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道吸出物中HGF、KGF和IL-1β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隆 蔡小芳 孙继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25例ARDS患儿(ARDS组)及23例同期ICU收治的危重非ARDS患儿(对照组)气...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25例ARDS患儿(ARDS组)及23例同期ICU收治的危重非ARDS患儿(对照组)气道吸出物(TA)中HGF、KGF和IL-1β的浓度,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肺损伤评分(LIS)。结果ARDS组TA中HGF、KGF和IL-1β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两组中死亡患儿(死亡组)TA中HGF、KGF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儿(存活组)(P<0.01);LIS评分与TA中HGF、KGF和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GF、KGF和IL-1β参与了ARDS发病过程,早期测定肺内HGF、KGF和IL-1β水平可判断ARDS患儿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肝细胞生长因子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气道吸出物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吸出物培养与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雪文 顾克菊 +2 位作者 钟秀君 陶建敏 朱玉峰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定期气道吸出物培养预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致病菌的可能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每周1—2次采集气道吸出物进行细菌培养,每日... 目的探讨定期气道吸出物培养预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致病菌的可能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每周1—2次采集气道吸出物进行细菌培养,每日监测VAP发生情况。并对气道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与VAP致病菌比较。结果实施机械通气的121例患者发生VAP48例,VAP发生率39.7%(48/121)。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吸出物分离出的200株病原菌占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0.5%,81/200)、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4.5%,49/200)、大肠埃希菌(12.5%,25/2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5%,13/200)、肺炎克雷伯菌(5.0%,10/200)。VAP患者分离的68株致病菌占前5位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3.8%,23/68)、铜绿假单孢菌(26.5%,18/68)、大肠埃希菌(13.2%,9/68)、肺炎克雷伯菌(7.4%,5/6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9%,4/68)。发生VAP前气道吸出物培养结果与VAP致病菌一致性为74.4%(32/43)。结论机械通气及VAP患者气道吸出物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非发酵菌占首位;机械通气患者每周采集气道吸出物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VAP致病菌,能及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VAP提供科学的拳者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气道吸出物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