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2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践性作业
1
作者 范玉英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1期64-64,80,共2页
虽然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装置比较多,但存在步骤多、耗时长、现象不明显的缺点.为此,可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作为实践性作业,并引导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改进为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再通入CO_(2)中,即有白色固体析出,... 虽然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装置比较多,但存在步骤多、耗时长、现象不明显的缺点.为此,可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作为实践性作业,并引导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改进为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再通入CO_(2)中,即有白色固体析出,可克服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而看不到明显气泡的不足.与以往教学不同的是,这一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产生清晰可见的实验现象,让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 乙醇 二氧化碳 实践性作业 案例
下载PD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静 苏福河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5年第6期3-3,共1页
1 设计实验 引思激趣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五节《常见的碱的通 性》中,“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教 学的一个难点。不论是教材还是有关的参考 资料,都没有提供相关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碱的这一性质。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 点... 1 设计实验 引思激趣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五节《常见的碱的通 性》中,“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教 学的一个难点。不论是教材还是有关的参考 资料,都没有提供相关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碱的这一性质。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 点,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装置A是用并 联的两个高橙饮料瓶制成的(瓶底钻孔,用气 门嘴子内外加胶垫紧固,防止漏气,再连接导 气管)贮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贮气瓶;B是盖有 三孔胶塞的广口瓶,内装氢氧化钠水溶液;C 是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 贮气瓶 氢氧化钠水溶液 实验装置 澄清石灰水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 非金属氧化 化学反应
下载PD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的简约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姜跟华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2022年第11期87-89,86,共4页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通常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易产生“实证”盲点。在分析已有实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与总结,设计了简约化实验方案,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简约化 设计
下载PDF
打破传统 力求创新——探寻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新思路
4
作者 黄燕 《化学教与学》 2016年第9期39-40,共2页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碱的化学性质中涉及的内容.教材通过引导 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直接引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介绍.针对这一性质,教材并未设计实 验来证明二者的确...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碱的化学性质中涉及的内容.教材通过引导 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直接引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介绍.针对这一性质,教材并未设计实 验来证明二者的确能发生反应.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呢?通常我们会设计诸多对比实验来验证,那么不做对比实验 能否验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对比实验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课教学案例
5
作者 罗灵玲 《中学理科(综合)》 2008年第8期112-113,共2页
学习化学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是形成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 学习化学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是形成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探究课 反应 化学教师 学会学习 基本技能
下载PDF
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溶液反应的改进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奕辰 米亚沙尔•艾尔肯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8期34-36,共3页
教学中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本身无明显反应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努力将现象可视化。将压强变化和反应产物验证结合起来,可以观察到倒吸入塑料瓶中的溶液量存在明显差别,并且第一次无沉淀产生,第二次产生了沉淀,以... 教学中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本身无明显反应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努力将现象可视化。将压强变化和反应产物验证结合起来,可以观察到倒吸入塑料瓶中的溶液量存在明显差别,并且第一次无沉淀产生,第二次产生了沉淀,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可视化 实验改进
下载PDF
构建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思维模型——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张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期55-57,共3页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典型代表,在人教版教材56页的探究实验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和具体的探究方法,而该实验用观察的方法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这给教学和探究都带来了一定的困...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典型代表,在人教版教材56页的探究实验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和具体的探究方法,而该实验用观察的方法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这给教学和探究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使这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可视化,我们选择此实验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的思维模型,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实验的本质,从而实现构建思维型课堂,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方法 人教版教材 思维模型 非金属氧化 科学思维能力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一体化实验改进
8
作者 王菲 俞银龙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11期58-59,共2页
基于文献查阅和一线研究,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进行改进,从制取简便、微型一体、定量证明、材料环保、适合分组、较易推广等角度进行了改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理解。通过实... 基于文献查阅和一线研究,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进行改进,从制取简便、微型一体、定量证明、材料环保、适合分组、较易推广等角度进行了改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证据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学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实验一体化 实验改进 定量证明 定性分析
下载PDF
磷酸苄酯和亚磷酸苄酯衍生物与二氧化碳的电化学羧化反应
9
作者 刘晓菲 王贺 +3 位作者 陶力 任伟民 吕小兵 张文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76,共4页
二氧化碳是无毒、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将其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比如羧酸化合物,对实现碳循环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二氧化碳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传统的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反应... 二氧化碳是无毒、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能源,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将其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比如羧酸化合物,对实现碳循环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二氧化碳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传统的二氧化碳参与的羧化反应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与经典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利用电能驱动反应,不需要额外的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是更安全、可持续和环保经济的有机合成方法。其中,碳卤键或碳杂键与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羧化反应可高效获得高附加值羧酸化合物。磷酸酯作为一种良好的离去基团广泛应用于众多有机合成反应。本文发展了在牺牲阳极及非牺牲阳极两种体系中磷酸苄酯和亚磷酸苄酯衍生物与二氧化碳的电化学羧化反应高效合成重要的芳基乙酸类化合物。该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高效且容易放大,为布洛芬、非诺洛芬等芳基乙酸类药物分子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合成方法。通过循环伏安实验和多组对照实验证实磷酸苄酯和亚磷酸苄酯底物在阴极还原生成的苄基自由基和碳负离子是反应关键中间体,同时也不能排除二氧化碳在阴极还原生成CO_(2)^(·-)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羧化反应 非牺牲阳极反应 二氧化碳 磷酸苄酯 芳基乙酸
下载PDF
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丹 周文荣 《化学教与学》 2022年第12期89-92,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中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寻找一线教师留下的实验设计发展空间,创新设计了一体化的实验装置,从压强变化、碱性强弱、温度变化、产物检验四个视角证明反应的发生。该装置有对比明显、整合性...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中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寻找一线教师留下的实验设计发展空间,创新设计了一体化的实验装置,从压强变化、碱性强弱、温度变化、产物检验四个视角证明反应的发生。该装置有对比明显、整合性强、定量视角、节约药品等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无明显现象反应 一体化实验 创新实验
下载PDF
多孔离子聚合物催化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廖旭 周骏 +4 位作者 罗杰 曾瑞琳 王泽宇 李尊华 林金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25-4940,共16页
二氧化碳(CO_(2))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C_(1)资源,如何实现其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孔离子聚合物(porous ionic polymers,PIPs)由于结合了多孔聚合物和离子液体的优点,从而对CO_(2)吸附和转化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从PIP... 二氧化碳(CO_(2))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C_(1)资源,如何实现其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孔离子聚合物(porous ionic polymers,PIPs)由于结合了多孔聚合物和离子液体的优点,从而对CO_(2)吸附和转化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从PIPs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质以及催化活性的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聚离子液体(自由基聚合)、超交联离子聚合物和金属有机骨架(MOFs)基离子聚合物等多孔离子聚合物催化剂在CO_(2)环加成反应的应用,总结了各类催化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结构特征,分析了PIPs在CO_(2)环加成反应中的构效关系以及催化反应机理。最后,对PIPs用于催化CO_(2)环加成反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如何提高PIPs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应用范围以及降低其工业应用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 离子液体 催化剂 多相反应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示踪单原子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严靖 倪嘉琪 +2 位作者 孙宏丽 苏陈良 刘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52,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子催化CO_(2)RR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方法.本文总结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催化CO_(2)RR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表面增强机制;详细探讨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催化CO_(2)/CORR反应动态演变过程的关键作用;简述了原位红外谱图确定界面水的相关信息以及电极局部pH值的定量方法.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加深了对CO_(2)RR反应机制的理解,揭示了催化剂结构、电解质种类、分子吸附方式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规律.尽管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电催化CO_(2)RR的复杂性,学者对该反应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和深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1)精准辨识CO_(2)RR关键中间体/生成物.特别是当中间体/生成物的特征峰与其他峰重叠时,精准识别相关特征峰将极具挑战.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原位光谱技术分辨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为中间体/生成物混合特征峰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效方案,此类算法能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谱中特征信息的智能、精准提取;(2)深入解析CO_(2)RR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路径.目前,研究者尚难以通过直接实验手段明确CO_(2)RR路径.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是明确CO_(2)RR中间体和反应途径的可行方案,能够进一步指导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设计;(3)建立工况下的原位CO_(2)RR机理研究方案.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通过使用膜直接连接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阳极,有效解决了H型反应器的局限性,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基于MEA的工况条件CO_(2)RR机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需要开发工况条件下的原位电化学光谱技术,以探究三相界面分子尺度关键中间体/生成物动态演变,并建立工况条件的CO_(2)RR催化构效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工况下的选择性、转化效率,以及实现更高价值的多碳产品的规模生产,并进一步指导高效反应器设计.综上,本文详细综述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化学CO_(2)RR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电催化CO_(2)RR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催化CO_(2)RR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单原子催化剂 电化学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反应动态演变过程 界面水
下载PDF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13
作者 苟玲玲 高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28-0031,共4页
在痤疮瘢痕治疗中,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和果酸换肤疗法,观察其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 一共64个病例,以随机法分组,一组32例,将果酸换肤疗法,应用在对照组的32个病例当中,而观察组的32个病例,除了果酸换肤,另外也接受到超脉... 在痤疮瘢痕治疗中,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和果酸换肤疗法,观察其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方法 一共64个病例,以随机法分组,一组32例,将果酸换肤疗法,应用在对照组的32个病例当中,而观察组的32个病例,除了果酸换肤,另外也接受到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2组的观察指标涉及创面的恢复情况,以及两种疗法的效果(以总有效率评价),并就不良反应问题加以统计。结果 通过对创面恢复程度加以评估,显示观察组病人,他们在治疗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统计值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以总有效率示之,观察组居更高水平,P<0.05;最后,在不良反应维度,观察组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二者差异性不强,所获P>0.05。结论 痤疮瘢痕临床治疗当中,果酸换肤疗法为其基础,和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疗法联合,整体效果会更好,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果酸换肤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
14
作者 骆攀 谈文杰 +3 位作者 胡恩祥 杨应举 华芷萱 刘晶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燃料是一种经济可行、可大规模实施的CO_(2)利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文章旨在研究开发1种CO_(2)催化加氢合成碳氢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方法]通过采用热力学计算... [目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燃料是一种经济可行、可大规模实施的CO_(2)利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文章旨在研究开发1种CO_(2)催化加氢合成碳氢燃料的微通道反应器。[方法]通过采用热力学计算-催化剂制备-反应器设计-结构优化-性能测试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结果]热力学理论分析表明:CO_(2)催化加氢可以形成碳氢燃料;开发了6种铁基催化剂,从而提高碳氢燃料合成的反应速率;基于流体数值模拟,设计并优化了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该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热传质能力强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Zn-Fe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CO_(2)催化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CO_(2)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分别为32%和44%。[结论]设计的微通道反应器具备CO_(2)资源化利用合成碳氢燃料的功能,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碳氢燃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氢燃料 催化加氢 微通道反应 铁基催化剂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健欣 李集源 +2 位作者 吴东妮 王冠华 张奕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身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对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VR-CO_(2))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身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对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VR-CO_(2))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单肺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1))、建立人工气胸后10 min(T_(2))、关胸前5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_(MCA)),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相关公式计算CVR-CO_(2)。并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记录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Narcotrend值无差异(P>0.05),但在不同时间和变化趋势方面有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T_(1)、T_(2)、T_(3)、T_(4)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V_(MCA)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及变化趋势均有差异(P<0.05)。两组在T_(1)~T_(2)时段、T_(2)~T_(3)时段、T_(3)~T_(4)时段大脑中动脉的血管反应性比较,不同时段、组间及变化趋势均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MMSE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组间及变化趋势均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早期POCD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的早期POCD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与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机械通气全身麻醉比较,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通气管理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增加,且CVR-CO_(2)更有优势,并能减少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自主呼吸 胸科手术 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 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量的角度设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立铭 李德前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0-51,共2页
设计3套“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现象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很容易得出2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结论.
关键词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装置 创新设计
下载PDF
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新设计
17
作者 王春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2年第10期62-63,共2页
针对现行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教材中未设计实验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及该反应过程无明显现象的情况,创新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通过实验的可视化,让学生深入理解反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实验设计
下载PDF
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三种简单实验
18
作者 吴云新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2020年第6期93-93,共1页
本文从反应物的角度通过气压的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被消耗,以及从生成物的角度证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设计出现象明显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而使学生对该反应有了感性的认识。
关键词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圆管内氦氙混合气体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可为 刘凯 +4 位作者 孙汝雷 赵富龙 游尔胜 余霖 谭思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8,共9页
小型化、高紧凑反应堆系统是陆上多用途能源供给的研究重点,直接热-动循环下的能量转换对冷却剂工质选型提出极高要求。为了明确氦氙混合气体、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工质适用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者在圆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对比... 小型化、高紧凑反应堆系统是陆上多用途能源供给的研究重点,直接热-动循环下的能量转换对冷却剂工质选型提出极高要求。为了明确氦氙混合气体、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工质适用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者在圆管内的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对比了2种冷却剂的物性,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入口速度、入口温度对冷却剂换热系数的影响,拟合提出了2种冷却剂工质圆管内换热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堆在加热功率超过100 kW/m~2、入口流速大于10 m/s下,对流换热系数较大;氦氙混合气体入口温度在1 000~1 200 K、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入口温度550~600 K附近时,对流换热系数存在极大值;在高雷诺数区(Re>10~4),2冷却剂的修正关系式与计算值吻合良好。本文计算能够为新型反应堆开发提供数据及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反应 氦氙混合气体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圆管通道 数值模拟 模型修正 换热特性 安全特性
下载PDF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永胜 朱莉 《化学教与学》 2013年第12期85-88,共4页
从利用气压法、定量测定法、直接证明法、固体反应法、pH试纸检测法、产物验证法等角度对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系统整理.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实验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