISA技术可减轻呼吸窘迫综合征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损伤,亦能减少住院期间相关早产儿并发症,且对婴儿远期神经心理发育无不良影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技术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 神经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