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脉-窠囊”理论探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及桃红通络颗粒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史鑫鑫 符德玉 +6 位作者 桂明泰 王明珠 谢君 李建华 周训杰 芦波 姚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系统梳理了“气脉-窠囊”理论,指出一气周流全身,赖血脉约束与推动,从而维持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气脉常虚及气脉艰涩不通,脏腑气化紊乱,痰瘀互结,遂生窠囊。痰夹瘀血是形成窠囊的基础。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可概括为“气脉失调,窠囊入... 系统梳理了“气脉-窠囊”理论,指出一气周流全身,赖血脉约束与推动,从而维持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气脉常虚及气脉艰涩不通,脏腑气化紊乱,痰瘀互结,遂生窠囊。痰夹瘀血是形成窠囊的基础。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可概括为“气脉失调,窠囊入络”,即气脉常虚、艰涩导致痰瘀互结形成窠囊,搏结入络。并结合现代研究指出,“气脉-窠囊”的形成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激素水平改变及炎性反应等相关,从而形成冠脉微循环障碍。桃红通络颗粒为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剂,能促血行、畅血脉、祛痰浊,气脉和而窠囊消,现代研究显示该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冠脉血流及缓解心肌缺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气脉-窠囊理论 气脉失调 窠囊入络 桃红通络颗粒 内皮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