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新明 张保朝 付国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脑苷肌肽治疗,试验组予以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氧化代谢产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脂质过氧化氢(LHP)]、神经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0、9.5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PP、LHP、ROS、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6、10.367、12.436、12.1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NGF、GFA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GF、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9、14.329、13.565、7.230,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ACH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氨基酸水平,抑制副代谢产物生成,调节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内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脑苷肌肽 天麻素 兴奋性氨基酸 氧化代谢产物 神经相关因子
下载PDF
乙醇非氧化代谢产物与急性胰腺炎
2
作者 林峰庆 李梁岚 李维勤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以及较高的病死率,目前急需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乙醇一直被认为和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但是对其致病机制未有定论。乙醇的非氧化代谢产物——脂肪酸乙酯以及磷脂酰乙醇在体内代谢时长较长,并且是脂溶性物... 由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以及较高的病死率,目前急需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乙醇一直被认为和急性胰腺炎发病相关,但是对其致病机制未有定论。乙醇的非氧化代谢产物——脂肪酸乙酯以及磷脂酰乙醇在体内代谢时长较长,并且是脂溶性物质,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例如影响细胞内Ca2+稳态、调控MAPK信号通路等。本文对乙醇非氧化代谢产物与急性胰腺炎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乙醇 非氧化代谢产物 脂肪酸乙酯 磷脂酰乙醇
下载PDF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考察丙戊酸、苯妥英和苯巴比妥对卡马西平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相对清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正 钟明康 +2 位作者 施孝金 张静华 王宏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 考察丙戊酸(VPA)、苯妥英(PHT)和苯巴比妥(PB)对卡马西平(CBZ)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CBZE)相对清除率(CL)的影响。方法 采集上海、北京、南京三地五所医院服用CBZ的408例癫痫患者的稳态血样(n=459)。数据分析时,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 目的 考察丙戊酸(VPA)、苯妥英(PHT)和苯巴比妥(PB)对卡马西平(CBZ)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CBZE)相对清除率(CL)的影响。方法 采集上海、北京、南京三地五所医院服用CBZ的408例癫痫患者的稳态血样(n=459)。数据分析时,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结果 合用VPA且其日剂量大于18mg·kg^(-1)·d^(-1),PHT或 PB会增加CBZ的CL;合用VPA会降低CBZE的CL。结论 可为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苯妥英 苯巴比妥 卡马西平 环氧化代谢产物 清除率 CL CBZE CBZ VPA PHT PB
下载PDF
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思彬 宋玉文 刘晓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bilirubin oxidation products,BOXes)在CVS病理生理...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bilirubin oxidation products,BOXes)在CVS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制主要为,改变细胞内环境;影响血管平滑肌活性;抑制离子通道来使血管发生变性,导致痉挛。本文就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电化学模拟制备天麻素体内氧化代谢产物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梦晗 刘洁 +4 位作者 刘力榕 黄蓓蓓 李月婷 贾志鑫 肖红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9-578,共10页
目的 采用电化学模拟技术制备天麻素体内I相氧化代谢产物,并确认其为潜在起效成分。方法 采用电化学模拟技术(μPrepcell电池及SynthesisTM制备型电池),优化电压、电解液、反应物浓度和体积流量等,制备天麻素体内I相氧化代谢产物。构建... 目的 采用电化学模拟技术制备天麻素体内I相氧化代谢产物,并确认其为潜在起效成分。方法 采用电化学模拟技术(μPrepcell电池及SynthesisTM制备型电池),优化电压、电解液、反应物浓度和体积流量等,制备天麻素体内I相氧化代谢产物。构建缺糖缺氧/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考察天麻素及其5个代谢产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通过优化参数,确定薄层电化学电池(μPrepcell)模拟天麻素代谢为对羟基苯甲醛-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对羟基苯甲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反应条件为: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diamond,BDD)为工作电极,最佳底物浓度为100μmol/L,最佳电解液浓度为2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甲醇(1∶9),最佳体积流量为50μL/min,最佳电压为1.6 V。再利用电化学合成电池(SynthesisCell)进行大量制备,玻碳(reticulated glassy carbon,RGC)电极为工作电极,从240 mg天麻素中制备得到77 mg对羟基苯甲醛-O-β-D-吡喃葡萄糖苷。神经保护活性评价表明天麻素及其5个代谢产物对OGD/R诱导的PC12细胞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0.05、0.01),且浓度为50μmol/L时,与天麻素相比,代谢产物对羟基苯甲醛-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对羟基苯甲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神经保护作用相对显著(P<0.05),存活率分别提高了8.63%、9.42%,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29.27%、45.30%。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醛-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对羟基苯甲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均可显著增加OGD/R诱导的PC12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1),降低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天麻素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首次应用电化学模拟新技术制备天麻素体内I相氧化代谢产物并初步阐明了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阐明天麻素的起效物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电化学 氧化代谢产物 神经保护 活性评价 对羟基苯甲醛-O-β-D-吡喃葡萄糖苷 对羟基苯甲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佟媛旭 李岩 +2 位作者 刘晨 魏雅丽 王兴河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均连续用药2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降低,且观察组小于/低于对照组[(8.6±2.0)ml比(13.2±4.3)ml、(9±4)分比(1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性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且可减少患者副代谢产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奥拉西坦 天麻素 兴奋性氨基酸 氧化代谢产物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操敏 李琦 +2 位作者 张宗德 贾红彦 古淑香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通过对14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氧化代谢产物的测定,观察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特点,为补充或完善肺癌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患者的氧化/抗氧化酶的活性、含量,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otal ... 目的通过对14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氧化代谢产物的测定,观察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特点,为补充或完善肺癌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患者的氧化/抗氧化酶的活性、含量,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包括MnSOD和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结果(1)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特点: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TAOC、MnSOD和GPx明显降低,CuZnSOD、H2O2、MDA明显增高(P〈0.01)。(2)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的影响因素:①肺腺癌、小细胞癌组血清H2O2高于肺鳞癌组(P〈0.05)。②不同分化程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Ⅳ期TSOD较I期患者增高(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氧化,抗氧化失衡,其特点为血清中,除CuZnSOD外,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代谢产物增高。不同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对肺癌患者氧似抗氧化失衡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氧化酶 氧化代谢产物 活性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疾病血浆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晓彦 宋荣蓉 王玉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4-664,共1页
目的 探讨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非平衡法和分光比色法 ,对 35例脑梗死患者和 2 7例脑出血患者与 30例健康人进行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 目的 探讨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非平衡法和分光比色法 ,对 35例脑梗死患者和 2 7例脑出血患者与 30例健康人进行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组血浆C型利钠肽含量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 ,急性脑血管病组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含量低于健康人组 (P <0 0 5 ) ,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型利钠肽和一氧化氮均参与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病理生化演变过程 ,可以作为判定预后的指标 ,并为探寻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有效的脑保护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C型利钠肽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7
9
作者 闵清 白育庭 +2 位作者 舒思洁 吴基良 刘彤云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leavesflavonoids,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复灌90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HLF对大鼠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HL...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leavesflavonoids,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复灌90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HLF对大鼠心肌酶学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HLF能减少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心肌和血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论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山楂叶总黄酮 保护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 丙二醛(MDA) 脂质过氧化反应 磷酸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清除自由基 左前降支 冠状动脉 损伤模型 心肌酶学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大鼠血清
下载PDF
A Simple Structure Model for Enzyme Production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重鸣 FOOYinDin +2 位作者 Jeffery Philip Obbard 林建平 岑沛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4-419,共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lign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by white rot fungi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study on time courses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gnin peroxidase (LiP) and m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lign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by white rot fungi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study on time courses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gnin peroxidase (LiP) and manganese peroxidase (MnP) of the fungi was undertaken. Based on the Monod-Jacob operon model, the ligninolytic enzyme would be synthesized in the absence of a related repressor. The repressor is assumed to be active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as combined as co-repressor, it causes the inhibition of enzyme synthesis. The model can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extracellular lign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by white rot fungi. The results,a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correspond closely to those observed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addition, some light is also shed on unmeasured variable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pressor and mRNA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enzyme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metabolite lignin peroxidase (LiP) manganese peroxidase (MnP) model simulation white rot fungi represser MRNA
下载PDF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queous and Ethanolic Leaves Extracts of Schinus molle L. under Different Kinds of Pruning
11
作者 Marina de Lima Nogueira Nádia Alves Campos +2 位作者 Simone Cristina do Santos Luiz Alberto Beijo Sandro Barbos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7年第3期169-177,共9页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plants can be used in popular medicine, as well they can interact with plants and other organisms, in which case they are called allelochemicals and influence the neighboring ecosyst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plants can be used in popular medicine, as well they can interact with plants and other organisms, in which case they are called allelochemicals and influence the neighboring ecosystem.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Schinus molle L. species widely used in reforestation and urban afforestation. Therefore, leaves of S. Molle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s located at Alfenas and Nepomuceno in Minas Gerais, Brazil. Cypselae of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were germinated in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chamber at 25 ℃ with a photoperiod of 12 h under different extracts concentrations.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factorial design (2 × 4) with two kinds of extracts (aqueous and ethanol) and four concentrations (2.5, 5, 10 and 20 mg/mL) in randomized blocks. The variables analyzed were germination (%), germination speed index (GS1), % of normal seedlings, root length, fresh biomass and dry biomass. Changes in the cell cycle in meristematic cells of the used model were also evaluat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n all parameters was observed, with the exception of dry biomass exposed to ethanol extract. The root elongation parameter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extracts even in lower concentrations, thus indicating that this is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 of this species. Toxic effect from S. rnolle extracts was observed in all parameters regardless the kind of pruning management or method of extraction (water or etha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metabolites allelopathic effect Schinus molle L. PHYTOTOXICITY cytogenetics.
下载PDF
Cloning of ACC Oxidase (ACO) Gene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
12
作者 Ke Xu Yi Tang Jia Lai Ze-Sheng Yan Qian Luo Huan-Xiu L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ethyl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metabolite synthesis. Dendrobium plants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owadays its medicinal components are known to be secondary metabol...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ethyl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metabolite synthesis. Dendrobium plants 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owadays its medicinal components are known to be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resent study, a homolog of ACC oxidase (ACO) gene was isolated from flower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by PCR-method. The obtained cDNA of DoACO is 970 bp long and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P)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314 amino acid residues. The DoACO shows high identity to its homologues from other plant species, that has 94.8% closest amino acid sequence of related protein with the ACO from Dendrobium hybrid cultivar. The putative ORP of the obtained sequence could encode a proper protein in respect of molecular weight under T -Lac promoter in E. c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bium officinale ACC oxidase gene gene clone recombinant protei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操敏 李琦 +3 位作者 张宗德 贾红彦 古书香 郭艳玲 《国际呼吸杂志》 2009年第20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14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氧化代谢产物的测定,观察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特点,为补充或完善肺癌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患者的氧化/抗氧化酶的活性、含量,包括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 目的通过对14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和氧化代谢产物的测定,观察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状态的特点,为补充或完善肺癌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比色法测定患者的氧化/抗氧化酶的活性、含量,包括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包括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丙二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降低(P〈0.0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丙二醛明显增高(P〈0.01)。肺腺癌、小细胞癌组血清过氧化氢高于肺鳞状细胞癌组(P〈0.05);不同分化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期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较Ⅰ期患者增高(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其特点为血清中除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外,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代谢产物增高。不同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对肺癌患者氧化/抗氧化失衡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抗氧化酶 氧化代谢产物 活性
原文传递
突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的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树辉 任基浩 +2 位作者 卢永德 谢鼎华 田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49-451,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突聋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08~2003-02长沙地区26例突聋患者进行血浆ET和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突聋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08~2003-02长沙地区26例突聋患者进行血浆ET和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的含量测定,并同期对1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定。结果突聋患者治疗前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而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后ET水平明显降低达基本正常水平(P<0.05),而NO水平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前ET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NO明显高于无效组,治疗后亦如此(P<0.05);不同程度耳聋组之间ET和NO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血浆ET水平增高和血清NO水平减低在突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血浆ET水平增高程度和血清NO水平减低程度与突聋患者的耳聋程度无关,但对判断其预后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一氧化氮 血浆内皮素 突聋 患者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血浆ET水平 内皮素(ET) NO水平 发病机制 判断预后 临床诊治 含量测定 长沙地区 不同程度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 健康 硝酸盐 性差别 无效 耳聋
原文传递
SD大鼠自然衰老皮肤组织模型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晓宏 马晓冬 +1 位作者 余晶 吴毅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52-755,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4周龄年轻大鼠与18个月龄年老大鼠背部皮肤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确定自然衰老大鼠皮肤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年轻组和年老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HE染色、Masson染色和E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形态变化;计算皮肤组织中... 目的通过比较4周龄年轻大鼠与18个月龄年老大鼠背部皮肤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确定自然衰老大鼠皮肤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年轻组和年老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HE染色、Masson染色和E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形态变化;计算皮肤组织中真皮层厚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相对面积值,并进行两组间比较。测定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皮肤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组织切片染色显示,SD大鼠年老组较年轻组皮肤层厚度变薄,胶原纤维面积和弹力纤维面积均减少(n=5,P<0.05)。年老组皮肤组织中SOD和Hyp含量低于年轻组,而MDA含量则年老组高于年轻组(n=5,P<0.05)。结论 4周龄年轻组大鼠皮肤与18个月龄年老组大鼠皮肤存在较大差异,且年老组大鼠皮肤抗氧化能力下降,胶原纤维含量减少,染色变浅,弹力纤维减少、变形,有部分呈断裂、缠结,可以作为自然衰老皮肤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衰老 衰老皮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 皮肤羟脯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