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19)F NMR研究4-氟-2,2′-联吡啶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
1
作者 黄筱玲 曲凡歧 +1 位作者 姚俊志 黄腾峰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核磁共振光谱是研究配合物结构和反应的强有力的工具。直到最近,大多是用~1H 而少数用^(19)FNMR。在此我们希望通过^(19)FNMR 研究一些典型的含氟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增进对配位化学的一般理论了解并探索新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目标... 核磁共振光谱是研究配合物结构和反应的强有力的工具。直到最近,大多是用~1H 而少数用^(19)FNMR。在此我们希望通过^(19)FNMR 研究一些典型的含氟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增进对配位化学的一般理论了解并探索新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目标可以达到。经选择合成了4-氟2,2′-联吡啶(fbpy)和(fbpy)_3Co(Ⅱ),Co(Ⅲ),Ni(Ⅱ),从^(19)FNMR得知后者是八面体结构,在溶液中有面式和径式两种几何异构体存在,面式:径式=1:3.用^(19)FNMR 研究 fbpy,bpy 的 Co(Ⅱ),Co(Ⅲ),Fe(Ⅱ),Fe(Ⅲ)配合物的配体交换反应,方便又定量得到交换数据。本文报道(fbpy)_3Fe(Ⅱ),Fe(Ⅲ)-(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配合物 吡啶 核磁共振光谱
下载PDF
新型含氟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霍延平 戴立立 +1 位作者 黄宝华 张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含单氟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b)、(5c),利用1...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含单氟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b)、(5c),利用1 H-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测定了它们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4a、4b、4c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05nm、487nm、513nm;5a、5b、5c的λmax分别是559nm、598nm、588nm,荧光光谱显示氟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代苯 配合 荧光
下载PDF
镧(Ⅲ)-氧氟沙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
3
作者 陈昌云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通过荧光光谱、热变性、黏度测定、盐效应实验研究了镧(Ⅲ)-氧氟沙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配合物的荧光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K15℃=1.62×10-5L.mol-1,K25℃=1.12×10-5L.mol-1,结合位点数... 通过荧光光谱、热变性、黏度测定、盐效应实验研究了镧(Ⅲ)-氧氟沙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配合物的荧光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K15℃=1.62×10-5L.mol-1,K25℃=1.12×10-5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887和1.0324,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黏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DNA结合.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DNA之间还存在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Ⅲ)-氧沙星配合 CT-DNA 结合作用
下载PDF
^(19)FNMR法研究砂岩基质酸化中的氟铝、氟硅配合物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宝峰 赵忠扬 薛芳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3,155,共5页
本文进行了1 9FNMR研究砂岩基质酸化的可行性实验 ,证明1 9FNMR是研究铝、硅氟化物平衡和HF、H2 SiF6同铝硅化物反应程度的有力手段。实验显示同一酸液配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及在相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下所形成的氟铝、氟硅配合物种类... 本文进行了1 9FNMR研究砂岩基质酸化的可行性实验 ,证明1 9FNMR是研究铝、硅氟化物平衡和HF、H2 SiF6同铝硅化物反应程度的有力手段。实验显示同一酸液配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及在相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下所形成的氟铝、氟硅配合物种类是不同的 ,只有应用1 9FNMR才能鉴别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砂岩 基质酸化 配合 配合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素文 胡伟 +4 位作者 林若琳 钟美 陈冬贵 熊亚红 刘小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0-1326,共7页
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 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并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摩尔电导率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3)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配合物均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发生了能量转移,其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7×102、5.7×103、5.0×103和1.7×103L.mol-1,结合位点n分别为0.59、0.83、0.81和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沙星铜(II)配合 抗菌活性 BSA
下载PDF
诺氟沙星-邻菲罗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剑青 黄雪峰 +3 位作者 魏燕君 刘西豪 田银燕 邵颖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12期56-57,82,共3页
合成了诺氟沙星-邻菲罗啉-铜(Ⅱ)配合物,并利用红外、电位滴定、电喷雾质谱等表征方法推测了其可能结构。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紫外光谱吸收谱带发生了红移和减色效应,荧... 合成了诺氟沙星-邻菲罗啉-铜(Ⅱ)配合物,并利用红外、电位滴定、电喷雾质谱等表征方法推测了其可能结构。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紫外光谱吸收谱带发生了红移和减色效应,荧光发生猝灭,结果都一致表明了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入作用。利用纸片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星-铜(Ⅱ)配合 CT-DNA 抗菌活性
下载PDF
D751树脂对水溶液中氟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姜科 潘希贤 周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61-2066,共6页
基于水溶液中的氟、铝配位作用,提出了一种离子交换除氟的新思路。向含氟溶液中精准投加铝盐,将氟转型为氟铝配合物,再利用鳌合树脂即可实现对氟铝配合物的选择性吸附。基于该思路,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751树脂对氟化钠溶液的吸附性... 基于水溶液中的氟、铝配位作用,提出了一种离子交换除氟的新思路。向含氟溶液中精准投加铝盐,将氟转型为氟铝配合物,再利用鳌合树脂即可实现对氟铝配合物的选择性吸附。基于该思路,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751树脂对氟化钠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l3+的添加量对氟的吸附起决定性作用,控制溶液初始Al/F摩尔比为0.4-0.8时,溶液中的氟主要以AlF2+的形态被树脂吸附,吸附效率较高。树脂吸附速率较快,在30分钟即可基本完成。树脂吸附选择性很强,Na+、K+、Ca^2+、Mg^2+、Cl-、SO42-等竞争离子对吸附影响不大。树脂吸附容量较大,当溶液剩余氟浓度为203.9 mg·L^-1时,干树脂吸附量达到50.8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配位 树脂 配合
下载PDF
蒎烯类苯酚基吡啶氟硼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8
作者 吕光宇 王庭玮 +2 位作者 汪文源 张蕤 刘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9-1674,共6页
将天然刚性结构单元蒎烯引入到苯酚基吡啶氟硼配合物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蓝光发射性质的手性氟硼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蒎烯基团的引入可以提高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此外,辅助取代基的变化也能进一步调控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基于... 将天然刚性结构单元蒎烯引入到苯酚基吡啶氟硼配合物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蓝光发射性质的手性氟硼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蒎烯基团的引入可以提高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此外,辅助取代基的变化也能进一步调控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基于蒎烯基团的手性,我们还研究了这类氟硼发光配合物对映体的圆二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发光材料 蒎烯
下载PDF
基于BODIPY的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合成和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储正相 王雨田 +3 位作者 马振兴 朱森强 刘睿 朱红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72-1378,共7页
以4,4-二氟-8-(4-羟基苯基)-1,3,5,7-四甲基-4-硼-3a,4a-二氮杂-s-茚烯(BODIPY)和N-丁基咔唑-3-甲醛(Ⅱ)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红光发射的荧光分子Ⅲ,其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617 nm。荧光分子Ⅲ与作为生物硫醇识别基团的4-氯... 以4,4-二氟-8-(4-羟基苯基)-1,3,5,7-四甲基-4-硼-3a,4a-二氮杂-s-茚烯(BODIPY)和N-丁基咔唑-3-甲醛(Ⅱ)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红光发射的荧光分子Ⅲ,其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617 nm。荧光分子Ⅲ与作为生物硫醇识别基团的4-氯-7-硝基-1,2,3-苯并氧杂二唑(NBD-Cl)反应得到了一种可用于生物硫醇检测的探针BDP-NBD。由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的荧光猝灭作用,BDP-NBD发射较弱荧光,但在生物硫醇存在的情况下,PET过程受到阻止,其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约95倍。这种"Turn on"型荧光探针能有效检测生物硫醇,并展现出较低的检出限〔同型半胱氨酸(Hcy)6.51×10–8 mol/L;谷胱甘肽(Gsh)4.25×10–8 mol/L;半胱氨酸(Cys)4.28×10–8 mol/L〕。此外,在多种金属离子及氨基酸存在下,该探针分子仍能高效识别生物硫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硼二吡咯配合 4-氯-7-硝基-1 2 3-苯并氧杂二唑 红光 光诱导电荷转移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红光区双效发光材料BODIPY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
10
作者 粟鹏 袁晓慧 +3 位作者 晏佳莹 郑开波 王龙 张诺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so位引入甲基后配体Ⅲ较配体Ⅰ的固体荧光发射峰红移了34 nm。BODIPY染料具有较强的双效荧光(溶液和固体荧光),其中BODIPY染料Ⅳ的溶液和固体荧光量子产率分别高达65.8%和76.3%,其固体荧光量子产率较meso位无取代BODIPY染料Ⅱ(14.6%)提高了4.2倍。BODIPY染料Ⅳ较强的双效发光可归因于其固体堆积方式中无C—H…π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存在的“头-尾”π-π堆积。不同于其他提高固态荧光的策略,在母体meso位引入小位阻甲基的策略使BODIPY具有双效红光发射性能,也丰富了双效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 双效荧光 配合 高效固态荧光 有机发光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新型稀土催化剂下苯乙烯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合
11
作者 施云云 谭睿 +3 位作者 杨凤 马海芳 代全权 张学全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31-336,共6页
考察以乙酰丙酮(acac)为配体的三氟甲磺酸钕配合物[Nd(CF3SO3)3.2H2O.2.5acac]和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行为.讨论单体配比n(St)/n(Ip)、n(Al)/n(Nd)、聚合温度、第3组分四氢呋喃(THF)... 考察以乙酰丙酮(acac)为配体的三氟甲磺酸钕配合物[Nd(CF3SO3)3.2H2O.2.5acac]和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行为.讨论单体配比n(St)/n(Ip)、n(Al)/n(Nd)、聚合温度、第3组分四氢呋喃(THF)对共聚合反应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可以实现St与Ip共聚.共聚活性随着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中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6.所得共聚物为含苯乙烯短嵌段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以cis-1,4结构为主,且cis-1,4含量不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改变.共聚物中苯乙烯摩尔分数最高可达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钕配合 苯乙烯 异戊二烯 共聚合
下载PDF
High-efficiency saturated red emission from binuclear cyclo-metalated platinum complex containing 5-(4-octyloxyphenyl)-1,3,4-oxadiazole-2-thiol ancillary ligand in PLEDs 被引量:1
12
作者 YU JunTing WU XiuGang +4 位作者 TAN Hua LIU Yu WANG YaFei ZHU MeiXiang ZHU WeiGu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137-1142,共6页
A novel red-emitting binuclear platinum complex (dfppy)zPtz(C^OXT)z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n which dfppy represents 2-(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 unit and CsOXT is abbreviated for 5-(4-octyl... A novel red-emitting binuclear platinum complex (dfppy)zPtz(C^OXT)z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n which dfppy represents 2-(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 unit and CsOXT is abbreviated for 5-(4-octyloxyphenyl)-1,3,4-oxadiazole-2-thiol as a bridging ancillary ligand. Its photophys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oluminesc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primarily studied. The made single-emissive-layer (SEL)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s using (dfppy)2Ptz(CsOXT)2 as emitter exhibited a satu- rated red emission peaked at 620 nm. The best device performances were obtained in the device at 8 wt% dopant concentration, with a maximum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8.4%, a current efficiency of 4.2 cd/A and brightness of 3228 cd/m~. 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obtain high-efficiency red emission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new binuclear platinum complex and its doped SE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r platinum complexes red emission ELECTROLUMINESCENCE OXADIAZOL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