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Sine-Gordon势氢键分子链中孤子的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斌 徐济仲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双Sine-Gordon势氢键分子链模型可以同时描述离子型缺陷孤子和取向型缺陷孤子的协同运动.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分析方法研究这两类孤子在外场中的运动,并计算出它们的迁移率。
关键词 离子型缺陷 氢键分子链 Sine-Gordon势 孤子
下载PDF
氢键分子链中扭结—反扭结孤子的非对称特性
2
作者 成元发 曹万强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41-647,共7页
采用微扰方法研究了氢键分子链中原子间存在非简谐相互作用时,对扭结-反扭结孤子的影响,得到了3次方到6次方非简谐项下的扭结-反扭结孤子的非对称解,计算了由非简谐项引起的扭结-反扭结孤子的能量和有效质量.
关键词 氢键分子链 扭结孤子 半导体 非对称性
下载PDF
氢键分子链中原子间非谐相互作用下扭结孤子的能量和动量
3
作者 成元发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具有对称双阱势的氢键分子链中,通过讨论原子间非谐相互作用对扭结孤子的影响,获得了3次方到6次方非谐项下扭结与反扭结孤子的能量和动量。
关键词 扭结孤子 氢键分子链 原子间作用 能量 动量
下载PDF
氢键分子链中质子转移的二分量扭结动力学
4
作者 徐济仲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研究了在外场和阻尼存在情况下氢键分子链中质子转移的二分量扭结动力学。求出了扭结的迁移率、共振频率和扩散常数的表示式。
关键词 氢键分子链 扭结 迁移率 质子转移
下载PDF
氢键分子系统的二分量孤子偶模型中的非谐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成元发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以氢键分子系统中二分量孤子模型为基础 ,采用直接微扰方法 ,研究了氢键系统中非谐相互作用下扭结孤子偶的运动特性 ,获得了 3次方到 4次方非谐项下孤子偶的非对称解 ,计算了源于非谐项下孤子偶的能量 。
关键词 分子系统 氢键分子链 二分量孤子偶模型 非谐特性 扭结孤子偶 直接微扰方法 非对称解 能量
下载PDF
充电态和氢键诱导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吉勇 张瑶 +4 位作者 王纯杰 张鑫 李照兵 孙凯 王俊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132,共6页
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生长少量乙醇分子,在超低温(78K)高真空条件下通过STM针尖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施加4~5V的脉冲电压,乙醇分子或乙醇分子团簇就会带上负电,且能吸引周围的乙醇分子团簇或者乙醇分子链,如果受到吸引的... 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生长少量乙醇分子,在超低温(78K)高真空条件下通过STM针尖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施加4~5V的脉冲电压,乙醇分子或乙醇分子团簇就会带上负电,且能吸引周围的乙醇分子团簇或者乙醇分子链,如果受到吸引的团簇或分子链正好受到一定的扰动,那么该团簇或分子链就会围绕带电团簇转动或摆动,从而构成了靠静电力连接而成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与以往液体中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或者固体表面的单分子转子和马达不一样,这是一种置于固体表面的超分子转子和马达,且在隧穿电子的驱动下维持转动或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乙醇 氢键分子链 充电态 分子马达 转子 静电吸引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yano- bridged Bimetallic Complex[La(DMSO)_3(H_2O)_3- Cr(CN)_6]·H_2O (DMSO = Dimethylsulfoxide) with One-dimensional Chain Molecular Structure
7
作者 梁淑惠 车云霞 郑吉民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26-1229,共4页
The title complex [La(DMSO)3(H2O)3Cr(CN)6]H2O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LaCl37H2O, DMSO and K3[Cr(CN)6] in aqueous solution on a hot water bath.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The title complex [La(DMSO)3(H2O)3Cr(CN)6]H2O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LaCl37H2O, DMSO and K3[Cr(CN)6] in aqueous solution on a hot water bath.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 = 9.827(3), b = 15.037(4), c = 17.633(5) ? C12H26CrLaN6O7S3, Mr = 653.48, Z = 4, V = 2605.7(13) ?, Dc = 1.666 g/m3, (MoKa) = 2.314 mm-1, F(000) = 1300, R = 0.0205 and wR = 0.0481 for 5038 observed reflec- tions (I > 2s(I)). La3+ ion is eight-coordinated by three DMSO molecules, three H2O molecules and two [Cr(CN)6]3- units. The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possesses a cyano-bridged one- dimensional zigzag chain structure with alternating La(DMSO)3(H2O)3 and Cr(CN)6 moieties, which are linked by some hydrogen bonds to form a 3D network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synthesis cyano-bridged bimetallic complex hydrogen bo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