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氧化染发剂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奎 胡彬 +10 位作者 朴丰源 田英 张玉敏 宋学忠 于永霞 章吉芳 崔玉清 张烈红 姜英勤 张慧敏 赵志刚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9年第2期113-114,125,共3页
本文报告了国产氧化染发剂经皮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倍量(218.2mg/kg)氧化染发剂亚慢性毒作用,对家兔体重的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表皮、真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未引起肝、肾等脏器的肿大或萎缩,可致肝细胞脂肪性变;常量、2、4倍... 本文报告了国产氧化染发剂经皮毒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倍量(218.2mg/kg)氧化染发剂亚慢性毒作用,对家兔体重的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表皮、真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未引起肝、肾等脏器的肿大或萎缩,可致肝细胞脂肪性变;常量、2、4倍量均可降低实验动物的细胞免疫功能;经 Ames 试验和微核试验证实,它具有直接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靶器官
下载PDF
亚慢性涂用氧化染发剂对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张玉敏 胡斌 赵志刚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56-56,共1页
本文以氧化染发剂为受试物,进行了家兔经皮亚慢性毒性试验。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淋巴细胞微核率 亚慢性 慢性毒性试验 外周血淋巴细胞 天后 皮亚
下载PDF
氧化染发剂的毒物学测定和对危害健康的评价
3
作者 Jochen Spengler Max Bracher 李子昆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1990年第4期66-70,共5页
氧化性染发所涉及的化学过程既是形式多样,又是错综复杂。要测定和评价有关危害健康方面的情况则必须研究染发进行时发生的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反应。本文目的在于描述染发时使用的条件,及染发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解释有关的毒性研究。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毒物学 人体 健康 危害
下载PDF
吡啶系氧化染发剂
4
作者 黄汉生 《北京日化》 1997年第2期34-42,共9页
关键词 染发剂 吡啶 氧化染发剂 化妆品 行发用品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等32种染料检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罗雨阳 陈阳桔 +1 位作者 石文松 朱跃芳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及国家药监局2021年第17号通告中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的测定方法,对湖南地区7个市抽样的31批次染发剂类化妆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染料种类和含量。31批氧化型染发剂中共检出16种染料,其中间苯二酚... 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及国家药监局2021年第17号通告中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的测定方法,对湖南地区7个市抽样的31批次染发剂类化妆品进行检测,分析其中染料种类和含量。31批氧化型染发剂中共检出16种染料,其中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对苯二胺3种染料的使用频率较高。染料的实际使用与标签标识和批件配方不一致的现象较严重,不合格率为41.9%。建议加强对染发剂类化妆品的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染料 标签标识 化妆品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中过氧化氢含量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仕云 谭智毅 +1 位作者 麦丽珊 胡建刚 《四川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6-39,50,共5页
简述过氧化氢在氧化型染发剂中的作用原理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氧化型染发剂中过氧化氢含量主要检测方法——化学滴定分析法(高锰酸钾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及荧光光谱法进行对比分... 简述过氧化氢在氧化型染发剂中的作用原理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氧化型染发剂中过氧化氢含量主要检测方法——化学滴定分析法(高锰酸钾法)、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及荧光光谱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自动化、较宽的线性范围、较低的检测限、较稳定的回收率,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适合大批量快速检测,但此法操作相对复杂、分析成本较高;化学滴定分析法以其具有的操作简单、精密度低、分析成本低等优点,在染发剂中过氧化氢常量分析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氧化 化学滴定分析法(高锰酸钾法)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鲁米诺化学发光法 荧光光谱法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氧化型染发产品染发剂含量检测效果研究
7
作者 李晓飞 李建文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氧化性染发产品染发剂含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9种氧化性染料在50~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1~0.9999,均高于0.9990,检出限:10~84μg/g,定量限:34~279μg/g,测定回收率:88.2%~120.0%,标...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氧化性染发产品染发剂含量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9种氧化性染料在50~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1~0.9999,均高于0.9990,检出限:10~84μg/g,定量限:34~279μg/g,测定回收率:88.2%~120.0%,标准偏差:1.2%~5.7%。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氧化性染发产品染发剂进行检测准确、便捷,适用于氧化性染发产品中多种染料成分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高效液相色谱 限用组分
下载PDF
超声波抽提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16种染料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丽 李英 +1 位作者 刘志红 刘胜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33-1336,共4页
对氧化型染发剂中 16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处理样品 ,对提取溶剂和时间进行了选择。确定用乙酸乙酯作溶剂 ,超声提取 5min。提取后的清液直接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MS)进行分析。方法... 对氧化型染发剂中 16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处理样品 ,对提取溶剂和时间进行了选择。确定用乙酸乙酯作溶剂 ,超声提取 5min。提取后的清液直接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MS)进行分析。方法简单、快速 ,能有效提取和分离测定染发剂中 16中染料。经测定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 (n =11)为 99.1%~ 10 3.7% ;相对标准偏差 (n =11)为 0 .4 7%~ 3.2 8% ;检出限为 0 .5~ 2 .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抽提 气相色谱 质谱法 氧化染发剂 染料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测定方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的多种染料中间体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英 杨艳伟 李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染料中间体(dye intermediate) 氧化染发剂(oxidation HAIR dyes) 化妆品(cosmetics)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丽丽 郭营 +3 位作者 周彦生 李焕 朱方涛 王守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染发剂A组、染发剂B组、染发剂C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染发剂组用氧化型染发剂染毒,每隔2d经皮染毒1次,连续染毒7... 目的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染发剂A组、染发剂B组、染发剂C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染发剂组用氧化型染发剂染毒,每隔2d经皮染毒1次,连续染毒7次,于首次染毒后35d处死小鼠,检测精子畸形率及骨髓微核率。结果各染发剂组精子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8);各染发剂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A组小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和染发剂C组小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和染发剂C组骨髓细胞微核率高于染发剂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与染发剂C组骨髓细胞微核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氧化型染发剂可导致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微核率的升高,对使用者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精子畸形 骨髓微核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冬梅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李云晖 戴修道 杨薇 周德灏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05-906,共2页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混合物致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作用。结果表明 ,染发剂及其组分均能使大鼠角朊细胞DNA发生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混合物致大鼠皮肤角朊细胞DNA的单链断裂作用。结果表明 ,染发剂及其组分均能使大鼠角朊细胞DNA发生单链断裂 ,染毒剂量与慧尾长度呈剂量 反应关系 (rH2 O2 =0 978,rPPD=0 993,rH2 O2 -PPD=0 99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皮肤角朊细胞 DNA损伤 遗传毒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化学物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桦 张国棋 +2 位作者 高岩 刘洪英 龙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96-996,共1页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邻苯二胺 对苯二胺 间苯二胺 Α-萘酚 Β-萘酚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冬梅 浦跃朴 +4 位作者 尹立红 李云晖 戴修道 杨薇 周德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 MTT比色法检测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的混合物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 MTT比色法检测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的混合物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除 PPD的最低剂量短时间染毒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细胞增殖外 ,受试样品对大鼠角朊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OD值逐渐降低 ,染毒剂量与细胞生存抑制率呈剂量 -反应关系 (2 4h染毒后的 r值分别是 :r H2 O2 =0 .981,r PPD=0 .949,r PPD- H2 O2 =0 .96 3,r染发剂 =0 .887)。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的皮肤损伤作用可能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细胞毒性 皮肤损伤 角朊细胞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宁 周启星 +1 位作者 李婷 罗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5-71,共7页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露3d后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49.6mg·L-1;2)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型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暴露3d后,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污染物(PPCPs) 氧化染发剂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氧化 歧化酶(SOD)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的免疫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颖 黄俊明 +2 位作者 熊习昆 张静 蔡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89-1090,共2页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免疫毒作用 迟发型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溶血素 碳廓清指数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9种组分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英 刘志红 刘丽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4年第3期9-11,16,共4页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选择离子存储法 (SIS)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 9种组分。用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来进行超声提取 ,9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 (n =9)在 96.0 3 %~ 1 0 0 .4%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n =9)为 0 .5 1 %~ 2 .98% ,最低检测限为 0...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选择离子存储法 (SIS)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 9种组分。用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来进行超声提取 ,9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 (n =9)在 96.0 3 %~ 1 0 0 .4%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n =9)为 0 .5 1 %~ 2 .98% ,最低检测限为 0 .5mg/L~ 1 .0mg/L。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选择离子存储法 氧化染发剂 组分测定 乙酸乙酯 提取剂 回收率 监测离子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云晖 吕冬梅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5-255,共1页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遗传毒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氧化型染发剂简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叶孝轩 王明召 《化学教学》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简介了染发剂有关知识并详细地介绍了氧化型染发剂的染发原理及组成。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原理 组成
下载PDF
一种氧化型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卫东 忻佩君 +5 位作者 叶虹 叶于薇 董妙珠 肖萍 李真观 仲伟鉴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检测一种染发剂的致突变性作为毒理学评价的一部分。方法 :用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结果 :在加S9mix条件下 ,每皿 2 5 0 0 μg至 5 0 0 0 μg对测试菌株TA98具有明显的... 目的 :检测一种染发剂的致突变性作为毒理学评价的一部分。方法 :用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致突变性。结果 :在加S9mix条件下 ,每皿 2 5 0 0 μg至 5 0 0 0 μg对测试菌株TA98具有明显的诱变性 ,其回变菌落数是自发回变数的 2~ 3倍 ,Ames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体外哺乳动物细胞 (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在加或不加S9mix条件下 ,当受试物终浓度为 30 0 μg/ml,6 0 0 μg/ml和 10 0 0 μg/ml,除了 30 0 μg/ml在加S9mix时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未显著增加外 (P >0 0 5 ) ,其余浓度无论加或不加S9mix,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受试的氧化型染发剂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染发剂 CHL细胞 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致突变性 毒理学
下载PDF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5种染料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莉 徐海娥 吉文亮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5种染料成分,选择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2.6μm,4.6 mm×150 mm),以10 mmol/L辛烷磺酸钠水溶液(pH值2.5)+甲醇(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采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80 nm,以保... 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5种染料成分,选择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2.6μm,4.6 mm×150 mm),以10 mmol/L辛烷磺酸钠水溶液(pH值2.5)+甲醇(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采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80 nm,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特征定性,外标法定量。5种染料在20.0 mg/L~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质量分数氢醌为0.02%,间苯二酚为0.03%,邻氨基苯酚为0.02%,邻苯二胺为0.04%,4-氨基-2-羟基甲苯为0.03%。低浓度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2.5%~106%,RSD为1.4%~6.1%,中浓度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2.0%~105%,RSD为0.4%~2.2%,高浓度基质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8.5%~105%,RSD为1.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间苯二酚 邻氨基苯酚 邻苯二胺 4-氨基-2-羟基甲苯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氧化染发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