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腔构型对超声速气-固两相富燃燃气掺混燃烧的影响
1
作者 马立坤 杨鹏年 +3 位作者 夏智勋 冯运超 赵李北 刘延东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8,共9页
凹腔作为燃烧增强装置,在超声速气-固两相富燃燃气掺混燃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火焰稳定凹腔和斜劈装置,提出了波瓣凹腔构型,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凹腔构型在超声速气流中对气-固两相富燃燃气掺混燃烧的影响。通过对流场参数、流... 凹腔作为燃烧增强装置,在超声速气-固两相富燃燃气掺混燃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火焰稳定凹腔和斜劈装置,提出了波瓣凹腔构型,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凹腔构型在超声速气流中对气-固两相富燃燃气掺混燃烧的影响。通过对流场参数、流场云图及颗粒运动轨迹等的分析,发现富燃燃气中的气相组分和凝相颗粒在空间分布和释能过程中表现出分区运动和分区燃烧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燃烧过程的深入,颗粒的空间分布逐渐分散;流场参数在燃气喷口附近变化剧烈、流场下游变化缓慢;波瓣结构具备增强流场湍动能和降低流场不均匀性的能力,进而促进了各组分的掺混燃烧;采用双波瓣凹腔时展现出最优的促进效果。波瓣结构能够扩大流场中高温区域的空间分布,有效延长凝相颗粒在高温区域的停留时间,为凝相颗粒的燃烧和能量释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气-固两相 波瓣型凹腔 掺混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立式粉体干燥器内二元湿颗粒气-固逆流过程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余龙 庞冬冬 +4 位作者 陈双琪 佘敏敏 李勇铜 沈文朋 孟亚慧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目的】为了研究二元湿颗粒在立式粉体干燥器干燥单元气-固逆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二元湿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二元湿颗粒在气-固逆流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目的】为了研究二元湿颗粒在立式粉体干燥器干燥单元气-固逆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二元湿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二元湿颗粒在气-固逆流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与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耦合液桥力模块的分析方法,分别探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粒径比和质量比对二元湿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及液桥力变化规律。【结果】在气-固逆流过程中,颗粒质量分数在径向和轴向分布上呈现“边壁大中心小”“上大下小”的规律;颗粒速度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边壁区域到中心区域的颗粒速度呈现减小趋势;随着颗粒含水质量分数和粒径比的增加,颗粒的运动由接触力和液桥力共同控制逐渐变成液桥力占主导,干燥单元顶部容易堵塞;随着质量比的增加,接触力对颗粒运动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在颗粒含水质量分数较小的情况下占主导作用。【结论】较大的质量比可以缓解干燥单元顶部堵塞,同时要选取适当的颗粒含水质量分数,才能削弱颗粒结块对流动特性研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逆流 含水量 二元湿颗粒 液桥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气-固颗粒抛出规律及突出矿井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3
作者 郭彦磊 刘海滨 +3 位作者 赵乾 龚凯 陈建 杜嘉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0,共10页
为了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气-固颗粒抛出流演化规律,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现场统计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气-固颗粒两相流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喷出的煤颗粒及瓦斯的运动轨迹变化规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 为了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气-固颗粒抛出流演化规律,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现场统计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气-固颗粒两相流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喷出的煤颗粒及瓦斯的运动轨迹变化规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实现了对27处突出矿井危险性的分级。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分成4个阶段,煤与瓦斯突破石门阶段,煤与瓦斯混合冲击阶段,煤与瓦斯突出两相流分流阶段和煤与瓦斯突出衰减阶段;随着突出的发展,煤与瓦斯突出两相流发生分流;瓦斯运动速度较高,主要在巷道上方运动,多数煤颗粒则沉降至巷道底端,前方少部分煤颗粒在瓦斯裹挟下继续向前移动,运动轨迹比瓦斯更为复杂;通过数值模拟得到3处突出矿井煤颗粒抛出量分别为121.5、42.7、320.32 t;经PCA-FCE综合评价,27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包括一般突出矿井16个,严重突出矿井1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气-固颗粒 离散元 综合评价方法 危险性分级
下载PDF
喷嘴布置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及传热传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松江 崔凌云 +1 位作者 李国智 刘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61,共10页
催化裂化提升管内良好的相间传热与传质、气-固流动特性可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有利的反应环境。以某炼油厂1.80 Mt a催化裂化装置的提升管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喷嘴布置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及传热传质的影响。模拟... 催化裂化提升管内良好的相间传热与传质、气-固流动特性可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有利的反应环境。以某炼油厂1.80 Mt a催化裂化装置的提升管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喷嘴布置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特性及传热传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喷嘴数量为8、喷嘴倾角为30°的布置(布置B)下提升管内催化剂固含率分布和原料油的油气分布均优于其他布置;提升管内相间传热非常迅速,4种喷嘴布置下气-液-固三相温度场分布几乎一致,其中布置B下原料油雾滴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通过对原料油雾滴蒸发情况进行评估,发现布置B具有最好的蒸发效果,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的进行和改善产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 喷嘴 气-固流动特性 传质传热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气-固两相近壁湍流特性大涡模拟研究
5
作者 熊俊琦 胡恒瑜 +4 位作者 田芮澎 陈良兵 黄海波 丁淼 王德鑫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8,共10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是典型的两相湍流流动,其流动特性对推进剂的燃烧影响极大。工程实践中大多采取雷诺平均(RANS)方法计算两相流问题,精度不高且无法解析流场中的湍流结构。采用大涡模拟(LES)与离散颗粒模型(DPM)分别对纯气相和气-...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是典型的两相湍流流动,其流动特性对推进剂的燃烧影响极大。工程实践中大多采取雷诺平均(RANS)方法计算两相流问题,精度不高且无法解析流场中的湍流结构。采用大涡模拟(LES)与离散颗粒模型(DPM)分别对纯气相和气-固两相条件下的发动机内流场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时均流场与瞬态流场的分析以及对近壁面(即注入表面)的物理参数开展时空平均,重点研究了近壁湍流特性;采用时空相关性分析与降阶变分模态分解(RVMD),重点探究了近壁面的旋涡脱落。结果表明,颗粒集中在内流场的中部,由于惯性的差异,越大的颗粒越接近中心;由于颗粒相与气相之间存在速度滞后和热量交换,颗粒相的注入会使内流场的轴向速度和温度降低、压强升高;发动机内流场会出现明显的壁面涡脱落,而颗粒相的引入会增加内流场的不规则扰动,从而使得旋涡脱落、破碎的位置提前,并减小涡结构的尺寸,使观察到的旋涡更加破碎;颗粒相的引入还能够减缓近壁面附近的温度梯度,抑制不稳定燃烧现象;同时,颗粒相的存在会使近壁面的径向速度降低、压力升高,降低和升高的幅度约为1.8%。对近壁面的压力振荡分析表明,颗粒相的存在能够抑制高频压力振荡的产生,使得纯气相条件下1853 Hz的振荡模态消失,只保留1425 Hz的模态。纯气相和气-固两相流场的脱涡位置分别为x/m=0.54、x/m=0.44,说明气-固两相流场旋涡脱落的位置更靠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火箭发动机 气-固两相流 大涡模拟 离散颗粒模型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套管气-固界面长时闪络放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书琦 李金忠 +4 位作者 汤浩 李熙宁 张一 齐波 严嘉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76-5786,I0029,共12页
胶浸纸(resin-impregnated paper,RIP)干式套管内部的SF_(6)气体与环氧树脂浸纸电容芯体组成的气-固界面是套管内部易发生放电的绝缘薄弱点。该文搭建闪络放电特性实验平台,测试套管环氧浸纸试样和芯体模型在不同表面状态、微粒影响下... 胶浸纸(resin-impregnated paper,RIP)干式套管内部的SF_(6)气体与环氧树脂浸纸电容芯体组成的气-固界面是套管内部易发生放电的绝缘薄弱点。该文搭建闪络放电特性实验平台,测试套管环氧浸纸试样和芯体模型在不同表面状态、微粒影响下的表面电荷分布,揭示多种因素对表面电场及闪络特性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套管芯体缺陷试样长时局部放电至闪络放电发展过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高压侧区域套管气-固界面存在高分散性的纤维凸起,运行过程中吸附微粒,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电荷积聚和电场畸变引发微弱起始局部放电;长期的电压作用使电荷积聚加剧,电场畸变程度进一步增大,局部放电频次和幅值逐步增加,最终导致贯穿性闪络放电。该研究可为胶浸纸套管芯子表面处理工艺的优化,以及长期直流下闪络放电的抑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浸纸电容芯体 特高压直流套管 气-固界面 长时闪络特性
下载PDF
气-固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压降
7
作者 姜峰 孙兴一 +1 位作者 齐国鹏 李修伦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8,共11页
设计并搭建了气-固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装置,研究了空气流量(80~125 m^(3)·h^(-1))、颗粒加入量(0.5%~2.0%)和颗粒类型等操作参数对以恒温水作为热流体、空气作为冷流体、3种固体颗粒作为固相工作介质的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 设计并搭建了气-固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装置,研究了空气流量(80~125 m^(3)·h^(-1))、颗粒加入量(0.5%~2.0%)和颗粒类型等操作参数对以恒温水作为热流体、空气作为冷流体、3种固体颗粒作为固相工作介质的循环流化床螺旋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和压降的影响。实验的结果显示,添加颗粒可以明显改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但同时也会增大压降。在实验考察的操作参数范围内,强化传热效果最佳时的传热增强因子可以达到29.28%,此时系统内添加的颗粒为聚甲醛颗粒,空气流量为125 m^(3)·h^(-1),颗粒加入量为2.0%,但相应的压降比率也达到了20.86%。绘制了传热增强因子和压降比率的三维图以及综合影响雷达图,可指导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循环流化床 传热性能的强化 压降 螺旋板式换热器
下载PDF
深海多金属结核气-固协同还原热力学分析
8
作者 居殿春 李凡 +3 位作者 徐思语 堵伟桐 陈卓 邱家用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深海多金属结核作为一种海底自生沉积的矿物,是提取Mn、Fe、Cu、Co、Ni等元素的重要战略资源,其矿物结构复杂,结晶度差,给选矿加工带来困难.为实现对深海多金属结核的低碳高效综合利用,提出了在气(CO+H_(2))-固(C)协同作用下还原深海多... 深海多金属结核作为一种海底自生沉积的矿物,是提取Mn、Fe、Cu、Co、Ni等元素的重要战略资源,其矿物结构复杂,结晶度差,给选矿加工带来困难.为实现对深海多金属结核的低碳高效综合利用,提出了在气(CO+H_(2))-固(C)协同作用下还原深海多金属结核,生产Fe-Ni-Co-Cu合金和富锰渣.采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中的Reaction和Equilib模块对气-固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入还原性气体可降低各氧化物还原开始的温度,MnO只能用C还原,锰碳化物的生成优先于金属Mn,且锰碳化物与CO_(2)、锰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Mn的开始温度低于C还原MnO的开始温度.在气-固协同作用下对深海多金属结核进行选择性还原可以提高还原效率,降低还原开始温度和碳的消耗,从而实现低碳冶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多金属结核 气-固协同还原 热力学计算 相平衡
下载PDF
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瞬态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严超宇 卢春喜 +2 位作者 王德武 刘艳升 曹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5-2234,共10页
采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并考虑颗粒团聚现象对气固相间曳力的影响,对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时均固含率和颗粒速度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一致性,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气-固环流... 采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并考虑颗粒团聚现象对气固相间曳力的影响,对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时均固含率和颗粒速度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一致性,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瞬态固含率的分布具有典型聚式流态化的非均匀特征;压力脉动沿床层轴向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定性反映了气泡运动的信息;颗粒速度的时间序列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表明,床层各径向位置均存在颗粒的向上、向下运动,颗粒主体在床层内向上运动的同时还存在微观的内循环运动,模拟值为颗粒时均速度的径向非均一性宏观分布提供了合理的微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固两相流 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含蜡凝析气流体的气-固相变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合年 罗凯 +3 位作者 胡永乐 赵文智 钟太贤 田昌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 国内外近年在深部储集层发现越来越多高压地层流体。深部储集层温度很高 ,地层流体常出现反凝析现象 ,更重要的是 ,深部地层流体因含有大量重质烃类而出现气 固相变。采用固相沉积激光探测系统实测高压凝析气流体的固相沉积动态 ,结果表明固相开始沉积的压力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应用热力学原理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蜡 凝析流体 气-固相变特征 相沉积 凝析田开发
下载PDF
煤质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上气-固相合成邻乙氧基苯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春柳 张文祥 +3 位作者 李雪梅 周广栋 蒋大振 吴通好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煤质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对邻苯二酚和乙醇的O 乙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发现相同负载量的Keggin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硅钨酸和Dawson型磷钨酸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上邻乙氧基苯酚的选择性明显高于磷酸催化剂 .采用BET ,XRD及TP... 研究了煤质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对邻苯二酚和乙醇的O 乙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发现相同负载量的Keggin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硅钨酸和Dawson型磷钨酸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上邻乙氧基苯酚的选择性明显高于磷酸催化剂 .采用BET ,XRD及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Keggin型磷钨酸的负载量和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炭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 气-固相合成 邻乙氧基苯酚 杂多酸 磷钨酸 邻苯二酚 乙醇
下载PDF
单段高料位气-固环流汽提器内颗粒速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5-819,共5页
在直径为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速率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速率分布规律。在动量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单段高料位环流汽提器催化剂环流速率... 在直径为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速率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速率分布规律。在动量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单段高料位环流汽提器催化剂环流速率的半经验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高料位 气-固环流汽提器 颗粒速率分布 研究 径向速率分布 环流速率
下载PDF
气-固交界面绝缘子表面电荷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沨 邱毓昌 +2 位作者 张乔根 王琦 刘林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论文对绝缘子气 -固交界面电荷积聚的法向场强模型进行了分析 ,发现现有的法向场强模型只能解释气体侧有微放电情况下的电荷积聚问题。通过实际测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分布 ,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直流电压作... 论文对绝缘子气 -固交界面电荷积聚的法向场强模型进行了分析 ,发现现有的法向场强模型只能解释气体侧有微放电情况下的电荷积聚问题。通过实际测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分布 ,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直流电压作用下 ,在一定的电压幅值范围内 ,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加 ,绝缘子表面电荷的极性会发生不断反复的翻转。这与国外研究者认为的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会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 ,进而达到饱和的结果有着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交界面 绝缘子 表面电荷 观测 分析
下载PDF
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气-固流动的离散元素法模拟及可视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斌 章明川 +3 位作者 吴江 宋玉宝 豆斌林 唐春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3-190,共8页
该文采用离散元素法DEM模型对二维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模拟。欧拉方法与拉格朗日方法分别用来处理气相场与离散的颗粒场。气相流动通过求解局部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通过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颗粒的运动,同时... 该文采用离散元素法DEM模型对二维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模拟。欧拉方法与拉格朗日方法分别用来处理气相场与离散的颗粒场。气相流动通过求解局部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通过求解牛顿第二定律得到颗粒的运动,同时考虑颗粒之间的碰撞。模拟结果表明,在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颗粒存在顺时针方向的循环流动,因此床料的横向混合特性较好。通过可视化试验观察到:气泡离开风帽后,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有横向的偏移,因此气泡尾涡中的颗粒也跟随气泡做横向的偏移。这是影响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中颗粒内循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定向风帽流化床 气-固流动 离散元素法 可视化
下载PDF
单段高料位气-固密相环流汽提器的密度分布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0-854,共5页
在直径 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密度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密度分布的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汽提器平均空隙率与内环表观气速的关系 ,根据试... 在直径 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密度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密度分布的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汽提器平均空隙率与内环表观气速的关系 ,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单段高料位环流汽提器内环平均空隙率与内环表观气速的半经验模型 ,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高粒位 气-固密相环流提器 密度分布 炼油 空隙率 催化裂化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铋气-固复相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鹏 杜尧国 徐自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采用多元醇介质法和氨水沉淀法制备了Bi2O3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剂,运用XRD,BET和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甲苯的气相光催化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不同温度焙烧处理的Bi2O3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元醇介质... 采用多元醇介质法和氨水沉淀法制备了Bi2O3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剂,运用XRD,BET和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甲苯的气相光催化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不同温度焙烧处理的Bi2O3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元醇介质法和氨水沉淀法制备的Bi2O3微粒均为纳米晶粒,其晶型主要为四方型;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固体表面电子结合能增大,导致光催化活性升高;其光催化活性多元醇介质法优于氨水沉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三氧化二铋 光催化降解 纳米氧化铋 气-固复相光催化剂
下载PDF
组合式粗粉分离器气-固两相流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锐 杨善让 刘巽俊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将浑江发电厂3号锅炉的原有粗粉分离器改造成新型组合式粗粉分离器。具体做法为:去掉原径向挡板,在内外筒体间新安装36片轴向挡板,下部安装两级惯性挡板,每级8片,以提高煤粉流场的均匀性和粗粉分离器的效率。用计算流体力学并结合多种... 将浑江发电厂3号锅炉的原有粗粉分离器改造成新型组合式粗粉分离器。具体做法为:去掉原径向挡板,在内外筒体间新安装36片轴向挡板,下部安装两级惯性挡板,每级8片,以提高煤粉流场的均匀性和粗粉分离器的效率。用计算流体力学并结合多种多相流动理论[1],对气 固两相流体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粗粉分离器的参数变化,并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粗粉分离器的效率提高了20%,阻力下降了500Pa。按每台锅炉年运行6000h计算,1台锅炉年节电1.8×106kW·h,约合45万元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粉分离器 气-固两相流 分离效率 流动阻力
下载PDF
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气-固两相流的CFD模拟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国华 李鑫钢 +2 位作者 姜斌 隋红 王富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965,共7页
以数值计算为手段,选择合适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对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CFD)模拟计算。通过分析CFD模拟结果,从计算角度出发优化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结构,将混合C4进料管由直管改为环管,使催化剂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以保... 以数值计算为手段,选择合适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对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内的气-固两相流进行(CFD)模拟计算。通过分析CFD模拟结果,从计算角度出发优化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结构,将混合C4进料管由直管改为环管,使催化剂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以保证与原料的接触,同时减少颗粒间以及颗粒与器壁间碰撞机会,减少催化剂磨损。结构优化解决了提升管反应器内催化剂破碎严重的问题,将丙烯收率由14.91%提高到19.53%,油浆固含率也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 提升管反应器 气-固两相流 CFD 催化剂磨损
下载PDF
高温气-固反应水解制备八面体形四氧化三钻粉末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志宏 胡雷 +1 位作者 刘智勇 李启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以CoCl_2·xH_2O为原料,高温气-固反应水解制备四氧化三钴粉末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氯化钴结晶水含量及惰性分散介质的添加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 提出了一种以CoCl_2·xH_2O为原料,高温气-固反应水解制备四氧化三钴粉末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氯化钴结晶水含量及惰性分散介质的添加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度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粉末颗粒由{111}晶面所包围,呈八面体形貌,粒度在亚微米至微米级;反应温度越高,产物粒子的粒径越大;以COCl_2·2H_2O为原料制备的粉末粒径分布范围较窄;惰性分散介质的添加改善了粉末的单分散性.简要分析了形成八面体形貌的原因及各因素对粉末形貌与粒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粉末 高温气-固反应水解法 氯化钴 形貌与粒度
下载PDF
循环流态化——(Ⅱ)气-固流动规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白丁荣 金涌 俞芷青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3-317,共15页
循环流态化气、固两相流动行为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取决于气体速度、颗粒循环速率以及气、固物性;而且受设备条件(床层直径、床层高度、进、出口结构、内部构件等),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循环流态化气、固两相流动行为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取决于气体速度、颗粒循环速率以及气、固物性;而且受设备条件(床层直径、床层高度、进、出口结构、内部构件等),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循环流态化气、固流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局部结构上是存在颗粒的聚集现象,表现在整体结构上为存在颗粒浓度、气体、固体运动速度等的轴、径向不均匀分布。这种局部和整体宏观上的不均匀性,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是表征循环流态化气、固两相流动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和改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基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态化 气-固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