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囊上滞留物冲洗间隔时间预防机械通气病人VAP的效果及其对气道菌群、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李向阳 李小玉 +3 位作者 陈香亚慧 杨利 徐月夏 杨喜庆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3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不同间隔时间冲洗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及其对气道菌群、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9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不同间隔时间冲洗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及其对气道菌群、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9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间隔长时间组45例给予间隔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间隔短时间组46例给予间隔3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气道菌群株数、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干预后,间隔短时间组VAP发生时间短于间隔长时间组,VAP发生例数少于间隔长时间组(P<0.05);干预第7天,间隔短时间组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株数均少于间隔长时间组(P<0.05);两组病人气道黏膜肉眼可见出血、气囊上滞留物隐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3 h、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对病人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相当,但间隔3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能够更加有效预防机械通气病人VAP发生,抑制气道菌群滋生,优于间隔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上滞留物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道黏膜损伤 气道菌群 冲洗间隔时间
下载PDF
深部吸痰对ICU重症患者SPO_(2)、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刘传侠 雷胜霞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53-3455,3459,共4页
目的研究深部吸痰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黏膜损伤影响。方法选定2022年ICU住院的72例重症患者,根据吸痰方法的不同分为浅部组和深部组,每组36例。浅部组给予浅部吸痰,深部组给予深部吸痰,比较2组24 h吸痰... 目的研究深部吸痰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黏膜损伤影响。方法选定2022年ICU住院的72例重症患者,根据吸痰方法的不同分为浅部组和深部组,每组36例。浅部组给予浅部吸痰,深部组给予深部吸痰,比较2组24 h吸痰次数、单次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结果深部组24 h吸痰次数低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单次吸痰量高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吸痰5 s后SpO_(2)低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吸痰5 s后MAP、HR高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吸痰3 d后血清hs-CRP、IL-6均高于浅部组(P<0.05)。深部组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发生率高于浅部组(P<0.05)。结论深部吸痰虽然可减少ICU重症患者吸痰次数,延长吸痰间隔时间,但会引起SpO_(2)等血流动力学波动,不能抑制IL-6等炎性介质释放,还会增加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深度 重症监护室 血氧饱和度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周丹丹 冯婕 白丹 《护理与康复》 2009年第12期993-994,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监护病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按入科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及声门下分...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监护病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按入科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及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效果相似,但持续声门下吸引存在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声门下吸引 间歇吸引 持续吸引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气道黏膜损伤1例的急救护理
4
作者 姜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2期144-144,共1页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性中毒之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常危及生命,病死率达15%[1],须及时抢救.我科2013年1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例,经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住院18天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气道黏膜损伤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吸痰深度标定对预防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应强 宋文静 王莹 《天津护理》 202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标定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入住ICU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观察组标定... 目的:探讨吸痰深度标定对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入住ICU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观察组标定吸痰管进入气道深度进行气道吸引,对照组采用吸痰管进入气道遇阻力回提1 cm的深度进行气道吸引。两组患者分别于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隆突处黏膜损伤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两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吸痰次数对隆突处黏膜损伤的影响。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当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黏膜均无损伤,气管插管3日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观察组隆突处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日和3日CPIS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定吸痰的深度,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达到有效吸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深度 ICU 机械通气 老年患者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方伟文 黄顺来 吴锐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气管插管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45例列为观察组,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后进行气管插管;2012年1~12月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前气囊不充气状态下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气道黏膜损伤率。结果(1)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75±0.41)min,较对照组的(3.44±0.59)min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率较低,仅为2.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气囊少量充气法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对预防气道黏膜损伤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气囊少量充气法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对减少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俞英英 谢黎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4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对减少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研究组(n=105),对照组治疗中采取固定的头颈部正中体位,研究组则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比较两组套囊压力异常率、... 目的探讨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对减少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研究组(n=105),对照组治疗中采取固定的头颈部正中体位,研究组则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比较两组套囊压力异常率、插管后第2天及第7天的24小时吸痰总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套囊压力异常发生率为20.95%,对照组为34.29%,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插管后第2天及第7天的24小时吸痰总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7天的气道黏膜损伤率(10.48%)较之对照组(17.14%)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患者定期调整头颈部体位,可有效保证套囊压力值处在正常水平,减少吸痰次数,避免对气道黏膜的过度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体位 气管插管 气道黏膜损伤 套囊压力 吸痰
下载PDF
人工气道内吸痰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陶立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30期3212-3214,共3页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 气道黏膜损伤 原因分析 预防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黏膜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长书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黏膜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吸...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黏膜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每组34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第1、3、6天)的体温评分、气道黏膜损伤评分、咳痰黏稠度评分及炎症介质(白细胞、降钙素原)水平评分。结果两组第1天的体温评分、气道黏膜损伤评分、咳痰黏稠度评分、白细胞水平评分、降钙素原水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3、6天的体温评分、气道黏膜损伤评分、咳痰黏稠度评分、白细胞水平评分、降钙素原水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法可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黏膜损伤、咳痰黏稠度及体温变化情况,降低炎症介质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气道黏膜损伤 炎症介质
下载PDF
连续可视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忻 向明芳 +3 位作者 刘真君 张素兰 贺光明 董伟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3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可视气管导管(VET)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经口行气管插管危重病人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采用VET插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插... [目的]探讨连续可视气管导管(VET)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经口行气管插管危重病人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采用VET插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并发症、日吸痰次数、带管时长。[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带管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T对气管插管全程及声门以下气道实施连续监测,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轻观察及护理难度,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带管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连续可视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气道黏膜损伤 气道管理
下载PDF
优质气道护理干预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3281-3282,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气道护理干预在急诊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气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 目的:探讨优质气道护理干预在急诊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气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血气指标及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 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 2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气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诊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气水平,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优质气道护理 血气指标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适宜吸痰初始负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松梅 杜长虹 +4 位作者 王懿宁 王志栋 李玉峰 房涛 陈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初始负压。[方法]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成年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适时吸痰指证分别采用150mmHg、250mmHg、300mmHg 3种初始负压行开放式吸痰,吸痰前2min、吸痰后5min、吸痰后10mi...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初始负压。[方法]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成年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适时吸痰指证分别采用150mmHg、250mmHg、300mmHg 3种初始负压行开放式吸痰,吸痰前2min、吸痰后5min、吸痰后10min监测吸痰过程中吸引压力下降趋势、吸痰效果和病人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吸痰初始负压为250mmHg及300mmHg时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150mmHg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初始负压为150mmHg及250mmHg时吸痰间隔时间长于300mmHg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初始负压为300mmHg时,吸痰后5min及1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相对于吸痰前2min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在250mmHg的初始负压下行开放式吸痰,能维持吸痰过程中吸引压力在100~200mmHg,吸痰后痰鸣音改善良好,吸痰间隔时间较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机械通气病人开放式吸痰安全、适宜的初始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痰 初始负压 吸痰效果 血流动力学 痰鸣音 气道黏膜损伤 间隔时间
下载PDF
改良吸痰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法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深部吸痰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吸痰法。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变化,比较2组吸痰导致气道黏... 目的探讨改良吸痰法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深部吸痰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吸痰法。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变化,比较2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及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率和呼吸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安全有效,对降低气管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吸痰法 气管切开 咳嗽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负压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冬灵 夏莉莉 郑兴华 《护理学报》 2009年第2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佳的吸引负压。方法通过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共计187个观察日),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吸引负压组,-20.0kPa组9例,-30.0kPa组12例,-40.0kPa组10例,分别采用-20.0kPa、...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佳的吸引负压。方法通过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共计187个观察日),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吸引负压组,-20.0kPa组9例,-30.0kPa组12例,-40.0kPa组10例,分别采用-20.0kPa、-30.0kPa、-40.0kPa进行气管内吸引,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患者的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SpO2改变均值。结果不同负压吸引的3组患者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及SpO2改变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kPa组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最多,平均吸引时间最长,吸痰彻底评分最低,-40.0KPa组气道黏膜损伤次数最多,对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最大,-30.0kPa组居中。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采用-30.0kPa吸引时间相对较短、吸痰效果较好,气道黏膜损害小,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较小,可相对减少吸痰次数,减少侵袭污染机会,临床可选择-30.0kPa作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的负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吸引负压 吸引效果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高龄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帅帅 程婕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0期2465-2466,共2页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高龄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选取30例排痰困难需无创吸痰的高龄肺部感染病人,对同一病人先后采取经口鼻吸痰法和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进行吸痰,比较两种吸痰法前后病人的血氧饱...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高龄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选取30例排痰困难需无创吸痰的高龄肺部感染病人,对同一病人先后采取经口鼻吸痰法和口咽通气管吸痰法进行吸痰,比较两种吸痰法前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痰鸣音变化、一次插管成功例数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肺部痰鸣音明显改善,与经口鼻吸痰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病人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经口鼻吸痰法(P<0.01)、气道黏膜损伤率明显低于经口鼻吸痰法(P<0.01)。[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比直接口鼻吸痰法效果更显著,且能减轻病人痛苦和气道黏膜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口咽通气管 气道黏膜损伤 吸痰 高龄
下载PDF
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义球 叶桂芳 +6 位作者 胡桂英 钟燕芳 凌丽 刘丽英 李丹 邓秀凡 吴俊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0期95-96,共2页
目的:比较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ICU内带有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按入科次序分为四组,各组间歇声门下吸引频率不同,比较各组每日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护士每日... 目的:比较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ICU内带有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按入科次序分为四组,各组间歇声门下吸引频率不同,比较各组每日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护士每日吸痰所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各组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黏膜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需行声门下吸引既能有效预防VAP,又减少护理工作量,避免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及医疗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声门下吸引 吸引频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气道黏膜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