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都麻羊乳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杰
王蕊
+5 位作者
杨明
傅昌秀
王永
周光明
周立新
王春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以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乳中脂肪酸组分。结果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9.01%。其中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27.41%,十七烷酸最低为0.44%。在所有检测出的脂肪酸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3.39%,明显高于不饱和脂肪酸(26.61%...
以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乳中脂肪酸组分。结果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9.01%。其中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27.41%,十七烷酸最低为0.44%。在所有检测出的脂肪酸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3.39%,明显高于不饱和脂肪酸(26.6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和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0%和16.72%。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只有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麻羊
乳脂肪酸组分
气质联用仪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升温速率下褐煤热解特征及产氢过程
2
作者
石莹
朱炎铭
+2 位作者
陈尚斌
王阳
徐倩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煤制氢是现阶段中国H_(2)的主要来源,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褐煤热解反应和产氢机理研究,对提高H_(2)产率、优化工艺流程以及褐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实验测试—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热分析红外气质联用仪(TG...
煤制氢是现阶段中国H_(2)的主要来源,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褐煤热解反应和产氢机理研究,对提高H_(2)产率、优化工艺流程以及褐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实验测试—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热分析红外气质联用仪(TG—FTIR—MS)实验测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ReaxFF MD)对云南省先锋煤矿的褐煤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10℃/min、20℃/min和30℃/min)的主要热解产物,尤其是H_(2)的生成特征,标定了氢原子的热解路线,从多角度探究了褐煤热解生成H_(2)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升温速率下褐煤热解的最终失重率接近,升温速率越高反应越易进行;②20℃/min条件下褐煤热解气体产物最多,主要成分为CO_(2)、H_(2)等小分子气体,气体析出总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③H_(2)的生成过程主要为脂肪链上的氢原子发生脱落,生成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之间再进行结合而生成H_(2)。结论认为,褐煤热解H_(2)析出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约350~700℃,H_(2)缓慢生成,主要由脂肪链甲基C—H和羟基中的O—H键断裂后组合形成;第二阶段为700~900℃,H_(2)快速生成,主要与羧基官能团、脂肪烃结构以及吡咯结构中氢键断裂的反应有关;第三阶段为900℃以上,H_(2)大量生成,主要表现为芳香结构的氢自由基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煤矿褐煤
煤热解
产氢过程
分子动力学
升温速率
热
分析
红外
气质
联用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麻羊乳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杰
王蕊
杨明
傅昌秀
王永
周光明
周立新
王春秀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
成都市动物防疫监督总站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文摘
以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乳中脂肪酸组分。结果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9.01%。其中以棕榈酸的含量最高为27.41%,十七烷酸最低为0.44%。在所有检测出的脂肪酸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3.39%,明显高于不饱和脂肪酸(26.61%)。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和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0%和16.72%。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只有3.49%。
关键词
成都麻羊
乳脂肪酸组分
气质联用仪分析
Keywords
Chengdu Ma goat
component of fatty acid in milk
GC/MS
分类号
S821.1 [农业科学—畜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升温速率下褐煤热解特征及产氢过程
2
作者
石莹
朱炎铭
陈尚斌
王阳
徐倩男
机构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阶煤热解大分子结构裂解产氢的分子级作用机理”(编号:42072199)。
文摘
煤制氢是现阶段中国H_(2)的主要来源,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褐煤热解反应和产氢机理研究,对提高H_(2)产率、优化工艺流程以及褐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至关重要。为此,基于实验测试—分子模拟—理论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热分析红外气质联用仪(TG—FTIR—MS)实验测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ReaxFF MD)对云南省先锋煤矿的褐煤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10℃/min、20℃/min和30℃/min)的主要热解产物,尤其是H_(2)的生成特征,标定了氢原子的热解路线,从多角度探究了褐煤热解生成H_(2)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升温速率下褐煤热解的最终失重率接近,升温速率越高反应越易进行;②20℃/min条件下褐煤热解气体产物最多,主要成分为CO_(2)、H_(2)等小分子气体,气体析出总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③H_(2)的生成过程主要为脂肪链上的氢原子发生脱落,生成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之间再进行结合而生成H_(2)。结论认为,褐煤热解H_(2)析出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约350~700℃,H_(2)缓慢生成,主要由脂肪链甲基C—H和羟基中的O—H键断裂后组合形成;第二阶段为700~900℃,H_(2)快速生成,主要与羧基官能团、脂肪烃结构以及吡咯结构中氢键断裂的反应有关;第三阶段为900℃以上,H_(2)大量生成,主要表现为芳香结构的氢自由基增多。
关键词
先锋煤矿褐煤
煤热解
产氢过程
分子动力学
升温速率
热
分析
红外
气质
联用仪
Keywords
Xianfeng lignite
Coal pyrolysis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Molecular dynamics
Heating rate
TG–FTIR–MS
分类号
TE6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都麻羊乳脂肪酸组成分析
王杰
王蕊
杨明
傅昌秀
王永
周光明
周立新
王春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升温速率下褐煤热解特征及产氢过程
石莹
朱炎铭
陈尚斌
王阳
徐倩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