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组分氟化铟玻璃
1
作者 王英剑 林凤英 胡和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用差热分析法测试了新组分氟化铟玻璃的基本热力学性质,讨论了GdF3,NaF,LiF对该玻璃的成玻璃能力和稳定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差热分析 氟化铟 玻璃 稳定性
下载PDF
氟化铟系统玻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志红 林凤英 胡和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研究了各种氟化物对30ZnF_2·20BaF_2·20SrF_2·30InF_3玻璃稳定性的影响。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氟化钢系统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参数及临界冷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GaF_3及CdF_1的引入能显著增强该系统玻璃的形成玻璃能力... 本文研究了各种氟化物对30ZnF_2·20BaF_2·20SrF_2·30InF_3玻璃稳定性的影响。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氟化钢系统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参数及临界冷却速率。研究结果表明,GaF_3及CdF_1的引入能显著增强该系统玻璃的形成玻璃能力和稳定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制得了成玻璃性能较好,透红外截止波长为8.5—9μm的氟化铟基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氟化铟 动力学参数 差热分析
下载PDF
氟化铟玻璃若干性质研究
3
作者 董大奎 马福定 张涛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1,25,共6页
一、引言 自70年代中期Poulain等人发现氟锆酸盐玻璃后,在最近十几年中,相继出现了氟铪、氟钍和氟铝等为基础的氟化物玻璃形成系统。许多科学工作者为改善玻璃的析晶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在理论上和实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玻璃... 一、引言 自70年代中期Poulain等人发现氟锆酸盐玻璃后,在最近十几年中,相继出现了氟铪、氟钍和氟铝等为基础的氟化物玻璃形成系统。许多科学工作者为改善玻璃的析晶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在理论上和实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玻璃的形成、结构、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性能更为优良的玻璃,人们也在进一步探索新的形成系统。氟化铟玻璃系统是最新一代的氟化物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铟玻璃 性质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抗牛血清白蛋白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斌 王文庆 +4 位作者 于知非 汤晶 李正心 刘天中 苏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30,共8页
生物附着是水环境使用设施污损的主要原因,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机物或微生物膜是生物附着的第一步,如能抑制初期有机物膜的形成则可有效抑制进一步的附着生长,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对水环境设施的危害。有机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多糖组成,将具有... 生物附着是水环境使用设施污损的主要原因,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机物或微生物膜是生物附着的第一步,如能抑制初期有机物膜的形成则可有效抑制进一步的附着生长,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对水环境设施的危害。有机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多糖组成,将具有抑制多糖和蛋白质附着功能的材料应用于设施表面,可阻止污损发生。由此,本工作以GO/In_(2)O_(3)复合材料为填料、PAZFP树脂乳液为基体,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涂料——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GO/In_(2)O_(3)/PAZFP)复合膜,并对其抗蛋白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_(2)O_(3)纳米颗粒为立方结构,粒度在20~60 nm之间,均匀地负载在GO上。G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In_(2)O_(3)颗粒的加载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从而阻止了In_(2)O_(3)颗粒的团聚,降低了In_(2)O_(3)电子-空穴对重新复合的概率。通过填料和涂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吸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暗环境中,复合薄膜对BSA蛋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复合膜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蛋白性能。利用光催化和在PAZFP涂膜表面掺入含氟单体,复合膜表现出协同防污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蛋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氧化/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复合膜 牛血清白蛋白 光催化 吸附 抗蛋白性能
下载PDF
掺镨氟化镓铟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国寅 Poual.,M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合成了一族新的氟化镓铟玻璃,研究了InF3-PbF2-ZnF2-CdF2(BaF2)体系和GaF3-CdF2-PbF2(ZnF2)体系的玻璃形成区域.经玻璃组分试验研究得到了稳定的30PbF2-20GaF3-15In... 合成了一族新的氟化镓铟玻璃,研究了InF3-PbF2-ZnF2-CdF2(BaF2)体系和GaF3-CdF2-PbF2(ZnF2)体系的玻璃形成区域.经玻璃组分试验研究得到了稳定的30PbF2-20GaF3-15InF3-20CdF2-15ZnF2(简化为PGICZ)玻璃,通过优化细调组分,可制得14mm厚块玻璃和具有芯皮结构的光纤.红外和Raman光谱研究结果表明:PGICZ玻璃具有较氟锆酸盐(简化为ZBLAN)玻璃更宽的红外透过范围和更低的声子能量.Pr3+掺杂PGICZ玻璃的1G4能级寿命可达210μs,其量子效率为7%,是通常ZBLAN玻璃的一倍,故它是最可能作为掺镨光纤放大器的实用化体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 玻璃 氟化铟 错掺杂玻璃
下载PDF
氟化磷酸铟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6
作者 李兴亮 苏哲 李首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8,共9页
以尿素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点液体同时兼做溶剂和模板传递剂,在离子热体系下合成了InF2[PO3(OH)]2(NH4)3.采用同样的低共熔点液体在水热条件下不能得到相同的产物.产物晶体参数如下:C2/c(No.15)空间群,a=13.799(3)°A,b=5.091(2)... 以尿素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点液体同时兼做溶剂和模板传递剂,在离子热体系下合成了InF2[PO3(OH)]2(NH4)3.采用同样的低共熔点液体在水热条件下不能得到相同的产物.产物晶体参数如下:C2/c(No.15)空间群,a=13.799(3)°A,b=5.091(2)°A,c=16.094(3)°A,β=112.942(16)°,V=1041.2(5)A°3andZ=4;R1=0.0582,wR2=0.1589.在产物结构中,In八面体与P四面体形成四员环,顶角相连形成链状结构.客体铵分子填充于链与链间的空穴中,通过氢键与骨架中的F原子,POH和P O基团作用,链与链间靠范德华力吸引进而形成层状结构.产物进一步通过粉末XR,EDX,IR,XPS和TG/DTA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点液体 离子热合成 氟化磷酸
下载PDF
氟化镓-铟系统玻璃性质研究
7
作者 董大奎 马福定 +2 位作者 吴知方 朱基千 范志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1-255,共5页
制备了一组氟化镓铟系统玻璃.用差热分析测定了玻璃的各特征温度,计算了其稳定性判据值,发现InF3的引入使玻璃中出现了“混合效应”,提高了其稳定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各玻璃的红外截止波长,分析讨论了InF3含量变化对玻... 制备了一组氟化镓铟系统玻璃.用差热分析测定了玻璃的各特征温度,计算了其稳定性判据值,发现InF3的引入使玻璃中出现了“混合效应”,提高了其稳定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各玻璃的红外截止波长,分析讨论了InF3含量变化对玻璃红外透过性质的影响.研究了玻璃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氟化镓铟玻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宽的红外透过范围;合理的玻璃组成能进一步改善其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镓-玻璃 稳定性 物理性质
下载PDF
几种长波红外低折射率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苏伟涛 李斌 《红外》 CAS 2006年第10期35-40,共6页
本文对几种长波红外光学薄膜材料,如氧化钆、氟化铒、氟化锌、氟化铟、聚乙烯等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讨论。文中总结了这些薄膜的制备工艺进展情况,对这些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评价。作为长波红外低折射率材料,这几种材料在将来都有应用潜... 本文对几种长波红外光学薄膜材料,如氧化钆、氟化铒、氟化锌、氟化铟、聚乙烯等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讨论。文中总结了这些薄膜的制备工艺进展情况,对这些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评价。作为长波红外低折射率材料,这几种材料在将来都有应用潜力。如果将这几种薄膜材料用于滤光片的设计和生产,还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氧化钆 氟化 氟化 氟化铟 聚乙烯
下载PDF
光学玻璃及制备
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7年第6期60-60,共1页
TQ171.734 97063924新组分氟化铟玻璃=New composition of fluoroin-date glass[刊,中]/王英剑,林凤英,胡和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功能材料.—1996,27(3).
关键词 功能材料 中科院 氟化铟玻璃 光学玻璃 上海 组分 光机 发光特性 制备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Reactive Ion Etching of ITO Transparent Electrode of TFT-AMLCD in Ar/CF_4 Plasma
10
作者 ElHassaneOULACHGAR XUZhongyang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199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The pattern of ITO transparent electrode of pixel cells in TFT-AMLCD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s,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plasma reactive ion etching is necessary t... The pattern of ITO transparent electrode of pixel cells in TFT-AMLCD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s,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plasma reactive ion etching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high resolution display.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Ar/CF 4 plasma etching of ITO as function of different parameters.We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of this plasma to etch ITO and achieved an etching rate of about 3.73 nm/min,which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for long pumping down period,and also through addition of hydrogen in the plasma.Furthermore we described the ITO etching mechanism in Ar/CF 4 plasma.The investigation of selectivity showed to be very low over silicon nitride and silicon dioxide but very high over alumi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F 4 plasma ITO Reactive Ion Etching TFT-AMLC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