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文学”刍议 被引量:7
1
作者 初清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q...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人定胜天"发展,呈现出题材上以天气现象为主向季候为主,体裁上由神话、寓言发展为诗词歌赋等更为丰富的样式的阶段性变化。面对现代大学教育分科体制及科学意识的冲击,尽管张君励、梁启超等发起"科学与人生观"之论战,试图坚守艺术、宗教阵地不受科学侵袭终至于落败,中国现代"气象文学"创作与研究终究被剔除精神内涵,空余形式与技巧的部分偶有表现。如今,过于关注探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而日趋狭隘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若要有所突破,传承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思考重心的中国古代"气象文学"是重要途径,强化"气象文学"的创作研究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文学 “气”论哲学 科玄之战 必要性
下载PDF
重返自然——中国“气象文学”的“知识场”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初清华 《阅江学刊》 2009年第4期87-94,共8页
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气象文学在不同阶段一直都延续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气象现象在先秦至汉代成为领会"天意"的重要途径;魏晋至唐的气象文学中则主要呈现为物候学的特征;宋以后的气象文学中,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 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气象文学在不同阶段一直都延续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气象现象在先秦至汉代成为领会"天意"的重要途径;魏晋至唐的气象文学中则主要呈现为物候学的特征;宋以后的气象文学中,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山水"面目被注入作者越来越多的主观情感;近代以来气象文学逐渐沦为气象科普之类的通俗读物。道、气、象是气象文学的基本范畴,雄浑、劲健、豪放、实境、含蓄、超诣等为其主要美学原则。倡导当代气象文学创作与研究,是跨越横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间不可逾越之鸿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文学 知识场 自然观 美学范畴
下载PDF
从秋季到悲秋颂秋——气象文学视阈下的秋研究
3
作者 赵亚珉 渠红岩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6-69,共4页
秋季作为一年中的重要季节,对人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衍生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受气象时节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中或颂秋或悲秋的诗词歌赋丰富多彩。文章通过纵向梳理和详细解读众多的诗词作品,展示了气象科学的人文内涵和... 秋季作为一年中的重要季节,对人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衍生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受气象时节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中或颂秋或悲秋的诗词歌赋丰富多彩。文章通过纵向梳理和详细解读众多的诗词作品,展示了气象科学的人文内涵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文学 颂秋 悲秋
下载PDF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文人精神与文学气象
4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8,共15页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以辞章自鸣依经取义而又斟酌其辞的儒家士人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形成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文人乃至于文学的新气象。无论是从藩国文学到宫廷文学,还是从铺张扬厉的汉代大赋到发凡起例的史家著作,都精心营构着汉代文章学的范式,秉承着国家文学“美政”“讽谏”“须颂”的使命。东汉党锢之祸后,凝聚涵养了四百年的文人精神趋于涣散并不断改辙易途,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大一统”文学精神走向了末路并消解,魏晋时代迎来了哲学与文学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大一统” 文人精神 文学气象
下载PDF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学气象
5
作者 金洪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西汉建立后,提倡无为治国的黄老之学成为官方哲学思想,至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黄老之学经历了高祖、惠文、景窦、武帝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赋还是散文,都因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在主题上着重... 西汉建立后,提倡无为治国的黄老之学成为官方哲学思想,至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黄老之学经历了高祖、惠文、景窦、武帝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赋还是散文,都因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在主题上着重于表现生命与虚无;在形式上产生了规模宏大的散体大赋;在内容上促进了文章夸饰风格的形成。黄老之学濡染下的汉初文学呈现出"宏衍奇谲"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黄老之学 文学气象 宏衍奇谲
下载PDF
“半个月亮爬上来”——民歌中的气象天文学
6
作者 甘来 《青海气象》 2004年第3期83-83,共1页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誉为“西北歌王”的王洛宾先生40年代在青海工作时,根据哈萨克民歌编的一首情歌,现已风行全国,深受人们的喜爱。歌词中这样唱道:“半个月亮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再把那玫瑰摘一朵。
关键词 气象文学 民歌 王洛宾 “半个月亮爬上来”
下载PDF
魏晋玄学“浮诞之美”的生成及其文学气象
7
作者 孙少华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2年第2期37-53,共17页
东汉末年,经学上的'浮华'思想,被何晏等人所接受,成为当时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浮华'与经学有深刻渊源,故受到了正统儒家的排斥。王弼将老庄'无'的思想与'浮华'相结合,产生了'浮诞',这就... 东汉末年,经学上的'浮华'思想,被何晏等人所接受,成为当时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浮华'与经学有深刻渊源,故受到了正统儒家的排斥。王弼将老庄'无'的思想与'浮华'相结合,产生了'浮诞',这就与学术保持了一定距离,而与玄学、文学产生了莫大关系。魏晋玄学中的'浮诞',最初是魏晋士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后来演变为一种社会风尚并进入艺术的美学范畴,成为引领一代文学风尚的重要思想。魏晋士人这种普遍的文学追求,经过长期的美学积淀与文学阐释,最终形成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文学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浮诞 文学气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