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同位素D、T从气相到液相的氢-水交换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古梅 罗阳明 +3 位作者 韩军 刘俊 傅中华 王昌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8,共4页
采用Pt-SDB疏水催化剂和亲水填料混装进行含氘、氚氢气与水的液相催化交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D、T转化率以及H-D、H-T的总传质系数Ky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T的转化率η(H-T)比D的转化率η(H-T)... 采用Pt-SDB疏水催化剂和亲水填料混装进行含氘、氚氢气与水的液相催化交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D、T转化率以及H-D、H-T的总传质系数Ky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T的转化率η(H-T)比D的转化率η(H-T)高,H-T的总传质系数比H-D的高;从D、T转化率随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的变化趋势可知,气体流量对D、T转化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即可获得较佳的转化率和总传质系数。在实际工艺中,反应温度选为45℃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同位素 氢-水交换 总传质系数 转化率
下载PDF
4 mm Pt-SDB大粒径催化剂氢-水同位素交换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尹玉国 黄登高 +2 位作者 张丽 窦勤成 吴栋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7期76-77,71,共3页
液相催化交换是氢-水同位素交换工艺的重要技术。本工作采用自行研制的大粒径4 mm柱型Pt-SDB催化剂与4 mm Dixon填料,开展了氢-水交换工艺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填料与催化剂体积填装比为1∶1时,等板高度最低,氢-水交换分离效果最好... 液相催化交换是氢-水同位素交换工艺的重要技术。本工作采用自行研制的大粒径4 mm柱型Pt-SDB催化剂与4 mm Dixon填料,开展了氢-水交换工艺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填料与催化剂体积填装比为1∶1时,等板高度最低,氢-水交换分离效果最好;在50℃到70℃之间,随着催化交换反应温度升高,等板高度降低,当温度大于70℃时,等板高度变化不大,最优反应温度为70℃;随着气液比的增加,等板高度增大,气体流速比改变液体喷淋密度对等板高度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水交换 Pt-SDB催化剂 同位素 Dixon填料 HETP
下载PDF
氢-水同位素交换分离因子理论计算 被引量:14
3
作者 钟正坤 张莉 +2 位作者 孙颖 陈银亮 朱正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得到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HDg/H2 Ol和DTg/D2 Ol在 0 .1MPa、2 83 .2~ 3 73 .2K下的气相反应平衡常数 ,并根据相应同位素水的饱和蒸气压求得气 液交换过程的分离因子 ,得出了两种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总反...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得到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HDg/H2 Ol和DTg/D2 Ol在 0 .1MPa、2 83 .2~ 3 73 .2K下的气相反应平衡常数 ,并根据相应同位素水的饱和蒸气压求得气 液交换过程的分离因子 ,得出了两种氢 水同位素交换体系总反应分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交换 量子化学 分离因子 饱和蒸气压 催化剂
下载PDF
CECE水-氢交换工艺 被引量:8
4
作者 阮皓 李金英 +2 位作者 胡石林 张丽 窦勤成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研究了基于Pt-SDB憎水催化剂的CECE水-氢交换工艺,讨论了填料处理工艺、填料规格、反应温度、气液比、塔内径大小等对CECE水-氢交换理论塔板高度的影响和反应温度、气液比对水-氢交换阻力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的酸处理方式优于碱处... 研究了基于Pt-SDB憎水催化剂的CECE水-氢交换工艺,讨论了填料处理工艺、填料规格、反应温度、气液比、塔内径大小等对CECE水-氢交换理论塔板高度的影响和反应温度、气液比对水-氢交换阻力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的酸处理方式优于碱处理方式;填料规格2.5 mm×2.5 mm×0.2 mm、填料与催化剂填装比例4.5∶1.0、反应温度70~75℃是内径164 mm CECE水氢交换的合适工艺条件;温度和氢气流速是影响CECE催化交换塔阻力的主要因素;随CECE催化交换塔内径的增大,交换塔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E工艺 催化剂 -交换 理论塔板高度 阻力降
下载PDF
不锈钢三角螺旋高效填料在水-氢交换工艺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尹玉国 阮皓 +3 位作者 吴栋 张丽 黄登高 窦勤成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1817-1820,1824,共5页
对液相水-氢交换工艺中的小型高效三角螺旋填料进行脱脂除油、亲水等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总有机碳方法 TOC分析,处理工艺对填料的脱油效果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该处理工艺明显改善了填料比表面积。在典型的水-氢交换工艺条件... 对液相水-氢交换工艺中的小型高效三角螺旋填料进行脱脂除油、亲水等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总有机碳方法 TOC分析,处理工艺对填料的脱油效果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该处理工艺明显改善了填料比表面积。在典型的水-氢交换工艺条件下,处理过后的小型高效填料与Pt-SDB催化剂分层填装,该处理方式显著提高了水-氢交换性能,等板高度HETP降低至13.46 cm;进一步实验测定水-氢交换柱流体力学性能:床层持液量为0.03 m3/m3、床层压降为20 Pa/m,与理论计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 三角螺旋填料 脱脂除油 HETP
下载PDF
水-氢同位素催化交换模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栋 阮皓 胡石林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1期109-111,128,共4页
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氢同位素分离领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工艺条件分析和工艺路线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以规避试验中氚的放射性危害。文章系统总结了水-氢同位素催化交换工艺的理论模型和应用进展,并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氢同位素分离领域,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工艺条件分析和工艺路线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以规避试验中氚的放射性危害。文章系统总结了水-氢同位素催化交换工艺的理论模型和应用进展,并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流程模拟技术的潜在应用,以期理论模型结合流程模拟技术协同为水-氢催化交换工艺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 理论模型 流程模拟 同位素分离
下载PDF
水-氢交换氢同位素体系HD/H_2O、DT/D_2O和HT/H_2O分离性能模拟研究
7
作者 吴栋 阮皓 +4 位作者 胡石林 尹玉国 张丽 黄登高 窦勤成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06,共7页
计算模拟应用于氢同位素分离领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工艺条件分析。本工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氢催化交换过程中HD/H_2O、DT/D2O和HT/H_2O三种氢同位素体系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三种体系均在操作温度... 计算模拟应用于氢同位素分离领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工艺条件分析。本工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氢催化交换过程中HD/H_2O、DT/D2O和HT/H_2O三种氢同位素体系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三种体系均在操作温度为343K时达到最大的分离效果;随着气液比从1.0增大到3.0,最优操作温度均从343K降低到323K,但是在此过程中,HT/H_2O体系的分离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一些;在达到最大分离效果的目标下,HT/H_2O体系需要的理论塔板数比HD/H_2O和DT/D2O体系少,同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三体系气相中氢同位素浓度在交换柱内分布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 同位素分离 数值模拟 工艺条件
下载PDF
Ni基催化剂的氢-水汽相催化交换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喻彬 唐涛 +6 位作者 熊仁金 宋江锋 张志 陈闽 安永涛 吕超 罗德礼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汽相催化交换(VPCE)是水除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金属Ni替代常用的贵金属Pt作为逆流型VPCE工艺的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多种实验条件下HDO-H2反应体系中的静态及动态催化交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时,催化剂在温度大于200℃、... 汽相催化交换(VPCE)是水除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金属Ni替代常用的贵金属Pt作为逆流型VPCE工艺的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多种实验条件下HDO-H2反应体系中的静态及动态催化交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时,催化剂在温度大于200℃、压力和反应物浓度的摩尔比值(HDO∶H2)越大的条件下,催化交换反应向正方向移动,催化性能更好;在Ni高负载率的情况下,其催化性能优于Pt基催化剂。动态实验时,产物平衡氘浓度与静态实验一致,H2中氘摩尔浓度均为1%左右;且进料比例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与静态实验一致,反应物HDO越多,产物氘浓度越大。本研究表明了纯Ni催化剂在HDO-H2催化交换反应体系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催化作用,可以替代传统贵金属Pt作为逆流型VPCE工艺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氚 -交换 汽相催化交换 镍催化剂
下载PDF
Ф6mm Pt-PTFE疏水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但贵萍 杜阳 +3 位作者 杨勇 邱永梅 陈大华 张东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在研制粒径为6 mm的多孔PTFE疏水担体基础上,采用浸渍法研制了可在工程上应用的Pt-PTFE疏水催化剂.室温下,在并流催化床上考察了该疏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疏水性能和催化剂上活性粒子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氚浓度为153 Bq/mL,氢气线速度... 在研制粒径为6 mm的多孔PTFE疏水担体基础上,采用浸渍法研制了可在工程上应用的Pt-PTFE疏水催化剂.室温下,在并流催化床上考察了该疏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疏水性能和催化剂上活性粒子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氚浓度为153 Bq/mL,氢气线速度为5.31 cm/s和15.93 cm/s时,水中氚的催化转化率分别为73.7%和69.6%.在用普通水浸泡并淋洗145 d后,该疏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活性粒子(Pt)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同位素交换 浸渍法 含氚废处理 -同位素交换
下载PDF
DVB用量对SDB结构和Pt-SDB催化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缑可贞 刘才林 +2 位作者 杨海君 任先艳 刘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交联结构的大粒径(φ2~5 mm)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小球,并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 Pt‐SDB疏水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交联结构的大粒径(φ2~5 mm)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小球,并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 Pt‐SDB疏水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N2吸附‐解吸、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静态水接触角(CA)、场发射扫描电镜(FSEM)和氢‐水催化交换实验等手段分析了DVB用量对SDB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孔结构、抗压强度、疏水性、Pt的分散度及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VB用量的增大,热稳定性、抗压强度以及疏水性明显提高,Pt的分散度显著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增大,平均孔径则逐渐减小。当DVB与St的摩尔比(n(DVB)∶ n(St))=1∶1时,SDB疏水催化剂载体性能优异,孔结构、Pt的分散度及疏水性最佳,制得的Pt‐SDB催化剂柱效率达95.6%(65℃)、96.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径SDB Pt—SDB 氢-水交换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两级钯膜反应器的氚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磊 侯京伟 +4 位作者 李佳懋 龚宇 陈超 肖成建 王和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为了处理高浓氚水,搭建了一台氢-水同位素交换串联水汽变换的两级钯膜反应器装置,可以实现级联处理工艺。以天然水代替氚水为源项,以D 2代替H 2开展了除氢实验,最高获得了207.4的除氢因子,验证了两级钯膜反应器用于处理氚水的可行性。... 为了处理高浓氚水,搭建了一台氢-水同位素交换串联水汽变换的两级钯膜反应器装置,可以实现级联处理工艺。以天然水代替氚水为源项,以D 2代替H 2开展了除氢实验,最高获得了207.4的除氢因子,验证了两级钯膜反应器用于处理氚水的可行性。通常情况下,水汽变换反应的除氢因子大于氢-水同位素交换反应。其中,氢-水同位素交换中D 2/H 2O体积流量比越大,该反应除氢因子越大;氢-水同位素交换中原料侧压力越大,该反应除氢因子越大;原料水流量越大,两个反应的除氢因子均会下降。由于一级膜反应器采用氢-水同位素交换可将氚水浓度降低1个量级以上,因而可以尽量避免二级膜反应器中CO与高浓氚接触,抑制含氚有机物的生成。由此可见,两级钯膜反应器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氚水处理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交换 汽变换 钯膜反应器 除氚因子
下载PDF
无食盐再生水处理技术用于制丝特种水质处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华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11,共2页
介绍了无食盐再生氢—钠并联 (串联 )离子交换软化水处理技术的工艺特性 ,及其在制丝特种水质处理工艺中的工艺流程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 无食盐再生处理技术 制丝特种 质处理 -钠离子交换处理 纺织工业
下载PDF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exchange of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 in the central Guanzhong basin 被引量:6
13
作者 YU Juan MA Zhi-yuan +2 位作者 WANG Zhao-wei LI Wei-liang SU Ya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Geothermal water of Xi'an and Xianyang in the central Guanzhong basin is typically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 in China. 5180 and 5D data of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in Xi'an and Xianyang, combined with data from ... Geothermal water of Xi'an and Xianyang in the central Guanzhong basin is typically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 in China. 5180 and 5D data of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in Xi'an and Xianyang, combined with data from the perimeter of the basin, are analyzed to study feature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shif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8O exchange of geothermal water at the perimeter of the basin and in the non-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is not evident, while in most of the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 in the central basin, in cities such as Xi'an and Xianyang, significant oxygen exchange had taken place as well as hydrogen exchange, suggesting that isotope exchanges would slowly move the geothermal water system towards equilibrium. Thermal water reservoirs in the central basin have passed through significant water-rock reactions. Moreover,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 of Xianyang city is relatively much more enclosed than that of Xi'an city.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more enclose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eothermal water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oxygen shifts ar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depth, residence time, total amounts of dissolute solids and temperatures of geothermal waters, the oxygen exchange accele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zhong basin geopressured thermal water.^18O shif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