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光激发的KMgF_(3)∶Cr^(3+)/Ni^(2+)基透明微晶玻璃超宽带近红外发光
1
作者 赖俊欢 陈龙 刘雪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4-1144,共11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疗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应用对近红外光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具有高效超宽带发射的近红外光源因此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熔融淬火法在氟硅酸盐玻璃体系SiO_(2)-K_(...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疗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应用对近红外光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具有高效超宽带发射的近红外光源因此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熔融淬火法在氟硅酸盐玻璃体系SiO_(2)-K_(2)CO_(3)-KF·2H_(2)O-MgF_(2)中成功析出了钙钛矿型KMgF_(3)纳米晶体。通过改变玻璃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可以调控氟化物纳米晶相的析出,得到析晶和透明度最佳的微晶玻璃样品。玻璃中KMgF_(3)纳米晶体为Cr^(3+)和Ni^(2+)提供了稳定的八面体配位和低声子能量发光环境,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基于Cr^(3+)到Ni^(2+)的能量传递实现了Cr^(3+)(700~1200 nm)和Ni^(2+)(1400~1700 nm)双宽带近红外发射,并且双宽带近红外发光强度随离子掺杂浓度而可调变化。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表征证明了Cr^(3+)到Ni^(2+)的能量传递过程,对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2.2%,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子偶极-四极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系统掌握透明光学材料的超宽带发光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有助于设计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近红外宽带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氟化纳米晶体 宽带近红外发光 Cr^(3+)和Ni^(2+)
下载PDF
Er^(3+)/Yb^(3+)共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中新的能量传输过程(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丽娟 徐晓轩 +3 位作者 王鲲 唐莉勤 许京军 张光寅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了研究铒离子的发光和氟氧化物玻璃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的关系 ,制备了三种掺铒的氟氧化物玻璃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 .从 6 32 .8nm激光激发时的发射光谱中 ,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氟氧化物玻璃基质发光的现象 .在... 为了研究铒离子的发光和氟氧化物玻璃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的关系 ,制备了三种掺铒的氟氧化物玻璃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 .从 6 32 .8nm激光激发时的发射光谱中 ,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氟氧化物玻璃基质发光的现象 .在氟氧化物玻璃中如果没有形成氟化物微晶 ,铒掺杂于玻璃中 ,6 32 .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容易将能量传递给基质并引起基质发光 ;如果将镱和铒离子共同掺入氟氧化物玻璃中 ,容易形成含稀土铒镱的氟化物微晶 ,含微晶的玻璃又叫玻璃陶瓷 .由于氟化物的声子能量较小 ,6 32 .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较小 ,铒离子的发光较强 .在玻璃中形成含稀土氟化物微晶可以减小基质的发光强度 ,这是提高铒离子发光的有效手段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YB^3+ 氟氧化玻璃陶瓷 能量传输 基质发光 铒离子发光 稀土掺杂 氟化物微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