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气臭”外用法简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定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39-40,共2页
中药“气臭”包括药材本身的气味及药材煎煮时所散发出的气味。以往对它的应用主要是以内服为主,然其外用的功用也不可忽视,今拟就中药“气臭”外用方法归纳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一、熏蒸法 本法是利用药物经煎煮后,其“气臭”随蒸气溢... 中药“气臭”包括药材本身的气味及药材煎煮时所散发出的气味。以往对它的应用主要是以内服为主,然其外用的功用也不可忽视,今拟就中药“气臭”外用方法归纳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一、熏蒸法 本法是利用药物经煎煮后,其“气臭”随蒸气溢散,作用于肌表而起到治疗作用,一般分全身熏蒸及局部熏蒸两种。前者如唐胤宗用黄芪防己汤气治柳太后中风昏迷、口噤不语、脉沉等;《本草图经》载“以桃叶汤熏身,治疗天行”;《药治通义》载“用红花汤熏蒸全身,治病产后暴死”。后者如《五十二病方》用“秋竹煮蒸气熏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臭 中药性能 外治疗法
下载PDF
“气臭”疗法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志银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7-18,22,共3页
臭即药臭,是通过嗅觉所闻到的各种气味,故同嗅。气臭疗法古代又称“闻香疗法”和“衣冠疗法”。本文收载的气臭疗法是利用药物和自然的气味,作用于病变部位或肌表体窍,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此法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文物中,... 臭即药臭,是通过嗅觉所闻到的各种气味,故同嗅。气臭疗法古代又称“闻香疗法”和“衣冠疗法”。本文收载的气臭疗法是利用药物和自然的气味,作用于病变部位或肌表体窍,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此法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枕内装佩兰具有芳香辟秽,清脑醒神和养鼻的功效。《素问·六节藏象论》亦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五味入口。”的记载。《金匮要略》则用“先剉败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覆盖”法治疗。其后的历代医著中,也都有记载。到吴尚先编著《理瀹骈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臭疗法 原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药“气臭”—学说的理论基础浅析
3
作者 陈定华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9-11,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气臭学说 药性 气臭
原文传递
中药“香臭腥臊”四气理论溯源及现代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吉静 张迪 +4 位作者 邵奇 徐甜 厉赢 马重阳 程发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寒热温凉四气的概念,用于描述中药的属性,且沿用至今。但四气与四性两种概念混称已久,不少医者误将其划等,直到北宋医家寇宗奭首次提出二者应分开使用。四气是指香臭腥臊,四性是指寒热温凉。本文结合古今文献,系...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寒热温凉四气的概念,用于描述中药的属性,且沿用至今。但四气与四性两种概念混称已久,不少医者误将其划等,直到北宋医家寇宗奭首次提出二者应分开使用。四气是指香臭腥臊,四性是指寒热温凉。本文结合古今文献,系统梳理了四气理论的历史源流与演变进程,分析历代诸家对于四气的不同见解及发展,阐明四气与四性的不同。结合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发现,四气之中属香的药物使用最为广泛,诸如藿香、佩兰等;而臭腥臊药物因为用药好恶等原因而被淡化甚至不再使用,诸如鸡屎白、人中黄等。不过香臭腥臊四气在指导临床用药、中药炮制、制剂、质量真伪鉴别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保留四气概念的同时,与寒热温凉四气加以区分。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反对崇古泥古,固步自封,“香臭腥臊”四气理论的新内涵不失为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性 气臭 药性理论 腥臊 寒热温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