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发酵液中乙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葛奉娟 王欲晓 +1 位作者 周俊 张荣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了比较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体积分数的效果,采用这2种方法分别定量分析已知体积分数的标准液和未知体积分数的发酵液.分析和比较统计结果发现:定量分析发酵液乙醇体积分数时气相色谱法较准确,成本较高;重铬酸钾氧... 为了比较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体积分数的效果,采用这2种方法分别定量分析已知体积分数的标准液和未知体积分数的发酵液.分析和比较统计结果发现:定量分析发酵液乙醇体积分数时气相色谱法较准确,成本较高;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可以用于发酵液乙醇体积分数的批量分析,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色谱法 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星 孙沙沙 +5 位作者 王桂红 王萍萍 郭振 焦克强 段建军 王小利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246-249,共4页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首先确定了比色测定的条件(比色波长和显色时间),并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测定的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与TOC仪器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在测定WSOC值时,波长...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首先确定了比色测定的条件(比色波长和显色时间),并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测定的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与TOC仪器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在测定WSOC值时,波长可选择在490 nm和525 nm,显色在2 h即可;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WSOC值与TOC仪器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高锰酸钾比色法测定WSOC,虽然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相对于TOC仪器法的测定结果较低,但是与TOC仪器法测定结果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乘以矫正系数1. 28即可为TOC仪器法测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 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 土壤
下载PDF
加速氧化比色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
3
作者 孙鹏 郑礼娜 孙先锋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探讨了加速氧化比色法的最适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NaNO2浓度在0~1.8μg/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线形回归方程为A=0.1692ρ+0.0023,相关系数R为0.999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9.3%~102.6%。
关键词 加速氧化比色法 亚硝酸盐 肉制品
下载PDF
高碘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水中锰 被引量:2
4
作者 尹海宁 翟盛宇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高碘酸钾氧化比色法 含量
下载PDF
加速氧化比色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被引量:1
5
作者 匡春 路志城 《肉类工业》 2013年第7期44-47,共4页
讨论了加速氧化比色法的最适合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NaNO2浓度在0~1.8mg/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耳定律,线形回归方程为y=0.123x+0.0029,相关系数R值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4.27%~100.8%。
关键词 加速 氧化比色法 亚硝酸盐 肉制品
下载PDF
过氧乙酸氧化胆红素比色法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国俊 潘戎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过氧乙酸氧化胆红素比色法
下载PDF
钒-过氧化物比色法的测定条件探讨
7
作者 牛富琴 《中氮肥》 2012年第5期60-62,共3页
过氧化物比色法测定栲胶脱硫溶液中的钒比传统的氧化还原法效果好,适用于栲胶脱硫工艺的生产控制分析。为寻求更快捷的分析方法,以五氧化二钒为分析对象,对过氧化物比色法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新的测定条件后,节省了试剂,缩短了... 过氧化物比色法测定栲胶脱硫溶液中的钒比传统的氧化还原法效果好,适用于栲胶脱硫工艺的生产控制分析。为寻求更快捷的分析方法,以五氧化二钒为分析对象,对过氧化物比色法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新的测定条件后,节省了试剂,缩短了分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胶脱硫溶液 氧化比色法
下载PDF
洗砂回用水残留聚丙烯酰胺检测方法比较
8
作者 高丽 李潇潇 +3 位作者 曹宇翔 孙俊 田兴友 张家艺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针对洗砂回用水中残留聚丙烯酰胺(PAM)快速检测方法的迫切需求,选择了2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定氮滴定法和氧化比色法进行了优化,从方法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等方面对比了2种检测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所确定的最佳检测条件下,... 针对洗砂回用水中残留聚丙烯酰胺(PAM)快速检测方法的迫切需求,选择了2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定氮滴定法和氧化比色法进行了优化,从方法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等方面对比了2种检测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所确定的最佳检测条件下,定氮滴定法的检出限是2 mg/L,氧化比色法的检出限是0.2 mg/L,定氮滴定法的检出限范围明显高于氧化比色法;在分析检测PAM质量浓度低于50 mg/L的水样时,氧化比色法精密度和正确度均高于定氮滴定法,而对于PAM质量浓度高于50 mg/L的水样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砂回用水 聚丙烯酰胺 定氮滴定法 氧化比色法
下载PDF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9
作者 孙正宏 晁丽 强音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3年第8期25-26,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高。其中,关于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成为食品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食品二氧化硫含量测定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蒸馏法
下载PDF
低含量地质样品中的二氧化钛分析测试方法改进研究
10
作者 耿爽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9期279-280,共2页
地质样品作为测量地质含量的主要工具,对其内部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比色法、重量法和滴定法,但是使用传统方法测量时花费成本较高,测量结果较差。对过氧化氢比色法测量低含量地质样品这一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了测定... 地质样品作为测量地质含量的主要工具,对其内部含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比色法、重量法和滴定法,但是使用传统方法测量时花费成本较高,测量结果较差。对过氧化氢比色法测量低含量地质样品这一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了测定过程需要使用的试剂和样品,综合分析了实验结果,并与传统实验进行对比。实验证明向相较与传统方法,过氧化氢比色法能够更好地测量出低含量地质样品中的二氧化钛含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氧化 氧化比色法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62
11
作者 钱宝 刘凌 肖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TOC分析仪法、550℃烧失量法、950℃烧失量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长江底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对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TO... 采用不同方法(TOC分析仪法、550℃烧失量法、950℃烧失量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长江底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对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TOC分析仪法最高,950℃烧失量法最低.采用以上4种方法对南京秦淮河沿程5个断面采取的表层底泥沉积物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采用TOC分析仪法,其次为550℃烧失量法;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结果偏低,而950℃烧失量法测得的结果偏差较大,不能代表样品的有机质含量,故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烧失量 TOC分析仪法 烧失量法 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
下载PDF
水稳剂总磷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学兰 刘月琼 龙腾学 《大氮肥》 CAS 200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为快速准确测定总磷,进行了碱熔后重量法和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总磷对比试验及酸分解预处理样品测定条件试验,建立了酸分解比色法测定水稳剂总磷测定方法.此法简便、快速、准确,与碱熔重量法相比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可替代碱... 为快速准确测定总磷,进行了碱熔后重量法和磷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总磷对比试验及酸分解预处理样品测定条件试验,建立了酸分解比色法测定水稳剂总磷测定方法.此法简便、快速、准确,与碱熔重量法相比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可替代碱熔重量法测定水稳剂总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剂 总磷 碱熔重量法 酸分解氧化比色法 循环水
下载PDF
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34-635,共2页
现在食用盐都是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其中碘的含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需定量检测,本文试验了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溴氧化比色法。由于碘盐中碘的存在形成是IO-3,因此本法将标准溶液中的I-转变为IO-3。根据电... 现在食用盐都是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其中碘的含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需定量检测,本文试验了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溴氧化比色法。由于碘盐中碘的存在形成是IO-3,因此本法将标准溶液中的I-转变为IO-3。根据电极电位值及反应后消除过量物质影响的难易等诸多因素,选择饱和溴水作氧化剂。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比色法 加碘食盐
下载PDF
阔叶十大功劳叶与花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立萍 唐克华 +2 位作者 张敏 陈功锡 李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阔叶十大功劳叶与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以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与花中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微波... 目的:研究阔叶十大功劳叶与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以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与花中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3种提取方法中,微波法提取效率最高,结果重现性好,并测得叶与花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82%和8.155%。结论:阔叶十大功劳总黄酮含量较高,总黄酮在花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十大功劳 总黄酮 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比色法
下载PDF
海藻玉壶汤加减方及方中相关药物碘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跃 田港 宋霄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768-1770,共3页
目的:研究海藻玉壶汤加减方及方中相关药物碘含量的测定及碘在复方药物提取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弱酸性条件下,采用重铬酸钾氧化I-为I2,氯仿定量萃取比色,测定波长为510nm。结果:总碘含量(按一个处方药物配伍比例计算)的高低依次为海... 目的:研究海藻玉壶汤加减方及方中相关药物碘含量的测定及碘在复方药物提取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弱酸性条件下,采用重铬酸钾氧化I-为I2,氯仿定量萃取比色,测定波长为510nm。结果:总碘含量(按一个处方药物配伍比例计算)的高低依次为海藻药材>海藻药材提取液>海藻玉壶汤加减方及不同药物组合提取液>海藻醇处理上清液>海藻玉壶汤加减方中相关药材及其提取液。结论:海藻玉壶汤加减方及方中相关药物碘含量的测定结果可为制剂工艺的优选、药效研究及甲状腺疾病分型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玉壶汤加减方 相关药物 碘含量测定 氧化萃取比色法
下载PDF
由测锰废液回收银汞的新尝试
16
作者 马敬堂 冯若兰 《重庆环境科学》 1993年第5期44-45,共2页
用过硫酸盐氧化比色法测定水体中的微量锰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较普遍。然而,该法所用的测锰试剂含有硝酸银和硫酸汞,不仅成本比较高,而且要产生毒性较大的含汞废液。依据文献推算,测锰废液中含AgNO31.75g/L,HgSO43.75g/L,其pH值... 用过硫酸盐氧化比色法测定水体中的微量锰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较普遍。然而,该法所用的测锰试剂含有硝酸银和硫酸汞,不仅成本比较高,而且要产生毒性较大的含汞废液。依据文献推算,测锰废液中含AgNO31.75g/L,HgSO43.75g/L,其pH值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氧化比色法 水质监测 监测方法 回收
下载PDF
12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结果分析
17
作者 郑秀敏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4年第1期25-25,共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胆固醇人群日益扩大,据相关文献所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胆固醇代谢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对12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HDL—C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过氧化比色法 匀相分析法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感染者脑脊液硝酸盐和血清硝酸盐缺乏的关联
18
作者 徐霞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4期177-178,共2页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可由多种哺乳动 物细胞产生的生物自由基,在恶性疟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O由L-精氨酸经NO合酶(NOS)催化合成,最后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稳定的终产物。NOS的异构体——可诱导的NOS(iNOS)可由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可由多种哺乳动 物细胞产生的生物自由基,在恶性疟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NO由L-精氨酸经NO合酶(NOS)催化合成,最后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稳定的终产物。NOS的异构体——可诱导的NOS(iNOS)可由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化学试剂和某些微生物所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比色法 恶性疟原虫感染 脑脊液 硝酸盐 血清
下载PDF
Study on oil–source correlation by analyzing organic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Delu Li Rongxi Li +6 位作者 Baoping Wang Zhi Liu Xiaoli Wu Futian Liu Bangsheng Zhao Jinghua Cheng Wenbin K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08-420,共13页
In the south of the Ordos Basin, the oil source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s confused all the time, which affects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study, oil sources from the oil layers of Ch6, Ch8 and Ch9 ... In the south of the Ordos Basin, the oil source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s confused all the time, which affects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study, oil sources from the oil layers of Ch6, Ch8 and Ch9 are all analyzed and confirmed. Through their carbon isotope value and biomarkers,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from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n, the oil–source relation is discussed, with the source rocks' features.Finally, the oil–source relation is calculat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ils from the Yanchang Formation deposit in a similar redox environment, with weak oxidation–weak reduction, and have all entered maturity stage. Ch9 crude oil is more mature than crude oils from Ch6 and Ch8, and has more advanced plants and fewer algae. Gas chromatography(GC)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analysis show that crude oils from Ch6 and Ch8 may come from Ch7, and Ch9 crude oil may not. Cluster analysis displays that crude oils from Ch6 and Ch8 have closer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with Ch7 source rocks than Ch9 crude oil does,indicating crude oils from Ch6 and Ch8 stem from Ch7 source rocks. And Ch9 crude oil has rather close 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 with Ch9 source rocks, illustrating Ch9 crude oil may be from Ch9 source rocks.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xt exploration deploy in the south of 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sotope correlation - Cluster analysis Basin Introduction Biomarker Oil-source Yanchang Formation - Ordos
下载PDF
Aptamer-wr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omethoate 被引量:7
20
作者 Pengjuan Wang Ying Wan +4 位作者 Aldalbahi Ali Shengyuan Deng Yan Su Chunhai Fan Shulin Y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37-242,共6页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OP) contamination has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toxicity of OPs and the threat presented by their accidental or intentional release in populate...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OP) contamination has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Due to the toxicity of OPs and the threat presented by their accidental or intentional release in populated areas, the determin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se OPs in food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OPs are present in very small quantities and therefore, methods for their detection need to be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Here, we aimed to develop a simple and selective aptamer-base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omethoate, 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OPs. The principle of the assay is that single-stranded DNA(ss DNA)-wrapped gold nanoparticles(Au NPs) are resistant to salt-induced aggregation. By employing an "artificial antibody"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binding aptamer(OBA) as the recognition element, aptamer-wrapped Au NPs(Au-apta) show high selectivity towards omethoate, resulting in the disconnection of aptamers from Au NPs and the aggregation of Au NPs. A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lor change from the interparticle plasmon coupling during the aggregation of Au NPs, the established assay showed good linearity between 0.1 and 10 μmol/L,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0.1 μmol/L. Other OPs such as profenofos, phorate, and isocarbophos woul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detection of omethoate despite having similar structures. Thus,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shows potential for use in the detection of omethoate in real soi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AMER DNA gold nanoparticles OMETHO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