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封堵器 单肺通气 氟比洛芬酯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涛 胡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2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纳布啡组(A组...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纳布啡组(A组,n=30)、氟比洛芬酯组(B组,n=30)和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n=30)。手术切皮前15 min给予超前镇痛药物,A组患者静脉输注纳布啡0.2 mg/kg,B组患者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2 mg/kg,C组静脉输注纳布啡0.2 mg/kg和氟比洛芬酯2 mg/kg,比较3组患者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12 h(T3)及术后24 h(T4)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剂量、停用药物后的苏醒时间、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采用15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15 Score,QoR-15)量表评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T2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T3、T4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T1~T4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QoR-15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寒战、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纳布啡超前镇痛在LC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效果,并且能够抑制早期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联合应用安全性高,可以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纳布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3
作者 曹群香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40-2744,共5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 目的:探讨并对比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氟比洛芬酯口服在宫颈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照组予以氟比洛芬酯口服,观察组予以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观察并记录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 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镇静情况;在术前及术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2、T3、T4时,观察组的HR、RR、MAP、SPO 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 h、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及Ramsay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性更高,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有利于保护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 氟比洛芬酯口服 宫颈癌 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范昌 陈河彬 朱景法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急性肾绞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洛索洛芬钠片分别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收治急性肾绞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洛索洛芬钠片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与观察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每组患者35例,比较不同用药对急性肾绞痛患者疼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及机体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血糖(Glu)]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治疗1h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21.32±6.23)min低于对照组(30.35±5.85)min,治疗后6h再次疼痛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vs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CRP与Glu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均降低,观察组治疗1h后、6h后CRP、Glu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用药镇痛效果更好,能够降低镇痛起效时间,降低再次疼痛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与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洛索洛芬钠片 氢溴酸山莨菪碱 急性肾绞痛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云 黄杰 +1 位作者 姚昌银 何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高龄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高龄肥胖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氯胺酮镇痛,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效果;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即刻(T_(1))、术毕(T_(2))、术后1 h(T_(3))的心率(HR)、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术后4 h(T_(4))、6 h(T_(5))、12 h(T_(6))、24 h(T_(7))、36 h(T_(8))时静止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3、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产后抑郁症(PPD)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运动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HR、DBP、MAP时间比较、组间比较、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_(2)~T_(3)时,对照组HR、DBP、MAP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观察组HR、MAP高于T_(0)时;T_(2)时,观察组MAP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2)~T_(3)时,观察组HR、DBP、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_(5)~T_(8)时,两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高于T_(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4)~T_(8)时,观察组静止与动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EP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1、3、6周,两组组内各时间点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3、6周,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周,观察组PP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对高龄肥胖孕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较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氟比洛芬酯 剖宫产 镇痛 抑郁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
6
作者 包萌萌 吴安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在单肺通气前实施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及术毕(T4)]肺氧合功能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吸顺应性指标[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110.32±3.89)mg明显少于对照组(168.21±4.86)mg(P<0.01)。T1和T4时,2组PaO_(2)、PaCO_(2)、OI、MAP、HR、Cdy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2组在T2和T3时PaO_(2)、PaCO_(2)、OI、HR及Cdyn均明显降低,MAP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T2和T3时PaO_(2)、OI及Cdyn高于对照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0%(9/50)低于对照组54.00%(27/50)(P<0.01)。结论对行单肺通气下肺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围术期肺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呼吸顺应性,有效保护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老年人 肺叶切除术 麻醉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 呼吸顺应性 并发症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影响
7
作者 柏莉莹 李新锋 李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811-2815,共5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3年6月拟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与...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3年6月拟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12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与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PCIA)各62例。比较两组术后2、4、8、12、24、36、48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因子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评分(3.68±0.54、3.57±0.51、3.16±0.47、2.68±0.40、2.24±0.36、2.06±0.38、1.97±0.39)分均低于对照组(4.25±0.63、4.09±0.56、3.62±0.53、3.19±0.45、2.81±0.44、2.52±0.40、2.34±0.42)分(均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5%)与对照组(14.5%)无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PCIA可有效减轻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手术 自控镇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8
作者 卓婷婷 肖丽 +1 位作者 马超 向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6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132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6例。麻醉诱导前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联合组患者双通道泵入氟比洛芬酯1.0 mg/kg+利多卡因1.0 mg/kg,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0 mg/(kg·h)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用药剂量、脑电双频指数,术后(4、6和12 h)镇痛质量,术后12 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及插管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6和12 h,联合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 h,两组患者E、NE及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联合组患者的E、NE及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55%(3/66)、7.58%(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可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镇痛质量,减轻机体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利多卡因 腹腔镜手术 预防性镇痛 镇痛质量 应激反应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洪棋 郑书强 刘国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5 min后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血糖应激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组间患者的血糖应激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30 min与术后60 min观察组血糖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6 h、12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能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减少血糖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超前镇痛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青 陈丽荣 季英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FES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PCIA,观察组行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PCIA。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应激反应、PCIA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58±0.42)、(2.39±0.32)、(1.85±0.24)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为(4.24±0.45)、(3.46±0.37)、(2.83±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2±0.51)、(3.08±0.41)、(2.31±0.29)分和(4.95±0.59)、(4.01±0.38)、(3.39±0.35)分(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别为(181.62±18.74)μg/L、(230.14±25.59)ng/L、(10.12±1.5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4.36±19.75)μg/L、(251.52±26.43)ng/L、(12.96±1.62)ng/L(P<0.05);观察组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分别为(7.41±1.12)、(4.15±0.67)次/24 h,少于对照组的(9.69±1.27)、(5.25±1.05)次/24 h(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在FESS患者术后PCIA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PCIA按压次数,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SAPB与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应答与SP、NPY影响
11
作者 王启恒 高卫国 方亮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7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应答与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免疫应答与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C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S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 h和24 h时血清IL-6、IL-10、TNF-α、SP和NPY水平。结果:S组患者的术后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4、8.859、8.647、8.764;t=9.351、9.129、10.769、9.608,P<0.05);S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与C组相比,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6.234、4.562,P<0.05);S组患者的术后1 h和24 h时血清IL-6、TNF-α和SP水平低于C组,IL-10和NPY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3、5.534;t=5.263、4.498;t=4.930、4.457;t=5.507、5.822;t=4.277、3.50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复合氟比洛芬酯麻醉可以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消耗量,促进术后恢复,抑制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应答及SP、NP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 氟比洛芬酯 胸腔镜肺叶切除 免疫应答 P物质 神经肽Y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远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36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50 mg氟比洛芬...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36例拟行宫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50 m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麻醉,观察组采取100 mg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术毕清醒时、术后10 min,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24 h,观察组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 h,观察组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 h,观察组的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mg氟比洛芬酯+10 mg地佐辛在老年宫腔镜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宫腔镜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急性创伤性骨折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其荣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目的:分析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镇痛用药分组,A组(氟比洛芬酯)40例,B组(氨丁三醇)40例,比较疼痛程度、炎性反应、镇痛疗效与安全性。结... 目的:分析使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镇痛用药分组,A组(氟比洛芬酯)40例,B组(氨丁三醇)40例,比较疼痛程度、炎性反应、镇痛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疼痛程度比较,A组术后各时段疼痛低于B组,炎性反应比较中A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B组;镇痛疗效比较中A组优良率为95.00%,B组为72.50%,A组镇痛效果更好;安全性比较,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为32.50%,A组安全性较好。结论:在急性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疼痛,减轻机体炎症,镇痛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创伤性骨折 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疼痛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管理
14
作者 刘慧玲 张美珍 张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72-0175,共4页
探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用药的镇痛效果和不同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设定为A、B、C组,每组各有患者20... 探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用药的镇痛效果和不同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衢州医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设定为A、B、C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分别给予不同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镇痛方案,对比患者给药后疼痛、镇静、睡眠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给药6h、给药8h镇痛、镇静与睡眠质量测评结果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给药6h、给药8h镇痛、镇静与睡眠质量测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用药方案更利于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和睡眠,而搭配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即可达到最佳效果,大量右美托咪定可能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15
作者 周银 袁鹏 +2 位作者 张强 金文杰 侍崇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组(T组,n=48)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9)。手术切皮前,T组静脉滴注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50 ml(500 mg),术后2 d每隔12 h静脉滴注相同剂量;F组于术前及术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尿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T组术后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尿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可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与氟比洛芬酯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王学平 殷燕妮 +2 位作者 王结兵 蔡小攀 陈韬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宫腔镜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麻醉。...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宫腔镜手术患者138例,随机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比洛芬酯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炎症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扩宫颈时(T1)、术毕前(T2)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处理前,且观察组T1、T2时HR与MA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213.28±2.43 mg)、唤醒时间(3.12±0.75 min)均少于对照组(248.83±2.17 mg、7.53±1.22 min);术后2h、12h、24h时,观察组疼痛评分(1.53±0.36分、2.49±0.74分、1.86±0.53分)均低于对照组(3.72±0.65、4.65±1.18分、3.51±0.62分),血清白介素-6、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5.8%、10.1%)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术后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研究
17
作者 王文静 舒伟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65)与对照组(n=65)。2组均采用静脉全身...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65)与对照组(n=65)。2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以地佐辛超前镇痛,观察组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疼痛程度、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6.09±0.98)分、(4.12±0.80)分、(2.29±0.57)分、(1.26±0.33)分,低于对照组的(6.85±1.03)分、(4.79±0.85)分、(2.80±0.62)分、(1.71±0.42)分(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应激反应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质量,抑制应激反应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超前镇痛 苏醒质量 应激反应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对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刘琼华 王长丽 +1 位作者 赖尚树 李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 分析全膝置换术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对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进行全膝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比... 目的 分析全膝置换术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对术后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进行全膝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45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45例)。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IgA)],神经内分泌激素[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 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5.21±0.24)、(3.69±0.15)、(1.22±0.14)分和(64.51±2.54)、(78.62±3.14)、(89.45±3.23)分,对照组分别为(6.03±0.17)、(5.45±0.12)、(2.06±0.34)分和(59.63±3.36)、(71.46±2.57)、(79.23±6.15)分;观察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IgG(12.18±1.21)g/L、IgM(1.21±0.12)g/L、IgA(2.58±0.13)g/L高于对照组的(8.17±1.42)、(1.01±0.14)、(1.28±0.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SP(4.58±0.24)μg/ml、5-HT(178.62±14.13)ng/ml、NPY(192.13±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5.86±0.24)μg/ml、(198.62±11.25)ng/ml、(246.23±11.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全膝置换术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罗哌卡因 关节腔内注射 全膝置换术 镇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思甜 杨进辉 罗文忠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究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正骨医院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进行骨折手术的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镇痛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46)与参照组(n=46)... 目的:探究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正骨医院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进行骨折手术的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镇痛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46)与参照组(n=46)。均接受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参照组术后自控镇痛予以氟比洛芬酯,观察组术后自控镇痛予以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疼痛V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h、4h、8h及24h的HR、MAP及VA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两组术前、术后12h、24h及48h的MMSE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率为8.70%、13.0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的术后联合镇痛方案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利于平衡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不会对术后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术后镇痛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
作者 马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强化麻醉,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强化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氟比洛芬酯进行强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脉通路基础值(T0)、手术完成后(T1)]的各项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点[术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8 h(T4)、术后12 h(T5)]的疼痛、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1时的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与本组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时的呼吸频率与本组T0时及研究组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T1时的平均动脉压(66.56±7.15)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氧饱和度(82.28±10.87)%显著低于本组T0时的(78.55±8.27)mm Hg、(98.64±10.13)%及研究组患者T1时的(78.29±8.52)mm Hg、(96.32±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2、T3、T4、T5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1±0.36)、(2.25±0.32)、(1.67±0.30)、(1.67±0.30)分,镇静评分分别为(2.16±0.29)、(2.14±0.26)、(1.89±0.20)、(1.46±0.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6±0.48)、(2.93±0.46)、(2.93±0.43)、(2.91±0.38)分及(2.86±0.46)、(2.78±0.40)、(2.14±0.24)、(2.10±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1,P=0.149>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0.633>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强化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及生命体征,且临床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术后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