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吴风日盛与气骨顿衰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使唐诗从此"气骨顿衰"。为避胡尘,北人"东奔向吴国",以吴地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北人南移的首选地。南下士人深度融入江南文化,在客观上造成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原本就精英荟萃的吴地也就更加人才济济。从中唐活跃的诗人看,或者避难南迁,或者游学江南、游宦江南,他们人生经历中的江南元素,让他们更加容易迎合六朝趣尚,自觉接受吴地山水文化的熏染。于是,诗坛吴风日盛,唐诗中心南移,诗歌格局发生了由北盛南衰到南盛北衰的逆转,诗歌气象也阳刚剧减,"气骨顿衰"成为自安史乱后整个中晚唐诗歌的走向,诗风由阳刚雄浑转向阴柔温润,由昂扬豪迈转向苍凉疲老,由高瞻远瞩转向回眸凭吊,由浪漫华彩转向现实平淡,即便是李白的诗也趋于力疲神软,没有了盛唐时那种一飞冲天的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乱后 吴地生态 南重北轻 气骨顿衰 唐诗
下载PDF
论韩翃诗歌之“气骨顿衰”
2
作者 鞠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92-93,共2页
文章分析了韩翃诗歌所表现出的"气骨顿衰"的现象。从道德层面看,韩诗存在着立意不高、近乎猥琐的情况;从情感层面来看,韩诗缺乏真情实感。
关键词 韩翃诗歌 气骨顿衰
下载PDF
谈“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3
作者 陈姗姗 《职大学报》 2014年第1期78-80,共3页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被认为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造极之作。安史之乱后,中唐诗歌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思想感情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复盛唐气象。本文意在通过对唐代四首颇具代表性的诗歌的比较来更直观地论述"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被认为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造极之作。安史之乱后,中唐诗歌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思想感情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复盛唐气象。本文意在通过对唐代四首颇具代表性的诗歌的比较来更直观地论述"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骨顿衰 盛唐 中唐 安史之乱
下载PDF
浅论“诗到中唐,气骨顿衰”
4
作者 仲琳琳 《商情》 2012年第49期203-203,共1页
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在初盛唐时期,诗歌有着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然而由于唐朝重视“武治”,造成藩镇割,发生了安史之乱。历经安史之乱至中唐时期,诗歌渐渐失去了初盛唐时期的浑厚盛大的气象,变得衰弱... 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在初盛唐时期,诗歌有着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然而由于唐朝重视“武治”,造成藩镇割,发生了安史之乱。历经安史之乱至中唐时期,诗歌渐渐失去了初盛唐时期的浑厚盛大的气象,变得衰弱狭小。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用“气骨顿衰”评论中唐诗歌,这里的“气骨”是指诗人的精神状态,说明诗歌从初盛唐时期的昂扬进取转变为阴郁惆怅,虽有风味却“气骨顿衰”。本文从个人情绪心态、意境意象、爱情诗歌的多产四个方面上论述唐朝诗歌“气骨顿衰”的表现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诗歌 气骨顿衰
下载PDF
南渡词人朱敦儒悲剧心理及其艺术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文凡 彭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朱敦儒作为著名的南渡词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为时间断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之词清新俊爽,而后期之作则沉郁曲折。即便晚年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词也是在故作放旷的掩映下透露出悒郁难言的哀思。与人生经历相对应,其心路历... 朱敦儒作为著名的南渡词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为时间断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之词清新俊爽,而后期之作则沉郁曲折。即便晚年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词也是在故作放旷的掩映下透露出悒郁难言的哀思。与人生经历相对应,其心路历程的曲线走向呈现出先扬后抑,春风得意的早年与郁郁而终的晚年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一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与之相偕应,艺术上也表现出来了这种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敦儒 早年行高志杰 中年气骨顿衰 晚年悒郁难言 悲剧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